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伤寒论》,如何辨认寒证与热证?

 中医知识圈 2022-05-26 发布于山东

《伤寒论》第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被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寒在骨髓,就必定要衣被吗?不一定的。《伤寒论》第317条通脉四逆汤条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此条文中,分明讲到“身反不恶寒”。所谓“不恶寒”,就是不怕冷,反怕热的意思。大概是三四年前,微信接诊一发热老头,前医用药,热不退。微信告知,当时虽是寒冷冬天,气温低下,但病人穿衣很少,並不怕冷。但是其舌灰黑,大寒之象毕露。于是嘱投大剂四逆汤,果一服而热退。这也是体内大寒而不怕冷的一实例。

回想几十年前曾看过喻嘉言的《寓意草》,书中讲到一个真寒假热的医案,十分珍贵。病人发热,不怕冷,反怕热。赤身裸体,门窗大开,“更求入井”,完全一派热象。说口渴欲饮,热水置于前,还嫌太冷。于是投以大剂四逆汤,大寒真相始露。踡卧被中,恶寒特甚,缩手不肯与诊。可见仲景说“身反不恶寒”,反怕热,也是真寒假热之一种类型,未必尽皆“反欲得衣者”也。

还有124条,“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胃中大虚大寒,反想吃冷东西。可见寒热之辨,真不简单,不容易。学仲景书,一定要前后互参,不能只拘于个别条文的描述,就轻下结论。

寒热之辨,结合脉舌,比较可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