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的浴火重生:经历背叛,加盟项梁,拥立楚怀王,事业扶摇直上

 奇阶读史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刘邦和张良一起来到楚王景驹那里,请求借兵重新攻打丰邑。这个时候章邯的部将司马夷带兵向北占领了楚地,屠了相县,然后到砀郡。东阳人宁君和刘邦然后领兵向西,与司马夷大战于萧县的西边,出战失利而退回到留。

二月,刘邦攻打砀,攻了三天,终于打了下来!刘邦收编了砀的降兵,有六千多人,与以前的队伍一汇合,有九千人了!于是刘邦军实力大增!
三月,刘邦攻打下邑,胜利凯旋。
这个时候,刘邦有些飘飘然了!接连克复两个城,这说明我刘邦不是个孬种!借着这个自信,他再接再厉,想一举拿下丰邑。没想到,还是打不下来!可见,雍齿看不起刘邦不是无缘无故的。刘邦的军事才能并不像他的政治才能一样突出,起码,在他起兵的初期是这样的。
自己的根据地被人家占了,攻了两次还是拿不下来,刘邦恨自己不如人,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先休整,然后继续寻求外援:我收拾不了你,我找厉害的揍你!
每一个事业成功者在创业之初,要想出人头地,闯出一片天地,必须得弯得下腰、耐得住寂寞,张良从黄石公那里学到的并发要诀之一就是“忍”,这绝不是单单用在军事上,为人处世也必须学会“忍”。
易中天先生在他的《品三国》中讲孙权的时候就曾讲到孙权的能忍,孙权能在实力不济的时候弯得下腰装孙子,后来他的才能连曹操都大加佩服: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邦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丰邑必须拿下来,那可是我的革命大本营啊!如果拿不下来,我也对不住跟随我的这些弟兄们啊!(刘邦军队里很多都是丰邑人)硬拼不忍心,因为军队中很多士兵跟丰邑城里的人都是乡里乡亲,很多士兵连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城里呢!那怎么办呢?我还得求人帮忙。机会需要等待!
四月份,项梁叔侄率领江东子弟北上抗秦,一路凯歌,直杀到薛县,成为当时力量最大的反秦义军。刘邦听说了项梁的英武战绩,就带着百余名随从到薛县去拜见项梁。刘邦这个人很有个人魅力,在他向项梁道明来来由以后,项梁很慷慨,给了刘邦士兵五千人,五大夫级的军官十人,可见项梁还是很喜欢刘邦的。刘邦带着项梁拨给他的这五千多士兵,来到丰邑城外,与他的九千子弟兵合在一起,刘邦已经有一只一万四千人的队伍了!这一次,雍齿被刘邦军的声威震住了,他没有再坚持,而是弃城而逃。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雍齿的背叛给刚刚参加革命的刘邦上了很深刻的一课。雍齿的背叛到丰邑的重新夺回,不过是四五个月的时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的七八年里,不算很长,但刘邦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炼狱般的试炼!他要面对众叛亲离、孤立无援、两次失败的深切痛苦,有一阵子他都病倒了!他推心置腹倚重的人竟然成了叛徒,这让他去认真思考识人用人的学问。后来在鸿门宴之前刘邦集团的左司马曹无伤不失时机的把刘邦出卖了,这人被缺少政治头脑的项羽供出来之后,刘邦回到大帐里,马上诛杀了曹无伤。
刘邦也看明白一件事,人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家乡的人可以拥护你,也可以拥护别人,你得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拥护你才行。后来的革命中,刘邦很会搞政治宣传,参谋长张良的高见一提出来,刘邦马上赋予实施,他远比项羽更明白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千古不变道理,这使得刘邦在与项羽争天下的过程中,总是处于道德的制高点。所以,虽然他总是打不过项羽,但是他的兵却是越来越多,因为他的政治战打得非常高超,项羽迷信武力,而刘邦懂得集合大家的力量,尤其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性。
《三国志》中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项羽垓下之战被歼灭大半的时候,其实最后手里还有二万人马,但当士兵们听到“四面楚歌”的时候,军心就瓦解了,所以最后压垮项羽的不是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任何一个人,而是已经瓦解的人心。即便项羽垓下之战跟刘邦一伙人打个平手,以后还是会失败的。军事上的胜利是不能跟得人心的胜利相比的,战神、兵仙只为战争而存在,而人心却是永恒的。项羽到死都没有明白这个,而活了半百的刘邦在跟雍齿较量的这四五个月里,浴火重生了!
