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有一段话,讲得颇耐人寻味,即: “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 在剧中,丁元英几乎是一位“得道”之人,因此,他对于“道”的诠释,早已超过绝大多数人——在他看来,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人生冷暖,抑或是男女之情,都是“道”的一部分,只是普通人看不透罢了。 老子画像 而这也刚好契合于《系辞》中所讲“百姓日用而不知,”这一说法。 也就是说,在我们眼里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男女之情”,只是“柴米油盐、人生冷暖、男女之情”本身,但在“得道者”的眼里,这些都是“道”,或者说,都是“道”所延伸出来的产物。 言外之意,在“得道者”的眼里,一切都是“道”。 甚至可以说,从人的角度看,“道”若是论到精深处,不过是雌雄同体。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先看《道德经》中第二十八章的原文,即: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在这一章节中,老子讲“雄”固然强大,但是仍需要守住“雌”,方可成为天下之溪谷。 老子:道德经 什么意思呢? 其实老子讲“雄与雌”,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而不是仅限于“雌雄”本身。 所谓“雌雄”,在这里既可以指公与母、男与女,也可以指阴与阳等等,正是“阴与阳”共同的作用,才创生万物,并生生不息。 我们现在以男人与女人为例,正如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讲,即: “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 言外之意,一个人唯有找到另一半,才会回归原本完整圆满的状态。 而完整圆满、没有欠缺正是“道”的特征之一。 或许正因为如此,老子才用“知其雄,守其雌”来诠释道——“道”论到精深处,不过是雌雄同体之意。 当然,老子还进一步的讲道,一个真正的“得道者”,就如同天下的溪谷似的,其“德性”永不消失,就像重新回归到婴儿的状态一样——溪谷在此象征着道,道生万物,就好比溪谷孕育万物一样;另外,老子喜欢用婴儿表示最初,为什么?因为婴儿刚出生时,就好比“道生一”一样,还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特征。 所以,老子用婴儿表示最初,并不是教人重新变回婴儿的状态,而是比喻圆满无差别,不再有“雌雄”这样的分别,并将其喻为“得道者”之状态。 所谓“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其实也一样是诠释“道”的那种完全没有区别的特性,即圆满。 反过来说,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其德性也会得以充足,并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道”本身就是万物的起始,也是万物最初最朴素的状态,即天地万物正是由此而来——“道”展开之后,就成了天地万物。 而那些“有道”之人,正是沿用了最初最朴素的规律,才成为百官之长——他们制定的制度当然也一样圆满不可分割。 由此可见,在老子看来,所谓“道”,论到最精深之处,不过是雌雄同体——回归到完全没有分别之状态。 |
|
来自: 加菲atyyaog077 > 《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