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章 莲瓣兰的形态特征

 清霞兰花 2022-05-26 发布于湖南

第三章 莲瓣兰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 根

莲瓣兰是介于春兰与蕙兰之间的一种地生根兰花。它的根和其他种类的地生兰一样,由根被组织、皮层组织和中心柱构成。根被组织俗称根皮,是由多层根被细胞呈辐射状排列而成。可吸收水分、养料和保护皮层组织的作用。通常,根被可有真菌寄生,可供菌丝体繁衍生息。皮层组织,俗称根肉,是由活的皮层细胞构成的。其间含有大量的针状结晶体,也有少量的叶绿体和共生兰菌丝。这里是共生兰菌贮藏养料的地方,而根细胞则从此处吸取营养。中心柱处根的最中心部位,俗称“筋”“梗”“根芯”。中心柱的最外层为内皮层,它与皮层组织(根肉)紧贴。内皮层细胞上的凯氏带很发达。紧贴内皮层的是维管束鞘,它含有韧皮部和木质部两个部分。韧皮部的外周为厚壁细胞,有加强根强度的作用;木质部的外周,则为薄壁细胞,可运输水分、养分的功能。由此看来,中心柱的作用并不小。因而在株根少而短的情况下,在处理干瘪根、断根和腐烂根的时候,不应把这些废根剪除,而应只剔除其根被组织(根皮)和皮层组织(根肉),而保留住中心柱(根芯),然后选用500~800倍液的真菌与细菌并杀之厂谐、高效杀菌剂(如美产高效杀菌剂“可杀得2000”),并混人250倍液的食用米醋浸泡病残根芯,15~30分钟后,捞出、洗净、晾干上盆。实验对比发现,这种病残根的根芯(中心柱),不仅能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而且还有微弱的运输水分、养分的作用。由此看来,保留病残根芯,有益而无害。

以上所述的根,是从兰株的假鳞茎底部长出的根,应称为“茎生根”。由兰花种籽直接萌发而成的小苗,为实生苗。实生苗底部中心处之根,称为“实生根”。由于此种根的形态常扭转,又附有如碎米粒大的晶亮小菌瘤,形如龙鳞,而俗称为“龙根”。它起着分化养料和保证实生苗的给养的作用。又是鉴别实生苗的惟一标志。

莲瓣兰的茎生根的构造与功能,与其他地生根兰花茎生根相同。但它无主侧根之分,通常也无分叉根。根直径为3~10mm,长为15~30cm。根色乳白或呈淡茶色。根尖常是雪白而晶亮。

第二节茎

莲瓣兰的茎也和其他各类地生兰一样,有假鳞茎和根状茎之分。莲瓣兰的假鳞茎如同其他地生兰的假鳞茎一样,茎顶是着生叶片的地方,茎基侧和整个鳞茎是连接叶鞘(叶甲)之处,而茎基周围,又是萌生叶芽和花芽的地方。其茎底,便是长根的地方。它通常为近似葫芦形,略扁圆状,基部稍大些,稍上便逐渐缩小。但茎形也不是千篇一律,常因品种而异,有的呈长圆柱形,有的星圆锥形。茎径约为3~12mm。

假鱗茎是储藏水分和养分的仓库,是兰株的大本营。它的表皮外部具有厚而光亮的角质层,表皮内有很多薄壁细胞和许多维管束。维管東外部由许多纤维组织组成,其内部是中空的导管,起着运输养分和水分的作用。

根状茎是假鳞茎与假鳞茎之间极短的连接体。根状茎因全长于基质里而称为“地下茎”。它如遇石块、硬土、树根、盆壁的阻挡,便会本能地延伸至适宜处萌发新芽。这种延伸的地下茎,状如茅根,也似小竹的茎根,通称为“竹根”。也曾被谎称为“龙根”。其实它与实生苗之“龙根”,不论是形态和实质,都有显著的区别。

第三节叶

莲瓣兰的叶片也和其他地生兰一样,只能从假鳞茎顶端或龙根上,一次性相继长出,逐步发育成熟,此后便不能从叶心部再长出叶片来。因而古人有“惜叶犹如惜玉环”之说。玉环指杨玉环,即杨贵妃。由此可见,古人是多么地重视保护兰花叶片的。

