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个笑话:劝对方皇帝造反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5-26 发布于山西

应飞鸿辣评金庸,第十七章  讲个笑话:劝对方皇帝造反

作者:应飞鸿

看了《书剑恩仇录》,有的人说了,乾隆简直是太卑鄙无耻了!答应反清的事都反悔了!简直是太小人了!

我只能说,倘若对政治有着最基本的了解,都知道,不但乾隆不会真的答应反清,就是把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皇帝放到那个位置上,只要不弱智到极品的境界,都不会真的答应陈家洛这个要求。

甚至把司马衷叫过来,司马衷都不会答应陈家洛这个要求。

我们不妨幻想一下陈家洛和司马衷的对话。

陈家洛:陛下,和我们一起反满复汉吧!

司马衷:啊,反满复汉的话……我能得到什么呢?

陈家洛:您可以当皇上啊!

司马衷:额……我现在似乎就是皇上啊?

陈家洛:您可以当开国之君啊!

司马衷:开国之君是什么,能吃吗?

然后陈家洛无语了,逼迫司马衷答应反满复汉。司马衷被迫答应,然后把司马衷放走之后,估计司马衷心里就得笑:这不是傻子吗?我答应你就信呐!

甚至我觉得,都别说司马衷了,只要一个意识清醒的皇帝,都不会真的答应陈家洛的条件啊!除非那皇帝的智商,都已经低到无法自理了,可这样的皇帝,你和他订立密约,又有什么用呢?

陈家洛的条件是什么?你把清朝推翻,咱们建立一个汉人的国家,然后你还当皇帝。

人家现在就是皇帝,有必要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和整个统治集团作对,然后费尽周折把天下打下来了,还要在你这个权臣身边当个皇帝?

(至于这么做的皇帝为什么会掉脑袋,就算没看过泪痕先生的文章,也能知道一点,你是大清的皇帝,文武百官听你的话;现在你自己都不愿意做大清的皇帝了,自己承认自己是汉人,还要推翻大清。文武百官凭什么还听你的话呀?)

还是司马衷的那句话说的透彻:开国之君是什么,能吃吗?

有的人可能会说了,如果有真答应的皇帝,没准不是为了开国之君,是为了民族大义呐!

我觉得,让一个皇帝为了“民族大义”造反,这个可能性,比开国之君的可能性还要低。

原因很简单,咱们不妨想象一下,让你劝说一个生活在清朝的农民,这个农民是那种“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你去劝说他,说清朝把我们汉人坑苦啦,我们要推翻清朝!你跟着我们来吧,咱们抛头颅洒热血吧!

你觉得,这个“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民,跟随你的概率是多少?这么说吧,无限趋近于零!

那么,又凭什么说,拥有天下的皇帝,会因为民族大义而放弃自己的一切,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从事一件成功率极低的事情呢?而且这件事情的回报还极小!

所以说,正常来看,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真心答应这个条件,除非他是弱智。

而陈家洛竟然没看出来这点,是不是也很“弱智”呢?或者说,他把反清复明的希望,寄托在对方是弱智身上,这智商,是不是也和弱智相差无几了呢?

一部小说的最大计划,竟然是建立在对方是弱智的可能性上。他只要弱智,我就成功了。我弱智没关系,只要他比我更弱智就行。因此我决定弱智一回,期待着他的弱智。

这就相当于,陈家洛在说:“哥哥哎,我这回可弱智了,你可千万不能不弱智啊!”然后乾隆就保证了:“放心吧,兄弟,我一定弱智,不会不弱智的!”

好家伙,这是武侠小说啊,还是“病人和病人之间在探讨病情”啊?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看一个小说,就必须得让智商得到提升。可也不能这样吧!这主角和最大的反派,相互之间就这么玩啊!

有的人可能说了,那你为啥非得带脑子看啊,不带脑子看不就得了吗?

哎,关键来了,一部小说,都不需要带脑子看了,甚至还得刻意降智才能看得下去,这样的小说,还能不是爽文吗?这样的小说,又怎么配被捧上神坛呢?

还有关于香香公主最无语的一段。

原文如下:

【其时朝阳初升,两人迎着日光,控辔徐行。那少女头发上、脸上、手上、衣上都是淡淡的阳光。清军官兵数万对眼光凝望着那少女出神,每个人的心忽然都剧烈跳动起来,不论军官兵士,都沉醉在这绝世丽容的光照之下。两军数万人马箭拔弩张,本来血战一触即发,突然之间,便似中邪昏迷一般,人人都呆住了。

只听得当啷一声,一名清兵手中长矛掉在地下,接着,无数长矛都掉下地来,弓箭手的弓矢也收了回来。军官们忘了喝止,望着两人的背影渐渐远去。

兆惠在阵前亲自督师,呆呆的瞧着那白衣少女远去,眼前兀自萦绕着她的影子,但觉心中柔和宁静,不想厮杀,回头一望,见手下一众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和亲兵,人人神色和平,收刀入鞘,在等大帅下令收兵。

兆惠不由自主叫道:“收兵回营!”将令下达,数万步兵骑兵翻翻滚滚的退了下来,退出数十里地,在黑水河旁扎下大营。】

且不说有没有这么美的人,就说数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反正我在上学的时候,有时候全校做操,全校一千多人,那都多到数不过来,最后一排的人绝对看不清第一排的人长得什么样。

几万人,你想想那队伍得排到哪去?前面得有多少人挡着?能几万人的目光都看到香香公主?莫非是香香公主站在土堆上,然后清军人手一个高倍数望远镜?

估计某些人,看到这又得说我抬杠了,“为什么要对一个武侠小说如此挑刺呢?”

哎,你自己想想你这句话,你这句话的意思,岂不是在说,金庸写的小说也就是那样,没有必要挑这种小说的刺吗?

还是那句话,我不是说金庸小说不能存在,而是说这种作品不应该被捧上神坛。许多人都知道,金庸小说不能带着理性看,不能带着智商看,甚至不能带着常识看。

可有没有想过,一边又承认看金庸的小说不需要理性、智商甚至常识,一边又觉得金庸的小说不是爽文,甚至是文学作品,甚至是名著,这还讲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