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不是人到了中年泪点就会多,常会莫名感动,也会无故伤感?

 关山听风 2022-05-25 发布于湖南

我年轻时,父亲去世,回到家里,只见到的一堆黄土。我去上坟时,母亲在后面一路追赶,一路叮嘱,不许到父亲的坟前哭泣。

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亲人下葬后,再也不能在坟前哭出声来,不然就是对土里的人不敬,据说这样会加重亡故亲人的罪孽。其实母亲的担忧是多余的,我那时只是在内心极度悲伤,怎么挤也挤不出一滴泪水来。如今想起这事,往往泪水不禁盈眶,人的年龄段不同,泪点也是不同的,我现在已经是人到中年了。

人到中年,邻居家的老人昨天还和我聊天,到晚上说没就没了,想起老人平时的音容笑貌,不禁潸然泪下。朋友的长辈亡故,我前去吊唁,看到孝子贤子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我的眼,要是放在年轻时,好像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眼睛一下就模糊起来。有时,在家里看到电视剧,看到有感人的情节时,明知是演戏,也不由得陪着妻子掉起泪来。有的人动不动就落下泪水,那可是我年轻时喜欢嘲笑的,如今我也成为年轻人嘲笑的对象了。

人到中年是一个独特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一路走到这个年龄段,肩膀上只有责任和担当,责任重于泰山,担子再重也只能挺住,蹒跚前行,谁也代替不了自己。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这是《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用来概括中年人的所处的情况。这“万事”古人应该指的是人生的事业,指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前程。古人以读书致仕为最终目标,人到中年了,基本没戏了,虽然也有人到中年时来运转的,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还有大器晚成的,像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当然,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已开始缓慢萌芽,经商办作的多了起来,那也指人生中的发家致富这层意思,也是说人到了中年阶段,再怎么努力,人已经完全定型了,发不了家了。这句话虽然过于悲观,但对于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事实大多如是。


人到中年,做愣头青的那种激情已经过去,那种一往无前的冲劲也随着岁月的打磨,已像大风过后的湖面,波澜渐渐归于平静,生活的阅历丰富起了,人生的各种沉淀厚重了。人到中年,大多数的人往往受困于事业、健康、家庭等各种关卡和危机,对他们来说既身不由己,又力不从心。

人到中年才开始认真地全面地思考人生,才发现这是距离真实的自我最远的时候。由于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以前我们还年轻时容易忽略很多的事和人,特别是身边的事和人,或者曾经的事和人,蓦然回首,恍然大悟,这些才是值得我们最珍惜和守护的。

人到中年才开始意识到,生活不能总是快节奏的运转,人生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如年轻时上楼梯,往往一步要跨几级台阶,到了中年才知道,楼梯要一级一级的爬。又如,年轻时吃饭,往往狼吞虎咽,到了中年才知道细嚼慢咽,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年轻时,不服气周围所有比自己强的人和事,这种不服气一半是争强好胜一半是嫉妒,到了中年才知道对别人的欣赏。人到中年,多了几分从容,少了几分急躁。

人到中年,思想认知成熟了,心态也变了,感情也丰富了,泪点也就多了,回望过去的人和事,在年轻时算不了什么,但进入中年后,常会莫名感动,也会无故伤感。这话可能让年轻的朋友见笑了,事实就是这样,我作为步入了中年的人没有什么好隐藏的。


人在中年也是弹指一挥间,其实人每越过一个年龄阶段都是值得庆幸和庆贺的,即便我们马上就要步入老年,对周遭的人和事多了几分感情,对自己却是一种很平平淡淡的心态。《增广贤文》还有这样一句话:“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人到中年,感情丰富一点,泪点多一点,莫名感动多一点,无故伤感多一点,又有什么不好呢?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