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7年毛主席和胡乔木一起吃饭,饭桌上问:诸葛亮和曹操谁厉害?

 新用户49686918 2022-05-25 发布于黑龙江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也很爱读这部古典小说,并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毛主席喜欢读三国已经是人人尽知的事情,早在革命年代,每当去斗地主打土豪,毛主席嘱咐战士们:“去了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搞一本来。”

由此可见,在戎马倥偬的年代,毛主席对《三国演义》的兴趣丝毫不减。甚至有人说,毛主席打仗就是靠着《三国演义》打的。

文章图片1

那么,毛主席究竟是不是靠着《三国演义》打仗的呢?既然喜欢三国演义,那么毛主席最喜欢的是哪些人物呢?

毛主席从小就喜欢看《三国演义》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这在他的家乡湖南韶山流传甚广,在他8岁之前,多数时间都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

外婆家务繁忙,把照顾毛泽东的重任交给了文家的文运昌,在文运昌的影响下,毛泽东从2岁开始就学习古书,当父亲毛顺生把8岁的毛泽东从文家接回来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可以熟读《三字经》《百家姓》等,甚至已经可以认字看书了。

文章图片2

在文家,舅舅曾送给了毛泽东一本《康熙字典》,毛泽东凭借这本书,学习了不少字,这也是毛泽东让私塾先生震惊不已的原因之一。

因为在同龄孩子中,毛泽东已经可以自主地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了。

1906年,13周岁的毛泽东所认识的字已经可以熟练地阅读乡间流行的古典小说了,其中毛泽东最喜欢的莫过于《三国演义》。

毛泽东在私塾读了几年书后,毛顺生开始让毛泽东处理家务,不仅抽空干农活,还要去山上放牛。而毛泽东在农忙之余,最喜欢读的就是《三国演义》。

文章图片3

在私塾上学时,毛泽东经常和同学们讲述三国里的故事,热火朝天,经常一群同学围着毛泽东,这被老师多次批评,老师也根本不会想到,毛泽东小小年纪,居然这么熟悉三国故事。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在农村读书的人很少,很多大人知道的三国故事,大多数是从看戏或者道听途说而知道的,但毛泽东在读了这本书后,懂得的比大人还多。

所以毛泽东小时候就有一个绰号:三国故事大王。

多年以后,毛泽东回忆说:“我喜欢看的是中国的旧小说,很多故事我可以随随便便就背出来,这些故事,我比村里的老人知道的还要多,他们有时候还问我其中的故事。”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毛泽东对战争的理解,就是从《三国》中起步的。

文章图片4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莫过于对古代战争的描写,比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等.

每次对战争的写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讲述故事之前,总会有扣人心弦的铺垫空间,比如在赤壁之战之前是,描写了孙刘两家的联盟,以及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斗争。

这对于少年毛泽东的影响是极大的,因为对于毛泽东而言,他不仅仅是看故事,而且还会学习其中的谈话艺术和战略艺术,这为毛泽东日后指挥千军万马打下了基础。

1910年,毛泽东告别父亲,毅然踏上了到东山学堂读书的道路,他把自己的行李分成了两部分,扁担的一头放着自己的生活物品,另一头放着的全是书,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三国演义》。

文章图片5

著名作家李锐在他的书中说:毛泽东小时候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极其用心,和上学一样,在书上做上记号,或者写下批语,这是他保持的优良习惯。

这对毛泽东少年时期建立重大的历史观有很大的影响。

此后数年,《三国演义》对于毛泽东来说已经熟读了很多遍,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在战争时期多次嘱咐战士们: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

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曾回忆,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不仅如此,他走到哪里都带着这本书,为了满足毛泽东的要求,她就把毛泽东身上的口袋做的很大很大,就是为了在里面装书。

文章图片6

你照着《三国演义》打仗

从1927年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到1934年长征开始前,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所创下的伟大战绩有目共睹,就连周恩来也认可毛泽东,认为毛泽东了不起。

1930年,毛泽东被党内的一些人排斥,借着各种理由让毛泽东交出军权,一些人依然拿着当年毛泽东上井冈山做文章,认为毛泽东背离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当时面临的情况主要有三个:

