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渴、口燥同一个意思?为何出现两个词汇!27首方子供我们学习

 我来看书滴 2022-05-25 发布于湖北

口渴”与“口燥”都是人体津液代谢异常所表现在外的症状,两者似同而异,临床诊病容易将两者混淆。但是两者所表述的含义却大不相同,须仔细辨别。

口渴、口燥同一个意思?为何出现两个词汇!27首方子供我们学习

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文部分)中有关“口渴”的论述条文有89处,仲景常用“大渴”、“烦渴”、“消渴”、“欲饮水'、“欲得饮水”、“渴欲得水”、“渴欲饮水”、“渴引水浆'、“大渴引饮”等表述。

而有关“口燥”的论述共出现53处,且除了“口燥”本身以外,仲景常常将唇、舌、咽的干燥表述同一含义。如“口干”、“口千舌燥”、““口干燥”、“口燥烦”、“口舌干燥”、“咽干口燥'、'口千咽燥'、“咽中干”、“咽干”、“唇口干燥”等。

可见,张仲景在辨证上对这两个症状都相当重视,因此对于两者的内涵与区别须详加辨析

口渴、口燥同一个意思?为何出现两个词汇!27首方子供我们学习

口渴是一种主观上想喝水的感受,但口燥却并非如此,如“患者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淑水不欲咽”,这里说明了口燥的时候,患者只是觉得口中干燥难忍,想湿润口腔,但是不想喝水,这就是口燥的状态。

虽然口渴与口燥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症状,但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时常见到两者并存的状态

如“患者胸满,唇接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这两处以“瘀血”为病因的条文展示出了由“无寒热”的“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向着“如热状,烦满”的“口干燥而渴”转化的过程,提示随着疾病热势的增长,患者可从口燥不欲饮水转变为渴、欲饮水。

口渴、口燥同一个意思?为何出现两个词汇!27首方子供我们学习

《伤寒杂病论》对于口渴而使用的方剂有18首,分别是“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五苓散”、“猪苓汤”、 “栝楼瞿麦丸”、 “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白虎加人参汤”、“生姜甘草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栝楼牡蛎散”、“ 茯苓泽泻汤”、“茵陈嵩汤”、“文蛤散”、“猪苓散”、“大陷胸汤”、“白头翁汤”。

而对于咽干口燥使用的方剂有9首,分别是“ 小建中汤'、“苓桂五味甘草汤'、“甘草干姜汤”、“大承气汤”、“桔梗汤”、“己椒苈黄丸'、“苦参汤'、“白虎加人参汤”、“ 五苓散”。

虽然口渴与口燥都是口中干燥,但并一定都是口中津液匮乏,张仲景在辨证中对于口渴与口燥当成两个概念来使用,我个人认为是十分严谨且合适的,这不得不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口渴、口燥同一个意思?为何出现两个词汇!27首方子供我们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