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名人:越王勾践/(二十二)千古枭雄(大结局)

 书鸿生 2022-05-25 发布于吉林

话说文种收到范蠡的书信,沉思良久,偶然想起越王铸造范蠡金像一事,不禁自嘲道:“看来少伯(范蠡字少伯)有些多虑,越王还是很看重情谊的,我应该留下建功立业。”

于是,文种未听范蠡的劝告。

之后,勾践在吴地采取宽大政策,帮扶百姓修建焚毁的家园,恢复农业生产,致使吴人感恩戴德,始终没有起兵反抗,这足以看出勾践谋深似海。

在灭吴后的两年里,勾践名震东方,他所控制的周边诸侯,如齐、鲁、蔡、薛等国纷纷遣使结聘,越国因此越发强大,军队纵横江淮下游,连楚、齐、晋三大国都要礼让三分,不时派使者前来修好。

简短截说,越王安定吴地后,班师回越,同时把西施也一并带回。

谁知勾践夫人闻讯,心生妒忌,以“亡国祸水,留之成患”为名,暗中派人把西施带出宫外,身上绑块大石,沉入江中。

后人因仰慕西施美貌,不忍她有这般结局,于是讹传被范蠡带走,载入太湖,二人过上神仙眷侣的生活。

回到会稽,勾践越发骄矜奢华,终露出范蠡所言“忍辱妒功”的本性,对那些灭吴建功的老臣有功不赏,且渐渐疏远,开始亲信一帮阿谀宠臣,每天歌舞升平,花天酒地。

因此,像计倪、曳庸等人纷纷告老还乡,这时,文种才念起范蠡所言,心中郁闷不乐,逐渐称病不朝。

几位佞臣为谋取高位,便向勾践进献谗言,说:“文种自认居功至伟,没能得到大王重赏,经常口出怨言,他这是在故意赌气不上朝。”

勾践听完吓了一跳,因素知文种有过人之智,若他发动叛乱,恐怕国中无人能敌,现在吴国已灭,再留文种恐怕就是祸患了,有心杀之,却一时还没有借口。

正当勾践徘徊犹豫时,恰巧鲁哀公来朝贺,私下恳请越王发兵,帮忙铲除鲁国季、孟、仲三家权臣,但勾践怕自己一旦出征,文种必然作乱,所以迟迟不敢答应,思虑再三,决意还是杀死文种!

这天,勾践突然造访文府,文种勉强从榻上下来叩拜,却见勾践铁青着脸道:“寡人听说'大丈夫不怕身死,就怕才智没有用完!’卿当初进献破吴七术,寡人只用其三,就灭掉了吴国,可见卿才智过人,但不知剩下四术,何时才能用啊?”

文种一阵茫然,沉吟片刻回答说:“今越国安定,臣也不知何时能用。”

勾践冷笑道:“那就带这四术去对付吴国那些先王吧!”说完,袍袖一甩,坐上辇车而去。

文种仍迷惑不解,起身才发现,适才勾践的座上竟留下一把佩剑,文种取过一看,立刻倒吸一口凉气,那剑鞘上赫然写着两个字“属镂”!正是当初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那把剑。

文种顿时明白了勾践的用意,不禁仰天叹道:“越王果然刻薄寡恩,我真后悔未听范蠡之言,真是愚蠢啊!”

文种手捧“属镂”,泪水横流,伤心多时,他却又哈哈大笑起来:“我用子胥自刎之剑而死,那么多年以后,世人定将我与子胥比肩为古之忠臣,那我还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想到这,文种把剑向颈部一抹,立时鲜血迸流,伏地而亡。

很快,勾践得知文种死讯,大喜,令人把他葬在卧龙山,后人改名为种山。

据说一年后,海潮大涨,冲开文种墓地,发生崩塌,当地人梦见伍子胥与文种一前一后逐浪而去。

至今,江浙一带仍流传钱塘江海潮汹涌重叠,前者即伍子胥,后者乃文种,为二人显灵化潮。

虽然出生入死的功臣消散殆尽,但心狠手辣的勾践依然野心膨胀,他觉得越都会稽偏于东南一隅,不足以称霸中原,于是,在公元前468年,下令将国都迁至琅琊(今江苏连云港锦屏山附近),并把吴越两地三万户人家移居至观台之下。

迁都之后,勾践以霸主地位傲视诸侯,他排解过鲁国与邾国的边界争端,使其两国会盟;还曾最后一次带兵打败鲁国季氏,助鲁哀公归国执政,但哀公却病死在路上。

公元前46511月,忍辱称霸的一代越王勾践,终因病重倒下,弥留之际,他把夫人与太子鹿郢召来,叮嘱道:“越国出自大禹,承袭允常之德,蒙上天眷顾,从蛮荒之地发兵灭掉吴国,又跨江渡淮称霸诸侯,此乃巍巍功德,很少有人做到,寡人知道霸者以后,往往难以久立,希望你们今后要谨慎行事!

说完,勾践头一歪,与世长辞!

勾践死后,越国又称霸了约五十多年,公元前379年,越国迁都到吴地,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进取江南,越国投降,秦王置会稽郡。

回顾勾践一生,不难发现,这是一位极其坚忍且有一颗豺狼野心的乱世枭雄!失败了,他可以匍匐在强者脚下,舔舐敌人粪便;而一旦霸业崛起,立刻除掉被他利用的吴相伯嚭,并吓跑范蠡,逼杀文种,堪称古今第一厚黑王者!(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