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记忆丨一位热爱中国的法国妇女——何宜文夫人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热爱中国的法国妇女,曾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过贡献和牺牲的,她就是何思源先生的夫人、何鲁丽的母亲何宜文女士。

何宜文原名Nathalie Yvonne Jammes,“何宜文”是她1928年加入中国籍时取的中国名字。她1905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Bordeove)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雷诺汽车公司工人,母早亡。1924年她在巴黎大学半工半读求学,结识了一些当时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如许德珩、劳君展、徐悲鸿、周炳霖、陈翰笙、童冠贤、段锡朋等人,独与何思源交往甚密。何思源也是个穷学生,出身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因学业成绩优异,得到山东省教育司(即后来的教育厅)的助学贷金和母校师长资助,升入北京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考取公费留美。他在留学期间极为勤奋刻苦,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假期到农场劳动,又为中外报刊撰稿,因此手中有一些积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货币贬值,用美元到欧洲留学比较合算。他就在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后,于1922年自费转往德国柏林大学攻读经济学,后又到法国巴黎大学研究经济,还写了一本45万字的《国际经济政策》著作,出卖部分版权,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同何宜文志趣相投,逐渐成为情侣。1926年何思源回国,在广州参与筹建中山大学,任该校经济系教授兼图书馆长。翌年何宜文也来到中国,与何思源在上海结婚,并取得中国国籍,从此她就以中国人自居了。

何思源自1928年至1943年任山东省教育厅长,他们夫妇在济南住了10年,生下两男两女。何夫人很快学会汉语,适应了中国生活方式,操持家务,教养子女,支持何思源的工作和事业。她平时不大参加社会活动,只是在1933年至1935年黄河三次决口,山东水灾严重,才走出家门,同山东妇女界姐妹们一起,积极参加了救灾的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山东,何思源以教育厅长兼任鲁北行署主任及游击指挥,组织部队在鲁北平原抗日打游击。因为何宜文是个外国人,四个孩子又太小(最大的8岁),随军活动有困难,就把她和孩子安置在距鲁北较近的天津英租界。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英租界,她急忙迁入意租界,但也未能逃出日军魔掌,12月31日,日本宪兵勾结意租界工部局把她和四个孩子逮捕,押送鲁北惠民作为人质,并以南京汪伪政府部长或山东伪省长的职位为诱饵,欲逼何思源投降。还扬言:如不投降,就要对何部进行包围扫荡,并把何夫人母子放在队伍前面,何思源如开枪抵抗,就先打死自己的家属。同时,日本宪兵几次逼何夫人写信劝降,都被她拒绝。她怒斥日本宪兵:“你们打不了何思源,却拿妇女小孩出气,真卑鄙!”日本宪兵小队长威吓她也不为所动,充分表现了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由于何思源与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电请蒋介石扣留在河南的70名意大利传教士和修女,作为反人质;又派人到北平、天津、南京、上海,通过邮局投书各外国使领馆、中外报馆、各学校、各慈善团体等,揭露日军违反国际公法、劫持妇孺作人质逼迫投降的罪行,并声明已扣留帮凶国意大利人为反人质,日军如敢杀害他的家属一人,他将杀意大利人10人以为报复。此事传播中外,日军大为丢丑。日本侵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在内外压力下,不得不下令山东日军,限期将何思源家属送回天津。山东日军还不甘心失败,又调集重兵,对何部进行大规模包围袭击,企图活捉何思源,亦未得逞。才于1942年1月底将何夫人和四个孩子送回天津。

路过济南时,山东日军司令土桥还想挽回面子,面见何夫人,假惺惺地进行慰问,要求何夫人发表广播讲话,承认她是“自愿”在日军协助下前来山东寻夫的,并要她表示“感谢皇军照顾”。被何夫人严词拒绝。她说:“我的中国话讲得不好,不会广播。如果一定要我讲,我只能实说,不会说瞎话。”日军的阴谋再一次失败。