一、叶芽

实生苗之叶芽是从龙根上长出的。分糵苗的叶芽是从叶柄脊正对下的假鳞茎基部长出的,或从无遮挡的假鳞茎外侧基部分糵出的。开始仅是碎米粒大小的芽眼,逐步发育成具有3~5片鞘叶,紧裹成扁简状的白色芽。接着继续发育伸长,露基质面。当伸出基质面3~ Scm 长时,便有20余天的滞长期。此间,正是其母株的花原基形成期,又是新叶芽之长根期。

当叶芽的根长出2cm长时,叶芽便有了半自给的能力,进入继续伸长,继而叶片从叶鞘里相继伸展。约经过3~4个月的生长发育,便基本发育成熟,成为健壮之株。

二、叶鞘

叶鞘,俗称叶甲、鞘壳、包脚、叶裤等。起着支撑、保护嫩叶的作用。它的质地厚薄、软硬;结构紧凑、松散;形态长短、圆尖、歪正、拼套、褶曲;色泽:鲜亮、晦暗、纯色、间彩。晕纹的长短、粗细、浓淡、间色、变色等等,不少与种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但也会受外在条件的影响而异化。其规律性,不易掌握,需反复地观察验证,不断探索,逐步提高。通常认为,颜色单一,无间杂,鞘体质糯、透亮、筋纹通顶的,有可能是单色素花;鞘尖细锐、鞘体抱生、结构紧凑、鞘质厚硬的,有可能是瓣型较好的花;鞘色间泛、色泽鲜亮的,有可能是佳色花。不过,这些准确率也不高,仅供参考。

三、叶数

叶数是指一株苗的叶片数量。莲瓣兰通常的株叶数量为6~7片,有的可多达8~12片以上,但多数株叶为7片。这是鉴别是春兰还是莲瓣兰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过也不能光凭株叶数量来判定是否莲瓣兰。因为莲瓣兰的株叶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有的莲瓣兰的花数仅1~2朵,它的株叶数,也往往不及7片,不少是3~4片,甚至还会仅有2~3片的。有的也会因管理不善、长势趋弱,而株叶数锐减;有的也会因遭受病虫侵扰,长势趋弱而株叶数骤减;有的也会因折散单植、长势衰退而株叶数阶段性减少。

四、叶柄环

叶柄环指自假鳞茎往上量,约于3~9cm处,有如线挂面粗的浮凸晶亮体。其上为叶片,其下为叶柄。此叶柄环,要在叶片发育成熟时才逐渐显露。莲瓣兰多数不具叶柄环,仅一些杂交品种中有这种叶柄环。因此说,叶柄环之有无,也是鉴别是否莲瓣兰的标志之一。

杂交种,如无叶柄环,或有2~3套迭者,侧有可能是奇花的特征。

五、叶幅

叶幅是叶的宽度。莲瓣兰的叶幅,通常为0.4~0.6cm;微型品系的叶幅仅有0.15~0.2cm;阔叶品系的叶幅,可达1.2~1.8cm。

六、叶长

莲瓣兰的叶片长度,通常为32~50cm,矮种仅有3~ Scm 长。特高品种的叶片长度可达米余。

七、叶脉

莲瓣兰的叶脉也和其他类别的地生根兰花一样,为平行叶脉。通常主脉(中脉)粗而亮,但也有细而不很明显,也有随叶片的发育而逐渐明显起来的。侧脉细微,新嫩叶多不易见到侧脉,随着叶片的发育,才逐步显现。叶脉的粗与细、亮与暗、明与隐及显现之先后或同时,也可以作为鉴别品种的参考。爱好者不妨多留意观察,总结出些规律来。

