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好型人格的一个原因是没有主人公心态

 新用户37383844 2022-05-24 发布于山东

一早醒来,评论区已经开始吵架了。

我想说,主动不主动大概只有讨好型人格的人真的懂。善良不善良也没那么重要且不是那些没有做任何付出的人来评判,拿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本就是可笑的,别人舒服与否不是你说了算,别人忍受的程度你也并不清楚,拿自己的标准去揣度别人是不是不太妥当呢?

希望那些道德感高的多约束自己,也不要在别人辜负你善意的时候感叹为什么别人看不到你的付出、世上坏人这么多,你就从一而终做个知行合一的真正“好人”就好。若是你们的境界格局能再大一点,就应该再善良一点,博爱一点,看到我们这些“坏人”的局限性,默默地承担“坏人”们不愿意承担的责任,自己多奉献一点让世界更美好,而不是在这里光动嘴皮子给人上课又不做实事。

而想拒绝但不敢不懂怎么拒绝的觉得自己在讨好别人的人,做好自己生活的主人。

你们大可不必管道德标兵们怎么说,他们习惯了干涉别人的选择,除了指责好人时是强硬的,在好人被欺负时他们也只会喊一句:人善被人欺。在你难受时不痛不痒问一句拒绝很难吗?而在你拒绝时又问你为什么不愿意帮别人?这些人提道德的本心就是只给好人提的,你看真没道德的人会理会他们吗?善良就是他们用来操控别人的魔咒,当你要求他能不能善良一点时,他就跳脚了。

所以不要指望这些人能给你们提什么好建议,他们只会夸你善良的同时加重你继续讨好别人的意愿。不允许别人拒绝请求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啊,他们善良吗?指责室友的人也都不是真的善良,他们只是在慷他人之慨。

而且,我的初衷是探讨和解决讨好型人格的困惑,这件事也只是一个引子,不知道为什么关注点都在室友身上。

对于室友,我最初也觉得她冷血自私等等,但我现在过了那个指责她的阶段了,更多的反而是理解。有些人助人的门槛就是比较高,有些人助人就没有门槛,不求回报。善良是好是坏,是真是假不重要,没必要纠结善良,还是多纠结自己的真实感受,多谈谈别人的需求和我的需求。

非亲非故,帮人是情分不是本分,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有朝一日室友有求于学姐,学姐大可以拒绝她,大家都自由选择不好吗?不是你说你是弱者,你就有提要求且不被拒绝的权利。

还有一些人无意有意混淆了善良的概念。牺牲自己学习娱乐洗漱的时间,改变自己三年的生活学习作息以照顾一个陌生病人这件事并非举手之劳,而是越界的请求、给我们都带来了不便利。但在一些人看来“舍己为人”才是善良。我不认同,你自己想当工具人当圣母不要牺牲别人,你自己去承担助人的工作。

如果你们所说的“善良”的代价就是我不舒服,那我绝不同意。如果我舒服的同时也能让别人舒服,那我想没有人不愿意去当善良的人。

主人公心态就是在我能决定的时候,我接受或拒绝都只看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看别人的需求(更不是看这些轻描淡写说啊早睡一会儿很难吗、你不是出于好心帮人所以即使帮了也不是真善良、你不敢当面说真虚伪的带善人们的脸色,你们怎么看nobody cares,你们做了什么才最重要,可是你们明明又什么都没有做就下各种判决书)。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些人就是不能理解。

——————————————————

主人公心态简单来说就是,小时候邀请朋友来自己家时有一种底气,便是:这是我家,一切听我的。

大四的时候有一个学姐延毕了,她说自己身体不好,就给我们寝室每一个人说让我们10点半就熄灯睡觉。在我们都沉默的时候(默默接受),有一个室友就根本不管,该几点睡还是几点睡(我们宿舍以前11点半熄灯),即便学姐熄灯了她该大声说话还是大声说话。

