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记忆丨古官道之西大道的历史与现状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老北京曾经流传着一首很广的民谣:“前门楼子修得高,菜市口人多闹吵吵,彰仪门(广安门)外石头道,大井小井卢沟桥,卢沟桥有十一孔,东头狮子西头象,长辛店街五里长,二十五里到良乡,良乡塔、半山坡,过了窦店琉璃河,琉璃河一道沟,三十五里到涿州。”这首旧时妇幼皆知的民谣,描述的就是从北京的中心出发,出皇城,经过卢沟桥南下,到达良乡、涿州的情形。

这是一条从京城南下,通往南方各省的古官道。旧时,京城为全国的中心,辐辏之地。东南方向有各省至京城的驿道,即闻名全国的“九省御道”。“九省御道”连接北直隶、山东、江南及浙、赣、闽、楚等九省,俗称“东大道”。东北方向有出古北口,到达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各省的古官道。西北方向有出南口,到达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等方向的古官道。西南方向即是过卢沟桥,南下到达河北、河南、湖广以至南方各省的此官道,俗称“西大道”。“天下十八省所以朝觐、谒选、计偕、工贾来者,莫不遵路于兹。”

这条古官道,从京城出发南下,沿路要经过卢沟桥、长辛店、良乡、窦店、琉璃河、涿州、高碑店、定兴、徐水、保定、望都、定州、正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再往南至河南省的安阳、郑州,以致南方的各省。后来修建的京汉铁路以及107国道、京石高速,大致就是沿着这条古官道的路线修建的。

先说广安门。广安门为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与广渠门相对。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三间通宽13.8米;进深一间,通进深6米;高17.6米;楼连城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长34米,南北宽39米,瓮城墙基宽7米、顶宽6米。

文章图片1

广安门

历史上,广安门大街是西南方向从陆路出入京城的唯一通道,天下十八省所隶官员朝觐,工贾来者莫不遵路于此。明清两朝南方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皆从广安门大街进京。所以古时广安门地区的热闹景象不难想象。广安门又有“京师咽喉”之称,设有关卡,古时外地大官进京朝觐、述职、应召,京官被派往外地当官,赴任就职都由这里过。旧时的广安门大街热闹嘈杂,是贩夫走卒的聚居地,汇集着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马路两边的临街房铺户多住户少,还夹着寺庙、会馆、教堂、学校,商业、服务业十分发达。

文章图片2

广安门大街

从菜市口往西,道路两侧店铺林立,门类多货色全。店铺市场交易兴旺。这里有定期开的集市,诸如教子胡同北口粮食市场,农历一、三、六、八开市;土地庙,农历逢三庙会。集市上百货齐全,餐饮具备,还有洋片杂耍,唱戏说书,购物、餐饮、娱乐兼备。右安门、广安门外的农民,四九城市民,都往这儿聚。还有常年开的市场,最有名的是广安市场,卖蔬菜、鱼肉禽蛋、副食调料,台湾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作者)在回忆文章里,多次写广安市场。广安门的菜市,自明朝到解放后,几百年延续不断。所以有菜市口这个地名。此外,还有广安胡同的“晓市”,天不亮开市,太阳一出就散,这里什么都有,旧衣旧鞋旧家具,旧书古玩老字画,假货不少,甚至还有销赃的。胡同两边摆满摊子,来的人早先是打灯笼,后来拿手电筒。

这条繁华的商业街是当年穷人最喜欢的去处,这里没高档商店,各色小铺居多,“下馆子”也是百姓茶饭,草根口味。从鸡毛小店到大车店,都是干店(不供饭食),只有通铺和光炕席,被褥另外租赁,和衣而卧,就只收店钱。街面还有露天工场,织苇席、编荆笆、纺大绳、打草苫。铁工厂门前化铁炉,火花四溅,极富生活气息。

