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长丰:从通感看对联“嫩寒锁梦”的意境——兼谈锁梦的含义

 古代小说网 2022-05-25 发布于江苏


不久前,在春风拂槛的早晨,小雨滴落在蓉城大地,醒来后百无聊赖,便走进了在当地影响力颇大的“原点阅读书友会”微信群一览盛境。在看了马经义老师一段视频后,往上翻,正见群主魏老师发的《红楼梦》第五回原文选段,其中就有贾宝玉被引到秦可卿卧室这一情节,我也是突然有感而发,便大胆评论道:

沈广杰书“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这个对联,这个锁梦的锁字很有趣,有个绘画考题,让考生画“竹锁桥边卖酒家”,难就难在如何画出这个锁的感觉。唐伯虎画,应该没有锁的意境,但是对联和画可以结合,画外之音由诗来补充,虚实结合。

下联这个笼人,写香气似乎特别霸道,如巨大力量笼罩的感觉,但这种香气本身就让人觉得牡丹花下死了也不后悔。如果是袭人,倒是莫名其妙一股香甜不知道从哪里偷袭而来。一字之差,体会大不相同。

嫩寒二字,寒是体温感觉,如何嫩,有点像我们常用的“热闹”“冷静”(见钱锺书《七缀集》之通感)。让我想起杜甫的“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异曲同工。

因为对秦少游作品还不熟悉,不知道真假。如果是作者假托,正可说明曹雪芹与李贺很像,李贺的一大特征就是有句秀,少篇秀,往往就是一句诗,压到全篇,神出鬼没,一瞬间就消失了。

其实我脱离红学圈已有数年,今年打算系统梳理自己的知识,便选了艺术美学作为主攻点,在看了一段时间书后,突发奇想,以此对联来考验自己。

《四松堂集  懋斋诗钞》

嘤其鸣矣,便想求其友声。好友李宝山看后说道:嫩寒锁梦,其实整个表达也通感,寒之所以能锁,是因为寒给人一种凝固、紧缩的感觉,相对的,热给人的感觉是流动、膨胀。只有凝固的美、紧缩的寒,才能把梦锁住,热是锁不住东西的。此联修辞很到位、很精致。而认识于八年前香山曹雪芹纪念馆的朋友顾以诺则说:“笼人”是空间上,是满的,而“袭人”是突然的、时间上的。

敦诚评价曹雪芹“直追昌谷破篱樊”,是说曹雪芹的诗作,直追李贺,新奇可诵,又能打破常规。但是我听了许多讲座,总是没有讲透,只是分析此句字面意思,究竟曹雪芹与李贺哪里相似呢?李贺的牛鬼蛇神又是体现在哪里呢?

惭愧的很,自己的古典诗词修为也并不高,只熟悉教材的诗词,因此也无法评论。好在今年春节期间,与宝山阅读钱锺书《谈艺录》之“李长吉诗”,钱氏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此即有句秀而少篇秀。“余谓长吉之心,如短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覩舆薪。”此即为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

《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先不论篇秀,单从此对联看,可谓句秀、明察秋毫,有李长吉之风。春夏之际,让我想起海棠春睡,再次想到嫩寒锁梦一联,便想继续探索其幽幽小径和艺术色彩。

我最为怀念的梁归智先生,他的《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重在意境的把玩,而不在词句的推敲,所以在他书中并未详解,只是说道:画配对联,是一种以情为依归的诗人意境,与宝玉的人生观合拍。

而蔡义江先生的大著《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中则说,锁梦是睡不着觉,因为唐代有诗僧齐己《城中示友人》云:重城不锁梦,每夜自归山。而对笼人或袭人的选择则以平仄定夺。我对蔡先生的解读并不满意。

照他的意思,锁梦是睡不着,不锁梦,说明就睡着了,梦中归山。这是一种现代语境的解读,有点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红楼梦》,注释的观点也和蔡先生一样,值得商榷。

