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砷中成药“安脑片”治疗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南下广州的2005年初,先生在门诊接诊了一位6岁的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外院实施了十几个疗程的联合化疗,始终未获缓解,经人介绍来寻求中医治疗。就诊时,见患儿精神萎靡,反复发热,舌红、苔黄、脉数,四诊结合,先生辨析认为属于温毒内蕴骨髓病证,给予清热解毒方药治疗,偶然联合选用了中成药“安脑片”。意想不到的是患儿服药一周后复诊,精神转佳,在发热减退同时,复
查血象发现白细胞从38×10L降至0.8×10心。针对白细胞的显著下降,先生分析认为“安脑片可能有抗细胞增殖作用的成分而降低了白细胞 于是,先生详细阅读说明书,推测其发挥效果的缘由安脑片是由人工牛黄、猪胆汁粉、朱砂、冰片、雄黄,石膏、黄芩、薄荷脑等15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有清热解毒醒脑安神、豁痰开窍、镇惊息风的功效。其中的清热解毒药,诸如雄黄、朱砂等含“砷”成分。
由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为缓解后,才来寻求中医 调理防治复发的,所以先生设想运用“安脑片”尝试治疗临床 更加常见的以血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此类疾病现代医学需要长期应用羟基脲、干扰素等抗细胞增殖作用的药物,给病人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明显降低了生活质量,若能采取简便且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方法,符合临床治 疗的需要。
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先生在门诊系统观察了27例单纯服用安脑片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人,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2例,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0例(男8例,女2例),病人年龄在45~7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上述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脾肿大者17例,左肋下3.0~6.5cm,骨髓增生均为活跃、明显活跃,相应系列显著增生,骨髓纤维化者骨髓活检提示纤维组织明显增殖。所有病例进行了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例JAK2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人口服安脑片治疗,每次3~4片,每天2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按照疗效标准进行评估:其中
MF病人好转2例,进步3例;PV病人临床缓解4例,好转5 例,无效3例;ET病人缓解1例,好转5例,无效4例。上述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治疗总有效率74%,治疗过程中个别病人出现皮肤瘙痒、胃肠轻度反应,以及少数色素沉着,未影响治疗疗程,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经验分析及启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共同特点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已转化的造血干细胞克隆相对于未转化的克隆占优势,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过度增殖。临证常用的活血化瘀/破血软坚中药尽管有一定减缓症状的作用,但难以获得理想的降低血细胞的效果。通过偶然应用安脑片获得显效,进而临床验证,发现安脑片确实有抗细胞增殖、降低血细胞的作用,从解毒法角度施治获得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提示活血与解毒方药联合应用,有望获得增效效应。先生认为,血液系统疾病疑难、复杂、危重,治疗疗程长,病情容易反复,稳定期的中医门诊持久治疗是必需的。但是,现代工作生活节奏紧张,汤剂煎煮烦琐,致使部分病人难以坚持,服用方便、有效且价廉的中成药则解决了这一问题。传统的中成药难以对疑难的血液疾病有所作为,故临证中可用心在现代的中成药中发现其新用途,拓展适应证,造福病人。总而言之,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个案的总结和偶然的发现,尤其是对一些疑难重症,要在个案中寻求启发,然后扩大验证,总结规律。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无论职称的高低、从业时间的长短,均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每一个病例,深挖细究,并从中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在某个方面才能有突破 性的进展。
来源 梁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