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地名知识在历史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君临天下100 2022-05-26 发布于湖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各类地理问题的学科。我们要特别关注历史中的地理演变与地理过程。[1] 在高中阶段,历史地理知识在历史、地理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学校通过历史、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或开设校本课程开展了历史地理的教学。作为一门交叉、边缘和综合学科,历史地理的教学与学习对于师生双方都是巨大的挑战。

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环境中具有方位意义的各种具体地理实物的名称,其形成、发展变化及内涵折射了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活及人地关系的发展演变。因此,将地名知识恰当、适时地融入课堂,是破解历史地理教学困难的有效途径。

一、地名知识应用的意义

1.扩大学生视野,传承历史文化

冯骥才先生在《 地名的意义 》一文中说过,“地名决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2] 例如学习江河变迁的内容,介绍黄河时可以联系古代的治水文化;介绍微山湖时可以补充微子在此隐居的故事;介绍洞庭湖时可以例举名人骚客对其风光的赞美之词……通过地名文化的挖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地名的由来、发展变化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其背后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例如学习交通变迁内容时可提问“阳关大道”的走向和形成时期,学习海岸线变迁时可介绍连云港花果山的成陆过程和原因,学习沙漠变迁时可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学习江河变迁时可介绍“水下庞贝”泗州古城被淹没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地名知识的引入、学习和探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便于学生记忆,促进掌握和理解运用

地名的形成、发展变化是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发展演变的缩影,通过地名知识的渗透与应用,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例如通过函谷关、潼关等地名的由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雄关险要的地势,为历史军事地理的学习提供了便利;通过某一省级行政区名称的演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行政区划变迁的知识;通过历史地名的古今对照以及地图定位,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地名的记忆和相关知识的理解。

4.培养思维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历史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名起源、变化、内涵等知识的渗透,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学习沙漠变迁内容时,我举了一个例子,位于我国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省(区)交界处的科尔沁地区,清代初年这里称为科尔沁草原,而今天的地图上却标注为科尔沁沙地。通过这一地名名称的变化,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科尔沁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过程和原因,为今天治理荒漠化提供帮助。

5.理解人地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地名可以折射出一个地区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例如汾河上游村镇古代以水、植被、动物命名的较多,说明古代这里是水草丰茂、动物经常活动的地方。然而今天,汾河上游干流及其支流的流量,已远不及文献所记载和地名反映的规模,森林植被甚至面目全非了。这些古今都在使用的地名,成为了汾河上游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3] 据分析,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是该地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这为我们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提高环保意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二、地名知识应用的途径

1.挖掘地名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信息,是历史地理教学重要的资料来源。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地名知识并适时融入教学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交通变迁时,可以借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介绍陈仓道、子午道等穿越秦岭古道的基本情况;学习行政区划变迁时,可以介绍关中、三晋、巴蜀、岭南等地域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情况和相关故事;学习江河变迁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泗水、荆江、梁山泊、云梦泽等河湖的前世今生;学习人口变迁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山西洪洞、贵州屯堡、广东河源等地相关的移民事件。

2.了解地名由来,重现历史情境

地名的获得,往往是得名时该地区地理环境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地名的由来,可以重现“此时此地”自然环境或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境。例如河南省是古“九州”之一豫州所在地,“豫”字就是一个人牵了大象的标记,这清楚地表明河南省所在的黄河流域在历史早期,气候要比现在湿热,有着亚洲象的广泛分布,由此可以引入气候变迁内容的学习。再如通过清初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江苏以两江总督驻所江宁府(今南京)和巡抚驻所苏州府首字得名的这段历史的介绍,为我国行政区划变迁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追踪古老地名,探析消失原因

历史时期曾经出现和使用过的一些地名,由于地理实体今天已经消失,因此成为了活的“化石”。通过对古老地名消失原因和过程的探析,可以复原和重现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和发展。例如淮河北岸的支流泗水历史上非常有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曾在此抒发感慨;秦始皇曾派人到泗水捞鼎;汉高祖刘邦由泗水亭长而发迹;“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苏东坡借此表达惜别徐州之情……然而今天泗水已经湮没,泗水的消失正是南宋初年至1855年6月黄河700余年侵泗夺淮入海的结果,通过泗水消失的探析,学生对历史时期黄河改道造成的影响及淮河水系的变迁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

4.古今地名对照,实现时空融合

历史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接触到大量的历史地名,如果仅仅是机械记忆而不能把它们与今天的地理实体(或曾经存在地区)进行古今对照,历史地理的学习就成为了“空中楼阁”。例如云梦泽在长江荆江河段以北,震泽即今天的太湖,“万里长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岛,东京汴梁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狮子国即今天的斯里兰卡……如果我们不了解地名的古今对照,就无法开展对荆江河段的演变、东南海疆的变迁、汴梁古都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历史地名对照表或历史地名辞典的使用,落实古今地名的对应关系,并在地图上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融合。

5.地名变与不变,折射环境变迁

一个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在地名上也会有所反映。例如海河的支流永定河,其在一千多年前叫清泉河,金时改称卢沟河,到了元代就开始叫做浑河或小黄河了。清初加筑石景山以下的东岸石堤之后,才命名为永定河。[4] 永定河名称的改变折射了其上游地区植被遭受破坏的状况。当然,有的地区虽然环境发生了变迁,但是地名却由于各种原因依然保留了下来,出现了名不副实的情况。例如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并不在汉水的北岸,而在汉水的南岸,按照“水北为阴”的命名原则应该称为“汉阴”才名副其实。这并非当初命名有误,而是历史上汉水改道的缘故。[5]

6.分析时空变动,了解历史进程

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一些地名,直至今天依然保存了下来,但是其所指方位、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却不尽相同。例如“九州”之中的徐州、扬州、荆州等,今天成为了一些城市的市名,其所指地域与历史时期相比已经大为缩小;“关东”原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到了明清时期,改称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为“关东”……通过对历史地名方位、范围时空变动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进程。

总之,地名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历史地理知识的教与学,有利于“尽全时空”与“人地互动”的历史地理观念的培养。教师应该平时自觉地去留意、发掘地名知识并应用于教学中,使历史地理知识的教学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生动有趣。

【注:本项目得到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科研项目基金资助,本文是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徐州,221000)

参考文献:

[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2006(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冯骥才.地名的意义[N].人民日报,2001-11- 13(12).

[3]霍岳飞,王尚义.从汾河上游的地名透视环境变迁[J].沧桑,2006(4).

[4]侯仁之.侯仁之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杨印书.地名与环境变迁[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9/view-3746198.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