袁毓卿绘桃梨春风扇面

网上检索嫩寒锁梦,竟发现一位女词人袁毓卿词中用过。袁氏何人,从未听过,网上只说是清代人。那么,难道是曹雪芹借用她的词?(并非不可能,据叶朗《中国小说美学》一个注解,从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等材料可知,“葬花魂”就是从美学家叶燮的姐姐叶小鸾的诗句中采摘而来)

正因如此,她是出生于哪个时代,自然就十分关键了。好在互联网上虽然没有详细记录她的生平籍贯,却有她的作品。其中一首《满江红·闻张总统国梁阵亡丹阳》,成为破解关键。

查询得知,张国梁乃晚清名将,早年为匪盗,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战亡于丹阳。那么,袁氏自然也是晚清之人,《红楼梦》当时已非常流行,其“嫩寒锁梦”,应当便是从《红楼梦》中顺手而来。其词曰:“细雨催花,嫩寒锁梦,醒来还带馀酲。”诸君请看,这里的嫩寒锁梦,上下文看,分明是睡着了,睡得很香甜,醒来后还醉意朦胧。

我们再用一个证据,那就是脂砚斋的批语。在此对联之后,脂批分明写道:已入梦境矣。(参阅吴铭恩《红楼梦脂评汇校本》)这不是睡着了,还能是甚?再结合原文来看,梁归智先生大著已将此画背景言明,唐伯虎画的是杨贵妃酒醉未醒时之态,唐皇戏谑曰,“岂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既然画的是醉未醒,诗却解读为没有睡着,岂不南辕北辙了?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唐人诗句“重城不锁梦”,是指哪怕再多阻隔也阻不断我、锁不住我的梦,梦里我早已归山啦!锁梦,其实是锁不住的,除了白日梦外,既然已经在锁梦了,说明已有梦,那么肯定已睡着了。

其实,用“通感”分析嫩寒锁梦包括下文的香气笼人,都是顺理成章。除已解读的嫩寒锁梦外,香气笼人,同样是以气味写笼罩之感,黑云压城,踹不过气来。甚至这嫩字还让我想到海棠春睡中的美人,娇艳欲滴,肤如凝脂,不仅是梨花带雨浓,还是一枝红艳露凝香呢。

钱锺书先生的文章《通感》旁征博引,指出“中国诗文中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谈艺录》

钱先生举了许多例子,在西方文艺中也不鲜见,如莎士比亚“假如我能用触觉瞧见你”,歌德诗里说蜗牛具有触摸的视觉,法国成语“手指尖上生着眼睛”等等。有时,一些意识流的句子没有具体的意象,显得颇为凌乱,但杂多中自有一种难得的规整。我们常说诗可以怨,也要允许可以乱,况且这乱是另一种整齐,不是认识上的整齐,而是审美中的一气呵成,乱中有章法,殊为难得。

通过这番解读,曹雪芹撰写对联的功夫,可谓出神入化,其余对联也有许多可堪细致玩味处,待我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有新意后再撰文抛砖以引玉。

石问之先生在古代小说网上有过一篇文章,也是探究此幅对联,立论清晰,观点明确,阅读量大,晚辈佩服,而且某些解读也是所见略同。在论及“笼人”是视觉居多时,石先生是以诗句的例子来说明笼人可以表达嗅觉的用法。但此法有一个前提,就是知识面必须广博。不过他在后文也提到了通感。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补记:

近日再读《围城》,第三节开头有方鸿渐去苏文纨小姐府上,闻花香四溢,看见一幅黄山谷对联“花气熏人欲破禅”。陆游“花气袭人知昼暖”,意境几乎一模一样,但就全诗来看,陆诗比黄诗的意境之美更为充足。

黄庭坚、陆游都是名气大的文人,大文人使用,尚不知多少默默无名文人也用过,此类用法,至少宋人常用。曹雪芹“芳气笼人”,用词更为大胆,不是袭用前人,颇为新奇。

2022年4月26日于绵阳

2022年5月4日青年节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