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一首《水调歌头》,道尽了人们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也烘托出了中秋团圆之意。 实际上,早在唐宋时期中秋作为节庆兴盛之前,便有很多关于中秋和月亮的传说。 夕 月 天文历象,观象授时,是农耕文明划分季节、按时耕作的支撑和依据。日月无疑是最先也是最重要的观察对象。所谓“日月之会谓之辰”,即是此意。 在古朴的报恩风俗之下,日月也就变成了祭祀的对象。 《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国语·周语上》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后人解释说,天子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于东门之外,夕月在西门之外也。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祭祀的日期则是在秋分之日。 这种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有祭月、拜月的礼俗了。 这或许是中秋节的最早萌芽。 嫦 娥 明 唐寅 嫦娥奔月 故宫博物院藏 说起月亮的传说,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是嫦娥奔月。 关于此,典籍有之:西汉时代的《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姮娥奔月传说的记录:“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 后来,为避西汉文帝刘恒的讳,“姮娥”改称“嫦娥”。 神话传说之书《山海经》则说,嫦娥是中古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 后世相传,远古时代力大无穷的神射手后羿,和美若天仙的嫦娥结成神仙美眷。 后来,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酷热的阳光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后羿不忍见百姓受苦,苦练射日神技,一气射下九个太阳。 后羿因此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一份长生不老的仙药。 然而,好景不常,有一天,嫦娥竟然舍下丈夫,服食仙药后奔月而去!留下伤痛的后羿,无以为继。 抛夫独吞仙药,结局不浪漫,也不美满,不符合国人的性情。于是又有了被逼无奈版、后羿赠药版、拯救黎民版、后羿不忠版。总之,是要一个大圆满的结局。 玉 兔 无论吞食仙药的原因是什么,故事中没有提到兔子。月亮中什么时候有了与嫦娥作伴的兔子? 传世典籍中不太容易找到,于是有人将目光转到了佛教和印度。 玄奘大师所述《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有狐狸、兔子和猿猴三兽,情厚意密,相处融洽。 当时,天帝为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为一饥乏濒死的老人,来到三兽洞口,请求救助。 三兽同心分头去找寻食物,以营救老人。狐狸衔回一只鲜鲤鱼,猿猴从树上采得奇异花果,唯独兔子跳来跳去,空手而回。 老人说,看来你们并未相和无间,猿、狐有志一同,兔子却空返,无能回馈。 兔子听到了心里难过,就告诉狐狸、猿猴说,请堆起柴火堆来,我来作点事!狐狸、猿猴忙找回草、木,燃起熊熊火堆。 兔子说道:“仁者,我身卑劣,心愿难以达成。请求用我的身体充作一餐吧。”说完,跃入火中,瞬间烧死了。 那时,老人现出天帝之身,收拾兔子的遗骸,伤叹良久。然后,告诉狐狸、猿猴说,兔子的心让人感动,让其迹寄在月轮上,传给后世。 像这样兔子烧身供养的故事,佛教《本生经》中还有很多。在这些大同小异的故事中,兔子大多被说成是菩萨的化身。 后来人们发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上也是有兔子的。 和佛教中不同的是,不仅有兔子,还有蟾蜍,并与嫦娥为伴。 19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发现了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一号墓中出土了极其精美的帛画。 帛画中描画有弯弯的月牙,月牙的下方,描画了一名飞升的女子,月牙之上描画有蟾蜍,还有人们一直找寻的玉兔。这飞升的女子,是嫦娥无疑。(见下图左上角) 两种不同风格的传说,孰先孰后? 既然是神话,又何必执着!天若有情天亦老! 吴 刚 话说到此,这一幅关于月亮的浪漫图画还差一个角色——吴刚。 唐人著作《酉阳杂俎》卷一《天咫篇》记载,吴刚是汉代西河人,修仙道犯过,被师父罚到月宫砍桂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这是说,吴刚学仙道有过,被判令伐树。而那棵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具有一种迅速再生神力,随砍随合。任凭吴刚怎么砍伐,桂树仍然屹立不摇,丝毫无损。 读到这里,任凭谁都要想到古希腊传说中那个不停地把石头推向山顶又滚落山下的西西弗斯! 《山海经》中还记载着一个叫吴权的人,“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故事讲,伯陵与吴权妻子阿女缘妇一起生活,生了三个孩子,他们是钟乐的发明者。 有人说,吴权就是吴刚。也有人否认,说吴权与吴刚毫不相干。 然也,非也? 传说要当传说来听,太有逻辑性,就不像传说了。 故事到此,还是差一点:无论如何,月中的吴刚是伐桂树的。 《太平御览》引西汉《淮南子》记载:“月中有桂树”。 故事似乎说全了,但吴刚斫桂的用意是什么呢? 陆游的诗句“除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树月更明。”可能道出了个中原委,古人认为月亮中的阴影是桂树。 这种解释也太无味了吧!难道就不能是修道?!西人对弗弗西斯就有这样的解说。 关于月亮的传说还有很多。但不管怎样的传说,说的都不是那个物质的月亮,而是古人及我们心中的月亮,那个在“阴晴圆缺”中蕴藏了“悲欢离合”的月亮,那个告诉我们“有常”、“无常”的月亮。 更多民俗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