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卓:一个有为青年的黑化史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公元189年5月13日,病体缠身的汉灵帝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三十四岁。汉灵帝在位21年,行党锢,纵宦官,卖官鬻爵,朝政失序,内忧外患,他的撒手西去,让董卓有机会粉墨登场走入了历史。

后世评价董卓,多是暴虐、奸雄、逆天无道之词,确实,以董卓之所为,史实俱在,这些评价也并无过分,只是,董卓天生如此?如后人所说“天降戾于汉”,天降董卓以亡汉?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动荡不已)

(一)

189年八月,驻兵河东的董卓接大将军何进的密书,召董卓带兵入京师诛杀宦官。董卓于188年拜并州牧,但他深知灵帝病厄,朝中外戚、宦官两大集团斗争激烈,他料定灵帝驾崩后京师必生事变,因此并未赶往并州,而是驻兵河东,以观局势。

董卓接到密书后,知道已事发,少帝危,则汉室危,但如果就这样兵发京师,有犯上之嫌,董卓思虑再三,上书朝廷:今天下乱逆不止,皆是黄门常侍侮慢天朝,臣以为扬汤止沸,不如斧底抽薪,臣愿鸣钟鼓入京师,以清奸邪。

上书后,董卓立即把军队分为两支,自己亲率一支三千精兵星夜向洛阳出发;另一支大部队由女婿牛辅带领作为后援驻守陕西,以观事变。

由董卓接密诏后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此人绝非有勇无谋、莽撞之人,既做到出师有名,匡扶汉室,又留有后手,以备局面恶化之需。

就在董卓向洛阳赶来之际,朝廷却已乱作一团,外戚与宦官集团大开杀戮,而士人阶层(文官系统)只是作壁上观,或者也是无能为力。

何进官拜大将军,是灵帝宠妃何贵人的哥哥,何贵人生皇子刘辩,被立为皇后。灵帝在位时,何进依仗何皇后,专权跋扈,形成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的对立。灵帝驾崩,何进要立刘辩为帝,哪知灵帝临死前曾交待宦官蹇硕,留下立刘协为帝的遗诏。

宦官首领张让以何太后之名请何进入宫,想诛杀何进,哪知消息泄漏,何进点起五千御林军杀入宫中,杀了蹇硕,并当场宣布立刘辩为帝。

张让转而向何太后求情,张让曾有恩于何太后,何太后便不许何进再杀宦官。

何进以何太后之命是从,但宦官不除,他心中终是不安,这才发出了让董卓带兵入京师的密诏。

张让听闻此信息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又以何太后之名召何进入宫,这次何进以为自己已掌天下之权,宦官断不敢胡为,于是进宫,刚进宫门,手持利刃的宦官一拥而上,将他剁成了肉泥。

何进一死,朝中群龙无首,以袁绍为首的士族看到机会,袁绍此时是司隶校尉,本是何进的手下,便以为何进复仇为名,起兵攻打宦官,袁绍的弟弟虎贲中朗将袁术一把火烧了南宫青锁门,士兵们见到没有胡子的便砍杀。

张让趁乱挟持何太后、少帝和陈留王刘协逃出京城,向黄河岸边的小津渡奔去,尚书卢植紧紧追赶,张让等宦官见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已是无路可逃,便投河自尽。宦官集团也就此覆灭。

此时董卓带兵已远远望见洛阳,但见黑烟滚滚,知已事变,策马急奔,又接探报:少帝已被张让挟持逃逸。董卓便不进洛阳,也向平津赶去,行至北邙山,见到少帝一班人马。

董卓远远下马行君臣之礼,朗声说道:“臣董卓叩见皇上,臣救驾来迟,罪该万死。”少帝胆怯,啼哭不止,陈留王刘协却是胆大心细,口齿伶俐,将事发经过向董卓细细讲述。

董卓观少帝和陈留王,心中暗忖:当世乱世,少帝如此懦弱,毫无中兴之象,倒是刘协,颇有人君之望啊。

(汉少帝、汉献帝)

正是这一面之观,埋下了日后董卓废辩立协之举的种子。

董卓护送少帝一行人,平安返回洛阳,以崔烈为首的一班文臣赶来迎驾,崔烈见董卓带兵,这些文臣素与董卓这些带兵戍边的武将不睦,特别是董卓,出身卑微,一身的羌人习性,更是看他不起。崔烈便要求董卓带兵返回驻地,说是宦官已灭,将士不得驻兵京师。

董卓一听便怒,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赶来护驾,你们这些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要你们何用?”

