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塔胡同因青塔寺命名 紧挨阜成门内鲁迅故居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处妙应白塔寺,在距它不远处,还有一处青塔寺,因这座寺庙命名的胡同即为“青塔胡同”

文章图片1

青塔胡同位于阜成门北顺城街东侧,北起西弓匠胡同,南至宫门口二条。与宏大胡同、宫门口四条相接。全长340米,均宽5米。明代称青塔寺胡同,简称青塔寺,因寺得名。后改称青塔胡同。青塔胡同65号为三清观,为清代道教遗迹,距今约200年的历史,目前处于建设中的状态。

文章图片2

青塔寺原为大永福寺 涉及朝廷政治博弈

《日下旧闻考》记载青塔寺的史料共有五条,其最详细者为万历三年(1575)《张一桂重修青塔寺碑略》:“青塔寺者,即胜国时敕建大永福寺也。寺在都城阜成门内。故有青浮图。稍东为白塔禅寺,相距里许,俗称青塔寺云。寺创自延祐间。”

明朝史料亦记载有青塔寺。《万历顺天府志》称:“瑞云寺,慈恩寺,弥陀寺,万宁寺,佑圣寺,延寿寺,永秦寺,永祥寺,青塔寺(有敕建碑),弘庆寺。俱日中坊,有敕建碑。”

《永乐顺天府志》述元大都城内塔的位置,引《析津志》:“青塔 永福寺 青琉璃” 。《永乐顺天府志》记载塔的行文规律是:塔名、所在寺庙、特征。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青塔,位于永福寺,因覆以青琉璃而得名”。

根据上述元明史料,青塔寺始建于元代,其正名为“大永福寺”,亦称为“永福寺”;因寺内有一座青琉璃塔,故当时俗称“青塔寺”。

大永福寺营建工程于延祐三年动工后,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据《元史》记载,延祐五年(1318)九月辛巳,为加强对大永福寺营建工程的领导和协调力度,元朝政府又在永福营缮提领所和诸物库、永积仓等部门之上,专门“置大永福寺都总管府,秩三品”。这一年十一月,元仁宗进一步明确了大永福寺的功能:“(延祐五年十一月癸未)敕大永福寺创殿,安奉顺宗皇帝御容。”

文章图片3

延祐

然而,大永福寺的营建过程并不顺利。延祐七年二月,大永福寺的营建工程突然被叫停,“(元仁宗延祐七年)二月壬子,罢造永福寺。”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几天以后,官方又突然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元仁宗延祐七年二月)戊午,祭社稷。建御容殿于永福寺。”

实际上,叫停大永福寺营建工程的二月,仁宗已经去世,而英宗尚未即位,元朝正处在一个“有政府、无皇帝”的特殊时期。大永福寺在短短几天内的停工与复建,很可能和权臣铁木迭儿与尚未即位的英宗之间的斗争有关。延祐七年(1320)五月,英宗一系列措施出台后,后党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永福寺的营建工程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在至治元年(1321)顺利完工。

1941年,余棨昌在其出版的《故都变迁纪略》卷6《内城三》记载:“青塔寺在阜成门四条胡同,为元之大永福寺,寺故有青浮图,对其东白塔禅寺,因名青塔寺。寺及塔在清代已废,惟其地仍称青塔寺胡同。”

鲁迅在京最后一处寓所 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

鲁迅先生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是鲁迅1924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1926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这处故居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在京四处故居中唯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文章图片4

1923年10月30日,鲁迅买下这个6间旧屋的小宅院,议价800元。由于原有的6间旧房十分破旧,只有翻建才能居住,鲁迅亲自绘制房屋改建图3张,建成了如今的鲁迅故居。

1924年5月25日,鲁迅先生和朱安夫人搬到这里居住,不久鲁迅的母亲也搬到这里居住。

鲁迅故居面积约400平方米,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北屋中间被称为“老虎尾巴”的斗室,是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外间两室是鲁迅母亲和夫人的卧室。

院内的格局布置,室内的陈设展示,都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居住时的模样,院中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丁香花,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文章图片5

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主编和指导青年人编辑了《语丝》周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等刊物。指导成立了“未名社”、“莽原社”等青年文学团体。编辑《未名丛刊》、《乌合丛书》,还为不少青年作者编选辑、写序言、校改文稿和译稿。完成了《嵇康集》的校勘;翻译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写下了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以及《坟》、《朝花夕拾》中的大部分作品200多篇。

文章图片6

1926年8月26日,鲁迅南下离开西三条故居后,朱安与鲁迅的母亲继续在此居住。

1929年5月、1932年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平探亲,都在此居住。

1946年11月,朱安通过地方法院办理了《赠与契约》,将鲁迅故居转赠给鲁迅之子周海婴。

如今,胡同内没有青塔寺,只有少数人家住在这里,还有一个“老北京四合院文化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文化活动空间,地方不大。还有住户在门外养鸽子、种花等,远离闹市的喧嚣,无不体现着胡同内自然宁静的生活气息。

参考文章:

【1】北京晚报,《寻找“青塔寺”——元代大永福寺的身世》

【2】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故居》

关于青塔胡同,您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