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击秦帝国(二十二)薛县会议放光芒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不管怎么说,薛县会议终于开成了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挽救了陷入低潮的反秦革命,迎来了进击秦帝国的终极对决!

01
杀神项羽的第一战

在说到对反秦运动历程中决定性意义的薛县会议之前,不知各位注意没有,自项梁渡江,咱们的另一大男主项羽就没露面?这位去哪了?

项羽肯定没闲着,项梁不人浪费人才,况且初起兵,正是建功立业,打出自家声威的好时候,放着这位杀神不用,简直暴殄天物。

项梁与章邯军在栗县打得不开交的时候,项羽带着一支人马,奔了襄城。

襄城之战,就是杀神项羽的第一战,这一战,开启了项羽“坑杀坑杀”之旅。

项梁为什么要派项羽去襄城?

解答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弄清襄城到底是指的哪个城?在哪?

太史公老先生对这一段记载很简约:“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项梁。”

前使,指就是在栗县战斗之前。项羽没有参加栗县战斗,而是秦项梁之命,去打襄城了。

项羽第一次带兵出战,并非天神下凡般大杀四方,一切顺利。

襄城的秦军也很顽固,坚守城池,项羽竟然没有拿下来,又围了些日子,这才攻城拔寨。

也许是自感于这一次出战过程竟如此艰难,很丢脸面,项羽命人将城中秦兵都给“坑”了,这是项羽第一次坑杀的记录。

问题是这个襄城在哪?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指的河南襄城,也就是颖川郡的襄城。

那里确实是有一个襄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襄县,是座古城,东周襄王曾居于此地,因此得名。

但此地距当时项梁驻军的胡陵西南方向、得有四百公里左右,项羽要到那里去,得跨越泗水郡、砀郡、陈郡、颍川郡,所过之处还有不少秦军控制的城邑。从今天的角度看,也是跨越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万水千山。

各位看下面这幅图,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这大老远的跑那干啥去?要想打仗,附近有的是还在秦帝国政府手里的城池啊。再说那也没有项家的深仇大敌,至于千里行军去搞个“开坑”仪式吗?

在薛县会议上张良提议恢复韩国,立韩国王室之后韩成为韩王,有人就穿凿附会,说韩成当时就在那里,项梁于是派项羽去救韩成出来。

且不说史书中根本没这样的记载,即便韩成真在那里,在当时情况下,项梁也根本不会分散自己的部队远走千里去找一个莫名其妙的韩王后裔。

事实上,薛县会议是在项梁军兵败栗县后,不得已向东撤至薛县,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会议,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这次会议是不会召开的。

当时项梁的战略是“向西”,向着咸阳的方向进军。“项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

很显然,项梁要带大军西进,然后派项羽打前锋,但项羽走后,项梁他们走到栗县遇到了章邯军,就发生了栗县之战。

那项羽肯定也是向西进发,而且应该距栗县不会太远,他不会一杆子插到千里之外的河南襄城。

也有人认为“襄城”是太史公老先生手误了,应是“相县”,相县在栗县的东南方七八十里的样子,理由是项羽带兵到相县,是作为侧翼支援朱鸡石、余樊君(见上节),也就是说项羽参与到了栗县战斗之中。

但这一说法同样没有史料支持,史料中的栗县战斗根本没提项羽俩字,再说如果真有项羽参战,朱鸡石、余樊君即使败,也不会那么快就败了吧,连带着项梁大军不得改变军事战略,由西进而改为了东撤,到了薛县,这么重大的失败,史书中记载只是余樊君战死,到了薛县后项梁杀了朱鸡石问罪,也没提项羽有啥罪过啊。

再说这么严谨的太史公老先生,不可能仅凭“相”“襄”同音就把这么重要的地名给搞混了,太差评了吧!

最大的可能,其实是指附近的“襄邑”,襄邑在栗县的正西方百十来里远的地方,很符合项梁“将引军而西”的战略,把“某某邑”称“某某城”,是一种惯常用法,称襄邑为襄城,也属正常。

不管怎么说,襄城之战,作为项羽带兵的第一战,开启了项羽“坑城”的恶劣之举。

项羽勇则勇矣,德却稍欠,他抱残守缺地固守着旧贵族的那套沉旧的理想和信仰,却不知道,他将面对的,是一个旧世界的土崩瓦解,而非旧时代的苟延残喘,贵族旧势力的大崩盘、草根阶层的崛起,是历史的选择,所以,项羽最终的失败,是注定的,历史的走向,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扯远了,咱们下面就说薛县会议。

02
薛县会议终于召开了

项梁东撤到了薛县,项羽坑了襄城之后,也回到了薛县;刘邦借了项梁的兵,终于打下了丰邑老家,这时也回到了薛县。

聚集到薛县的,以项氏军团为首,中途加入东阳陈婴军团、陈胜旧部吕臣军团、番阳黥布军团、鼓越军团、刘邦军团。

现在这么多大佬都聚集在项梁旗下,而项梁,也只是空顶着一顶张楚国上柱国的帽子。

陈胜都死了,张楚国早亡了,这么下去,这么多的军团大佬,早晚要离心离德,项梁必须要统一思想与意志了,也就是要打什么旗的问题。

自然要打楚国的旗,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问题是,要恢复楚国,这个楚王谁来做,现在的形势自然是以项梁为首领,但只有上柱国,没有一个王,也不像话,魏赵燕齐都立国有王了,楚国没有王,没有号召力啊,还怎么做这反秦运动的领导者?