清代,当雍正皇帝决定在河北修建皇陵后,便下令修筑从广安门到宛平城的石板路。对于当时耗费巨资铺设的石路,北京人用“一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那时仅从广安门到小井村长1500丈的路段就花费了白银八万两,平均每修一尺长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路修好了,交通的便利也为外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那时广安门外最常看见的景象,就是“拉骆驼跑城儿”。

这条石路东起广安门,经关厢、太平桥、六里桥、小井、大井、五里店到卢沟桥。雍正八年修广安门至小井村石道,长1500丈,宽2丈,填洼为高,砌以巨石,石块规格长3尺,宽1.5尺,厚0.8尺,用帑金8万两。乾隆二十二年对雍正朝修建的这段石路进行了重修,并从小井往西又续修到大井村,长度477丈,用帑金13.81万两。在小井村、大井村之路北侧分别建有雍正皇帝石道碑亭和乾隆皇帝重修石道碑亭。乾隆二十二年修石道时在大井村西头路当中建木牌坊一座,乾隆四十年又改建成石牌坊,顶部为屋脊式建筑,有3个门洞,中间大,两边稍小,可通行车辆,东西两面恭镌御书额,东侧题曰:“经环同轨”,西曰“荡平归极”。

文章图片3

大井村石牌坊

广安门至卢沟桥全长9700多米。1935年后曾多次对此路进行改建:1935年、1937年两次修成简易公路,1939年铺3米宽混凝土和沥青路面。1940年建设总署所编《建设旬刊》记载:“由广安门至卢沟桥之东端,在昔有石路可通,石为黄白色之石碴石板,亦名西山豆碴石,每块长可六七尺,宽约四尺,厚可尺余,庞然大物,运输不易,工程艰巨……石料系采自太行山之脊脉,征民工以搬运……此路既久远轮毂磨蚀现已呈坎坷不平之状,建设总署爰就原有路基改筑洋灰混凝土路面一段及沥青碎石路面一段,旧石料悉数起置路旁,由市公署保管。行人过道上尚可缅忆当年筑路之伟大状况也。”丰台区离休干部张霖同志回忆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御路改成沥青路后,将一部分路石挖出来,运到卢沟桥砂石厂锻成20厘米见方的小块石,在卢沟桥东门外铺设了约500米长的一段公路。”1951年将路面展宽为6米,1955年始建京周(北京至周口店)公路,起点为广安门。1965年建成三层式组合结构道路。1987年建成京石(北京至石家庄)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六里桥至卢沟桥段基本上是沿清代御路线建设的,古之御路在改革开放年代建成了现代化全立交、全封闭式的高速公路。

文章图片4

京石高速公路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文章图片5

卢沟桥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一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卢沟桥是旧时南方十八省进京的重要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什么原因决定了它的重要的地理位置的呢?我国著名的地理历史学家侯仁之先生提出:三千多年以前,在北京小平原和华北大平原之间,水网密布,湖泊沼泽散布其间,成为南北交通的严重障碍。只有沿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台地上渡过永定河,才最易通行进入北京小平原。而渡过永定河的最好地点就是后来兴建卢沟桥的古渡口。因为古渡口上游岸高流急,不便越渡,下游河床逐渐开阔,极易泛滥成灾,渡口极易受到洪水泛滥的威胁,选在现在卢沟桥的位置,最适宜。在金中都建成之前,永定河古渡口上一直都有浮桥或木桥连接华北大平原和北京小平原。公元1192年,卢沟石桥建成。卢沟桥使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最容易中断的地方通行无阻,深刻影响了北京城后来的发展。

文章图片6

侯仁之先生手稿《卢沟桥与北京城》

卢沟桥的建成,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而过桥渡河的前一站,就是长辛店。长辛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西岸,卢沟桥畔,是距京城西南最近的古镇,也是西南进京的必经之路。长辛店的五里长街,是一条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老街,俗称“九省御路”,现存有很多古迹遗址和与“二七”大罢工有关的历史遗迹。

