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必看,通俗易懂解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

 嘉齐656 2022-05-25 发布于山东

前言:《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杂病部分散失民间,后来王叔和发现一本虫蛀手抄本,书名《金匮要略方论》,经过王叔和研究整理,确定此书为《伤寒杂病论》散失的杂病部分。“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现代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房价高,生活压力大;饮食杂,身体压力大。导致很多女性都是亚健康状态,经常需要调理身体。但因中医女科相关科普的知识太肤浅,不专业;又因很多自媒体出于商业目的,胡编乱造一些调理方法,致使女性们寻求健康之道而苦于不得法门,以致延误后让身心饱受病痛。

笔者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话翻译、解释其中妇科疾病的病机、病因以及治疗的经方。以此让女同胞们日常保健的时候能适时的判断自诊,洞察先机,及时应对,以治未病,造福广大女性。

火哥

辛丑年初夏夜撰于云间

——————————————————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这里先讲一下风邪。

外部环境有风暑寒湿燥热六气,六气不正,就是在不该出现的季节出现、在一天中不该出现的时间出现,那么就会变成邪气,譬如风气之邪。邪气侵入人体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人体的阳气是否固密。人体阳气是浮于肤表保卫健康的,一旦阳气不足或不调(阳气过于亢、过于虚等为不调),这时邪气就会进入腠理(皮下组织)顺着经络通道影响脏腑机能。这就是中风的含义。下文中风同义。

这一段说妇女中风七八天的时候,就是外感风邪七八天,会不断的出现寒热症状,每天发作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同时伴随着月经中断的症状。这肯定是热邪之气入血室造成的。热入血室,血室就是子宫,正常情况下胃气带动肺统管气的清凉肃降,气血正常的肃降才有正常的月经向下排出体外,现在热邪进入下焦(腹腔隔膜以下为下焦)血室干扰了正常的寒凉肃降之气,所以血结,必然造成月经中断,综合来看恰好是符合寒热失调的疟证。(《黄帝内经·疟证》曰: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通俗理解就是风寒之气紊乱失调了)。

原著中没有说明病机,火哥看过有几位中医撰写的文章,也没有阐明病机,更有甚者完全错误的理解了此病的病机所在。

少阳为心,其主脉,脉主人体经络的营卫(气在经络为卫,血在经络为营),营卫调节人体皮肤腠理有规律的开闭来抵挡风邪侵入。此病感觉身体寒热交替,正是少阳出了问题,另外,按照开合枢理论以及六经症候学说,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太阳为开,如果少阳有风邪,则温热不升而清凉不降,导致寒热逆行,所以热必郁结在下,血室在下为妇人藏血纳精之所,血自然会热结在血室,导致月经中断不下。所以此病之机在少阳。

而小柴胡恰好有和解少阳,解表散热的功效,所以这个病症应该用小柴胡汤治疗。

总体来看,这个病症不是非常严重,也不是轻症,只要用小柴胡汤就可以治好。下面会讲更轻的和更严重的症状。

附:小柴胡汤

小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三阳经中,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伤寒发热的症状就是病在太阳;即有发热于表的症状,但是月经又正常来了,说明病自太阳刚刚传导到少阳,病症较轻,少阳主心主神,所以白天正常,入夜会乱说胡话,好像见了鬼一样的样子,这与上个病类似都是热入血室。只要没有其他症候,舌苔和阳明脉都正常,说明病邪没有传导到阳明胃经,那么人体正常循环还是正常的,所以就会自然痊愈。

妇人外感风邪,邪热随经血排出而解,这也是可遇不可期的事情。假设经血也不中断,也没有其它症候,只是暮间说点胡话而已(谵语:神志不清之语),这不要紧的,这个不要瞎治。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就是不要妄行汗下,那么这个病一定自愈。

临床上遇到,有些病可以观察,热入血室多种多样,如果它来了,其人如狂,闹得非常凶,那就不要等待了,该用药用药。而这只是夜间说点胡话,经水照常,那么这个邪热肯定要因经血而排泄的,所以这时候不要瞎治,不该用药也不能随便用药。妇女们可以通过这些初步了解病机已经提高自己的判断,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适时的决定该不该药物治疗。

——————————————————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这个病症和第一个一样都是风邪之症,不过这个比较严重。该病身体也是寒热症状,但是经水适时而来,过了七八天后,体表热症消失了,但是脉象迟(一呼一吸间跳2-3次,偏慢),身体感觉清凉匀和,但胸胁胀满,且整天神志恍惚胡言乱语(谵语:神志不清之语),这个也是热入血室,不过更加严重。只喝小柴胡汤已经不行了,还必须针刺期门穴才能治好。

