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通缉令画的那么抽象,真能抓到逃犯吗?

 海枯石烂海枯 2022-05-25 发布于福建



其实画像并不重要,看到通缉令的内容你就会发现古代的逃犯很大程度上是跑不了的,即便跑了,生活也会很艰难。那么,通缉令上到底写着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通缉令在古代叫海捕文书,顾名思义只要逃犯在四海之内,都能给他抓回来。可问题是,古代没有监控和相机,就凭那鬼画符似的画像,官服哪来的自信?估计逃犯在旁边吃瓜,围观群众还会拍拍他的肩膀问?你见过这人吗?其实那种抽象的通缉令都是影视剧随便糊弄的,古代虽然没有相片,但却不能小觑画师的能力,那时官府专门养着一群画师,他们不擅长花鸟山水。就擅长人物肖像,只要你能把样子形容出来,他们就能把逃犯八九不离十的描画出来,效果就跟现在的相片差不多,要是那种特征比较明显的画的就更像了,可厉害的画师比较难得,而且逃犯也能化妆,要是画师画的不像,逃犯又化了妆,那该怎么办?这也有办法,通缉令末尾都会加上一句话。昭告天下能告者赏金多少万,古代的通缉令赏金特别高,基本上能够让一个家庭步入小康,有些罪大恶极的罪犯赏金更高,甚至能让告发者一夜暴富。重赏之下,全国百姓都化为朝阳群众,就问逃犯怕不怕?那问题在于,通缉令画像那么抽象,百姓又如何分辨出逃犯呢?通缉令的关键并不是画像,而是上面的文字,因为通缉令上会标注犯人的信息,比如籍贯,姓名,工作单位什么的。古人也是有身份证的。那时候叫验传,商鞅变法时就有了。逃犯在外驻店要出事验传,没有就不让住。而验传是没法作假的,所以逃犯走进客店,相当于一只脚迈入了牢房,而且古代是搞连坐制度的,不查验传一时爽,老板全家会遭殃。而且没有什么值不值情的借口,除了验传之外,古代还有路引,这东西相当于现在的护照,不过不是用来出国的,而是用来出省甚至是出县的,古代科技不发达,管理不方便,所以百姓不能随意到外地,如果要去外地,需要找当地官府开具路引,有了验传和路引制度,逃犯真的是很难逃的。
古代的捕快可不是影视剧中的酒囊饭袋,他们很多都是侦查经验十分丰富的。另外,还有无数的百姓做眼线?外地的罪犯估计连话都不敢跟人说,毕竟那个时候普通话难学,大家说话都带点家乡口音,所以逃犯一开口就会暴露籍贯,只要和通缉令上的籍贯对上了,百姓可能都会跑到官服举报去的,毕竟这是一夜暴富的机会,宁可举报错了,也不能放过。
那么,逃犯躲到乡村小镇行不行呢?这更不行,乡里乡亲的都知根知底。来个外人立马全村都知道了,因为古代有保甲制度,村长必须上报村里的陌生人,外乡人,所以躲到乡村可能更快落网,那么,古代逃犯真的没有生路吗?有肯定是有,只是要具备一种能力,有时候还要付出比死更大的代价。
虽然古代通缉令效率很高,但是逃脱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需要力气大、武艺高,比如能倒拔春杨柳,能够徒手打老虎,前面已经分析了城市和农村逃犯都没法去,所以他们想要成为法外狂徒,只能往深山老林里钻,可古代深山老林的野兽太多了,还有那些占山为王的强盗,像水浒传里的那些亡命之徒,如果他们不是武艺高强,早就死上十几回了,而且那个时候人口比较稀疏,山林里都是凶禽猛兽,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觅食的老虎是同伴,没有武松的拳头和李逵的板斧,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自首,如果逃跑惹怒了大人物,还可能导致家里的妻儿父母都要诛连,真要想躲避古代的通缉令,除非投靠能抵抗朝廷的势力,比如汉朝时你可以去投靠匈奴,宋朝时可以投靠夏、辽。实在不行你还可以上梁山当流寇。
如果官府有人那就更好办了,因为限制逃犯的验传、路引官府都有操作的空间,只要能解决这两样东西,就等于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证。毕竟古代没有基因检测技术。
朋友们,认为说的对,请点赞,并点击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