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界全系列】木兰目—番荔枝科(二):番荔枝

 廿氏春秋 2022-05-25 发布于四川

8.番荔枝属

番荔枝属(学名:Annona)是木兰目番荔枝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乔木植物。约120种,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少数产于热带非洲;亚洲热带地区有引种栽培。我国栽培有5种。

Image

(1)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被单毛或星状毛。叶互生;羽状脉;有叶柄。

花顶生或与叶对生,单朵或数朵成束;萼片3,小形,镊合状排列;花瓣分离或基部连合,6片,2轮,每轮3片,或内轮退化成鳞片状或完全消失,外轮的长三角形或阔而扁平,基部或全部内凹,质厚,镊合状排列,内轮的通常为覆瓦状排列,稀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密生,花丝肉质,药隔膨大,顶端截形,少数突尖;心皮多数,通常合生,每心皮有胚珠1颗,基生,直立。

成熟心皮愈合成一肉质而大的聚合浆果。

(2)番荔枝

番荔枝(学名:Annonasquamosa),又称佛头果、释迦、释迦果、亚大菓子(指其果实)、亚大树(指果树)、林檎(广东潮汕地区)、唛螺陀(广西)、洋波罗(广西龙州)、假波罗(广西凭祥,因其外形与结构都酷似广西特产水果菠萝蜜)、番鬼(红毛)荔枝(广东粤语区、香港、澳门)、麻窝楂(云南德宏)等,为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多年生半落叶性小乔木植物。多种植做经济作物,果肉白而甜。

番荔枝(学名:Annonasquamosa Linn.)番荔枝科、番荔枝属落叶小乔木;树皮薄,灰白色,多分枝。叶薄纸质,椭圆状披针形,叶背苍白绿色;侧脉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花单生或2-4朵聚生于枝顶或与叶对生,青黄色;花蕾披针形;萼片三角形,被微毛;外轮花瓣狭而厚,长圆形;雄蕊长圆形,药隔宽;心皮无毛,每心皮有胚珠1颗。果实由多数圆形或椭圆形的成熟心皮微相连易于分开而成的聚合浆果圆球状或心状圆锥形,无毛,黄绿色,外面被白色粉霜。花期5-6月,果期6-11月。

中国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区均有栽培。原产热带美洲;全球热带地区有栽培。

番荔枝具有激活脑细胞的功效,在中国以外常用来治疗脑萎缩。患者经常食用释迦,对于病症的减轻有明显的辅助食疗作用,此外,释迦纤维含量较高,能有效地促进肠蠕动,排走积存在肠内的宿便,同时,它还是最佳的抗氧化水果,能够有效延缓肌肤衰老,美白肌肤。

美国专家从1970年开始,就针对番荔枝进行了20多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番荔枝的萃取物可有效对抗12类癌症的恶性细胞,其中包括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胰腺癌等。同时,番荔枝还具有抗真菌和抗寄生虫的功效,此外,它还能帮助调节血压,还是一种抗抑郁剂和广谱抗生素。

番荔枝除可作热带果树种植外,适宜在园林绿地中栽植观赏,孤植或成片栽植效果均佳。

9.藤春属

藤春属(学名:Alphonsea)是番荔枝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20多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产6种,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云南有5种。

(1)形态特征

乔木。叶互生。花单生或几朵组成丛生花序,与叶对生或腋上生;萼片3,小形,镊合状排列;花瓣6片,2轮,每轮3片,镊合状排列,彼此等大或内轮的稍小,但均比萼片大,通常基部囊状而向内弯;花托圆柱状或半圆球状凸起;雄蕊多数,药室外向,毗连,药隔顶端短尖而延伸于药室外;心皮1-数个,内有胚珠8-24颗,2排,花柱长圆形或压缩,柱头圆球状或近圆球状。成熟心皮圆球状。

(2)藤春

藤春(学名:Alphonseamonogyna)为番荔枝科藤春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200米的地区,见于中海拔以下山地密林中及疏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木材坚硬,适于建筑用材。花芳香,可提制芳香油。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10.蒙蒿子属

蒙蒿子属(学名:Anaxagorea)是番荔枝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或灌木植物。该属共有3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美洲。我国产1种,产于广东(海南)和广西。

Image

(1)植物形态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羽状脉;有叶柄。花单生或几朵丛生;花梗短;花萼裂片3,镊合状排列,基部合生;花瓣6片,2轮,每轮3片,镊合状排列,内外轮花瓣近等大,或外轮比内轮大些,薄膜质;雄蕊多数,线形,药隔顶端短尖,突出于药室外而成为一顶生的附属体;心皮少数至多数,每心皮有胚珠2颗,基生,直立,柱头近圆球状或长圆状。成熟心皮蓇葖状,开裂,有棒状的柄,内有种子1-2颗;种子无假种皮,种皮有光泽。

(2)蒙蒿子

蒙蒿子(学名:Anaxagorealuzonensis)是番荔枝科蒙蒿子属的植物。直立灌木,高1-2米,全株无毛。叶膜质,长圆形至阔椭圆形,长9-16厘米,宽3-7厘米,顶端急尖或钝,产于广东海南岛和广西。分布于越南、斯里兰卡、印度、柬埔寨、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的地区,多生于中海拔山地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11.鹰爪花属

