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信息
前言我们每个人都在工作,不管我们是员工还是老板,我们都得工作,但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到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没有了自己的时间,为什么还穷呢?我们看起来永远追不上消费水平的提升速度。因为这或许并不是我们最佳的工作和生活的模式。 一、工作起来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很多人的目标是财务自由,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要财务自由?他们的答案通常不是什么有意义的动机,而是为了逃避工作。 我们不喜欢工作,但又不得不工作,那是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上遵循一个「如果你想要别人的东西,那么就得向社会这个池子里先提供一些东西」的规则。 显然这是人们之所以工作的基础理由,然后才会衍生出「不工作是可耻的、不体面的」之类的价值观,因为有了这个前提,才使游手好闲、不劳而获变得可耻(除非你已经攒够了资本)。 对社会而言,这当然是利大于弊的。除了那些实在无法工作的人们以外,人人都能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能力依靠工作获得收入,却没有意愿劳动的人来说——我们常说的躺平,是每一个政权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不过不愿意归不愿意,基于人道主义,我们也必须给予那些哪怕有能力工作但就是不工作的人以一定的基础生活保障。但这种保障不宜过高,甚至应该低到只有少部分实在没办法的人才愿意忍受的地步。 以上的方法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提出来了,对于驱动人们更多地走向工作是有用的。 ![]() 二、为什么工作 这种工作伦理的确给社会带来了更多增益,但也要注意,如果过于畸形地发展到极致,就会不可避免地发展出极端的拜金社会——一个人的所有价值都由其能够拥有的经济价值来定。 我们都知道经济价值能够反映一些问题,但并不能完全定义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很多维,有一些不一定转化成了经济价值,还有一些可能不一定能立刻转化成经济价值。 但目前我们正在往这样的社会方向狂奔,甚至可能已经产生了某些负面作用。 比如很多人没有思考过自己真正喜欢怎样的工作,只是因为某些工作眼下的报酬稍高,于是就去做。也愿意把自己变得像螺丝钉和机器一样,只为获得眼前的报酬,而对那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情则视而不见。但那些更能体现个人价值、让人做起来更有热情、更愿意投入的事情,或许有可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 三、重新界定尊严和快乐 唯金钱至上的社会并不遥远,当下我们可能就正在经历它的初期。 原本大家还遮遮羞,多年前马诺的一句「自行车上笑和宝马车上哭」的对比,彻底将这种价值观的遮羞布给撕了下来。近年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金钱导向了——不是说金钱导向不好,而是唯金钱导向就不对了。 而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随之而来的副产品,则是人的尊严、快乐被重新界定。 穷人的时间被最大限度地剥夺,在机械般的工作怪圈之中,穷人越是没日没夜做机械事,就越是只够温饱;而越是只够温饱,就越是只能选择不停地循环眼前的怪圈。 贫富差距被越拉越大,消费层级被越拉越开。这极大地催生了社会焦虑:成为普通人还不够,因为「普通人」的标准正在被不断拉升。 人们开始陷入一种无止尽地追求更多盈余、追求更多可供炫耀的消费品的消费陷阱。为什么说是陷阱?因为这种无止尽的追求方式,导致快乐只会存在于刚满足的那一刻。随后就会开始倦怠、疲乏,必须用更大的刺激才能让快乐再次到来。 而要做到在陷阱中不停地拥有快乐,普通人就只能寄希望于强迫自己投入更多时间到不能令自己快乐的工作上,因为不在消费上超越其他人,再多的其他快乐也无法消弭焦虑感和到处攀比带来的自卑感。 曾经,人们崇拜的是白手起家的富豪,他们日复一日的严格自律地工作,导致积累下了巨额财富,但如今人们崇拜的是单纯的富豪——不管你的钱是怎么来的。 这里的区别是:前者人们看重的是一种价值观,以及伴随着价值观而来的结果;但后者人们看重的是金钱本身,人们只关心金钱的效用,羡慕富豪的状态,并很有兴趣窥探一二。 ![]() 四、安全社会 造成穷人陷入怪圈的状况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本身还不足够安全。 这个社会上有大量的劳动者是属于那种「上岗很容易」,但「下岗也很容易」的角色,他们做着最不需要门槛和技能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上没有任何决定权,因为可替代他们的人多如牛毛。 他们不想失去工作,因为毕竟又要重新上岗,或许还要重新熟悉新模式,但薪资却不会涨。因此他们只能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和所有闲暇,主动切换到「穷人陷阱模式」才行。 那么这种状况在哪些地方会更少呢? 有着足够的社会保险的地方。 如果人们一直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环境之中,想让人们有时间挑挑拣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很难的。相反,假如社会给予人们足够的保险安全,人们就不会因为要忙着满足眼前的口粮而选择放弃自己喜欢的事。 这就是那些高福利国家所做的,利:民众的创造性更强,生活幸福感更强;弊:政府只是价值的搬运工,本质上是拿了一些人的工作价值去补贴社会上的另一些人,可能会导致社会整体变懒,在吃完「掠夺其他国家补贴自家国民」的红利后,就可能走向衰败。 ![]() 结语 这本书的内容较短,全书的观点也有待商榷,需要读者自己判别,但它对于很多做着重复性很强,又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的人来说,是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的。 如果你不想成为新穷人,就每天都留出一些时间给你自己。思考和践行更有意义和乐趣的事,才有可能迈入人生的正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