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俊升(1863-1928),奉天昌图人,奉系军阀。原名兆恩,字秀峰,后字兴权,又字子琴,吴俊升为人粗鲁,五短身材,其貌不扬。走起路来摇头摆尾,没等说话先流口水。说话吐字不清,唔唔半天不能成语,为此留下笑柄,人送绰号“吴大舌头”。17岁入辽源捕盗营。1912年,满族王公勾结日本人策动“满蒙独立”,吴俊升率部予以沉重打击。1921年任黑龙江督军兼省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俊升任第5军军长。1925年郭松龄反奉,吴俊升任讨逆军总司令,兼左路军团司令。1928年北伐战争,张作霖失败后决定息争罢战,退兵关外,吴俊升前往山海关迎张作霖返奉。当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与张作霖一起被日本人炸死,卒年65岁。 辛酸的青少年时代吴俊升祖籍山东省历城县,世代务农。清咸丰末年,山东年景欠佳,吴家为生计所迫,外出谋食。祖父吴天福渡海到了关外,落户于今辽宁省昌图县。清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863年10月11日),吴俊升出生于奉天昌图府兴隆沟村(今辽宁省昌图县老城乡长青村兴隆沟屯),父亲吴玉、母亲李氏,生有3男5女。吴俊升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吴俊升幼时憨痴,涕唾盈盈,父亲很不喜欢他。5岁时,他随父迁居昌图府郑家屯,在蒙古马市上当马贩子。受父熏陶,吴俊升长大后也以贩马为业,并喜欢赌博,成为不服管教之徒。 吴俊升生长在一个贫苦农家,因而失去了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享受的就学权利,七八岁就开始给当地王大店家牧放牛马,一年挣得白银一二两,以补贴家用。每天晨曦微明他就要驱赶畜群在草原上放牧,夜幕降临时,才能收拢畜群回到主人家。这个穷马倌衣衫褴褛,鼻涕“过河”,开饭时伙计们都不愿与他同桌共餐。他仅有一条露肉的裤子遮体,换洗时只好躲在水泡子里遮羞。吴俊升很会殷勤服侍主人,主人也非常喜欢他,并收为义子。吴俊升发迹后,高兴时常讲起那段穷困潦倒的生活,博大家一笑。由于他长期牧放而熟知马性,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马上功夫,使他后来贩马和当骑兵做得比别人更加得心应手。 吴俊升的牧童生涯一直持续到13岁。邻村有个叫李润的老人,与吴父交好,劝吴父让他学习经商。后来经人介绍他进入老四平街的“庆丰当铺”学徒,其间因性情顽劣、桀骜不驯,经常惹事生非,数月后被主人解雇回家。随后吴俊升又来到昌图县兴隆泉村(今昌图县太平乡兴隆泉)李财主家做“半拉子”。旧社会东北农村未成年的长工被称为“半拉子”,出力不少,挣钱不多,一切脏活累活都要做。夏季农活很累,吴俊升晚上常常露宿在大车的铺板上,李财主出外解手,天黑看不清,误以为车上趴着一只大黑熊,吓得拔腿就跑。从此,“黑熊显相”的讹传不胫而走。这就是吴俊升发迹后有人说他是“黑熊转世”成为福将的起因。 吴俊升的秉性难改,未几又离开了李财主家。为谋出路,浪迹于贩马市场,习相马业,充当马贩子、经纪人。吴俊升驰马试剑,臂力绝伦,当时曾为商家炮手,盗贼遁迹,举邑安之。由于志在从戎,遂投身军旅,光绪六年(1880)入辽源捕盗营为率伍,时年17岁。当时民间有句俗话叫:“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视当兵为无能之辈或宵小无赖所为。吴俊升为摆脱贫困,只好到为人厌恶的军营中混事。他先在捕盗营当伙夫,因既习马性又善骑射,所以不久又当了马夫,管理军马,20岁那年总算当上了一名正式骑兵。义父王大店家资助他一副残缺不全的鞍具,李财主家借钱为他买了一匹独眼马,吴俊升自己动手凿了一副木蹬,配齐了鞍具,这才具备了当骑兵的资格。当吴俊升出人头地后,曾为李财主家挂匾一块,以示不忘李家恩德。 投身军旅累功升迁因善医马疾,吴俊升被骑兵营营官相中,先后升为什长、哨官。他在军中作战勇敢,在蒙境查干花、昭苏太子等地剿匪有功被多次提升。光绪三十四年(1908),官至奉天(今辽宁省)后路巡防营统领、候补总兵。在驻兵郑家屯,也就是今天吉林双辽,剿匪期间,吴俊升终于与那时候身为奉天前路巡防营统领的张作霖相识,而且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就在那次剿匪结束后,吴俊升与马龙潭、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七人结拜为生死兄弟,吴俊升排行第二,所以老帅经常管他叫二哥。当时吴俊升许下“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可谁知道当时的这句话竟然在后来一语成谶。 辛亥革命后,日本人想利用“宗社党”建立“满蒙王国”。1912年6月,日本人向内蒙古喀喇沁王运送50辆大车枪械弹药,伪称运输农业机具。吴俊升闻讯后,指挥所部拦截,重伤日本陆军大尉松井清助,截获了武器、车辆。