鹰爪花属(学名:Artabotrys)是番荔枝科下的一个属,为攀援灌木植物。该属共有1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产4种,分布于西南部至福建和台湾。

(1)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常借钩状的总花梗攀援于它物上。叶互生,幼时薄膜质,渐变为纸质或革质;羽状脉,有叶柄。两性花,花通常单生于木质钩状的总花梗上,芳香;萼片3,小,镊合状排列,基部合生;花瓣6,2轮,镊合状排列,扩展或稍向内弯,基部凹陷,在雄蕊之上收缩,外轮花瓣与内轮花瓣等大或较大;花托平坦或凹陷;雄蕊多数,紧贴,长圆形或楔形,药隔顶端突出或截平,有时外围有退化雄蕊;心皮4-多数,每心皮有胚珠2颗,基生,柱头卵圆状、长圆状或棍棒状。成熟心皮浆果状,椭圆状倒卵形或圆球状,离生,肉质,聚生于坚硬的果托上,无柄或有短柄。

(2)鹰爪花

鹰爪花(学名:Artabotryshexapetalus)亦称莺爪,为番荔枝科鹰爪花属的植物。攀援灌木,高可达4米,叶纸质,长圆形或阔披针形,叶面无毛,花1-2朵,淡绿色或淡黄色,芳香;萼片绿色,卵形,花瓣长圆状披针形,外面柔毛,雄蕊长圆形,心皮长圆形,果卵圆状,5-8月开花,5-12月结果。

性喜光照、耐阴,不耐寒;性喜温和气候。 [2]  适应性强,生长地全日照、半日照或半阴均能生长茂盛。喜肥,须土质富含腐殖质、肥沃之壤土,且排水良好。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有栽培或野生。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在香港、深圳珠海、中山、广州、高要、从化等地有栽培。

观赏:树形优美、枝叶繁茂、四季常青、花香艳丽、果实奇特,是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深受人们喜爱。适用于花墙、花架等处的栽培欣赏,也适用于山石的栽植欣赏。

药用:根部含有鹰爪甲素、鹰爪乙素、鹰爪丙素、鹰爪丁素等化学成分,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根:苦,寒。杀虫。用于疟疾。果实:微苦、涩,凉。清热解毒。用于瘰疬。

经济:鲜花中含有芳香油0. 75-1%左右,可提取高级芳香油,也可提制鹰爪花浸膏作为制高级香水、香精、皂用的香精原料或供熏茶用。

12.依兰属

依兰属(学名:Cananga)是番荔枝科下的一个属,为乔木或灌木植物。花极香,可提制高级香精油,称“依兰依兰”油。该属约4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大洋洲。中国栽培1种及1变种。

Image

(1)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大形;羽状脉;有叶柄。花大,单生或几朵丛生于腋内或腋外的总花梗上;萼片3,镊合状排列;花瓣薄,6片,2轮,每轮3片,镊合状排列,内外轮花瓣近相等或内轮的较小,绿色或黄色,长而扁平,极张开;雄蕊多数,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药室外向,药隔延伸为披针形的尖头;心皮多数,每心皮有胚珠多颗,2排,柱头近头状。成熟心皮浆果状,有柄或无柄;种子多颗,灰黑色,有斑点;胚乳具针状凸体。

(2)依兰

依兰(学名:Cananga odorata)是番荔枝科依兰属的植物。原产于东南亚的爪哇、马来西亚、菲律宾。一般生于热带地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缅甸、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四川、云南、福建、广西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在亚洲的热带地区广泛种植。花可提炼香精,是世界著名的“绮兰”香油,可制造高级香水。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干通直,树皮灰色;叶大,膜质至薄纸质,叶片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叶面无毛,叶背仅在脉上被疏短柔毛;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花序单生于叶腋内或叶腋外,花大,黄绿色,芳香,花梗被短柔毛,有鳞片状苞片;萼片卵圆形,外反,绿色,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雄蕊线状倒披针形,果近圆球状或卵状,黑色。4-8月开花,12月至翌年3月结果。

依兰原产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热带海岛性阳性树种,喜高温潮湿环境。世界各热带地区均有栽培,主产地在科摩罗群岛和马达加斯加西北部;中国云南、福建、广东等省有栽培。

花有浓郁的香气,可提制高级香精油,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依兰花数朵丛生,形似鹰爪,下垂,芳香,可用作观赏植物。

13.皂帽花属

皂帽花属(学名:Dasymaschalon)是番荔枝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16种,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有3种,产云南、广东和广西。

(1)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羽状脉;有叶柄。花单朵腋生或与叶对生,或顶生;萼片3,小形,镊合状排列;花瓣3片,1轮,镊合状排列,边缘粘合呈尖帽状;雄蕊多数,药室外向,纵裂,药隔顶端盘状或稍凸起,有时锥尖状;心皮多数,被粗毛,柱头圆柱状或倒卵获楔形,每心皮有胚珠2至数颗,1-2排,着生于侧膜胎座上。成熟心皮多数,念珠状。

(2)皂帽花

皂帽花(学名:Dasymaschalontrichophorum)是番荔枝科皂帽花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直立灌木,高1-3米;幼枝、叶背、叶柄、叶脉及花梗均密被长柔毛。花腋生,花梗较长,长1-3厘米,柱头无毛,果无毛或几无毛。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的地区,多生在丘陵山地疏林中或低海拔的灌木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