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萨迦达塔 | 超越苦乐,便是极乐

 mayprc 2022-05-2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我是那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的开示录

I AM THAT

室利·尼萨迦达塔·马哈拉吉 著

灵智宝鬘翻译团队 中译

对话037:

超越苦乐,便是极乐

尼萨迦达塔:首先你必须了悟到,你是一切存在的明证,包括你自己。没有谁能够证明你存在,因为他的存在首先必须由你来确认。你的存在和觉知,不依赖于任何人。记住,你完全靠你自己。你不来自某处,也不去往任何地方。你是永恒之存在(being)、永恒之觉性(awareness)。

提问者:我们之间有一个根本的区别。你知道真相,而我能知道的,只是心的各种运作。因此,我们在鸡同鸭讲,你说你的,听到我耳里的却是另一回事。你说出的是真相,而我理解的却是虚妄,尽管话都一样。我们之间有差距,如何缩小这个差距?

尼:放弃你认为自己是什么的想法,就不会有差距了。由于把自己想象成是孤立的,因此你制造出了差距。你不需要跨越差距,只需不再制造差距。一切都是你,都属于你。并没有其他人。这是一个事实。

问:真奇怪!同一句话,对你来说是真相,对我来说却不真实。“没有其他人”,明显不是这样的啊!

尼:真实也好,不真实也罢,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你自己的看法,因为它阻碍了你。放弃它吧。

问:从幼年开始,我就被教导了去认为,我的姓氏姓名、身形相貌代表了我,我限定在名字和相貌上。仅仅与此相反的一个宣称,并不能就将心理上的沟壑抹平。需要定期洗脑,如果能做到的话。

尼:你说这是洗脑,我说这是瑜伽——夷平心理上的所有沟壑。你不必强迫自己去反复温习同一想法。不要止步于此!

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尼:别幼稚了!转变过来很容易,总比继续痛苦强吧。抛下你的幼稚,成长起来吧,仅此而已。

问:这种事,强求不来的。它们要发生的话,就发生了。

尼: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但你必须做好准备。准备好了就代表成熟了。你之所以看不到真相,是因为你的心还没有准备好。

问:如果我的真实本性就是实相,我怎么可能没有准备好呢?

尼:没有准备好就意味着还在害怕。你害怕面对自己的本来面目。你的目的地是整体,但你却害怕你会失去自己的个体身份。这很孩子气,很幼稚,你紧紧抓住了玩具,抓住了你的欲望和恐惧、观念和想法。放弃这一切吧,准备好迎接真相的到来。这种对真我的明确肯定在语言上最好的表达便是:“我在”。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是存在的。对此你要绝对地肯定。 

问:“我存在”,当然啦,但我也——“知道”。我知道我是某某,是身体的拥有者,与其他身体的拥有者之间,还有着种种的人际关系。

尼:这些都是因为将记忆带入了当下。

问:我能确定的只有当下的事情。过去和未来,记忆和想象,都是各种心的状态,但它们就是我所知道的一切,它们就是当下。你要我放弃它们,一个人又要如何放弃当下呢?

尼:不管愿不愿意,你一直都在向着未来移动。

问:我正从当下进入当下——我根本没移动。其他的一切都在移动,但我没有。

尼:的确。但你的心在动。就在此刻,你既是可动的也是不可动的。时至今日,你一直认为自己是可动的,而忽略了不可动的。把你的心反转过来,忽略可动的,然后你会发现,你自己是永远存在的、不变的实相,不可描述,但坚固如磐石。

问:如果就在当下,我为何觉察不到它?

尼:因为你紧紧抓住了“我觉察不到它”这一想法。放弃这种想法吧。

问:但还是没有使我觉察到啊。

尼:等一等,你想同时站在墙的两边吗?你可以,但你必须把墙移走,或者是了悟到,墙和墙的两边都属于同一片空间,对此,“这边”或“那边”的想法根本不适用。

问:比喻证明不了什么。唯一我想抱怨的是:为什么我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为什么你的话在我心中听起来那么的不真实。先帮我解决一下眼前这个问题吧,其他的不着急。你有智慧,而我愚蠢;你明白,我不明白。我如何才能升起智慧,去哪找到智慧?