我当时就很不解,因为这个学姐成绩很好,人也很好,她本来已经拿到了国外的offer,但因为大四得了一场重病(据她所说住院了导致没能参加考试,所以延毕)。我下意识就想着将就一下,毕竟人家生病了。

我委婉地和那个室友说我的困惑,她这样回复我,她知道这个学姐生病,但是这是我们的寝室,她来了就要遵守我们的规则。如果真的重病那就自己租房,而不是和别人合住。既然她不租房,说明她并没有到那种程度,她既然返校了那就说明她的健康状况可以适应学校生活,否则她应该继续住院休息好了再来。总之,中心思想就是,她作为一个延毕的,本就已经打扰到了我们的生活,还提出这种要求就是她的不对。

听到她的解释,我突然觉得这个和我多年阴魂不散的讨好型人格有一定联系。

这件事里,我自然而然就把学姐(外来人)当作室友,而室友把她当外人。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室友作为一个生活了三年的“老人”在这个寝室里有高于学姐的话语权,甚至我们都不敢和学姐协商其他解决办法。甚至,我觉得我要“尊敬”那个学姐,因为她高我们一级,因为她是病人,因为她成绩好。

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的话语权力体系中我自动忽略了有利于我的部分,或许是习惯性把自己放低而忘记了找寻自己的“权力”或“权利”。

作为曾经的讨好型人格一员,很多时候我会为一些提出不合理要求的人解释。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我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制定规则”的人。

人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为了社会化,的确要考虑到别人的需求,或是因为我们也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或是出于道德压力我们无法说不,或者是对方作为上位者好像掌控着“操控”我们的“权力”(向大众评价我们的话语权或是实际决定我呢处境的权力),这些因素导致我们不敢轻易得罪别人,也即拒绝他们的请求。

但是,在一些场合,平时看似作为下位者的我们其实是握有权力的一方,讨好型人格会很容易让渡这个权力。

比如当陌生人到自己家里,无论是多么高贵的上位者,都应当客随主便。引申说来,“家”这个概念也可以是为自己的主场,自己最有话语权的时候。

别人有求于你的时候就是你最有话语权的时候;这个事非你不行的时候,就是你最有话语权的时候,你掏钱的时候就是你最有话语权的时候。再牛的人也会有一些没你不行的时刻,要意识到这些时刻是你说了算,你当然可以拒绝他们,因为他们是真的无能为力。

当然,为了良好的社交,对于那些牛人,最好是让他们付出代价,给他们的需求一个缓冲,即说明你帮助他们是有什么困难,让他们付出一些人情或实在的代价。绝对不可在自己当“主人”的时候把这个权力轻放,帮别人随意就帮,让别人觉得用你没有代价,甚至别人的求助变成了主人一样的使唤,那你就丢掉了主人公身份。

人与人社交需要边界感,需要在我和他人之间画一条线。讨好别人的人没有自己的心理意义上的家,或是我更愿意用“城堡”来代替家,城堡是戒备森严的。你来到我的城堡,不合规矩那就让保安赶走你。

或许用权力、主人来比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绘的太过现实和残忍,但实际上人之间的相处就是你我需求之间的博弈。

当出现立场不同导致的利益对立,那就是没有办法双赢,那谁有话语权谁说了算。这个时候不要讲感情也不要讲道德,千万不要觉得我让步了对方也会同样的态度和人情回报我(像你一样委屈自己来帮你,不可能的,正常人都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别人需求之上,在某些人看来这是自私,但实际这才应当是正常的想法)。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不说了算,不摆出一些主人的态度,将来你求人的时候真的就是完全看人脸色,一点筹码都没有了。

总之,讨好型人格大概都对自己的主人公身份,自己的地盘、主场,自己的“权力”和“权利”不太敏感,导致和别人的交往中总是有一种处于“不得不”的弱势心态中。更甚者是,一些人在自己有话语权的时候把话语权当作筹码让给别人,以此期待别人的同等回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