这个病先是中风寒热病发,但是经水正常放了烟雾弹,让人以为无病,耽搁七八天后,体表之热看似消退,但是热已经进入身体内部,这叫热陷入里。怎么知道热陷入里?脉迟(或沉,重按应于指为沉)和胸胁胀满都是判断依据。

这个治疗呢,可以用小柴胡汤,由于还出现谵语烦乱,也可以配合桂枝茯苓丸这类的,如果大便秘结,还可以用大柴胡汤。此处针法,当刺期门,期门穴就是去胸胁邪热的,用以去少阳阳明之邪热。虽然是热入血室,但是证反应所在的是处在胸胁,所以他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这个病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轻症期,第二个阶段为重症期,胸胁结满,整体胡言乱语表示症候突出,所以要辨别清楚病症过程用药用针治疗,灵活掌握,不可照本宣科。

——————————————————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这个病,经血下出又说一些神志不清的疯话,看似和上面的病症相似也是热入血室。但是不同的病症是头上出汗,这与上面少阳之病不同,这个是阳明之病。

按照六经症候学说,这个病症是风邪入阳明经,造成胃逆,胃阳之气带动人体由阳化阴的循环,阳明胃与太阴肺互为表里,此时阳明胃逆,正常循环就乱套了,导致表里失调和上下失和。热邪上亢,所以上面头部出汗。

经血下出而未中断是为什么呢?这种病症准确的说是阳明病+少阳病。

假设只有少阳病,经水会中断不下,但是阳明胃阳之气逆让人体化阴肃降的循环不力,加重了热邪郁结,郁结变严重了反而会迫血下行而出。

后面说针刺期门穴,里和表也随着匀和了,也随其实而泻了。

这一段虽然没给适症的汤方,但是要结合上文几个病症可知也要配合小柴胡汤治疗。

——————————————————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炙脔就像肉片粘到嗓子上似的,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古人管这个叫做梅核气,生活中注意观察有不少妇女经常反打嗝上出气且困难出,就是这个病症。《金匮要略》建议的半夏厚朴汤里有厚朴,厚朴的功效就是行气,所以病症准有胸满,胸腹都可以满,所以心下坚,心下也较比硬,虽然坚不一定有。都适用这个方剂。也可用半夏、茯苓、生姜,就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是下气治饮的、治呕的。饮而呕用小半夏加茯苓。(古人说气结,就是觉得气有所结滞,不但在嗓子,在胸、心下都觉得不痛快)

附:半夏厚朴汤

半夏、茯苓各12g,厚朴9g,生姜 15g,苏叶6g。

——————————————————

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这个藏躁,是指的心脏。心主神,主魂(肾主精,主魄),血少心气虚,那么其人心不安,就是心不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频繁打哈欠,这都是魂魄不安的一种反应。甘草、大枣、小麦,这都是甘性药,而缓其急迫。小麦是补心、补心气。

不仅妇人悲伤喜哭,可以用这个药。小孩子夜间哭得特别厉害,有时候有的人用这个药也起作用。(婴孩体热,夜中啼哭不止,严重的可以用放血法急救,火哥小时候看见过祖父用过此法)。

另外,这个病症“喜悲伤欲哭”就是抑郁症的症状,很多女性出现抑郁情绪的时候往往伴随心藏燥热之症。

这个方剂不是虚证不行,不是虚证吃这个药觉都睡不着。

附:甘麦大枣汤

甘草三两(9g),小麦一升(15g),大枣十枚。

——————————————————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这个病症是人体阳气不固密,风寒邪气由表入里,形成表寒而热中之症。正是《内经·风论》中描述的“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少阳心主火,其上逆的病机与上文类似,风寒邪气进入体内升火而又不能外泄,阳明胃逆而化阴肃降生水不调,水火即济合而上逆化痰,就是吐涎沫,就是有痰饮了。

那么是不是只要泄心火就好了呢?心火只是风寒邪气传导造成的,应该先用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等风寒邪气散去,痰也消失了之后再用泄心汤泻心火。这就是原文“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的意思。