董卓本是直性之人,如此斥骂这些士人文官,只是一抒胸臆,但他并未想到,如果日后自己要匡扶汉室,以正天下,士人阶层的支持是万万离不开的。这一骂,也使得这些士人阶层认定了董卓是虎狼之辈,不可共语。

董卓就此带兵驻守洛阳,开始实施他心中的“拨乱反正”的举措。

也许有人疑惑:董卓只带兵三千,就可以吓阻文武百官而把持朝政了吗?事实上,董卓入洛阳时,卫戍京师的军队十倍于董卓,当时的司隶校尉袁绍拥有西园八校尉禁军的指挥权,曹操也是八校尉之一,何进的部属被袁术控制,执金吾丁原有勇将吕布,如果这些力量联合起来,董卓根本不值一提,更不用说把持朝政。

原因有三,其一,董卓虽只有三千精兵,但大部队就在不远的陕西驻留,瞬间可至京师,令人不得不忌惮,再说这三千精兵,都是承董卓出生入死与羌人打仗的,他们的战斗力绝非京城中养尊处优的御林军相比。

其二,这些拥有兵权之人,都是士家大族,玩弄政治得心应手,在此乱世之中,各怀心思,绝无联合一起抗衡董卓之理。即如日后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声势虽大,最后不也成乌合之众了吗?

其三,董卓当然也非平常之辈。董卓虽出身寒微,但他勇猛异常,几十年间与羌人作战,且战之即胜,对于东汉边疆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其间他也曾入洛阳为官,深知官场之险恶。这样一个人带兵进入洛阳,且救驾有功,朝中之人也很难对他怎么样。

(二)

前文屡次说到董卓出身寒微,他的经历到底如何呢?

132年,董卓出生于陇西临洮(甘肃岷县),此地山高水险,相接羌地,汉人与羌人杂居,民风彪悍,据说董卓就有羌人的血统。

董卓父亲董君雅是颍川轮氏县尉,维持地方治安,这个县尉只是个不入品的小官,他们还是要耕种土地,家境也只是比普通百姓要好一些。

在那偏僻之地,并无读书念经之传统,董卓自幼放养,随父习武,养成了他好交游,讲义气的脾性。他常常翻过长城,进入羌民领地。羌民是马背上的民族,好勇斗狠,却也是粗犷爽直,董卓结识了许多的羌人朋友,董卓身高体壮,豪爽热情,又能马上骑射左右开弓,很得羌人的喜欢,都称他为“健侠”。

董卓对朋友讲义气,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就和羌人有关。有一次他的羌人朋友来看他,他家中只有一些小菜,而羌人是无肉不欢的,董卓一狠心把家中的耕牛牵来宰杀,烹肉待客。耕牛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于还需要种地为生的家庭来说这可是必不可少的。羌人朋友很是感动,董卓却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你们这么大老远地跑来看我,别说是一头牛,就是卖房卖地我也要招待好你们。”这些羌人回去后,总觉得无以为报,最后赶着一千头膘肥体壮的牛羊来到临洮送给了董卓。

这一下子使得董卓仗义疏财、任侠交游的名声传播开来。

临洮官府歧视、压榨羌人,因此经常产生冲突,管辖临洮的凉州刺史很是头疼,他听说董卓的声名后,便把董卓找来,任命他为凉州兵马掾,让他带人到塞外巡逻,防止羌人侵优。虽说这是一个小官,但也算是进入了官场。董卓此时还不到二十岁,妥妥的一个有为青年。

从此董卓的人生便如开挂一般,他披甲执枪在战场上所向无敌,还曾大破匈奴,斩获千计。161年,朝廷选拔良家子弟充任御林军,董卓在边地的杰出表现引起了并州刺史段颎的注意,便将董卓推荐进入了御林军。

(董卓与羌人作战,屡有胜绩)

这是董卓第一次进入京师,一个边地青年初入京师,宝马香车,宅弟高耸,更激起了董卓的奋斗之心。不久,董卓随中郞将张焕讨伐汉阳羌人叛乱,立下战功,朝廷赐董卓九千匹绸罗,这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但董卓把这些绸罗悉数分给了随他征战的下属,他说,“朝廷把功劳记在了我的名下,但这功劳是大家浴血杀出来的,这些财物理当大家共享。”

此后董卓平步青云,从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一直到西域戊己校尉,已是仅次于将军的官职,但随后他受张焕党锢牵连免职,后又因过人才能被启用,升任河东太守、并州刺史,成为雄踞一方的地方实力派。

此后董卓参与平判黄巾军起义、羌人进犯、韩遂叛乱等,有失败,但更有成功,几十年间大小百场战役,董卓杀出了自己的名望与地位。

(三)

董卓进京理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这件事的起缘,一是刘辩懦弱,在董卓看来不堪大任;二是借以清除外戚、宦官集团的残余势力。

第二件事,就是开党锢,和士人阶层握手言和。党锢,是东汉后期的一大政治事件,宦官专政,朝纲不振,一些正直大臣与宦官作斗争,宦官污蔑这些为“党人”,结党营私,把这些人逮捕下狱,包括他们的亲友、门人、故吏,牵连者众。当年董卓正是受到张焕的牵连才第一次丢官。后来又把这些“党人”押解回乡、禁锢起来,宣布永不征召,此即为党锢。