此后,她带着四个孩子过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吃尽千辛万苦,几经辗转,最后于1944年初到了大后方,寄居西安。日本投降后,何思源作为国民党的山东省政府主席,率领地方部队收复了济南,她才重返济南,合家团聚。1946年11月,何思源调任北平市长,全家又迁来北平。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权贪污腐化,大发“劫收”财,又发动全面内战,实行特务统治,闹得经济破产,民不聊生,人民纷纷反抗。这一切使她和何思源同样感到失望、困惑和苦闷。由于何思源对蒋介石失去信心,抵制了镇压进步学生的反动政策,同蒋的嫡系北平警备总司令陈继承和军统特务发生矛盾,又违反蒋介石的指示,大力帮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1948年6月被免职。这使他们更加看清蒋家的天下必将崩溃,已无可救药,决心转向人民。当战火逼近平津的时候,她曾被通知随同在华北的外国妇孺撤退,北平围城时,又有朋友派专机协助搬迁,她都谢绝了,决心留在北平与何思源共命运。在她的支持下,何思源以他的地位和声望,在社会上公开倡导和平运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也为傅作义将军的起义作了社会舆论准备。

但是,何思源的和平活动却遭到反动派的嫉恨,蒋介石亲自下令军统特务暗杀何思源。1949年1月17日这一天,本是何思源与各界代表出城同解放军接洽和谈的日子,就在是日凌晨3时许,何的锡拉胡同寓所屋顶上,特务安放的两枚定时炸弹爆炸了,他们的小女儿何鲁美被当场炸死,全家人负伤,以何夫人和长公子何理路伤势最重,颅内均留有弹片,她再一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牺牲!

在旧社会,她虽然是“大官”的夫人,却没有一点官太太的架子,待人诚恳和蔼,平易近人,而且慷慨大方,喜欢帮助人。送给人家的东西定要挑选好的,宁可把次的留给自己用。有人背后叫她“洋鬼子”,她听见了并不恼火,而是风趣地说:“谁再叫我洋鬼子,我就罚他钱,你们都来叫吧,钱多了用来办学校”。

何夫人对子女非常慈爱,但又管教甚严,养成良好家风。他们的子女都很朴实、谦虚、有礼貌,品德高尚,没有丝毫纨袴子弟的习气。她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除学校教育外,还聘请外籍家庭教师教授外语,所以他们的子女都精通英、法两门外语,有的通晓英、法、德、俄四门外语。连第三代在内,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她对教师非常尊重,真正做到了“久而敬之”。何思源先生曾自豪地说:“别看我很穷,我家却为国家储备了人才能源”。

解放后,她真心欢迎新社会,拥护共产党,力求进步。她参加了民革组织,参加全国政协妇女组的学习活动,主动参加一些义务劳动。经许德珩、劳君展两同志介绍,为铁路系统一个训练班教了3年法语和西班牙语,每天挤电车去北太平庄训练班授课,直到身体支持不住,途中晕倒,才被劝说停止。她以有机会为人民服务为荣。她还以自身体验向外国朋友宣传新中国的政策好。

在“文化大革命”中她受到很大冲击,家中被查抄一空,打砸抢分子还对她百般威胁恫吓,逼她交出“金银财宝”,比她当年见到的日本宪兵似乎还要凶几分,这使她很不理解。最使她不能忍受的是她的“命根子”国籍证被抄走了。她那时因受刺激过甚,神经有些失常,竟怀疑是不是国家不承认她加入中国籍,不许她做中国人了?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孙女在学校里也受到歧视,班主任说她家里藏着外国人,是“里通外国”的家庭,叫同学们不要同她接近。孙女回家大哭,埋怨奶奶连累了自己,这更使她伤心。此事通过当时驻民革中央的军代表反映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立即命国务院另行颁发了新的国籍证。周总理的关怀使他们全家感到无限的欣慰。

大约在1970年左右,笔者从被遣送监督劳动的山东农村来北京探亲,趁便去看望多年不见的老领导何思源先生,在那“史无前例”的人人要“划清界限”的年代,人际关系被扭曲。看得出,何先生对于接待“反”字号的旧朋友不无顾虑,这是可以理解的。我有点后悔,不该来给人增加思想负担。然而何夫人却非常热情,问长问短,极为关怀。她说:“我们也被抄了家,但无论如何总要比你强一些,你有什么困难只管说,能帮忙的我们一定帮忙。”我连忙辞谢了她的好意,但她的情谊至今难忘。我见她给我端茶时,两手颤抖,茶水都要溅出来了,我问:“你这是怎么了?”她说:“文化大革命吓的”。

她的头部曾被炸伤,体质较差,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折磨,大大损害了她的健康,后来患脑血栓症,卧病一年多,于1978年去世,据何思源先生谈,何夫人在国外还有一些社会关系,但是她从抗日战争到北平解放,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从来没有想到要离开中国。因为她说,她已是“中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