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用资源优势,这所乡村学校办出了不一样的劳动教育 | 关注

 zyzy848 2022-05-25 发布于贵州

民小编说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山东省临沂涑河实验学校利用地理优势、机制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探索成果。

图片

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系统全面的思维,需要融通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多种资源。我们充分利用乡村学校的地理优势、集团化办学的机制优势和校园环境的资源优势,采取灵活、新颖、有效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校内农场劳动教育实践

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发展特点,依托“开心农场”劳动教育基地,实施系列劳动特色活动项目,真正把走向自然、回归生活、感悟生命融为一体。

1.蔬菜种植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班级学生共同讨论、制订种植计划,明确种植蔬菜品名、特征、生长环境、种植目标等。学校将各个班级的种植完成情况纳入明星班级量化管理体系,以种植计划、种植实践、种植考核的基本流程来完善整个种植劳动项目的教学管理。教师指导班级学生落实种植任务,使学生亲历播种、长叶、开花和结果的劳作过程,感受劳动之美。

2.田间劳作

在每周的劳动时间,各班级根据蔬菜长势以及菜园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田间劳动。通过浇水、施肥、拔草、捉虫、间苗等劳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学校根据蔬菜的采摘时间,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基于蔬菜长势进行采摘,并送到学校食堂销售加工。这样作物种植、田间管理、种植观察、采摘销售形成一个闭环的教育过程,让学生体会种植、管理、观察的重要性,并感受收获的快乐。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总结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研究项目,如作物选种、雨水环境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防治害虫、土壤施肥等,让学生交流、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科融合劳动教育课程

我们将劳动教育与各个学科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打造基于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丰富和完善传统劳动教材。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美术进行整合,开展了葫芦手工课和蔬菜绘画课。学生采摘葫芦后,通过去皮、晾晒、上色和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创新制作多种葫芦产品。活动深化了学生的秩序感和参与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绘画课上,学生基于实际的种植体验,通过观察、触摸,对蔬菜的根茎叶、果实有了细致的了解,之后以绚丽的色彩呈现在画纸上,完成一幅幅美丽的蔬菜手绘。这不仅营造了艺术审美的浓厚氛围,也将劳动教育与美术学科有机融合。

同时,我们将果树种植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形成感悟生命课程,通过种植、管理、观察、果实收获等一系列劳动实践、观察记录活动,了解果树生长和培育过程,体验果实收获的幸福与满足,感受生命的活力。

最后,基于“开心农场”的蔬菜观察,学校开发了语文习作课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观察发现、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的习作载体,引导学生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去参与劳动、关注生活,产生体验、迁移感受,培养想象力,提高习作水平。

三、校内常规劳动实践

校内劳动实践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对劳动内容进行了系统设计,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清理、环境保洁、校园种植、果蔬维护等劳动项目。

学校划定校园卫生维护班级责任区,要求各个班级制订每周每日的责任区域卫生打扫计划,严格落实相应的区域卫生打扫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安排值日教师和校园值日生对卫生打扫情况进行打分,将其纳入明星班级考核体系,督促各个班级学生做好卫生维护和打扫工作。

同时,我们积极普及垃圾分类,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促使学生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既节约资源又清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的劳动可以创造美丽乡村,体验到劳动带来的环境变化。

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很多,有时学校食堂的剩菜剩饭会比较多,看着农民伯伯的汗水躺在回收池里让人心疼。在教师的指导下,高年级学生对师生饮食喜好、口感倾向、厨房做菜方式等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撰写了小型说明报告,并与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同时,他们还从粮食的来源、农民的付出等方面自发印制了节约粮食的宣传海报,从文化环境熏陶的角度引导学生切实做到爱惜和节约粮食。

四、校外劳动实践

校外劳动活动旨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劳动视野,通过多样化的劳动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升劳动体验感。基于此,学校积极开发一些学生可以参与的公益劳动活动,组织系列学生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走进敬老院包饺子送温暖、走进村民社区打扫卫生、清洁环境;“宣讲志愿服务队”跟随教师一起走进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宣讲活动,与家长交流经验、分享方法,共同寻求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也用力所能及的劳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感恩社会。

同时,家庭作为校外劳动不可缺失的一环,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以低年级管理自己、中年级帮助父母、高年级独立劳动为原则,布置了相应的家庭劳动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和目标制订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对成员的劳动方案进行讨论和优化。在家长的监督下,学生根据方案完成家庭劳动任务。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和家长进行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独立品格。

以每周家庭日常劳动和特色劳动为例,在家庭日常劳动方面,主要安排每日的家务劳动,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构成安排分工,每人每天负责1-2项家务。低年级学生整理书包收拾衣物,中年级学生扫地择菜,高年级学生洗衣做饭等。对于学生而言,父母以身作则具有非常好的引导性。因此,在家庭日常家务活动中,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逐步培养孩子自主劳动、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进而增进亲子感情。在特色劳动活动方面,每个家庭利用周末休息日一起去郊外参加文化宣传、低碳出行、寻找水源等公益性劳动,丰富学生的课外劳动生活。

总之,从小学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与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视野,创新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坚守责任的优秀品格。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涑河实验学校)

图片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8期

文章作者|刘士华

微信编辑|张璐瑶 谭希

责任编辑|钱丽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