董卓理政后,也明白只有和士人阶层团结起来,取得他们的支持,才能重新振兴朝纲的道理,因此,他便作出了开放党锢的决定,一时间受党锢牵连的士人官员纷纷复出,周珌、伍琼、郑公业为尚书,荀爽为司空,陈纪、韩融等为列卿,刘岱为兖州刺史,孙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张邈为陈留太守……

董卓还召来天下名士蔡邕,三月之内连升蔡邕三级,对他言听计从,蔡邕因之视董卓为知己。日后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死,蔡邕痛哭,因之被王允杀害。

(东汉名士蔡邕)

对以前反对过他的人,董卓也不计前嫌,京兆尹盖勋曾骂董卓“跳梁小丑”,但董卓还是让他担任了颍川太守等职;对因废立有不同意见而出走的袁绍,还给了一个渤海太守的官职,与此同时,董卓对自己进京师带来的部属,却没有什么任用。

董卓做的这一切,以为会让士人官员满意,进而支持自己,然而,他万万想不到,190年春,十八路诸侯以袁绍为盟主,同时对他发难,这些讨伐联军之中,大部分竟然是他开党锢之后任用的官员,如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等。

这一次董卓彻底失望了,他看透了士人阶层终是不肯与他合作,他体内的暴戾之气喷涌而出,如果说之前他行废立之举、清楚异己、解除兵权等用了一些残暴手段,还是为了使自己的政令通畅,那么这一次他是彻底黑化了,再不想什么匡持汉室,重振朝纲,反正我本是偏远之人,你们这些士大夫、三公望族看不上我,我又何必低三下四讨好你们,皇帝在我手中,怕你们作甚……

黑化后的董卓,露出了他“灭霸”般的嘴脸,他先杀了周珌、伍琼两位谋士,就是他们当初给董卓献计开党锢用士人,然后一把火烧了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他心中明白,士大夫永远不会跟自己一条心,中原之地非久留之所,如今又有十八路诸侯讨伐,而我只要退守长安,有函谷关天险,他们也奈何不了我!

190年二月,东汉王朝踏上了迁都长安的路途,几百万洛阳百姓被赶出家园,冻饿倒毙、兵匪杀戮,沿途很快堆满了尸骨,惨不忍睹。

此时的董卓,愤怒的火焰已让他成为了一个魔鬼,他不但火烧了繁华的洛阳城,还让吕布到北邙山挖掘帝陵,谋取珍宝;当董卓生擒颍川太守李旻后,把他直接扔到了油锅里,用白布将俘虏的士兵层层裹严,头朝下吊起来,用滚开的热油往身上浇……

董卓的残暴让人毛骨耸然,然而盟军却在孙坚取得几场胜利之后,互相猜忌,最终瓦解,董卓在长安又开始了他黑化后的不归之路。

(四)

盟军瓦解后,董卓回撤长安,官拜太师,揽军政大权于一身,甚至有了篡位之心,他仿造天子出巡的仪仗,坐上金华青盖的车舆,人人都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他再也不任用士人,封弟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掌管兵权,家族内还未成年的孩子,男的封侯,女的封邑君,不一而足。

董卓为保安全,在长安东建堡垒,长安西建郿坞,高七丈,巍峨壮观,堆满金银财宝,屯集了三十年的粮食。

(郿坞遗址)

为恐吓官员,董卓经常在宴席上虐待俘虏,割去舌头,砍断四肢,挖出眼睛,扔到油锅之中,百官惊恐不已,惟有董卓神情自若。

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反抗,统治无论多么残暴,终究是有不怕死之人,越骑校尉伍孚就曾试图刺杀董卓,惜未得手,反被砍死。

最终还是身为士人的王允,使出连环计,于192年4月,离间吕布刺杀了董卓,陈尸街头……

(董卓被吕布刺死)

董卓已死,战乱并未结束,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打着为董卓复仇的旗号攻入长安,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后来这两人在混战中被杀死,东汉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再接着就是著名的三国时代,刘备、曹操、孙权登上了历史舞台……

(五)

从189年董卓奏诏领兵入京师,到他陈尸长安,短短三年时间,董卓从一个雄才大略的救主之臣沦为天下不齿的残暴之徒,这中间,固然有他的个人习性、政治考量,但士大夫阶层的不合作,不信任,对戍边武将固有的敌意,则直接点燃了董卓心中的愤怒之火,最终利令智昏,残忍成性,落了个千古骂名,更是将历史直接拖入到了混战的年代。

(董卓132-192年)

历史就是历史,史实俱在,但没有谁能真正走入某个历史人物的内心。后世看历史,也只能窥其一斑而已。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