尼:如果你知道自己是愚蠢的,你就根本不愚蠢!

问:就像知道自己有病并不能使我就病好了一样,知道自己愚蠢也不能使我就有了智慧。

尼:即便知道自己病了,你最初就一定有病吗?

问:哦,不。我是通过跟你比较后才知道的。如果我一出生时就是个瞎子,必须触摸才能知道东西,而你却告诉我,你不用触摸便能知道,如此一来,我知道了自己是个瞎子,但还是无法明白“看见”意味着什么。同样地,若你明确地肯定了我无法理解的事情,从而我便可以知道,自己缺少了什么。关于我自己的本来面目,你在我面前将其描述得如此美妙;根据你的说法,我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无所不知的、极度快乐的,是存在之一切的创造者、维系者和毁灭者,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是存在的核心,是每个生物的主宰和挚爱。你把我等同于究竟实相,是一切存在的源头和目的地。但我只能眨巴眨巴眼睛,因为我知道自己只是小小的一团欲望和恐惧,是痛苦的泡沫,是黑暗的海洋中意识的短暂闪烁。

尼:在痛苦存在之前,你就存在;在痛苦消失之后,你依然存在。痛苦是短暂的,但你不是。

问:很抱歉,我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从我出生的那一天起,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痛苦和快乐编织出了我的生命图案。至于生前和死后会怎么样,我一无所知,那时我没了意识、没了知觉。我接受不了你说的,也否定不了。你说的我都听了,但搞不明白。

尼:但现在你是有意识的,不是吗?

问:请不要问我刚才和之后的事情。我只知道当下怎么样。

尼:很好。你是有意识的,对吧?抓牢这一点。还有另外的一些状态,那时你是没有意识的、没了知觉,可以称那为“无意识地存在”(unconscious being)。

问:无意识地存在?

尼:其实,用“有意识”或“无意识”来形容,并不合适。存在,就意味着处在意识中,而“本性”(essence)则独立于意识。

问:它是空的吗?它就是寂静吗?

尼:何必这么具体呢?真实本性,它涵盖了意识,并超越了意识。客体性的觉知或意识,只是纯净觉知的一部分,并非超出了纯净觉知。

问:如何去认识一种既非有意识也并非无意识的纯粹存在的状态呢?一切知识,都只存在于意识中。或许会有这么一种状态,心是静默的,那时,意识是否会作为见证者而显露出来呢?

尼:见证者记录的只是事件。在心静默的状态下,连“我在”的感觉也消失了。没有了心,也就没有了“我在”感。

问:没有心,意味着没有念头,作为念头的“我在”也消失了,而作为存在感的“我在”则会继续存在。

尼:一切体验都会随着心的消失而消失。没有心,便没有体验者和体验。

问:见证者不是依然还存在吗?

尼:见证者记录的只是体验的存在或不存在。它本身不是一种体验,但当“我是见证者”的念头出现时,它就成为了一种体验。

问:我知道的只是,心有时活跃,有时静止。心沉默下来时,这样的体验我称之为“心的静默”。

尼:不管心是沉默,是空寂,还是静默,事实上这三者——体验者、体验、体验对象——都不存在。在见证之中,在觉性之中,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即觉得自己是这个或那个的存在感,也是不存在的。而不带有自我认同的存在感则一直存在。

问:那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尼:不管什么东西,它都与之相对。它也在所有对立面之间,并超越了所有对立。它既不是有意识,也不是无意识;没有界于两者之间,也不在两者之外。它就是它自己,跟任何可以被称之为“体验”或“无体验”的东西都无关。

问:真奇怪!你把它描述得像是一种体验一样。

尼:当我想到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种体验。

问:就像是光,本不可见,但被一朵花截住了之后,就显示出了颜色?