文章图片7

长辛店的街道

元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进出北京西大道的门户,也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那时,街上商贾旅客云集,店铺酒肆林立。无论打店歇脚的商客,还是进京赶考的儒生,或是穷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杂其间,人来人往,车马声啸,热闹非凡。

文章图片8

长辛店街道

史料记载,长辛店由长店和新店两个小村落组成,随着南北交流逐渐连成一片,后衍化为“长辛店”,寓意商旅长途跋涉,一路艰辛之意。另一种传说即“常新店”,因为很多大官居在此经过、留宿于此,此地居民天天用净水泼街,称为“常新”。

“长辛店五里长,哩哩啦啦到良乡。”这首长辛店的童谣,说出了古镇大街有多长。长辛店古镇以胡同多出名,而每一条纵横交错的胡同,都通向这条店铺林立的古镇大街——长辛店大街。若不是因为路边商店门牌太过于鲜艳,长辛店大街看上去还会是旧时的模样:躲藏在绿叶中的石鼓和磨盘、斑驳木门上的铺环、灰褐的墙砖。位于长辛店的一家副食店,店主还沿用老法儿,用竹提子、漏斗打酱油和醋。

文章图片9

长辛店酱油铺

在从长辛店到良乡的路上,还有一座石桥,至今还在,这就是位于丰台区南岗洼村的南岗洼古桥,于1990年修建京石高速公路时被出土发现。古桥的桥面、桥栏杆及桥孔已损坏,但桥的整体构造仍基本完好。

文章图片10

南岗洼桥

良乡位于北京西南20公里,是首都的西南门户。自秦朝建县以来,因“人物俱良”而得名,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1958年良乡县与房山县合并,良乡县由县改镇。现在,良乡是房山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良乡文化底蕴丰厚,有文庙、昊天塔、乐毅墓、清行宫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

童谣中的良乡塔指的是古官道路东边的昊天塔。昊天塔又称多宝佛塔。位于房山区良乡东北1公里燎石岗上。昊天塔相传建于隋朝,现存塔是辽代建筑。为五层楼阁空心式。砖木结构。通高47.05米,平面呈八角形。须弥座塔基上刻砖雕花卉,壶门内雕有站、坐佛像。壶门上雕有狮子。塔身各层东、南、西、北设有券门,券门里设有佛龛。其余四面开直棂假窗。各层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斗拱。每层内有回廊。自一层有阶梯绕塔心直通塔顶,并可绕塔刹环行。每层回廊内有自里向外的镣望孔。据传宋辽交战时,曾经起过军事作用。

文章图片11

昊天塔

在民间传说中,昊天塔还和杨家将有一段传奇故事,即“孟良盗骨”传说。据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市房山区志》载:“宋辽交战。宋主帅潘仁美指挥失误,大将杨业陷于今山西朔县陈家谷伤重被俘。杨业绝食而亡,其灵柩停放于幽州昊天塔。”“澶渊之盟”后,辽、宋罢战,宋派边关大将孟良去昊天洞盗取杨业尸骨。孟良到达良乡城后,因置买棺椁延误了时间,而追随孟良去盗骨的另一员大将焦赞却先一步进入昊天洞中。孟良后入洞中,见有人盗窃尸骨,立即手起斧落,将人杀死。待他将此人尸体拖出洞外,方知误杀了焦赞。孟良深悔莫及,派人将杨业尸骨运回宋营后自刎而亡。孟良随身佩挂的宝葫芦摔碎在昊天洞外的燎石岗上,引起大火燃烧,将土石烧成了红色。至今,昊天塔下燎石岗上的土石依然是红色。在昊天公园内,有孟良焦赞墓。

