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富兰克林说:“傻瓜的心在嘴里,聪明人的嘴在心里。”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人生就是一个修口修心的过程。 生而为人,先要管住自己的嘴,才能守好自己的心。 管住嘴,是一个人最难得的修行。01 言而无益,不如不言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禽曾问墨子:“多言有益乎?” 墨子回答说:“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 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意思是,蛤蟆、青蛙、苍蝇整天叫个不停,但没人去听,而晨间鸡鸣,天下都为之振动。说再多有什么用呢?话要说到点子上。 因为夸夸其谈,喋喋不休,不仅毫无益处和价值,甚至还会惹来祸端。 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因为格外话多,所以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曹操府上建花园,竣工后去视察,什么都没说,只在门上写了个“活”字。 大家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心直口快:“门”内一个“活”字,是“阔”,丞相是嫌门修得太阔气了,要窄一点。” 还有次,别人给曹操送了盒桃酥,曹操又什么都没说,提笔写了三个字:“一合酥”。 杨修又开始显摆,说:“一合酥,不就是一人一口酥吗?”于是招呼众人分而食之。 曹操表面上大加称赞,后来却对他痛下杀手,因为杨修善察人心,还喜欢到处嚷嚷。 孔子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说话是一门艺术,你话说得越多,犯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会说话的高手,永远只说最关键的话,一字一句都直指核心。 多嘴招灾,少说聚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管好自己的嘴,没好处的话,最好不说。 ![]() 02 是非闲话,闭口不言 《增广贤文》有言:“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或多或少都会说些闲话,许多人习以为常,觉得无伤大雅。 但世事有因果,你往空中吐的唾沫,最后还是落在自己身上。 在背后搬弄是非,对别人指指点点,其实都是在给自己造业。 民国时,中国第一代女星阮玲玉就像一颗流星,在电影舞台升起而后坠落。 因为某些小报对她造谣中伤,把一桶桶脏水泼到她身上,街头巷尾也尽是些流言蜚语。 阮玲玉不堪重负,年仅25岁的她,留下两封遗书后,吞下安眠药,决绝地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阮玲玉是被外界舆论杀死的,是被人们的唾沫星子淹死的。 鲁迅先生为此,还在病床上写了一篇文章《论人言可畏》,既是阮玲玉自杀的痛惜,更是对舆论的批判。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一句句闲言碎语,对当事人而言,就是一次次暴击,刀刀剜在心尖上。 《格言联壁》中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你的评头论足,你的随意评价,都可能会给别人加重负担。 而且,是非说多了,口作的孽多了,迟早要报应到自己身上。 唯有不说是非,少说闲话,方能保全别人的名声,修养自己的德行。 ![]() 03他人隐私,知而不言 《弟子规》有言:“人有私,切莫说。” 意思是说,对别人的隐私,切忌不可口无遮拦,四处张扬。 凡事要三思而后言,懂得保护别人的隐私,否则只会是自讨苦吃。 说话的时候,要多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学会尊重,让人舒服,才是最高级的教养。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他过去的隐私。 因为朱元璋家境贫寒,从小只能给地主家放牛,还当过和尚和乞丐。 有一次,他年少时的玩伴千里迢迢来到南京,想谋个一官半职。 但他一见到朱元璋,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呼他过去的小名“朱老四”,还大谈两人曾经一起偷地主家青豆的往事。 大臣们越听越心惊胆战,而他还在滔滔不绝。 朱元璋顿时觉得难堪不已,火冒三丈,最后一怒之下,下令把这位老兄给杀了。 大庭广众之下,将别人的隐私四处宣扬,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增广贤文》中说:“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做人要守口如瓶,他人隐私,知而不言,维护别人的尊严,也成全了彼此的情谊。 如此,才能让人相处舒服、久处不厌,也能周全自己的口碑,活得坦荡而心安。 ![]() ▼ 曾国藩说:“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一个人,越是能管住自己的嘴,就越能修德积福。 相反,口无遮拦的人,到头来不仅伤人,也会自伤。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人生在世,愿你我都能,理性开口,适时沉默,掌握说话的分寸。 管住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是一个人最难得的修行,也是最顶级的善良。 文章来源:京博国学原创(ID:jingboguox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