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无名高地》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5-26 发布于山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无名高地

老舍

已是三月中旬,冬与春的斗争更激烈了。乘着夜晚,冬把所有的泥和水都冻上,太阳一出来,春就进行总攻,把道路化成一片泥浆,田里的积雪已化净,土壤的黑色加深,发出些潮润的喜悦的光泽,该准备春耕了,离前线远些的志愿军守备部队已在商讨给朝鲜人民助耕的计划。远处高峰上的积雪虽然未见减少,近山山脚下的既象涧溪又象小河的驿谷川却起了点变化:还冻着冰,可是每当晴明的晌午,河中就漾出水来,把冰上一冬的积尘与积雪冲洗开一些,显出些颜色不同的沟沟道道来。小河的一举一动和任何变化都惹起战士们的、特别是后勤部队的密切注意。运输连的一位老班长每每这么说:“这条该死的河就是咱们的绊马索!”老班长并非怕它,而是想早日消灭敌人,不再教敌人的炮火封锁着咱们的运输线。

小谭才十八岁,窄长秀气的脸还没有长成熟,每逢炮弹或敌机从他的头上飞过,他总是傲慢地向上斜一斜眼,然后微笑一下——只有饱经世故的中年人才会这么微笑。“老子不怕!”他担任驿谷川渡口的查线接线工作。敌人的炮火日夜封锁着这个渡口。空中的和水里的电线随时被炸断,他得去检查修理。他的瘦长的身子上已受过许多次伤。他不但知道电话是部队的耳目,而且保证使这耳目永远灵通。当他看到手上的、臂上的、腿肚子上的伤疤的时候,他会那么老练地一笑,心里说:现在虽然还不是英雄,这些伤疤却是能作英雄的根据。

象冲破坚冰的春水,青春的生命力量与愿望是源源而来,不受阻扼的。谭明超切盼有那么一天,能给贺营长当通讯员。想想看,抱着一部步行机,他不仅是部队的耳目,而且是一位百战百胜的英雄的通讯员!这有多么光荣!

当一营调到后面去调整的时候,谭明超真的遇见了他所敬仰的贺营长。他坚决地清楚地向营长说出他的心愿,说出他正在练习掌握步行机。

说完,他以为营长也许象敷衍孩子似的敷衍他两句。营长是英雄,到过北京,见过毛主席啊!

哪知道,营长是那么诚恳、谦蔼、亲热,不但注意地听了他的话,而且详细地问了他的姓名、年岁、哪里的人和他的工作,并且鼓励他要在业务上努力学习。至于将来有没有机会带他到战场去,营长不能马上肯定,那要看作战时节,兵力怎样配合;团的通信连是有可能分配到营里去的。“好好地干吧!我记住你的名字!”

营长走了两步,又回头笑着说:“我参军的时候比你还小两岁呢!”

这短短的一段情景中的每一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深深地印在这青年的心里,比任何图画的色彩都更鲜明,线条更细致。从这以后,每逢值班的时候,他不再用以前常进去的小隐蔽洞,而始终在河滩上,紧守着渡口的电话线。小洞子离渡口还有三十来米远,他不愿跑来跑去,耽误时间。干粮随身带着,渴了就嚼一块冰——他纳闷:为什么吃冰还压不住胃火,嘴角依旧烂着那么一小块儿呢!只在拾起不少炸断的碎线的时候他才跑回小洞,储藏起来。他珍惜那些碎线,象战士们珍惜子弹那样。

黄昏以前,敌人向渡口发了几排炮,炮一出口,谭明超就听得出,是哪一种炮,和要往哪里打。炮到,他轻快地卧倒;炸过后,他马上接线。地上、冰上、空中,弹片乱飞,可是他好象会找弹片的缝隙,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地工作。

拾了些碎线,他往小洞那边跑,正遇上几位工兵来搭桥。渡口的木桥是天天黄昏后搭好,拂晓以前撤去,以免教敌人的炮火打烂。

刚到洞口,迎面来了常班长,背上背着一箱手榴弹。小谭把碎电线扔在洞里,一步跨到班长身旁:“给我!班长!”