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刘邦在痛苦挣扎了几个月以后,借着项梁给予的帮助,终于扳回一局,于是他成了项梁手下的一员干将。
项梁剧照
项梁听说陈胜兵败逃亡,章邯的军队快要来到,于是就率领八千子弟兵向西进发,路上听说陈婴已经攻陷了东阳县,项梁就派出使者,想要与陈婴联合起来共同西进抗秦。陈婴是东阳县的县政府职员,为人诚信谨慎,有很好的口碑。东阳县的年轻人诛杀了县令,要拥立陈婴作首领,当时愿意跟随陈婴反对秦朝的人有两万之众。陈婴一贯非常尊重母亲,在得到项梁希望联合抗秦的要求以后,觉得把这件事情跟母亲商量一下最妥当。
陈婴的母亲很有智慧,她深深懂得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反对儿子做这个头领,建议儿子依附在别人的手下。她说:“自从我嫁到你们陈家,从没有听说你们祖上有谁做过大官的。如今你暴得大名,恐怕不是好事。不如追随他人,事情成功了,可以封侯拜爵。万一失败,因为你不是挑头的人,也便于逃跑。”
陈婴觉得母亲说的很有道理,于是陈婴拒绝称王,并告诉部下:“项梁乃是楚国贵族项燕的儿子,项家世世代代作楚国的将领,享有盛名。项燕是抗秦名将,为了保卫楚国兵败被秦军所杀,所以,项氏一家跟秦朝可是有深仇大恨的。我们要成大事,非投靠他们不能成功。”于是,项梁带领东阳子弟一起投奔了项梁。英布打败秦军后,也率领自己的部队联合蒲将军的队伍投奔了项梁,这个时候,项梁的队伍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之众。
陈胜自立为王,率先举起反秦义旗,但是他很快迷失方向,与他的战友离心离德,终于失败。陈胜的价值在于他的“敢为天下先”,他的失败也给后来的义军提供了不少鉴戒。
秦嘉在听说陈胜死了以后,跟东阳宁君一起立了楚国贵族的后代景驹为楚王,实际上是要拥兵自重。但秦嘉还是太自不量力了!他如果识时务,就应该学习陈婴、英布、刘邦等加入项梁的队伍。但秦嘉没有这样做,他驻军在彭城的西边,想要抵挡项梁,项梁哪里受得了这个!秦嘉拿景驹作旗帜,项梁攻打秦嘉的理由是“陈王生死未卜,秦嘉就背弃陈王,实在大逆不道!”于是项梁发兵攻打秦嘉,秦嘉兵败被杀。景驹逃走后,死在梁地。秦嘉的余部全部归降项梁。
这个时候,刘邦正苦于攻丰邑却难以打下来的困境之中,于是他前往士气正盛的项梁处借兵。这正是前边我们讲到的那一幕。项梁让侄子项羽去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一时打不下来,等到打下来,项羽将城中坚守的军民全部活埋,然后回报项梁。这是项羽军事生涯的起点,是他成功的开始,也是失败的开始。一流的军事天才,不入流的政治水平。项羽屠城是率性而为,为了发泄对城中坚守军民的仇恨,也是为了震慑其他跟他较量的附近城池,但他的做法是错误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杀降不祥,活千人可封子孙”这样的说法,在春秋时代就开始流传了。但是很多武将并不领会,于是他们都通通尝到了报应的恶果。白起在长平之战胜利后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而自己落得被秦昭襄王赐死的结局;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将领攻破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城以后,大肆烧杀奸淫、屠戮无辜百姓几十万人,而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军官最后都难逃军事审判的命运。
这时,项梁得到了陈胜已死的确切消息,因为陈胜是第一波义军的总盟主,现在盟主死了,项梁军团作为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股力量,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继续号召大家一起来抗秦的大任。于是项梁号召各路义军首领来薛县共议大事,刘邦也前去薛县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上,有一位好出奇计的七十多岁的老人出场了,他就是项梁、项羽军团后来的首席谋士范增。
范增对项梁说:“陈胜的失败乃是必然的。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自从楚怀王被秦国欺骗,不得回国、客死他乡。楚国人至今怀念怀王。因此楚南公说,楚国就算是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朝的也必定是楚国。这次陈胜率先起义,并没有拥立楚王的后裔为王,反倒是自立为王,他的势力一定不会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兵,楚国将领蜂拥而起争相归附与您。就是因为您家族世世代代为楚国将领,所以能够重新拥立楚王后代的缘故啊!”
