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与天分!

 墨品书法网 2022-05-24 发布于北京

主讲:一痴,本名周明华,“书法网”总编辑,创始人;“让书法回家·全国公益大行动”总发起人;现为:江西省书法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副院长,北兰亭艺委会委员等


伯虎一考就中解元,而作为同岁的文徵明却是九考九不中,父亲怕儿子失落,写来家信安慰说:“儿幸晚成,无害也。”

所谓知子莫若父,文徵明最终笑到最后,九十高龄,执笔仙逝,终成有明一代的书画大家,清代书法家朱和羹说: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


当然对文徵明书法看不上的人也大有人在,差在哪?天分太差!


徵仲学比子昂,资甚不逮……这是同为明代书法家项穆说的,资就是天分,意思就是说,文徵明与赵孟頫相比,天分不及人家。那么赵孟頫天分算高的吗?也不高!子昂学八而资四。由此可见文徵明天分是比四还低!


那么书法的天分很重要吗?


清代的梁同书说: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朱履贞则说:“笔资挺秀而侬粹者”,也就是有书法天分的人,则为学易;“若笔性笨钝枯索者”,也就是没有书法天分的人,则造就不易。” 

学书法看重天分是从王羲之就开始了: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王献之,我发现你的书法天分过人……

相对辩证的看待天分与勤学对于书法作用的是明代的项穆:


张芝天分为七,勤学为十,;钟繇是天分为十,勤学为七分,而王羲之天分与勤学都是九……唐朝的书家互有短长,或学六七而资四五,或学四五而资六七。宋代书家天分高过勤学,元代书家是勤学高过天分……但是不能过度的强调天分:资过乎学,每失颠狂;学过乎资,犹存规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