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两废太子,皇权岂容他人觊觎?儿子也不行!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围绕立储的长期纷争,闹得康熙愤懑抑郁,心力交瘁,这一问题也成了康熙心中的隐痛,不许人们议及。而诸皇子仍在暗中大肆活动,结交党羽,培植亲信,窥测时机,所谓“诸王互相树党,康煕若死,则国事可知”。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康熙死,雍正王朝来临了。



雍正继位,历来是清廷一大谜题。康熙为啥死后才让人宣布继位的是谁,而不是生前公开指定、以致让继位的雍正也担起了“得位不正”的恶名呢?其实康熙曾指定过太子,而且是立了废,废了又立,立了又废,几番折腾,康熙也是深受打击,为了打消诸皇子的争位之念,不得已才做出了秘密立储的决定。


01

康熙生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长大成人的儿子有二十人,女儿有八人。康熙第一个皇后是孝诚皇后,一六七四年(康熙十三年)她生子胤礽(皇二子),孝诚皇后因难产身亡。

孝诚皇后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与孝诚皇后很是恩爱,一方面是爱屋及乌,一方面也是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在孝诚皇后死的第二年,康熙就把胤礽立为了为皇太子。

太子为国之根本,早立太子,可以起到国本早定,杜绝觊觎,防止争夺的作用,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太子早早明确,有所希图的大臣官员们会为将来着想而趋奉于太子门下,时日一长,自然会结党营私,从而产生除皇帝之外的第二个权力中心,这自然会引起皇帝和太子之间的激烈冲突,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先例,如汉武帝之于戾太子、唐太宗之于太子承乾。

康熙,也重蹈了历史的覆辙。

康熙对胤礽十分钟爱,让当时的大学者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耿介等做他的老师,教他学问。有时康熙出征,就让胤礽留京代理政务。

胤礽也不负康熙的苦心,不仅聪明俊秀,更是能文能武,当时在宫廷供职的法国神父白晋称赞说:“皇太子博览群书,熟诣汉学”,“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以致在皇族中,在宫延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

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但人性之恶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随着胤礽皇储地位的日趋稳固,胤礽言行自是有了一番傲气,更要命的是,某些官员为以后计,也渐渐依附和拥戴他,从而形成了一股在康熙之外的强大的的势力。

这股势力以索额图为首。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是胤礽生母孝诚皇后的叔父,康熙前期,索额图甚得信用,一门勋贵,势倾朝野。

以康熙之英明,他不可能察觉不到这种动向。

皇权岂可容他人分剥!哪怕这个人是指定的太子!

一六九0年(康熙二十九年),发生乌兰布通之战,康熙亲征,路上生病,召胤礽和皇三子胤祉进见,胤礽等驰驿至行宫请安,《清史稿》中说胤礽“略无忧之意,见于词色。上以胤礽绝无忠爱君父之意,心甚不怿,令即先回京师”。

皇室内部对中枢权力的争斗,那自然是讳莫如深,到底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但是,从此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康熙和太子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了。

一六九四年(康熙三十三年)礼部拟定祭祀仪式,将皇太子的拜褥放置奉先殿槛内,但是康熙看到很不高兴,命令移至槛外。礼部尚书沙穆哈怕太子怪罪,请求将谕旨记档,以此来为自己将来逃脱责罚找说词,记明这是康熙的命令。

这么一件小事,使康熙深深感受到了太子已成一党,朝中大臣要么是太子党人,要么对太子党势力深为畏惧。

康熙很不高兴,但是只是将沙穆哈革职了事,随后在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十六年),又将“私在皇太子处行走”的膳房人花喇等处死。可见康熙已着手逐步剪除太子党的势力。第二年,康熙又做了个大举动,就是大封诸皇子,皇长子胤禔封直郡王、皇三子胤祉封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俱封贝。

康熙让这些皇子都有了爵位,其实意在让这些皇子分夺太子的权力,而这些皇子们也都察觉到康熙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自然个个也是积极培植亲信,人人觊觎储位,蠢蠢欲动,而太子党人也更加惴惴不安。


02

一七O一年(康熙四十年),索额图退休。第二年,康熙带太子南巡,至德州,宛然自己返回北京,而让太子留在了德州,对外的说法是太子得病,在德州休养。

康熙到京后,立刻诏命已退休的索额图至德州,让他去侍奉太子。

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两个月后,康熙继续南巡,南巡完毕,即拘捕了索额图。

可想而知,康熙让索额图去德州,哪是什么侍奉太子,明显就是让他去那里受审。

康熙给出的索额图的罪名是,“背后怨尤,议论国事”“结党妄行,威吓众人”。

不久,康熙即将索额图处死。

两个权力中心公开发生了对抗,便不会有妥协调和的余地了,虽然处死索额图之后又沉寂了五年,但这五年之中肯定是暗流涌动。这五年之中发生了什么,清史对此并无记载,但肯定是暗流涌动。