尼:对的,可以这么说。它在颜色里,但不是颜色。

问:就像龙树(Nagarjuna)的四重否定:“非此,非彼,非两者,非两者之一。”我的脑子里一团浆糊。

 此处英文为neither this nor that, nor both, nor either。可能指的是龙树《中论》里的“四句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尼:你的误解源于这样的想法:实相是一种意识状态,是众多意识状态中的一种。你倾向于认为:“这真实,那不真实;并且,某部分真实,某部分不真实”,仿佛实相是一种属性或特征,可以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来评估。

问:让我换一种说法。毕竟,只有在痛苦的时候,意识才会是一个问题,而在一种永远幸福的状态下,意识产生不了问题。我们都很清楚,任何的意识状态,其中都混杂了快乐和痛苦。但为何会这样呢?

尼:所有的意识状态都有局限性,因此是痛苦的。意识的根源在于欲望,在于想要体验的冲动。

问:你的意思是说,没有欲望,就没有意识吗?那么“无意识”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为了摆脱痛苦,我必须放弃快乐,那我宁愿快乐和痛苦都拥有。

尼:超越了痛苦和快乐,便会是极乐。

问:无意识的极乐,有什么用?

尼:既不是有意识,也不是无意识。是真实。

问:你为何反对“意识”(consciousness)?

尼:它是一种负担。身体,意味着负担;感觉、欲望、念头……这些都是负担。所有的意识,都是矛盾冲突的。

问:实相被描述为“真实本性”、“纯净觉知”、“无限喜悦”……痛苦与实相之间有什么关系?

尼:痛苦和快乐,都可能会出现,但痛苦是快乐的代价,快乐是痛苦的回报。在生活中,你也经常通过伤害来获得快乐,或是为了快乐而造成了伤害。明白痛苦和快乐是一体的,这就是宁静。

问: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听上去都非常吸引人,但我想要的其实更简单。我想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快乐,较少的痛苦。我该怎么做?

尼:只要人有意识,就一定会有快乐和痛苦。意识的天性、“我在”的天性,就是将自己认同为其对立面。

问:那么这一切对我又有什么用呢?无法令我满足。

尼:你是谁,不满足的是谁?

问:我是——痛并快乐的人。

尼:痛苦和快乐,都是喜悦(ananda)。我在这里,坐在你面前,我要告诉你的是,从我自己直接和不变的体验来看,痛苦和快乐只是极乐海洋中的起起伏伏。而在那里的深处,洋溢着全然的充实。

问:你的体验是恒定的吗?

尼:是永恒的,无有变化。

问:而我脑子里装着的,只有对快乐的渴望和对痛苦的恐惧。

尼:那是你对你自己的看法。别再这么想了。如果你无法一下子就破除一种习性,可以换上你熟悉的思维方式,去看破其中的虚妄。质疑习性,这是心的责任,是心要完成的使命。心创造的东西,必须由心来摧毁。或者,你也可以试着去领悟到,抛开了心便不会有任何欲望,从而置身事外。

问:说实话,我不太相信将一切都解释成“唯心所造”的这套说法。心只是一种工具,正如眼睛是一种工具一样。怎么能说感知的能力是被创造出来的呢?是透过窗户(心)我才看到了世界,而不是在窗户(心)里看到的。你所说的一切之所以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因为有共同的立足点,但我不知道你的立足点是否真实,还是说那只是头脑中的想法。我能做的,只是在心里对其进行想象,但它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是不了解的。

尼:只要你还站在心的立场上,你就会在心里看到我。

问:通过语言来理解,是多么苍白无力啊!

尼:若没有语言,还有什么需要理解的吗?觉得需要去理解,其实就源自于误解。我说的是真实的,但对你来说,只是一套理论。你又怎会知道真不真实呢?要好好聆听、牢记、思索、揣摩、体会,同时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我要有耐心,最重要的是对你自己要有耐心,因为你才是你唯一的障碍。这条路穿过了你自己,超越你自己。只要你还只相信具体、特定的事物才真实,觉得要有意识、要快乐,从而拒绝不二的实相,认为那是想象出来的,是一个抽象概念,那么,你就会觉得我在灌输观念、灌输抽象的概念。但是,一旦你在自己的真实本性中触及真相,你便会发现,我给你的描述是最接近、最亲切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