此后,日本人多次组织武装偷运军火,均被吴俊升率部击溃,使日本人策划的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遭受沉重打击而失败。 1912年,俄国人勾结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图郡王乌泰发动叛乱。驻郑家屯的吴俊升部奉东三省都督赵尔巽命令前去平叛,在葛根庙重创叛军。吴俊升因平叛有功升任林西、经棚守备司令。1914年,升任洮辽镇守使。1916年,袁世凯称帝,所谓的“勤王军”试图复辟满清政权,出兵攻击奉军,这时候吴俊升率部阻击,击毙500多名叛军,这时张作霖派冯德麟的28师驰援郑家屯,同年8月,因为一件小事,引起了日军与第28师士兵冲突,吴俊升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碰硬地和前来解围的日本军队打了一仗,击毙6名日军,击伤多人,从此可以看出吴俊升对待日本人的态度,后来日本人调来大炮,准备炮轰郑家屯,吴俊升和冯德麟只好撤到城外,是为“郑家屯事件”。 1917年,张作霖部发生内讧,吴坚定地站在张一方,升任陆军第29师师长兼东北边防副总司令。张吴二人以政治投机和武力要挟手段,先后攫取黑龙江、吉林两省军政大权,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同年,北洋政府授予吴俊升一等“嘉禾章”。民国八年(1919),在讨伐吉林督军孟恩远之际,吴俊升被任命为北路总司令,和东路总司令孙烈臣夹击孟恩远,令其屈服。民国十年(1921)3月,吴俊升被任命为黑龙江督军兼署省长,晋授陆军上将衔。 张作霖的铁杆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俊升被任为奉军后方警备。奉军战败后,北京政府顺从直系分裂奉系的企图,任吴俊升为奉天督军。而吴俊升为忠于张作霖,通电拒不受命。同年6月12日,张作霖和吴俊升在滦州宣布东三省独立,实行联省自治,张作霖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吴俊升被任命为保安副司令兼黑龙江保安司令。作为黒龙江军事训练处督办,吴俊升参与了奉系的军事改革。 民国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俊升被任命为奉军第五军军长,配合第二军作战于热河。战后,受命督办黑龙江军务善后事宜。 1925年,奉军将领人称“郭鬼子”的郭松龄与冯玉祥密谋反叛,同年11月,郭松龄在河北滦州发表反奉宣言,率七万精锐进攻张作霖。郭松龄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沈阳城下,奉军眼瞅着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吴俊升闻讯马上带兵从黑龙江赶来支援, 在公署议事的时候,吴大舌头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老,老,老子和他娘的那个郭鬼子誓不两立”。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还得看自己的二哥,老帅立即委任吴俊升为讨逆军总司令。 在巨流河,就是今天的辽河,召开军前会议时,吴俊升开诚布公地说:“我就是个老粗,没啥文化,也看不懂你们那些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划的道道儿,但我就知道一件事,两个人干仗,我拽谁的后腿,谁就得给我趴下。” 说完就亲自率领骑兵奔往郭松龄司令部的驻地,白旗堡,先烧了军械弹药,再烧了粮秣仓库,一下子就断了郭松龄的后路,这个时候谁料想冯玉祥又突然倒戈。郭松龄孤立无援,最终在巨流河被击败。 郭松龄事件后,张作霖打算引退让贤,政治就交给王永江,军务就交给吴俊升。这个时候吴大舌头是连摇头再摆手地说:“谁是英雄?我看全他娘的是狗熊,只有雨亭你,才是英雄,你这活儿,我一天也干不了,你要是不干了,咱们干脆就一块儿散伙。” 命丧于沈阳皇姑屯1928年,在对抗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战争中,张作霖在关内军事节节失利。他原拟4月29日调刚刚镇压完大刀会返防的吴俊升率吉、黑两省军队到德州布防,后因张宗昌一败涂地退出济南,不得不改变计划,任命吴俊升为东三省后方总司令。张作霖鉴于大势已去,决定借口停战息争退守关外。5月2日,吴俊升护送张作霖眷属回奉,同时在榆关设后方总司令部,应援撤退奉军。 6月3日,张作霖乘专列离京,吴俊升闻讯远迎至山海关,二人同乘一节车厢回奉。4日清晨,行至皇姑屯附近,列车触发了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车厢被炸毁,吴俊升被铁路道钉穿入脑部,当即丧命,时年65岁。张作霖受重伤,于当晚死去。 吴俊升应了自己当初结拜时说的誓言,“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张作霖得到吴俊升如虎添翼,吴俊升遇到老帅,一生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