一七0八年十年(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康熙在热河返京途中,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废掉太子,谕令中说,太子“专擅威权,鸠聚党羽,窥伺腾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从前索额图助仇潜谋大事,腾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宏业”。

可见康熙对太子党一事,俱以查清,因此愤而下旨废掉太子。

当然,这是康熙的一面之词,个中之事,早已是谁也说不清了。


03

太子一废,诸皇子觉得机会来了。

特别是皇长子胤禔,此人也很受康熙钟爱,常奉命出征,或处理政务,是康熙的大儿子,但因是庶出,未立为太子。

胤礽废,他以为按照“立长”的规矩应该轮到自己了,但关心则乱,他竟然怂恿康熙杀掉胤礽,对康煕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表示自己可以下手。

康煕对此极为恼怒,怒斥胤禔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皆所不容”。皇三子胤祉又揭发胤禔曾请喇嘛用巫术镇魇胤礽,使胤礽精神失常。于是康熙革去了胤禔郡王。皇长子落了个终身监禁的下场。

康熙第八子胤禩才具优长,善于邀结人心,党羽甚众,野心亦不小。他和胤礽的矛盾也很深,企图谋害胤礽,有个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这些阴谋被揭穿,遭到康煕的痛骂:“八阿哥到处安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所施恩泽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朕何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此权岂肯假诸人乎?”“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肤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其事皆已败露,著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处理。”

这次一起被拘囚的还有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即雍正)皇五子胤祺。据弘旺(即胤禩之子)所著《皇清通志纲要》载: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上违和,皇三子同世宗皇帝、五皇子、八皇子、皇太子开释”。

可见第一次废太子时,至少有六个皇子被囚,皇长子胤禔因罪恶太大,未得释放。而被囚的皇子中也有后来登基为帝的胤禛在内,这般激烈争斗,因未有档案史料,不得其详,但也导致民间传说纷纷,多有穿凿附会之说。

在废黜胤礽以后两个月,即康熙命令朝臣商议立嗣,朝臣们竟众口一词要保举皇八子胤禩,这让康熙感受到一股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他意识到皇八子的势力已经起来了。


04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出人意料的宣布,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理由是胤礽因被镇魇,得了狂疾,故举动失常。今狂疾已愈,复立他为皇太子。

康熙这一举动,让大臣们惶恐不安,康熙征求立嗣意见,大臣们公开表态拥戴胤禩,结果现在复立胤礽,大臣们不知所措,发出“两处总是死”的叹息。

在政治权力的争夺中,双方一旦撕破了脸皮,断难弥合。事实证明,康熙对太子的废和立都是仓促的决定,没有周密的考虑和善后的措施。

事实上,胤礽长期养成的骄纵性格以及迫不及待抢班的野心,并非一时病态,更是极难改变。胤礽复立太子后,周围很快又聚集起一批党羽。

康煕自然也非常警惕,逐步将依附太子的步军统领托合齐、尚书耿额、齐世武等一一处死。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底,康熙再发谕旨,再废太子,谕旨中说:“胤礽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宏业,断不可付托此人”。“胤礽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胤礽因朕为父,虽无异心,但小人辈惧日后被诛,倘于朕期有不测之事,则关系朕一世声名”。

再废太子,这其中又有什么内幕,我们依然不得而知。从康熙谕旨来看,其说辞与第一次并无太大差别,可知是托辞而已。

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清宫廷供职,目睹再废皇太子的场面:“当我们到达畅春园,我们惊恐地看到花园里,有八到十个官员和两个太监跪在那里,光着头双手背绑着。不远处,皇子们一排站立,也光着头,双手绑在胸前。不久皇帝乘坐肩與从房间里出来,到皇子们面前,暴发出虎吼一样的忿怒,责骂太子,把他关在官内,公开宣布废掉这个不幸的皇子”

围绕立储的长期纷争,闹得康熙愤懑抑郁,心力交瘁,这一问题也成了康熙心中的隐痛,不许人们议及。而诸皇子仍在暗中大肆活动,结交党羽,培植亲信,窥测时机,所谓“诸王互相树党,康煕若死,则国事可知”。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康熙死,雍正王朝来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