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界全系列】毛茛目—木通科(下)

 廿氏春秋 2022-05-25 发布于四川

毛茛目—木通科(下)

7.八月瓜属

八月瓜属(学名:Holboellia)是木通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植物。该属共有约14种,分布于中国和印度及越南。大部分产中国。中国有122变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有些种类的根药用,治肾炎、肾虚腰痛、胃痛、跌打、风湿骨痛和劳伤咳嗽;果和种子治疝气;果可食,种子榨油。

图片

1)形态特征

常绿、缠绕性木质藤本。冬芽具芽鳞片多数,数层排列。掌状复叶有小叶片3-9片,或为具羽状3小叶的复叶,互生,通常具长柄;小叶全缘,具不等长的小叶柄。花单性,数朵组成腋生的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有时成腋生的花束,很少为狭长的总状花序;萼片6,稍厚,肉质,花瓣状,绿白色或紫色,通常长圆形,先端钝,排成2轮,外轮3片镊合状排列,内轮3片常较小;花瓣6,退化为很小的蜜腺状,近圆形,与雄蕊对生。雄花:雄蕊6枚,彼此离生,花药外向,二缝开裂,顶端有或无凸头;退化心皮3枚,小,锥尖。雌花:退化雄蕊6枚,小,无花丝;心皮3,离生,圆柱状或棍棒状,直立,柱头顶生,常具罅隙,每心皮有侧膜着生的胚珠多数。果实为肉质的蓇葖果,通常长圆形或椭圆形,不开裂;种子多数,排成数列藏于果肉中。

2)八月瓜

八月瓜(学名:Stauntonialatifolia),又名八月炸,为木通科八月瓜属下的一种植物。常绿木质藤本。茎与枝具明显的线纹。掌状复叶有小叶3-9片;叶柄稍纤细。花数朵组成伞房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果为不规则的长圆形或椭圆形;种子多数,倒卵形,种皮褐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中国、印度(东北部)、不丹和尼泊尔;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江西和西藏东南部(亚东、错那、林芝、波密、察隅)。生长于海拔600-2600米的山坡、山谷密林林缘。

在中国贵州长顺县境内,仅在营盘乡偏僻的喀斯特山地有零星分布,经常生长在海拨1000-1400米的阳坡疏林间或灌木林中,喜微碱性、湿润、腐殖质多的山地土壤,但均处于自然零星生长状态。

观赏:八月瓜四季常绿,指状复叶碧绿美观,枝梢生长快,长势茂盛,叶形、叶色别有情趣。春夏开花,新梢、新叶同时生长,红紫、绿白色的花序芳香宜人。秋天淡紫色桨果可赏可食。其茎蔓柔软,抗拉力强,是优良的攀援绿化树种,在园林中可用作花架、棚架、围墙、栅栏、树干等物体的攀附,也可点缀于岩石、假山、叠石之间,叶蔓纷披,野趣天然。盆栽可作垂吊装饰或桩景材料,观叶赏花尝果,一年四季好景常新,八月瓜花香浓郁,花期长,并且香味持久,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食用:八月瓜果肉乳白色,口感滑嫩,口味香甜,具有与其它果品不相同的独特香味,其果实的营养成分和化学成分有待测定。种子可榨油食用。果实除鲜食外还可酿酒、制作果桨和饮料。

药用:根可以入药,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果治疝气、子宫脱垂。

3)鹰爪枫

鹰爪枫(学名:Holboelliacoriacea)为木通科八月瓜属下的一个种。山野自生的常绿缠绕藤本,以其小叶有三,质厚,似鹰爪,故名鹰爪枫。

常绿木质藤本。茎皮褐色。掌状复叶有小叶3片;叶柄长3.5-10厘米;小叶厚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较少为披针形或长圆形,顶小叶有时倒卵形。花雌雄同株,白绿色或紫色,组成短的伞房式总状花序;总花梗短或近于无梗,数至多个簇生于叶腋。果长圆状柱形;种子椭圆形,略扁平,长约8毫米,宽5-6毫米,种皮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生长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地杂木林或路旁灌丛中。喜温暖,不耐寒,耐干旱瘠薄,在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良好。

