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失败者的标本:东汉末年大军阀刘表的覆灭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东汉末年这段历史,常常以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简而概之,但在三分天下形势明朗之前,各方势力争雄,割据天下,有的势力并不见得比曹操孙权刘备要差,为什么是他们三分天下有其一,而诸多势力在历史的大潮中纷纷湮灭?

占据荆州,地有千里,兵甲十万,物庶丰富,人才济济的大军阀刘表,就是这失败者中代表性的一员,分析这个失败者的标本,或许能给今天的我们也有一二启示。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说到刘表,我们记住的,只是他的怯懦与昏庸。怯懦是他龟守一地,昏庸是他引狼入室,收留刘备,而且他废长立幼,废嫡立庶,终酿惨剧。

失败者的命运,大抵如此,任人贴标签而已。

但刘表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并非如此简单,他的诸多在后人看来怯懦与昏庸之举,自有其深刻的原因。01

刘表并非庸庸无能之辈,刘表在荆州立足并治理荆州的过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刘表是汉室宗亲,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这个身份,比刘备自称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要显赫得多。

刘表年轻时即知名于世,号称“八俊”之一,不同的史书中又称“八顾”、“八友”等,不管叫什么,青年才俊是一定的了。

初平元年(190年),48岁的刘表受封于荆州刺史,当时江南宗族势力很大,荆州实际控制在几大宗族手中,如袁术屯兵于鲁阳,苏代是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他们都有自己的武装,手握重兵而称霸于一地,在这种情况下,刘表只有一纸任命,而这张任命,其威力并不足以让他直接上任。

面对这种情况,刘表竟然隐匿姓名,独身赴荆州,单马入宜城,这才得以上任,并马上邀请蒯良、蒯越及蔡瑁等当地知名人士共谋大略。

刘表说,这里宗族势力强盛,各据一地,我希望能够征兵,扫除这些势力。

最后他们定下一计,摆了一场鸿门宴,蒯越派人诱请大小宗族五十五人赴宴,将其全部斩杀,也就收了他们的部众。

荆州的那些郡守县长大小势力,听说刘表如此狠辣,或者自动投附,或者纷纷逃走,刘表就这样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

初平二年(191年),袁术派孙坚进攻刘表,正是这一次,号称江东之虎的孙坚,竟然死在了刘表手下大将黄祖的手下。

刘表随即断了袁术的粮道,袁术不能再盘踞南阳,只得往往兖豫方向出走,刘表在荆州的统治已无人再能威胁,长江中游,今天的湖北一带已尽入刘表囊中。

随即刘表开始将势力向南开拓,攻破长沙,又占据了湖南地地区,其势力直至渗透到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

刘表认真经营荆州八郡,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纷乱的中原来说比较安全的割据势力,他手下武将谋士众多,著名的黄祖、文聘、甘宁、蔡瑁、魏延等,都曾追随刘表,而谋士蒯越、韩嵩、刘先等也都是一时人杰。史书上说刘表“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当时很多人都逃离中原,前往荆州。这当中就有著名的诸葛亮,所谓“躬耕于南阳”。02

能杀死孙坚,逼走袁术,开拓势力,治理有术的一方豪霸,怎么可能是怯懦昏庸,面对乱世,惮于用兵,不思进取之人呢?

但是,刘表确实失败了,荆州传至儿子刘琮一代,随即遇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原因何在?

刘表或许并非没有一统开下,匡扶汉室的志向,只是,他所犯的,是致命的政治性、战略性的错误。

一是未能理顺与汉献帝的关系。

东汉末年,董卓之后,虽说天下纷扰,各方争雄,但毕竟还有一个名义上的皇帝,那就是汉献帝刘协。

刘表最初的荆州刺史的任命,说起来还是汉献帝给颁发的。

奉皇帝为天下正统,虽说只具有象征意义,但士人百姓还是认可这种观念的,当八杆子打不着的刘备都祭出了“匡扶汉室”的大旗,当曹操抢先奉迎天子迁都许昌,刘表在做什么?他既没有自己的口号与纲领,更没有把汉献帝东归当作一件大事来对待,刘表虽然在表面上向汉献帝进贡称臣,但同时却又和袁绍互通款曲,后来又明确表示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纳税收。

刘表这样做,是出于对汉献帝的不满。我们知道,汉献帝刘协是董卓废掉汉少帝刘辩后扶植所立,而汉少帝刘辩是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所立,刘辩的母亲何太后是何进的妹妹,而刘表能出仕做官,一开始全赖何进的提携,何进对刘表有着知遇之恩。因为这些层层叠叠的关系,刘表对废刘辩立刘协一直是不满意的。

刘表就这样失去了自身最大的一个优势,放弃了与汉室的联系。这是一个致命的政治性的错误。

二是刘表未能看清大下大势。

当时刘表拥兵自重,无论是他打出匡扶汉室的大旗,还是他倒向任何一方势力,都足以影响今后历史走向,但他偏偏未能看清天下大势。

当袁绍与许昌中央政府的矛盾一触即发之际,双方都在争取刘表。袁绍专门派出使者,请求刘表和自己一起参战,而刘表表面应允,实际上并未出兵帮助袁绍。

而面对许昌方面的笼络,刘表也是无动于衷,表示自己谁都不帮。

其实,刘表心中,打的正是坐山观虎斗的主意,在他心中,许昌的中央政府、汉献帝都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东西,真正的势力是曹操,袁绍与曹操的对决,不过是他们实力上的互残而已,我哪个也不帮,到时不就坐享渔利了吗?

刘表这一决策,初看也没什么问题,但他失误的地方在于,一是虽然汉献帝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但那也是统治者,是正统,袁绍打许昌,就是逆臣,刘表作为名义上的汉臣,面对此种情况无所作为,有失人心。事实上,当刘表作出这个决策时,他的谋士大多是反对的,甚至有人挂冠而去。虽说实质上操盘许昌的是曹操,但他毕竟是以汉相的名义而实行着统一中原的事业,他代表的,依然是中央政府。人们经常以“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来评价曹操,这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这句话是以后周瑜为抵抗曹操而喊出的口号,充其量是一种舆论战罢了。

二是刘表没想到的是,袁绍这么不禁打,官渡一战,奠定了北方局势,曹操势力作大,他掉转头来,南下直接面对的,就是荆州。

刘表这种看似两方都不得罪的策略,实质上是得罪了双方,不管哪一方打赢,都将把刘表视为仇敌。

刘表就这样把自己扔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刘表病逝后,刘琮面对南征的曹操,举州纳降,荆州就此覆灭。

这就是刘表所犯的政治性、战略性错误的严重后果。03

至于刘表经常被后人诟病的收留刘备,废长立幼之举,其实都只是枝节性的因素而已。

刘表也深知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人,所以他并不信任刘备,只是只安排他驻扎新野,把刘备当成是自己北部的一道屏障而已,但不管怎么说,刘表终还是低估了刘备。

而废立之事,则是掺杂了私人感情在里面。刘表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本来刘表很喜欢刘琦,但后来刘琮娶的是蔡夫人的侄女,而蔡夫人是刘表的继室,非常受刘表宠爱,受蔡夫人的影响,刘表慢慢倾向于刘琮了,刘琦为避祸,主动前去江夏驻守。刘表病逝后,蔡夫人的弟弟蔡瑁就废长立幼,立了刘琮为主。

这些枝节,其实并不妨碍大局,但奈何刘表在大局上失去了方向,犯下了政治性、战略性的错误,无论如何也是挽不回失败的命运了。

可见,一个人想要做点事儿,看得清,看得远,有点大局眼光,不犯战略性的错误,是最最重要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