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虽位居四品,却能权倾朝野:历史上的“中郎将”到底是多大的官?

 炫叶楓雪 2022-05-26 发布于广东

文/草玄

古人有云:“今草玄已毕,此外复何言?”笔者高中时期曾潜心研究古汉语字词典,从中翻出“草玄”二字作笔名,取的便是“淡于势利,潜心著述”的志向。今日,笔者以本账号“中郎将”一词的由来作一番考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章图片1

两汉时期中郎将职权范围的扩大

在《辞源》之中,关于“中郎将”一词的解释简洁而明了:

“中郎将,官名,秦置。西汉时,皇帝的侍卫置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统率之。故有五官中郎将之名,仅次于将军。东汉时,又新增设东西南北中郎将,使匈奴中郎将等。建安(汉献帝年号)以后,地方割据,自相署置,始多名号中郎将。唐代各卫多有中郎将,职位较低,宋初已成为虚衔,后废止。”

文章图片2

殿中中郎将印

从《辞海》中的解释来看,“中郎将”有实际权力的时期是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皇帝的侍卫官,地位并不低。秦汉时期,中郎将的主要职责是率领诸郎“掌门户,出充车骑”,也就是说,担任宫廷侍卫是其本来的主要职务,正是由于这一点,中郎将作为郎官首领,地位十分重要,也容易得到皇帝的升迁。

文章图片3

苏武牧羊

至西汉汉武帝之后,中郎将的职责范围得以扩大,比如汉朝名臣苏武以中郎将持节匈奴、司马相如以中郎将职位巡查四方、张安世以中郎将领兵打仗征战乌桓等等。到东汉中后期,中郎将领兵作战几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事情,中郎将执掌兵权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地位。

三国时期中郎将地位的显著提升

到了东汉末年,东汉政府十分腐败,人民不堪忍受爆发“黄巾起义”,这就导致东汉政府先后委任卢植为北中郎将、董卓为东中郎将领兵讨伐起义军。黄巾起义失败之后,董卓专政,天下群雄并起,这就导致“中郎将”这一名号迅速泛滥,比如曹操曾经封曹洪为扬武中郎将、任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等等。

文章图片4

由于此时东汉政府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赋予中郎将以实权,因此这就导致能够割据一方的豪强们将“中郎将”这一官职分封给自己的亲信,一方面为了笼络人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彰显与朝廷的关系,因此中郎将这一官职备受当时各大豪强的喜爱。

那么在三国时期,中郎将的地位大约有多高呢?我们通过一个史实例子就能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5

三国游戏题材之中的崔林立绘

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后,以亲信蒋济、吴质为四方中郎将都督边镇事务。一次,即将出任幽州刺史的崔林来到涿郡之后,涿郡太守王雄劝他说:“吴中郎将,是皇上的亲属,国之重臣,仗节统领一方事务(吴质统领河北军事),周围郡县没有不敢不去拜访对方的,而您初来乍到却不去见他。如果对方以边塞的一些问题要杀你,皇上能保得住你吗?”(《三国志·崔林传》)

而从曹魏黄初元年(220年)的一份都督委任表之上,我们也能看出当时中郎将的显赫身份:

曹仁:车骑将军,假节,都督荆、扬、益诸军事;

曹休:镇南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夏侯尚,征南将军,假节,领荆州刺史,都南方诸军事;

曹真: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

夏侯楙: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吴质:北中郎将,使持节,都幽、并诸军事;

臧霸:镇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

文章图片6

三国游戏之中的吴质立绘

由此可见,吴质担任北中郎将,但其实际权力却和诸将军相媲美,而且七个都督之中,只有吴质一人是“使持节”。在这里笔者需要向大家普及一下“持节”、“假节”和“使持节”之间的区别,它们虽然从地位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实际处罚官员时,却也有着细微的差别:

持节:平时可以杀没有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两千石以下官员;

假节:平时没权力利处置人,战时仅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使持节:平时和战时都可以杀两千石以下的人。(据《宋书·百官上》)

由于吴质可以随意斩杀两千石以下的官员,所以就连此时担任地方刺史的崔林也对吴质十分畏惧,这自然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盛极而衰:魏晋南北朝时期四中郎将地位的消亡

著名历史学者阎步克教授曾经在自己的著作《品位与职位》一书之中如此阐述将军职位与品级之间的关系:

“魏晋时期,官品之中上将军占据第一至五品,具体如下:一品,大将军;二品,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四征四镇大将军;三品,四征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征虏、龙骧、辅国将军;四品,宁朔、建威将军、东西南北中郎将。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四中郎将权贵显赫,但最高品级只有四品。尽管如此,四中郎将的地位却有增无减,因为这一时期的中郎将凡是担任地方都督职务就必“持节”,持节都督一般担任地方刺史或者太守职务,在地方上又有兵权,可谓是位高权重。

文章图片7

影视剧之中的梁武帝

然而你从南朝梁武帝萧衍即位之后,为了削弱中郎将在地方政治上影响力,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梁武帝曾经于公元507年一度废除四中郎将职务,后来虽然一度复职,但其地位已经从地方开始渐渐向中央靠拢;此外,梁武帝进一步推动四中郎将轮流守卫京师,进一步收束四中郎将的地方权力,使其渐渐向中央靠拢,便于节制。

梁朝灭亡之后,陈霸先又进一步削弱四中郎将的权力,使得四中郎将之中,唯有东中郎将的地位达到极致,而以往权位显赫的其他三方中郎将甚至都没有任职者,逐渐退出舞台,当然东中郎将地位的显赫也彰显出陈朝立足于江东豪强的时代特点。随着陈朝的灭亡,四中郎将这一职务的光辉时刻也渐渐消失,最终消失在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