食用及经济:果实富含淀粉,可食,又可酿酒,出酒率28%,酒糟可制醋;种子榨油,可供制皂用。

药用:根、茎叶入药,能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利尿,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腰痛。

观赏:鹰爪枫四季常青,枝和叶均具观赏价值,适宜用作中国华北以南地区城镇攀缘绿化优选植物。藤长擅攀,扶摇直上,花白,清香,胜于木通,是优良的垂直绿化树种。惟性好湿润,宜配植林缘、岩旁或背阴墙脚,若用于花架、花廊,其周围须有林木掩护,改善其环境,则生长自茂。

生态:据中国广东某工厂污染现场盆栽试验表明: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对氯气抗性中等。在1毫克/立方米氯气条件下熏气4小时,1千克干叶的吸氯量为0.062克。

4)五月瓜藤

五月瓜藤(学名:Holboelliafargesii)为木通科八月瓜属下的一个种。常绿木质藤本。茎与枝圆柱形,灰褐色,具线纹。掌状复叶有小叶(35-79)片;叶柄长2-5厘米。花雌雄同株,红色紫红色暗紫色绿白色或淡黄色,数朵组成伞房式的短总状花序。果紫色,长圆形;种子椭圆形,长5-8毫米,厚4-5毫米。花期4-5月,果期7-8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安徽、广西、广东和福建。生长于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杂木林及沟谷林中。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稍畏寒、要求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硫松肥沃、高含有机质的黄色砂质土壤中生长最好。

五月瓜藤茎藤坚韧,古怪虬曲,缠绕性强,宜于花架、花廊攀援。叶形奇特,状若五指,平展如掌,高低着生,错落有致,观赏价值较高。花开时节,紫白相间,芳香四溢,适宜在中国亚热带地区作庭院、门廊、回廊和园林绿化美化栽培。

果可食;根药用,治劳伤咳嗽,果治肾虚腰痛、疝气;种子含油40%,可榨油。

8.串果藤属

串果藤属(学名:Sinofranchetia)是木通科下的一个属,为落叶大藤本植物。该属仅有串果藤(S. chinensis)一种,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经中南部至西北。

图片

1)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冬芽具数枚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叶具长柄,有羽状3小叶;小叶具不等长的小叶柄;顶生小叶菱状倒卵形,侧生小叶基部略偏斜。花单性,雌雄同株或有时异株,总状花序与叶同自宿存的鳞片状苞片中抽出,总状花序细长,多花;花小,单性;萼片6,排成2轮,内、外轮萼片近等大;蜜腺状花瓣6,与萼片对生;雄蕊6枚,离生,花丝肉质,与花瓣对生,花药长圆形,药隔不突出;退化雄蕊与雄蕊近似但较小;雌蕊具3枚倒卵形的心皮,无花柱,柱头不明显,胚珠10余至20余于腹缝线上纵行排成2列,胚珠间无毛状体;退化心皮较心皮小。成熟心皮为椭圆状的浆果,单生、孪生或3个聚生于果序的每节上,有种子数至多数颗;种子卵形或近椭圆形、压扁,种皮无光泽。

2)串果藤

串果藤(学名:Sinofranchetiachinensis)为木通科串果藤属下的一个种。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幼枝被白粉;冬芽大,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数至多枚。叶具羽状3小叶,通常密集与花序同自芽鳞片中抽出。总状花序长而纤细,下垂,长15-30厘米,基部为芽鳞片所包托。成熟心皮浆果状,椭圆形,淡紫蓝色,长约2厘米,直径1.5厘米,种子多数,卵圆形,压扁,长4-6毫米,种皮灰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900-2450米的山沟密林、林缘或灌丛中。喜缠绕于高大乔木树上。串果藤生长于阴凉避风,湿润的山谷或溪沟杂木林中,怕干早和土壤瘠薄的环境。喜冷凉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耐萌力稍强,在密林下仍能生长繁茂。常与马氏槭、青榨槭、穗子榆、千金榆等乔木混生。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南部,四川(城口、南江、万源、巫山、巫溪、平武、青川、康定、天全、宝兴、石棉、九龙、越西、布拖、金阳、峨眉等)、湖北、湖南西部、云南东北部(镇雄、大关、盐津、永善)、江西、广东北部和河南(伏牛山区的西峡县黄石庵、内乡县宝天墁、鲁山县石人山、南召乔端、嵩县龙池墁、栾川老君山)等地。