这个病症其实不仅针对妇人,对其他人群也可以对症施治。那么《金匮要略》为什么要把这个病症放在妇人篇里呢?火哥给两个答案。其一,汉代《金匮要略》成书的时期,自然环境之气(五运六气)在那个周期中的时候妇人患此症的较多。其二,风寒入侵的前提条件是人体阳气是否固密,男女不同,女人体阴更容易出现阳气不能在体表保卫健康抵挡风寒邪气的情况,因此女性得此病的更多一些。

附:小青龙汤

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附:泻心汤

大黄二两(6g),黄连、黄芩各一两(3g)。

——————————————————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

妇人的月经不利,主要的不外乎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是虚,就是虚损;第二个积冷,积冷者,不是一时的受寒了,是受寒有些时间了;第三个是结气。这三种原因都能够使经水断绝。有的一闹很多年。血寒积结胞门,那么这就是经脉不通了,胞门就指的任脉说的了,任脉病,则病带下。下面有分这么三段,分别从上中下三焦进行分析。(胸、腹隔膜把人体分上中下三部分,中医称之为三焦,分别为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六腑之一。)

——————————————————

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

这是妇女长久的虚损受寒第一种细分情况,在上焦的症状。

前面提到了人体阳气抵御外邪,人体阳气的根本在哪个脏腑中呢?在胃,胃阳之气走阳明经,与太阴肺的关系是胃阳之气带动肺阴肃降,如果寒邪之气伤害经络,必然是胃阳不足,这时肺阴之气的肃降就会虚弱无力,气血就会凝滞在肺,肺在上焦,所以原文写为“寒伤经络,凝坚在上”。这个瘀血凝坚在肺。呕吐涎唾,那么久而成为肺痈,但也有时候成肺痿,呕吐涎唾这说的是肺痿,那么时间久也为肺痈。形体损分,意思是这个人形体上要消瘦的。这是第一段,他说上焦受风寒之邪,而为肺痿肺痈这类的病。

——————————————————

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

这是妇女长久的虚损受寒第二种细分情况,在中焦表现的症状。

在中盘结意思就是在中焦了。绕脐寒疝,这个指寒了。或两胁疼痛,这个是指肝、脾、胃这类的病,因为肝脾胃在中焦。与脏相连,这是说的这个寒可以有这些类的病,盘结于中焦。

或者热结于中,指的也是中焦。痛在关元,关元穴就指的是少腹那个部位了,这个指的是瘀血,这个热结呢指的是瘀血说的。脉数,指的有热,要是有疮呢脉也数,不过他说这个脉数不是有疮,那就是有热了。什么热呢?他是指瘀热说的,是指瘀血了。

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这个是总结上面两段。风寒在上焦而为肺痿肺痈的病,或寒盘结于中焦而为寒疝或胁痛,与脏相连,以至于热结在中,脉数若不是有疮,那么就是有瘀血了,位于中焦的脾胃有淤滞,必然影响肝和肺,又因中医脏腑理论讲肺主皮,肺痿则气不荣盛,皮痿就会像鱼鳞一样,所以有很多女性皮肤干燥如同鱼鳞状。这类的病不光是女人有,男子也会有。

——————————————————

在下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挚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痛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这是妇女长久的虚损受寒第三种细分情况,在下焦表现的症状。

这个讲经水不调了,经血有障碍,而排出不多,经候也不匀。这个能造成什么病呢?有的阴中痛或者少腹寒。往后连着那个腰脊也疼,下根气街,气街是个部位。气上冲而发少腹急痛。下肢膝胫痛烦,这说的是器质上的病。

另外妇女精神方面的症候。忽然的眩冒,形状像厥像癫,骤然间发生的,癫就是癫狂。或者有时候他就忧伤,很凄惨。无故悲伤恼怒,看这个样子像有鬼神的,其实这都是属于带下病。为什么呢?因带下为湿热郁结啊,郁结的多了就会上逆,上逆就会导致热逆至心,心是主神的,所以必然神乱,就是精神方面的症候。这个症候就是西医讲的“躁郁症”,西医一般按照精神类疾病治疗,开一些镇定药,实际上没有对症治疗病机,是南辕北辙无功之举。

如果久而不愈,人也越来越瘦,脉也虚,人也多寒。妇科有三十六病,变化万端,只要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

最后一句“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说:(妇科疾病)虽全是由于经水失调的带下病,但是这个脉可不是一样的,(在三焦)证也不一样,得好好辨,不要以为说的是不对的。

最后总结强调了妇人之病的病因都是长久的虚损、受风邪寒邪入侵导致气血郁结,但是在三焦中表现出来的症状都不太一样,脉也不同,需要详细分辨。

火哥小结:大部分妇科疾病在西医的诊断治疗中是找不到病因病机的,都是盲人摸象。所以很多妇科月经不调的疾病在西医门诊中都是束手无策的,这也是大部分妇女同胞饱受病痛困扰的根源。所以不妨试试中医。

——————————————————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问:妇人年五十岁应该没有例假了,那么现在这个妇人下血数十日不止,还有一到夜间就发热,少腹急结,少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等一系列的症候。这是什么道理呢?

