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讨厌这份工作很久了,又找不到更好的,怎么办?”

 小猫倩倩 2022-05-26 发布于江苏

喵~大家周四好呀~

今天本来想和大家分享另一个话题,被丁老师称为“亮心全年最重要的一节课”。但我最近又过敏了(为什么要说又),身体不舒服,怕这么重要的话题状态不好写得没有灵魂~所以今天先分享个别的,我们可以一起期待下周的更新~

我最近在读《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是丁老师多年前翻译的一本书。前面囫囵个儿地翻过一遍,现在在重新精读。作者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如果你是管理者的话,一定听说过他的《创新者》系列。上学期,我在北大光华上王铁民老师战略管理课的时候,我们有一节课就是研讨他的一篇论文。

如果你有看过其他关于“人生选择”的书,就会发现,作者们大多会直接抛给你观点,告诉你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办。而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克里斯坦森认为“如何思考”才是最重要的,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方法。如果直接告诉你答案,你就会疏于思考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还会忽略自身所处的情况。

这本书里的内容非常有意思,我会分好几篇推文来解读其中不同的观点。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个有趣的理论,是和我们的职业发展相关的。

叫做“动因论”。

你认为工作中什么激励对你最有效?

相信有不少人的回答都是——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一开始金钱的激励的确是有效的;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它就会渐渐失灵了。无论是换工作的时候,新的一份工作比你之前的薪水高多少,或是你刚刚经历了一次多大幅度的升职加薪;你很快就会适应新的数字,不再认为它是“多的”了。

对此我深有体会。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当时的想法是,要是这辈子能到某个收入水平,哦嚯嚯嚯那我做梦都笑醒了;结果第3年就到了,但并没有如预期一样“做梦笑醒”,真实情况是依然觉得不够、太少了(人类果然是贪婪的)。

“动因论”的理论内容是,承认的确需要给人付报酬,但物质激励不是人真正想要做一个工作的动力。

这个理论把工作中的因素分成两种:一种叫基础因素,一种叫动力因素。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等,这些因素不好,人就会不满。但是吧,没有不满和“喜欢”是两件事。

就好比,你不讨厌一个人,不代表你爱他。

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是因为做这件事本身让你觉得有价值感,你愿意做这个工作。它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更多的是跟自己内在状态有关。

当赚钱成了高于一切其他事情的重点时,基础因素已经得到满足、追求还停留在赚更多钱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你有可能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工作,职位越做越高,收入也越来越高,继续不快乐;同时你也没办法放弃这份工作带来的高收入,并且看起来似乎除了继续做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于是就把自己架在了这里。

目前已经在做的工作很明确自己不喜欢,但是又没有更好的选择,那该怎么办呢?

这里和大家分享两种不同的思路:

我的亮心同学可可分享了一个让我非常有启发的观点:我们可以找到热爱的那个底层的源泉,而不是局限在具体这件事。可可一开始觉得热爱源自于做自己喜欢的事,但现实是要去做和自己爱好无关的事,她是一个很文艺的女生,但是工作是做传统行业的生意,这就很痛苦。

后来她发现,热爱背后一定是有一个更底层的源动力的,于是找到了新的思路:去寻找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跟那个热爱的源动力之间有什么关联。她找到自己的那个“源泉”是和人打交道,她就把工作场合的和人接触也都当成交朋友的过程,在工作中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也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多的滋养。

可可的思路是,不必执著“一定要做某件事才能热爱”,而是,如果暂时找不到这件事的话,可以让自己想办法爱上自己正在做的事。

另一个思路是我自己从开启职业生涯以来一直在用的:先把自己当前工作时间极致压缩,确保这份工作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满足温饱,同时用大量时间去找自己的热爱。

关注喵多年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我第一份工作在国家电网。当时用的办法就是,通过写程序的方式把很多重复劳动由电脑替代,节省出来大把的时间用于看书和写作,并且由此开启了自己的自媒体职业。当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足够稳定的时候,副业就转成主业了。

18年辞职以后,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全职做自媒体。混乱的作息、阅读量之类的变动、读者评价让我的情绪波动剧烈,身体状况也变得很糟糕。当时做自媒体每个月是有稳定的广告收入的,其实写作和其他类型工作一样,熟能生巧,很快就能出稿。于是再一次执行“压缩现有工作时间,节省时间探索新的方向”,探索的结果是,18年底开了写作训练营,19年年初我们做了后来开展的广告和公关业务,并且这一条业务线稳定地做到了今天。

从去年开始,我又一次“不爱了”(我就是这样一个善变的人啊),继续之前的路径,现有业务做熟了可以流水线化、不占用太多的时间精力(占用太多时间精力的,如训练营,就暂时先不开了),同时花更多时间去探索新的更让我有热情的领域。

只不过这次的探索更难了,找了一年还在继续找。向外找了大半年没找到,又转成向内探索,总之花了大部分力气在上面就是了。虽然还没清晰明确的结果,但我已经有几个大方向的答案了,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细化。

这种探索是奇幻又充满乐趣的,像是在原始森林里探险。在这个探索的过程,我才发现自己对生命、对宇宙、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才发现以前视野多么窄,发现这个世界比我想象中广袤得多、有趣得多。

这里只是浅浅地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体验,但真正的乐趣,要诸君自己探索才能体验得到。每个人的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动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超过一定临界点的时候,改善基础因素,如赚更多的钱、有更高的地位、更好的工作条件、更好的公司政策这些都是幸福的副产品,而不是产生幸福的原因。

大家时常会把焦点放在“成就”这样有形的陷阱里,类似于薪水、title、公司的名气可以被看到的、成功的“标志”。但如果你发现自己一直在追求的是这些外在的东西,那你就是在追求永恒的痛苦了——因为总有更多、更高,总有人比你更厉害,你追求的是一个永远没有尽头也永远得不到的东西。

小结一下:

1. 薪酬只能确保你“不讨厌”你的工作,但与真正的热爱无关。

2. 真正的热爱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3. 如果你正在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又不知道咋办,提供两条思路:其一,让自己爱上你正在做的工作,参考可可的故事;其二,压缩自己做当前工作的时间,节省出来大把时间去探索新的热爱。

4. 但不建议“啥都不做在家全职探索什么是热爱”,因为其一没有收入来源你会比较焦虑,其二啥都不做真的找不出来。

5. 超过一定阈值,改善工作的基础因素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我们下周四见~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分享两件改变我的小事~

02 | 分享一个小故事~

03 | 和大家闲聊两个话题~

04 | 讲一件对我触动挺大的事儿

05 | 过去几个月,我因为疫情意外收获的“礼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