文章图片12

孟良焦赞墓

郊劳台位于良乡大南关村,俗称接将台。是清乾隆皇帝郊迎犒赏出征凯旋将士举行盛典之所。乾隆二十五年(1760),将军兆惠、富德等平定准噶尔回部凯旋,乾隆帝携文武百官出城到此劳师。乾隆四十一年(1776),将军阿桂等平定大小金川凯旋,乾隆帝再次驾临郊劳台劳师。郊劳台原建有圆形石台和碑亭,外筑围墙,并建有寺庙。1860年遭英法联军烧毁,仅存御碑亭的内外各八根汉白玉八棱石柱框架和御碑,仍巍然屹立了140多年。近年当地文物部门已在石柱上复建了黄琉璃瓦亭顶,计划逐步恢复旧时风貌。

文章图片13

郊劳台碑亭

乐毅墓与郊劳台隔京广铁路东西相望,位于富庄村北,良乡工业开发区内。乐毅是战国时代名将,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率燕、赵、秦、韩、魏五国军队讨伐齐国,连克70余城,攻下齐国首都临淄,声名大振。三国时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因乐毅号望诸君,所以乐毅墓名望诸君墓。该墓占地近2400平方米,为高约10米土台,上面长满树木和荒草。墓区原祭祠和石坊等建筑早已无存,现存墓碑高3米,宽近1米,在墓冢西侧,正面向京广铁路。碑旁地上散卧有汉白玉石柱长联,内容如记:偏师下七十城旷世奇勋往迹空嗟昙影幻;崇祠亘三千载而今遗爱此邦独系枣花深。

文章图片14

乐毅墓

明代的袁中道在他的《游居柿录》里比较详细地记录了从“西大道”南下,回老家湖北省公安县的一路行程。袁公此次进京,于万历三十七年冬季,从另一条路,即“南大道”而来,因与此篇无干,略去不叙。因科场失意,于万历三十八年初和兄长袁宏道一起南归回公安。为了叙事清晰,特对袁中道的行程按时间节点进行了分段。由良乡往下行经至新郑的地点、路况按照《游居柿录》里的记录展开,以接上从广安门到良乡的官道。

第一天:“随中郎南归,辰出春明门……至卢沟桥,水涓涓流,即古桑干水也。舆中望西山一带,犹露雪痕……晚抵良乡,风大作,有寒色。”此处的春明门,古代指唐代长安城的东正门,这里似应指明代的广安门,因为广安门是各省陆路进京的必经之路。舆”点明了是陆路。

第二天:“雪大作,报人不至,隧行。至琉璃桥,白石砌成,可三里许,极为壮丽。其下即古所云圣水也,水出上谷,东径玉石山,过良乡县,径羊头阜,合于涿水、桃水、至河间入海。晚至涿州。”

从良乡到琉璃河,要经过窦店。窦店镇位于房山区东南部。地处永定河及大石河之间的冲积平原。北与阎村镇为邻;东至小清河岸边;南邻琉璃河镇;西至大石河。南省客商、士子、官员进出京城,必经窦店过。在窦店的西边,有一座土城。城作长方形,分为内外两层,内城为夯土打造,外郭是堆积的土围。内城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860米,外郭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约960米。城与郭之间距离约20米。西南转角尚保存有高达8米的城墙,顶部宽约2.5米,底部宽约17米,夯土层次明显。从地表散布的碎陶片和城墙夯土中包含的篦纹和绳纹灰陶的情况来看,城垣的建筑年代初步断定为战国末期到西汉。

文章图片15

窦店土城

琉璃河石桥,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呈南北向,横跨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的京石公路上。全长165.5米,宽10.3米,高8米,为11孔联拱石桥。中间三孔东西两侧拱券顶部各雕有一精美镇水兽头,桥体用巨大石块砌筑,桥面两侧条石用“铁锭”连接。桥面东西两侧有实心栏板和望柱,东侧有栏板97块、望柱96个,西侧有栏板98块、望柱97个。琉璃河石桥“为朝宗孔道”、“京南要隘”,对南北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琉璃河桥,至今仍在,当地村民叫做白石桥,极雄伟壮观。新修了107国道和京港澳高速之后,原桥废弃,成为一处旅游景观。

袁氏兄弟至此出京,故在此略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