第一,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应该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攻打长沙。但几百人衣衫褴褛,走投无路,如果强行攻打长沙,无异于以卵击石。

文章图片7

毛泽东深知,幼小的力量在中心城市是难以立足的,扎根农村保存实力才是上策。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但共产国际方面不理解,按照蒋介石的说法,毛泽东这是去当“土匪”了,因为在古代占山为王是土匪的做法,也就是落草为寇。

第二,毛泽东之所以在日后被博古李德等人排斥,是因为毛泽东多次建议用游击战,但李德等人坚持阵地战,也就是双方挖战壕对打,但蒋介石有飞机大炮,这无异于送人头。

这里有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李德作为苏联的军事顾问,在战略布局上并没有错,但他不考虑中国国情,阵地战在红军中根本不适用。

第三,毛泽东没有出国留学,更没有上过专业的军校,相比周恩来瞿秋白等人,毛泽东可以说落后一截,但周恩来等人却对毛泽东佩服有加。

1930年红四军被迫出师广东遭受打败,一下子损兵折将一千多人,周恩来火速来信,让毛泽东恢复职位指挥红军。再比如1932年红军攻打赣州久攻不克,损失惨重,周恩来再次让人去请毛泽东回到党内工作。

周恩来和王稼祥在讨论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赶紧问问润之的意见。这是对毛泽东最大的认可,毛泽东的军事天赋通过一场场的战斗充分地体验出来。

文章图片9

长征过后,当蒋介石得知毛泽东带领红军走出了草地,痛哭无泪,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蒋介石第一次对毛泽东敬佩了,早在四渡赤水后,蒋介石就对毛泽东又佩服又害怕。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对毛泽东的战略才能质疑,比如在遵义会议上,凯丰就对毛泽东说:你懂什么是马列主义吗?你打仗厉害,无非就是靠着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三国演义》。

毛泽东笑着说:“你读过《孙子兵法》没有?你知道《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一句话把这个同志说得哑口无言。

文章图片10

那么,毛泽东到底有没有靠着《三国演义》打仗呢?对此,毛泽东曾专门谈及过此事,他说:

当时党内的很多同志,说我打仗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情怎么能照着本本去打呢?那时候,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我没有看过,那个同志非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有几章?第一篇题目是啥?他答不上来。实际上,我自己也没怎么看过,这倒逼着我去看了《孙子兵法》,看了一遍又一遍。

从毛泽东的话中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确实是多了很多遍的《三国演义》,至于究竟是不是靠着三国演义打仗,答案是否定的。

毛主席说:打仗的事情怎么能照着本本去打呢?

但不可否认的是,毛主席在作战的策略上是借鉴和学习了其中的战略,正所谓学以致用,运筹帷幄,这才是毛主席的高明之处。

文章图片11

这从毛主席对《三国演义》中两个人物的喜爱就可以看出来。

毛主席对诸葛亮高度评价

毛泽东最推崇的三国人物,第一个就是诸葛亮。

首先,毛主席认为诸葛亮在军事战略上是一流的,毛泽东曾对工作人员说: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简单,诸葛亮临危不乱,安居平五路,稳定了蜀国局势,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符合辩证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朝的张良和三国的诸葛亮就是出色代表。

这从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中就可以找到些许影子,比如毛主席在西柏坡上演的空城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曾上演过空城计。

文章图片12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

诸葛亮得知后已然来不及撤退,他马上下令把城门大开,自己在城楼之上稳坐观望,一边弹琴一边饮酒,突然琴弦突断,司马懿认为城内必有埋伏,然后大喊:撤!快撤!