串果藤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稀有种。它是古老残遗植物类群之一,对于研究植物区系的演变和木通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有定的科学价值。果实含糖量6%左右,果肉白色,可食用。种子含淀粉10-15%,可酿酒。亦可用作垂直绿化植物。

串果藤列为中国河南省内保护植物。在河南只零星分布于深出狭谷中, 天然更新苗极少。林地生境破坏后,串果藤随之渐趋绝灭,已成为濒危种类。在保护区内定点保护,进一步研究其繁殖、生物学特性,促进其天然繁殖更新。进行采种育菌试验和营造人工试验杯,既扩大其种群分布数量,又可收取果实进行加工利用。

9.野木瓜属

野木瓜属(学名:Stauntonia)是木通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木质藤本植物。该属共有25种以上,分布于亚洲东部自印度经中南半岛至日本;中国有232亚种,产长江以南各省区。

多数种类的浆果多汁味甜,可生食、制果酱和酿酒,种子榨油,供食用和工业用;有些种类如野木瓜、黄蜡果和西南野木瓜全株药用,有镇痛、治咳嗽和痢疾之效。

图片

1)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冬芽具芽鳞片多枚,芽鳞片排成数层,外层的覆瓦状排列,通常短而阔,内层的较长,舌状或带状。叶互生,掌状复叶,具长柄,有小叶3-9片;小叶全缘,具不等长的小叶柄。花单性,同株或异株,通常数朵至十余朵组成腋生的伞房式的总状花序。雄花: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外轮3片镊合状排列,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通常渐尖,内轮3片较狭,线形;花瓣不存在(无瓣亚属Subgen. Apetala)或仅有6枚小而不显著的蜜腺状花瓣(野木瓜亚属Subgen. Stauntonia);雄蕊6,花丝合生为管,有时仅于下部合生,花药2室,纵裂,药隔常突出于药室顶端而成尖角状、或较短而为凸头状的附属体;退化心皮3,通常钻状,藏于花丝管中。雌花:萼片与雄花的相似,常稍较大;退化雄蕊6枚,小,鳞片状;无花丝,着生于心皮基部,与蜜腺状花瓣(倘具存时)对生;心皮3枚,直立,无花柱,柱头顶生,胚珠极多数,排成多列着生于具毛状体或纤维状体的侧膜胎座上;成熟心皮浆果状,3个聚生、孪生或单生,卵状球形或长圆形,有时在内侧(腹缝)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长圆形或三角形,排成多列藏于果肉中,种皮脆壳质。

2)野木瓜

野木瓜(学名:Stauntoniachinensis)是木通科野木瓜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安徽、香港、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300米的地区,见于山地密林、山腰灌丛或山谷溪边疏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野木瓜常指果实。是灌木丛植物(不同于广东、广西、中国台湾地区、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从美洲引进的番木瓜。野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属木通科,是热带常绿小乔木),又名铁脚梨、木瓜突等,享有百益之果美称,为中国的特有植物,是一种名实相符的天然、纯绿色、有机食用果品,是现代人最适宜的休闲、食疗果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重庆等地,其中以贵州遵义野木瓜最为驰名,遵义正安也被称为野木瓜之乡

野木瓜具有清香气,味酸微涩,果大,皮薄,肉厚,质嫩无毒的特点。经多个科研单位检测,结果表明:野木瓜含齐墩果酸等多种有机酸,特别含有极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葡萄干的300倍,是世界上所有水果难以比拟的。故野木瓜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护肝、防辐射功效。

野木瓜可以生产饮料、食品、等八类200多个品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