师曰:这就叫带下之病,下血不止叫带下,白带也叫带下。为什么她有这个病呢?准是以前曾经流产(半产:流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怎么知道呢?你看那个症候唇口干燥,唇口干燥,一方面是津虚血少,一方面也是瘀血证的反应,由于这个所以知道是瘀血不去,当以温经汤治疗。

这个的瘀血淤的比较久比较严重的时候,你不能够用大热的药物大祛,微温能使淤血通行,所以我们调理月经的方剂,这个温经汤是最好使的。临床上有时候现柴胡证也很多,比方胸胁满哪、恶心啊、不愿吃东西呀,我们就不要用大祛瘀药,就配合当归芍药散,非常好使。

吴茱萸汤合麦门冬汤,既温中又养液,咱们说是补阴了,所以这个方子叫小温经汤,在调理妇人经脉的时候常有用的机会,但是胃必然现这个症候,症候主要是这个人不愿意吃东西,又恶心,他用这个吴茱萸汤去大枣、加桂枝即可。

如果有头痛呕吐,或者头晕,加吴茱萸也是可以的,与这个方也差不多了。

附:温经汤

吴茱萸、麦冬(去心)各9g,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半夏各6g。

附:吴茱萸汤

吴茱萸9克 人参9克 生姜18克 大枣4枚。

附:麦门冬汤

麦门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

——————————————————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白带下出,月经中断不下,小腹满痛,过了一个月又出现了,用土瓜根散治疗。

这个病的病机依然是在阳明经,还是寒热之病。胃阳之气虚,前文说了胃阳之气为人体真阳的根本。那么胃阳虚必然导致人体总体阳虚之病,风寒邪气趁阳气虚入侵,久而久之传导到脾、肾,就会出现脾阳虚、肾阳虚,体内必然湿热血淤,寸口脉象对应也会出现沉陷之象。

阳虚必然会出现湿热之气下注,以及血淤。湿热下注就是带下这个症状,血淤就是腹痛这个症状。

土瓜根散是泻热,生津,破血,消瘀之方剂,正好是对症之药。

附:土瓜根散

土瓜根9g 芍药9g 桂枝9g 廑虫9g 上4味,共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4g,黄酒送服。

——————————————————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弦脉,指下好比弹琴的时候琴弦震荡一样,脉直且长。虚劳内伤,中气不足,少阳经枢机不足(三阴三阳分开合枢,少阳为枢,枢就好比门轴,控制阴阳开合)这些都会出现弦脉,所以形容为“减”。气减就是寒症。

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就好比按在中空的管子上一样,所以叫芤脉。顾名思义,脉如同中空的管子,就是内虚之症。

妇人脉象即有弦有有芤,那就是寒+虚,寒邪遇到体虚,情况一定好比是切割、剥离。(火哥注:革:名词意为剥离的动物毛皮,此处引申为切割剥离之意)。这种体质情况下的妇人必定会流产,且会有崩中漏下或半产下血不止者,或者是妊娠下血的症状。(半产:流产。病机取“革”之象)

火哥小结:西医认为流产出血是因为胎儿未成形而出的时候胎盘没有完全的脱离子宫壁,胎盘血管丰富必然导致出血漏下。中西医这时候都抓主要问题,就是止血。但是区别在于流产原因的分析,西医除了跌伤流产外,基本找不到原因。中医典籍中多处提到,除了外力跌伤胎气之外,如果孕妇体内虚寒,尤其是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再感风寒外邪的话,则胎不能保,极大概率会在三个月到七个月之间流产。如果再次怀孕,体质依然寒虚,那么流产又会在上次同样的月份发生,对此,西医不知为何,解释为“习惯性流产”。

这个病在男人身上发生就是亡血失精,《金匮要略》其他篇中有写,此处不赘述。

附:旋覆花汤

旋覆花(净择,去茎叶,微炒)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紫苏(并嫩茎,干者)半两,犀角(镑)半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微炒)1两半。

