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室文化建设属于“无声”教育。 一间教室、若干桌椅、四面墙壁虽“无声”,但如何设置教室中的一桌一椅、一边一角,让其最大化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声”,产生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教育功效,是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 ![]() 绿植,为学生的品质“发声” ![]() 我们班教室与其他班教室最大的不同,便是窗台上摆满了各种绿植,有各种兰草、憨态可掬的肉肉等,这些都是学生带来的。他们不但带来了花草,还给花草制作名片,写好名称以及科属种。 每节生物课的前五分钟,是“花草小博士”授课时间,学生会按照所学的生物知识,将各种绿植分类,并补充一些自己知道的与植物有关的奇闻异事,老师会在学生讲完后进行知识的补充与甄别。 生物老师还会让学生动手将繁殖的花草重新分盆,浇水、施肥、剪枝、打杈,教室的窗台绿意盎然。 语文老师则以教室内的植物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用细腻的笔触记录花草的生长,墙上的一小片园地展示的就是学生写的观察日记。 随着班级中花草的逐渐增多,需要一个“花草管理员”负责照顾。 当我问谁愿意照看教室里的花草时,小段一跃而起抢了这个机会。 这时,有学生高举着手补充道:“老师,之前也是小段浇的花。” 近一年时间,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小段浇花,可是花盆里的泥土常常是湿润的。小段是个细心的小男孩,他用来浇花的水都是晒过的。 都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我想说的却是“久陷芝兰之室,人散其香”,小段就是那个散发着浓浓香气的学生代表。 每学期期末表彰中有一项为目标达成,学生可以用一张小纸条写上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写一个小要求——这是我和他们的约定。 其他学生的“小要求”写的都是一个本子、一个布偶或一个笔袋等,只有小段写着:“老师,我什么都不要,谢谢老师!”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学生,我们才体验到了育人的“芬芳”。 假期来临,学生每人带一盆花草回家。等到开学时,花草焕发着勃勃生机又回到教室窗台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像小段一样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 墙壁,为学生的坚毅“发声” ![]()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墙壁可以“发声”。 教室外的墙壁上,一张大大的“全家福”,虽动作各异,但每个人的眼中都有星光闪烁;“教师寄语”虽寥寥几句,但中肯的话语寄托了老师对学生的殷殷期望;“班级掠影”让学生的优秀定格在刊板上,激励其他学生向上进取;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让学生学有目标,做有动力,行有方向;“优秀作业展示”,隽秀的笔迹展示我班学生的风采。 教室内的墙壁被开辟成各种园地,但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却是“荣耀榜”。 班级的所有比赛获奖都集中在“荣耀榜”。 每次比赛后,我们都要讲一讲比赛背后的故事,看到这些奖状就会想起那些故事。 队列比赛获胜班级奖,让人想起小郎的“临危受命”,在比赛前一周才被选为军体委员带领同学们参与比赛,加班练习让他的嗓子沙哑,他却毫无怨言;还有比赛前意外崴脚的小哲,他在比赛中咬紧牙关,硬是坚持到比赛结束,才让我们知道他的脚已经肿的不像样子;50米往返跑接力赛,小冉和小强在拐弯处不小心摔倒,却不顾伤痛,爬起来奋起直追,帮助我班勇夺第一…… 就是这群学生,在与其他班级成绩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凭着不放弃的精神,在期末测试中逆风翻盘。 正是在各种比赛中的不服输,激发出他们性格中的坚毅。他们说,在学习上觉得累的时候,看看那些奖状就会想到不肯服输、不愿放弃的同学,就积攒了拼搏的力量。 那些故事虽“无声”,但是被看见、被听见、被记住,并且被传递、延续。 ![]() 角落,为学生的情绪“发声” ![]() 班级中的各个小角落亦发挥着极大的教育作用,它们像是学生的好朋友,依据需要变换着身份,可能是“夸夸角”,也会变身“吐槽角”,又或者是“涂鸦角”。 因为知道同辈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为了让有些学生不再消沉,受网上“夸夸群”的启发,每周一,我们确定一名学生作为“夸夸”对象,将他(她)的照片贴到黑板一角,建议班里同学留心观察他(她),发现他(她)的优点和温暖的小故事,然后用便利贴将发现的优点或故事贴在他(她)的照片旁边。 一向沉默寡言的小美笑得最好看的那张照片被贴到了黑板上。她每天都有些紧张地翻看同学的留言贴。 同学们在留言贴上写着:“小美的普通话标准”“小美的适应能力强”“小美没有学过英语但是没有畏惧”“小美手臂受伤依旧参加队列比赛”“小美有个有了二宝依旧很关心她的爸爸”……因为没有限制,学生的夸奖千奇百怪。 我在惊异于学生们的“脑洞”之余,竟然发现“疗效”还真不错,至少拘谨的小美慢慢变得放松,至少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小美照片上的那种笑容,干净纯粹…… 当小美发现同学们已经知道她的情况,并且心怀善意时,是否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对现实,从而无畏地面对未来? “吐槽角”的吐糟便利贴可以不署名,学生吐槽初中的时间紧迫,吐槽需要面临的学习方法的改变等。 每个吐槽便利贴下,都有同学暖心的回复,对时间紧迫的建议是做好“时间规划”,对学习方法不对路的建议是“快速改变思维方式”…… 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学生解压,又可以发动集体的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涂鸦角”画满各种图画,有的可以解读,有的不知所云,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学生的情绪得以宣泄才是最主要的。 让“无声”教育为学生成长“发声”,学生的品质得到了塑造,意志得到了锤炼,情绪得到了宣泄,让潜移默化真正拥有了滴水穿石的力量! ![]() ![]() 栏目:班级发展与管理 作者:于海艳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乳山寨镇中心学校 责编:赵敏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