项梁自然有自己称王的想法,但应该是没下定决心,或者是在和各大军团大佬谈判时意见不一致,毕竟,项氏只是世代为楚将,虽然劳苦功高,但终究是没有皇家血统的,在那个年代,血统还是最有说服力的。

这些当然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证实,只是合理想象。

史书中直接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范增老先生出场了。

这位老先生也是个奇人,陈胜扯起义旗时,他已七十岁了,居鄛(今安徽巢县西南)人,这么大岁数,不安享晚年,还时刻关心着国际形势变化,还有大干一番的心思呢。

各位对范增肯定也很熟悉了,日后成为项羽的“亚父”,是项羽最重要的谋士。

但这位范老先生的来历却是不清不楚,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他最好的年华是在战国末期啊,以他日后的作为,他在最好的年华时却无声无息,一点历史痕迹都没留下。七国纷乱,秦扫六合,又是合纵又是联横,一个多么广大的舞台啊,各色人物纷纷登场,但范增并未出现,一直等到秦帝国将土崩瓦解之时,这才现身,七十老翁毅然离家,不远千里赶到薛县,要匡扶天下了。

范增当然是智者,他等待的可能就是这个时机;对于智者来讲,年龄并不重要,时机才重要。

总之,范老先生风尘仆仆赶到了薛县,见了项梁。

范老先生在史书中的第一次露面,就是在薛县对项梁说的一番话——“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就如同后世未出茅庐便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一样,范老先生也早为项梁谋划好今后的出路——

他首先分析了陈胜败亡的原因,指出陈胜的失败是必然的,你可以造反,但你不可自己称王,你忘了楚国人的心还是怀念着楚怀王的,为什么不立楚王的后裔呢?这是极其严重的政治错误,也就是举错了旗!

这话一语中的,把反秦运动陷入低潮、甚至被动挨打的教训给总结出来了。

陈胜举错了旗而失败,那项梁你呢?还要再犯这个错误吗?

范老先生直接指出:大家为什么争相依附于你啊?就是因为你们家世代为楚将,大家相信跟着你能恢复故国,复立楚王之后啊。

兹事体大,项将军你好好考虑考虑?

看着面前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项梁心想,我还考虑什么啊,你这都给我划出道道来了,而且划的这道道还让我没法反驳,立楚王之后当然是最正当的,最有号召力,最益于团结的啊,要是我自己非要称王,大家一拍两散,凭我这三千子弟兵,能打过势头正旺的秦兵的吗?难啊。

项梁这个老江湖,一听范增的话,就知道自己非按他说的不行,不是自己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形势比人强的问题!

那楚王之后在哪里呢?范增哈哈一笑,有个放羊娃,正是楚怀王的孙子,早给你准备好了,去找吧。

就这样,薛县会议的两大任务都完成了,一是总结前期反秦运动的经验教训;二是今后怎么办、举什么旗的问题。

于是薛县会议的决议很快就公布了——

恢复楚国国号,暂以盱台(今江苏盱眙县附近)为都;

立熊心为楚怀王,为反秦运动的最高领导者;

东阳军团陈婴,为上柱国,有五个县的封地,在都城盱台陪伴楚王;

项梁称武信君,为军队最高统领,各军团司令都服从于项梁指挥。

黥布为当阳君,已得官爵,遂复称本名英布。(黥是罪犯脸上刺字的意思)

咱们的大主角刘邦呢?啥也没捞着,还是那个自己封的沛公,不过也算是有主了,不是项梁项羽,而是楚怀王。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个决议得到了参会大佬们的一致认可,当然,这背后的谈判、利益勾兑是少不了的。但我们的史书简略,从来不记载这些,只告诉我们结果。

薛县会议还附带了一个决议,那就是由张良提议,恢复韩国,立韩王之后韩成为韩王。

这个决议也一并通过并马上得以实行。

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项梁立的这个熊心,叫什么?楚怀王!

怀王是谥号,是死了之后的给予的国君的谥号!

用一个死了的国王的谥号命名新国王,这是什么鬼操作?

当然项梁会说因为楚国人最怀念、最同情的国王就是楚怀王,他应秦王邀请而被扣押在秦国,至死也没返回故国,我们现在立他的孙子为新的楚王,仍号称楚怀王,对我们的反秦大业更具影响力、团结力、号召力!

能说出来的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

其实,这依然表明,项梁立熊心为楚王,不过就是拿来用一用而已,你不过是一个死人罢了。

这也注定了熊心今后的悲惨命运。

不管怎么说,薛县会议终于开成了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挽救了陷入低潮的反秦革命,迎来了进击秦帝国的终极对决!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