班长的脸扁,眼睛很长,眼珠子总得左右移动好几次才能定住。好容易定住眼珠他又干又倔地问:“干嘛?”“我替你背!老……同志!”小谭不忍看老班长还背着这么重的东西爬山过水。

“你有你的任务,我有我的任务,小家伙!”班长决定不肯放下背上的负担。

小谭知道班长的倔脾气,所以一方面敬重他,一方面又想调皮一下。“我替你背过去,你不是怕那条'绊马索’吗?”老常火啦。“我怕?我打仗的次数总比你认的字多!我愿早早地打一仗,歼灭敌人,不再受这条'绊马索’的气!我受够了!”

“我受够了气!”是战士们大家都想说的一句话。本来是嘛,驿谷川东边方圆十来里地都日夜被敌人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敌人看得清清楚楚的,枪炮随时向我们打来。白天,这里没有一个人影;夜晚,我们才能活动。

东边来了两个人,常班长知道桥必定已经搭好,慢慢地站起来。

“等等吧,他们还没来。”小谭还想跟班长多扯一会儿。“我丢不了我的兵!你也别丢了你的电线!”班长说的是好话,可是不大好听。

“丢了我的脑袋,也丢不了电线!”小谭也还了句硬的,颇得意。

这时候,被常班长落在后边的几位运输员都赶了上来。天色已十分黑暗。常班长赶紧打招呼:“都歇歇吧!要抽烟的可以到洞子里去。”

大家不肯停下,怕过一会儿敌人打起照明弹,过桥麻烦。上士叹了口气:“真!咱们谁都受着这个月白紫花颜色的邪气!我愿意一下子把敌人全捶在那个山包里,一个不剩!”

这些话打到每个人的心坎上。

大家一齐向东望了望。他们想望见的就是敌人常常夸口的“监视上下浦坊的眼睛”“汉城的大门”,“最坚固的阵地”的“老秃山”——“上浦坊东无名高地”,大战即将开始。

(老舍小说改编)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谭因没有得到贺营长的明确答复而失望,但却由于贺营长的激励变得更加勇敢。

B.老班长拒绝小谭的帮助,写出其在小谭面前刻意表现出身为老班长的威信和韧劲。

C.常班长嘱咐抽烟的到洞子里去,是考虑到大家较为辛苦,洞子里能够更好地休息。

D.尾段“眼睛”“大门”等词语突出无名高地战略位置的重要,预示着战斗的激烈。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多次提到“绊马索”,反映出部队运送物资的艰难,凸显战士们消灭敌人、解除封锁的决心。

B.小说第二段“傲慢”“饱经世故”等词语的运用,突出小谭对战争的异常反感和不屑一顾的态度。

C.小说虽然只选取了大战前的几个片段,看似平淡,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感。

D.“我替你背!老……同志!”这句话,写出了小谭对班长的心疼和敬畏,也写出了他调皮的特点。

8.请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9.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文中这些“最可爱的人”的。(6分)

6.D(A项“失望”错;B项“刻意表现”错;C项“是考虑到大家较为辛苦,洞子里能更好地休息”错)

7.B(“对战争的不屑一顾和异常反感”错)

8.①通过周围田野的变化,引出志愿军守备部队为朝鲜人民助耕的计划,表现中朝人们的深厚友谊。②以战士的视角,描写驿谷川的细微变化,表现了战士们对这一地带的密切关注,反映了他们急于打通运输线的焦灼心理。③写了环境的寒冷恶劣,衬托了战士们高涨的战斗激情。(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9.①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呈现人物的精神面貌。②场面描写。通过小谭接线的场面介绍出战争的残酷,突出人物的无畏。③侧面衬托。通过自然环境、战场环境等侧面衬托出志愿军战士的无畏。(6分。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