楚怀王熊心曾给人牧羊
项梁认为范增的建议很好,于是去民间寻找楚怀王的后代,找到了一个正在为别人牧羊的人,叫芈心,是楚怀王的孙子。于是项梁就立芈心作楚王,仍称怀王,以顺从民众的意愿。于是项梁任命陈婴为上柱国,辅佐楚怀王在盱眙建都,项梁自封为武信君。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路起义军风起云涌,但是他们大多活的时间很短:不是被秦朝所灭,就是被其他的起义军所灭。如何在秦朝和其他起义军的夹击下活下来并且最好是活得长久是个大问题。
综合来讲,各路义军有三种生存和发展模式:
A.自立为王。
陈胜就是自立为王,三国时期的袁术也是自立为王,清朝后期太平天国运动的首领洪秀全同样是自立为王。自立为王的好处是具有号召力,陈胜一称王,天下云集响应。
但自立为王的弊端是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很容易成为众人讨伐的对象。东汉末年曹操虽兵多将广、谋士如云,但也不敢擅自称王,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元朝末年起兵的朱元璋借鉴历史经验,就接受了刘基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自立为王的首领一般以很快兵败被杀作为结局。
因为有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祸”,你自称为王,但你是那块料吗?上天看重你,先给你王的尊贵,再给你王的尊位,你的德行跟你的职位是相称的,你才坐得稳、活得久。不然,你的德行远不足以威服四方,众人都讨厌你甚至憎恨你,你在那个位置上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陈胜就是这样,揭竿而起之时,大家群起响应,好像跟随一位救世主一样的热情拥护他。但陈胜很快就暴露出自己的短板,他坐上大王的位子以后,从前的好友来看他,他嫌好友把自己从前很多不光彩的事儿说出来了,这与自己现在的身份不符,于是杀了这个朋友。他自己的岳父前来看他,他只是向对待朋友一样作揖,而不是跪拜,岳父非常生气,就斥责陈胜说:“你仗着造反有了一点儿成绩,就擅自僭越本位自封帝王的尊号,连基本的礼节都不顾了,你不会有好结局的!”于是,愤然离开。陈胜一朝得志马上忘记自己从前的身份,傲慢自大起来,显示出其极低的个人素质和政治素养,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人洪秀全是一位考秀才考了四次又落榜四次的落魄文化人,他后来宣传拜上帝教,传教十几年之后掀起叛乱,运动初起之时士气高昂、摧枯拉朽、一路凯歌。然而建都天京以后不久他这个集团的内部就分裂了,正如当年明月先生所说的“四同”: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在清政府对他们很是头疼的时候,他们自己人之间杀起来了!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八年之后终于覆灭。天王洪秀全的极其奢靡的生活跟他自己所宣传的完全不符,他始终没有突破自己的阶层、视野、格局。他的起义无非是迎合当时广大老百姓对大清王朝的不满,而他起义的后果则是生灵涂炭、家破人亡,老百姓也并没有过上更好的日子。只有他自己在奢华的皇宫里陪着自己成百上千的妃嫔日日笙歌罢了!
B.立别人为王。
前面我们说到,陈婴的母亲很有智慧,阻止自己的儿子称王,最后陈婴投靠了贵族出身的项梁,而项梁在薛县会议上又得到谋略家范增的指点,于是立了客死他乡的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作楚王,仍称楚怀王。其实实权掌握在项梁的手里,楚怀王熊心只是一个政治傀儡罢了。
东汉末年一代奸雄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大本营许昌就是很高明的做法!他自己自立为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只管干自己的事儿,只要不参政就行!而曹操也是绝对不会杀害汉献帝的,因为汉献帝是他的政治牌,汉献帝在,他就在政治上掌握了制高点。如果曹操自立为帝,大家就会群起而讨之。
项梁活着的时候,楚怀王熊心只是一个摆设。项梁战死以后,楚怀王熊心一度想摆脱项家的控制,他让宋义作主帅、项羽作副帅,刘邦西征灭秦、宋义、项羽北上救赵。他的做法显示了他虽沦落为牧羊人,但出身的高贵让他格局很高。这都是后话了。
C.加盟。
在自己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加盟大的集团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刘邦刚刚起兵之时实力还弱,两次攻打丰邑都失利了。于是刘邦先是投奔景驹然后投奔项梁,在项梁那里借到五千士兵、十员战将。于是刘邦复攻丰邑,终于克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