1、用铜药捻研磨成粗末。

2、每服7钱匕,水3盏,入大枣2枚(擘),生姜半分(拍破),盐豉半匙,同煎至1盏半,去滓,分温3服,每食后1服。

3、火哥注:犀角现在不准用了,也买不到,可用水牛角代替。

——————————————————

女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

这一句承接上文。

陷经漏下,就是这个经血下陷而漏下不止,如果旋覆花汤还解决不了,应该立即改用胶姜汤。

在《金匮要略》妇人妊辰篇中曾提到:“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可用胶姜汤。

附:胶姜汤

甘草 桂枝 阿胶 大枣 干姜

(胶姜汤:即胶艾汤去艾叶,加干姜)

——————————————————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敦是古人祭器,装食物的,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就像在小腹扣了一个东西似的,像敦的那个样子。形像就像倒扣的碗似的。这个症状是血热结于血室,或有腹痛或不痛的情况出现。还是上午少阳或阳明之病。

小便微难而不渴,说明脾湿而温水升阳不力啊。水必然郁结于下且会上逆,自然小便微难而不渴。这个病还会出现小腿水肿的情况。

大黄甘遂汤有破瘀逐水,祛湿,养血扶正的功效,所以正好可治此病。

附:大黄甘遂汤

大黄四两(12g),甘遂二两(6g),阿胶二两(6g)。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孕妇忌服。

——————————————————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

这个不利下,不是月经不调,而是经闭,经闭不利下,就是用其它的药也不下。这个是月经不下中较重的病症。这个病是血淤的太严重了,心主血主神,既然是血淤重病,患此病的妇人会出现精神狂躁的症状,发病时会骂人,会动手打人。最极端的会伤透心神而疯。这个症候就是西医讲的“躁狂症”,西医会用神经类的强力镇静药,完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偏离病机而最终治不好。火哥记得小时候祖父接诊过一位中年妇女,精神癫狂有打人骂人的症状,但火哥年纪还小,没有看祖父开的药方,只依稀记得针刺病妇厥阴心包经数个穴位。

重病用猛药。抵挡汤是祛淤药里面效力强劲的方剂。所以可对症施治。回忆祖父接诊过程,这个重症除了用药力强劲的汤药之外,还应施以针刺才能效果更加。

附:抵挡汤

水蛭30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 去翅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子宫里头有干血而成了坚硬的积聚不去,那么就经闭不利呀,而只下白物,白物就是白带了,那么这个就用矾石丸主之。

这个矾石丸就是矾石、杏仁两味药,这个药只是一个祛湿去白带的一个办法了,杏仁是一种祛水的药物,对这个干血是治标的办法,先去白带,矾石丸只能去白带,那么这个干血呢,还得用其它的药来治,就是大黄蟅虫丸什么的都可用。

附:矾石丸

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上二味,放一起研末,烁蜜和丸枣核大,纳脏中(就是指放进子宫,由阴道进,不可吞服)。剧者再纳之。轻的一次就可以好,重的没好再用一次,白带即止。

——————————————————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此处第一句“六十二种风”在很多人的翻译中要么略过,要么说原著有误。其实是看不懂又不会解释的托辞。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从1-10,则六为己土,中医脏腑理论中己土为脾;中医十为癸水,脏腑理论中为肾。

由此,“六十二种风”可以翻译成:“脾和肾两个脏腑的风邪”。

脾肾外感风寒,则脾湿肾陷,气不能举升,血不能生化,气血必然淤滞于下焦的子宫内,进而腹中刺痛。这里的刺痛就是比较严重的痛经,通俗的讲就是剧痛,痛症来的猛烈。

红蓝花就是红花,它起行瘀定痛的作用,做成药酒喝肯定起作用,这个都是普通的常备的一个药物了。如果妇人的血气刺痛久久不愈,攻也攻不得,补也补不得,用药酒的法子也是挺稳当的,因为酒本身就有通血脉,行药势的功效。

附:红蓝花酒

红蓝花20g 白酒200ml

1. 将红蓝花与白酒一起放入锅中,煎减至半;

2. 去渣,冷却后即可服用。

3.每次50ml,不止再服。

孕妇忌服。

——————————————————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这一句承接上文,意思是说妇人痛经,大部分都是气血淤滞。如果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痛的不是很厉害,可以用当归芍药散治疗。

当归芍药散我们用它,一方面有祛瘀血、治血虚的功效,血虚现在的话说有贫血的现象。另外呢有小便不利或者有头晕,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遇到这类症状的的,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可用当归芍药散。