1948年,毛主席在西柏坡坐镇指挥,蒋介石和傅作义得知后,马上密谋打算直扑西柏坡,妄想消灭中央机关。

傅作义十万大军来势汹汹,西柏坡危在旦夕,当时的情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主力都在各个战区战斗,石家庄无疑是一座空城。

如果傅作义真的得逞,毛主席的处境十万火急。

文章图片13

此时,周恩来和朱德都已经紧急下令,马上让华北军区的第二兵团火速赶回保定阻击敌人,誓死不归。

但此时毛主席并没有慌张,他处变不惊泰然自若,拿出文房四宝,写了几篇新闻稿交给了新华社,其中就写到了傅作义的阴谋,还公布了傅作义的军官名字。

这些通讯一经播出,马上就把傅作义吓住了:毛泽东怎么会对我们的战略这么清楚?

无奈之下,傅作义请示蒋介石,蒋介石也一头雾水,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几天后,毛主席又发布一篇通讯,告诉石家庄的群众:傅作义马上就来了,做好一起对抗傅作义的准备。

傅作义得知后,马上下令撤退了十万大军。

文章图片14

实际上,毛主席身边除了一个警卫团,基本上没有部队,日后傅作义得知后,也惊叹毛主席的伟大,他真是洞若观火,神机妙算。

实际上,这只是毛主席几十年革命生涯的精彩一瞬,这也足以看出,在战略布局上,毛主席巧妙运用自己在书上所学,学以致用,最后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

而对于诸葛亮本人,毛主席也十分喜欢,1957年毛主席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说到了诸葛亮,他说:

当年周瑜成名不过20岁,诸葛亮也才27岁,在赤壁之战之前,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名气,之后才当的军事,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也可以嘛!

文章图片15

1965年1月25日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又说:“看起来还是青年人行。群英会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人。诸葛亮当时才27岁,孙策初干事时,不到20岁,孙权更小。”

尽管毛主席对诸葛亮十分喜欢,但是他还极其推崇一个反面人物,那就是曹操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实际上,毛主席对古代帝王评价较高的很少,在他的《沁园春·雪》中有这样的词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意思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虽然都是帝王,但是文采不行,还有唐宗宋祖也不太行,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但是毛主席却对三国中的一个帝王十分推崇和欣赏,那就是曹操。

文章图片16

1957年毛主席在苏联访问期间,一天晚上和胡乔木以及郭沫若吃饭的时候,他突然问大家:“你们觉得诸葛亮和曹操谁厉害?”

大家交头接耳,其实都觉得诸葛亮厉害,毛主席笑着说:“诸葛亮用兵固然是足智多谋,但曹操这个人可不简单,唱戏总是把他唱成大白脸,其实冤枉人家了,这个人很了不起。”

还有一次,毛主席在和《人民日报》负责人谈话时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三国演义》研究极深,他从来不从表面看问题,甚至对三国中的核心人物有很多见解。

文章图片17

1959年,毛主席在郑州会议上,再一次谈到曹操,毛主席认为,曹操多谋善断,最厉害。当然刘备也厉害,但稍逊一筹。

对此,毛主席还曾专门写过一首词来称赞曹操,那就是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其中说的“魏武”指的就是曹操,他的意思是说,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这份美好,他在给女儿李敏李讷的信中也曾谈到,当时毛主席建议女儿在暑假去北戴河看看,专门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李敏、李讷,我的亲爱的女儿:

你们的信都收到了,很欢喜。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妈妈那里有古诗选本,可请妈妈教你们读。我好,勿念。亲你们!

实际上,毛主席所说的“东临碣石有遗篇”指的就是曹操的《观沧海》,这也说明,毛主席喜欢曹操的一个重要因素,曹操还是一名伟大的诗人。

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就是,神龟虽然可以活很长时间,但总归会死去,人也一样。但我虽然老了,可我的志向还在,我能活一天就要活出精彩。

毛主席最感叹的就是曹操的这种豪迈大气,从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就可以看到一些影子,正所谓英雄相惜,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一如他评价曹操那样:“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

这是毛主席对曹操最为完整的一次评价,也是毛主席唯一一次用“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一起评价一个人。

当然,从毛主席关于《三国演义》的谈话和他对曹操以及诸葛亮的评价来看,他是结合自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三国演义》的事件人物,肯定其所长,分析其失误,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

文章图片20

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高瞻远瞩,他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这和他从小培养的读书习惯分不开。

纵然他已经离开我们远去,但他留给后人的读书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