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恶居下流

 弘德新国学 2022-05-26 发布于河北

《国学100秒》陪伴您第185天

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为变法事业甘愿舍身就义,并留下“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称得上一代英才!

但在谭嗣同被押往菜市口处斩的路上,看热闹的民众像往常一样,向囚笼里的死囚扔出了臭鸡蛋和烂菜叶!

你可以说,民众愚味,也可以像鲁迅先生那样,归之于“民族性”。但其实,它更反映了人性的一种特点。

实际上,人性是一个放大器——无论好坏,它都会举一反三,放大好多倍。

要做到客观——不要说绝对客观,就是相对客观,其实也很难。班固说的不虚美、不隐恶,也只有司马迁这样的“良史”才能做到。

对于普通人而言,更多的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槌。心理学家还给起了个名,叫破窗效应”——一个房子的一块玻璃破了,如果不赶快修好,其它玻璃很快也会碎掉,紧跟着整个房子会被毁坏。

其实,这种例子历史上很多!

冯道,可能是五代时期最有名的人物之一。

虽然皇帝们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冯道却始终坐在将相、三公、三师的位子上,前前后后侍奉过五朝、八姓、十一位皇帝。

以至于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说他是奸臣之尤

不过,如果细读与冯道同时代人的评价,在很多人心目中,冯道是一个有操持的儒者,一个有节制的人,甚至是一个模范的丞相。那十一个皇帝当中,有八个跟他有私交。临去世前,后周的创建者郭威甚至像对自己长辈一样从不说冯道的名讳。

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

后来,虽然有王世贞、李卓吾这样的人为他辩护,但在几姓家奴这样强大的民俗意识下,显得那么苍白。

临终前,冯道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做出了一生中极其有限的“抗命”举动——激烈反对郭威御驾亲征,但这并没有阻止他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奸臣”之一。

跟冯道命运类似的还有秦桧。

说心里话,就我了解的历史而言,秦桧不过是高宗赵构议和的一个“工具”。赵构也知道议和有巨大的风险,特别是道德风险。但几乎无兵、无粮、无地、只顶着个“空名头”的赵构,历经风雨飘摇之后,巴不得有个喘息的机会。

而秦桧,是干这种“脏活”的不二人选——一方面答应金人的几乎所有条件,一方面铁腕镇压主战派。

让人想不到的是,议和不仅稳住了南宋的阵脚,还带来了几十年超前的繁荣。秦桧临死前,甚至死后一段时间,得到了跟冯道去世前后一样的声名。当然,这其中肯定有对权势的捧臭脚!

不过,经济繁荣带来的还有自信心的增长,特别是议和条款中屈辱内容的外泄,使议和成为“过街老鼠”。

火不能烧到皇帝头上,况且皇帝还提前做了部署,脏水只能落到秦桧身上。

《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君子恶居下流,因为君子知道,那样就会天下之恶皆归焉,这其实也是说给冯道、秦桧们听的!

更多《国学100秒》:

狡兔死,走狗烹!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说说“气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