八、叶齿

兰花叶缘上,多数具有小锯齿状之叶齿,也称叶茅。莲瓣兰通常都具有细微的叶齿,但叶齿存在的形式各异。有的仅叶端部有叶齿,有的仅叶基部有叶齿,有的整片叶缘都有叶齿,有的连叶端背的主脉骨上,也长有茅刺。叶齿的粗细、钝锐、疏密也各不相同。一般细而锐的,花品较高,花香也不错;粗锐的,花品较晋通,但花香不错;疏密粗细不规则相间的,多为奇花品,花香平常;叶端两缘和叶端背的主脉骨上均为锐利感的,为“三面利”,也称“三面刺”,其花多极香。不过,这些仅是局部的指征,还需要多方面综合判别。尚且花的香气还会受光照量等多方的外界条件影响而增减,因而并不能仅凭叶齿的性状而认定。

九、叶尖

莲瓣兰的叶尖,也和其他地生兰一样,有多种多样的情态。通常为顺尖收尾,其尖部约占总叶长的1/5许,其尖部占总叶长2/5的,为长尖,多见于瓣型花;尖部约占总叶长之1/10,尖端又圆钝的,为钝尖,常为阔瓣花;叶尖钝圆而有一半高一半低的,为阴阳嘴,也称“海豚嘴”常为奇蝶花之期待品;尖端上长有0.5cm许长,如缝衣针样细的白刺的,常为高品位之素花品种。但这仅是一局部的鉴别特征,还是参考其他特征,综合权衡。

十、叶色

莲瓣兰的叶色,在生长正常的情况下,有浓绿、青绿和青黄,稍有光泽。不过,叶色会因肥料、光照、湿度、温度、叶龄等方面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十一、叶态

莲瓣兰的叶态,有直立、斜立、弧垂、环垂、扭卷各种。以斜立和弧垂叶态的占大多数。不过,叶态也会因光照、肥料、温度和外界力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十二、叶艺

莲瓣兰既为地生兰的一大种类,它自然会如其他类的地生兰一样,有矮种、奇叶、线艺、水晶艺、图画斑艺和综合艺。甚至有些花被上也会和其他地生兰一样,有爪艺、覆轮艺、斑绸艺、水晶艺、图斑艺。只是目前开发的深度不够,致使深藏在远山的佳品,尚未露面而已。从已发现的莲瓣兰中,以爪艺、覆轮艺、艺等较多,而中透艺偏少,斑艺也不多。花被上有线艺的也甚少,水晶艺、图画斑艺尚甚少出现。

第四节花

一、花

花俗称:“花箭”“花枪”“花杆”“花茎”等,通常由假鳞茎基部生出,也有个别的是从鞘叶里生出,甚至还有从心叶间长出的。莲瓣兰的花长达20~40cm,普遍低于叶丛面,属于花不出架的范畴,但也有部分品种的花能高出叶丛面,为出架大花品种。

在花的下部有鞘片,俗称壳或包衣,它为保护花蕾的器官。这鞘之脉纹清晰、色泽单一,有可能开素心花。脉纹的色泽与花色相关,可作为认定品种的参考。

二、花序

花序是指花朵在花上部的排列方式。

莲瓣兰既列为中国地生兰花,自然也为总状花序。但兰花的总状花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代已发掘出了不少离宗别谱的异化花序。如:轮生花序、伞形花序、圆锥花序、头状花序等等。可能是由于开发的深度不够之故,莲瓣兰花序的异化,比起其他种类兰花来,相对较少,但近年也发现了,如“剑湖菊”的头状花序等。

三、花轴

花轴实指花上部着生花朵的部分。花轴的长短,依品系和生长条件而别。

花多的莲瓣兰它的花轴就长,相反,建花朵数少的,其花轴也就少。

四、花梗

花梗,俗称“花柄”。是指花朵与花轴的连接部分。

五、苞片

苞片是指花梗基部与花轴相连的地方,生有的一枚叶片。它起着保护花蕾的作用。它的色泽与花色几乎是一致的。

六、花朵

莲瓣兰的正常花朵也和所有中国地生根兰花一样,由外轮的3个萼片、内轮的3个花瓣和1个雌雄同体的合蕊柱所组成。

1.花萼

处于花朵外轮的3片花被为花萼,也称萼片。处于正上方(最顶上的)的一片,学名为中萼片,古兰籍称其为主瓣,俗名“主萼”“顶萼”。双侧对称的萼片,学名为侧萼片,古兰籍称其为副瓣,俗名为“肩萼”“肩瓣”。

