分享

草圣怀素真迹在辽宁发现,距今1000多年,完美无瑕,堪称书坛的“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5-24 发布于河南
草圣怀素真迹在辽宁发现,距今1000多年,完美无瑕,堪称书坛的“稀世珍宝”!
学书法的人都知道,唐代的两位草书大家“颠张狂素”,其中的“素”指的就是怀素,“狂”指的是怀素狂放奔腾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怀素留给众人的固有印象。在宏大奔放的作品之外,怀素还有一部罕见的意气平和之作:《论书帖》。
不论是著书作文还是学习书法,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则:取法乎上。其中的这个“上”便是指晋唐。唐代书法写作自然是以魏晋为法,魏晋之中,又以“二王”王羲之与王献之为上。怀素的书法便是取法自两人,尤其是这一卷《论书帖》。
与往常极度夸张浪漫的风格不同,《论书帖》当中洋溢着的是王羲之的恬淡静和之美。作品没有纵横捭阖的气势,但是由于怀素擅长中锋,所以每一个字都颇有风骨,显得沉稳。
在沉稳之外,字的笔势是圆转的,在圆转流畅之中自然就见出作品意气平和,悠然自得之气。作为草书,其运笔流畅轻盈,让每一个字都血肉丰满,加上字体中锋的骨力,《论书帖》是难得的骨肉兼备的佳作。
除了圆转流畅的笔势,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论书帖》中怀素对“折势”的运用。怀素《论书帖》的折笔用得很精细。
一般每行第一个字的第一笔或者是蘸墨后所写的第一笔用折锋,此后的第二三笔用搭锋,前后相互配合,形成连贯之势。牵引勾连之中又干错利落,绝不拖沓。这也是怀素草书作品当中难得的精谨纯熟。这篇《论书帖》相对于王羲之的笔法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论书帖》字字珠玉不仅是在于其书法成就之上,还在于它的内容。《论书帖》的内容非常简单,通篇只有八十五个字,但却是怀素学习书法的内在总结:“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
怀素自幼出家,生活贫寒买不起纸张,瓦罐上,芭蕉叶上,墙上各处都是他练字的地方,所以他流传下来的纸本真迹珍贵异常,千金难买。
几百年间,《论书帖》作为稀世珍宝一直流传有序,并且一直被官方收藏,装裱精致,上面还有赵孟頫、项元汴等人的题跋,有“政和”、“绍兴”、“丘壑图书”、“内务府图书之印”等印鉴,可谓是锦上添花,珍贵异常。
这卷作品一直传到上个世纪兵荒马乱之际才流落民间,后来所幸在东北辽宁被发现,经鉴定过后是怀素真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今,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论书帖》进行了1:1的高清扫描和复制,观其如观原作,期待您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