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乡风】蹲 蹲丨丨许卫国文

 昵称79734495 2022-05-25 发布于江苏

                             蹲   蹲


                          许卫国/文


     “蹲蹲”,这两个字用在一起,而在当时仅表达一个意思,据我估计使用地理范围极小,就是在当地很多年龄段也是很少用,大多只有六七十岁老人才用。

    在过去,我们这里说请谁去他家“蹲蹲”,一定是老人的主意,要么老人亲自出面,或是老人派子女去邀请,子女一定会说,俺大请你去俺家蹲蹲,子女不会说是自己请谁去家里蹲蹲。这样说,与身份、年龄口吻不合。受邀之人必是老人,听到“蹲蹲”就明白去他家喝两杯。蹲蹲与喝酒,让当今人怎么也理解不了二者之间有何同义或近义。

   蹲蹲,老人说,好久没给一起蹲蹲了,都一把年纪了,还能蹲几回啊。于是,就开始喝酒,叙旧,感慨,叹息。奇怪的是说是蹲蹲,他们也都坐着板凳,没一个真是蹲着的。酒过三巡,就有人说,过过麦,你们几个到俺家蹲蹲。

    蹲,或许因为贫穷没有板凳;蹲,是不依靠任何外援的最简单易行的姿态。后来也有说到我们家坐坐(喝酒),那是时代进步了,有板凳了。还继续说“蹲蹲”,这许是人类始祖就是以蹲为主要作息方式之一,这个基因就传了下来。后来,只是蹲不只是蹲,就有了“蹲蹲”这个引申了。

    往日(现在也还有),我看到水利工地民工吃饭,地上放一盆菜,周围一圈人都是蹲着的,而在家里也有的人蹲在凳子上吃饭,在北方农村这种做派更为普遍,电影《李双双》中那个孙喜旺就是这样,给人记忆深刻。农民在地里也有蹲着的或半蹲着的劳动,用医生的话说,这是一种劳动保护,胜过现在很多所谓的健身锻炼,因为蹲或半蹲时,身体两个最大的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折叠到最大程度,各关节几乎不承受身体重量,上身肌肉却得到有效的活动虽然劳累负重繁多,但有腰肌劳损或退行性病变的很少,“三高”或“四高”的富贵病更是凤毛麟角,如果稍有基本的营养,可谓百毒不侵现在不少年轻人,虽伸手不拿四两,腰腿肩颈却到处是病,他们很多基本没有“蹲”的概念和经历。我曾经看过康复医生史中亚在检查腰腿病人时,要病人下蹲。蹲不下去者,问题就来了。

        科技和时髦带来很多麻烦,穿高跟鞋的,貌似亭亭玉立,难得蹲下来,也蹲不下来,也不愿蹲下来。专家说,这样时间久了,使腰腹部血循环严重受阻,腰椎受压、脊柱前凸、颈椎僵直等各种疾病此起彼伏。现在的白领工作坐的为主,甚至还有半躺,沙发如此顺从人意,席梦思如此任人蹂躏,新概念桌椅对人体如此迁就,在温柔舒适惬意的哄骗中,谁还想到“蹲”?但,想不到的还有腰颈肌劳损、骨质增生、糖尿病和肥胖症与“享受者”结为终身伴侣,比婚姻牢固多倍。

    现在媒体经常可以看到“蹲”的健身报道,据说此法可以挤压腹部血液,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腹部淤血。由于身体是前倾的,蹲”也会使腰椎关节相对松弛,感到舒适……

    民间的话语,听起来,说起来都很平常,细想想却博大精深。仅“蹲蹲”一词,包含了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医学……人生、经验、智慧、哲理、人伦……

    谁能把“蹲蹲”之类化石级语言再研究下去?如果,那么,他(她)必定是大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许卫国近影

许卫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凤凰智库专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