中萼片处于合蕊柱之上,其所在位置正中,姿态端庄者,传统认为观赏价值较高,如能微微前倾者,也被认为富有内涵,韵味较高。其实,其它多种多样的姿态自然也会有其象征意义,这也正是兰花姿态的多样性,具有丰富的内涵。

侧専片也处于花朵的外轮,在中尊片之下的左右侧,正好与花瓣下缘相紧邻。两个侧萼片,排列在同一水平线的(指侧萼片的中线)称为“一字肩”或“平肩”被视为上品;侧萼片向上翘起,如雄鹰展翅状者,称为“飞肩”被视为奇品;双侧萼微下垂,约构成110角者,称为微落肩;双侧尊大幅度下垂,构成小于110角的,称为落肩。这两者,均被视为下品。其实,这种品评方法有一定局限性,有时容易造成一丑遮百俊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综合各个部位的优劣全面品评。

如果双侧萼均成垂直下垂,如人之直立双脚的,称为“对峙肩”;双侧萼的一左一右侧相黏贴成一体的,称为“合肩”;双侧萼下垂而又交搭(交叉)的,称为“剪刀肩”“燕尾肩”。这些离宗别谱的奇异形态,丰富了花形的内容,别有情趣。

萼片,为品评兰花品位的关键部位之一。

2.花瓣

花瓣指位于兰花花朵的内轮之中,处于3萼片之内的3枚比萼片短而宽的片状组织。

处于合蕊柱左右侧的花瓣,被称为“捧”或“捧心瓣”。它为品评兰花品位的关键部位之一。

处于合蕊柱下方的一枚变体花瓣,形态与色泽常与捧心瓣不相同,形若嘴唇或舌头。学名“唇瓣”,俗名“舌”。

唇瓣的各种形态与着色,也是品评兰花品位之重要方面。有的唇瓣面上尚有极短而不甚明显的茸毛,被称为“苔”。苔以鲜糯、色泽对比鲜明、分布规则为上

3.合蕊柱

兰花的关键繁殖器官﹣雌蕊与雄蕊合生成一体的蕊柱。俗称“鼻”“花鼻”“鼻头”。合蕊柱位于中萼片之下,唇瓣之上,两花瓣之中,形如稍向前倾的扁圆柱。朝向中萼片一侧,为圆弧形;向唇瓣一侧呈平面状,或广弧形。蕊柱的顶端有一枚花药,发育分裂成两对花粉块,其上生有淡黄色的药帽。蕊柱近顶端处,生有一凹状之药腔,是进行授粉之处。

在合蕊柱内,花粉发育成花粉管。由生殖细胞产生的精子,通过花粉管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然后不断发育,使子房相应膨大,长成果实。

4.蜜腺

据金德教授对兰花花朵的解剖,发现合蕊柱近药腔处有大量的油细胞。而这些油细胞供应雄蕊生长花粉管的营养物质,而花粉管与子房相通。油细胞在日照下产生的营养物质除供应雄蕊生长花粉管外,其多余的部分,将通过花粉管流向子房,营养滋润子房。当子房也达到营养饱和时,就从子房基部和苞片基部排出体外。这种排泄物就是花蜜,花蜜的芬芳足以引诱昆虫传粉。

莲瓣兰也和春兰一样,在苞片的外侧,有时可见到“多余物质”的排泄﹣一蜜露。而这种蜜露的排泄时间,据观察,多在上午10:00和下午7:00许。蜜露排量的多少、有无,与植株的长势、肥料的丰俭、光照的强弱、气温的高低、日夜温差的大小、水分的多少等,均密切相关。

第五节果实

兰花花朵一经受精,处于花朵之下的子房便逐渐膨大,长成绿色,有棱之棒状体,即蒴果。它约需1年左右的时间发育,果色由绿转为青黄オ算成熟。由于莲瓣兰的种子与其他地生兰一样细如粉尘。每个蒴果里,包藏着上百万粒小种籽。因种子异常微小,不易保存,以成熟时适时采收,即时播种为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