另外,妇人妊娠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者、胎位不正者,也可用这个方剂。

附:当归芍药散

当归三两(9g)、芍药一斤(48g)、茯苓四两(12g)、白术四两(12g)、泽泻半斤(24g)、川芎半斤(一作三两)(10g)。

1、现代用量:上为散。每服方寸匕,酒和服,一日三次。

2、古代用量: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古代用量看似大,但用小方茶匙服用,所以和现代服用量差不多。

——————————————————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这跟上文症状的一样。但提供另外一个功效的方剂。

上一个当归芍药散祛血淤补血虚。这个小建中汤的功效是温中祛寒。小建中汤也不只限于女人,男人有这个病也可以用啊。

痛经的时候到底用当归芍药散还是小建中汤呢?那要看身体是否忽冷忽热(寒热),要看通的程度。因为小建中汤起效会更缓和一些。

附:小建中汤

桂枝9g,甘草6g,大枣6枚,芍药18g,生姜9g,胶饴30g。

——————————————————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

师说: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问:妇人得一种病,吃喝正常,但是烦热不能躺平,坐倚着才行。

答:这叫膀胱调转方向,小便有尿意但尿不出来,是因为水胞通道折叠反逆了,所以有这个病。只要想办法让小便通畅,病自然痊愈。适合用肾气丸治疗。

这个病症的病机依然是风寒邪气侵入,皮肤腠理不开了导致里热,也就是热中,从经络传导到少阴肾经了,肾阳受到风寒侵害则阳气不足,肾阳不足必然传导到太阳膀胱经,造成太阳经温热不升则不通水,小便必不出。

严重的话就会反逆,水由下焦上逆至胸、头,胸烦热出汗则至胸,头烦热出汗则至头。

如果严重的话,少阴肾经阳气不足,逆向传导到肺,那么则必然影响肺的统气的功能,所以躺平了气就上下不通,只能倚靠。

肾气丸是著名的补肾助阳方剂,正好可对症治疗。

肾气丸这个药里面都是补药,主要的功效是能够恢复机体的机能,补肾助阳后,阳气可以温热上升到太阳膀胱经,那自然这个小便也就利了,里面主要是附子的作用。附子这个药能够使沉衰的机能得到振兴。

这段提到的肾气丸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像这个妇人子宫下垂、男性肾阳虚阳痿、脾湿肾阳虚的糖尿病人下淋(小便少,次数多)等很多肾阳不足的病,肾气丸都能够恢复机能。

附:肾气丸

干地黄八两(24g),薯蓣、山茱萸各四两(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g),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各3g)。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6g),加至二十五丸(10g),酒送下,日再服。

——————————————————

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蛇床子是杀虫止痒、治恶疮,杀虫杀菌的。

妇人子宫里头有寒,用蛇床子散这种坐药的法子都好使的,就用蛇床子散治疗。

中医坐药法是将药物制成丸剂或锭剂、片剂,或用纱布包裹药末,塞入阴道或肛门内以治疗妇女白带、阴痒及肛周疾病的方法。

附:蛇床子散

蛇床子1分,吴茱萸1分,腻粉1钱,硫黄1分(细研),芜荑1分。

入硫黄研匀,用油1合,葱1茎,切,入油内,煎葱黄黑色,去葱,候油冷,调散涂之。

——————————————————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这种病妇科也常见,脉象是滑脉+数脉,主要用狼牙清湿热,除带杀虫。这是治疮痒的一种药,尤其对阴疮效果好。阴疮的地方用狼牙汤洗,里面洗不着,可以用绵缠,就像现在用的棉花球呀,蚕茧那么大,浸汤沥阴中,来洗涤,这不是在外头,一天可以洗四遍,这都是一种外用药。

附:狼牙汤

狼牙三两。

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每日四次。

——————————————————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历代中医女科典籍显示这个病还是比较多见的,但是轻症患者多,轻者症状表现不明显,轻者可自愈。又因为这种病症多涉及隐私,古代叫“隐曲”就是难言之隐,一般不是很严重的都不会就医,所以中医临床实践中接诊不多,所以属于临床罕见疾病。

这种病是谷气实(谷气,又叫水谷之气,指食物饮水之气),这个谷气实吃泻药不行,它不是实证,是一个虚证,是胃气下陷,虽然下陷,可是它大便不通,所以说此谷气之实。

附:膏发煎

猪油炼了,再把头发放猪油里头,油开了,把头发煎熬一会药即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