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化白瓷的特点(下)

 你我入画 2022-05-26 发布于湖北

明代以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一代瓷雕大师为代表的德化瓷塑艺术已独树一帜,获得了高超的成就,他们着力于脸部神情的细致刻画和整体造型及衣纹处理的讲究,形成了德化瓷塑造型精巧美观、人物神形兼备、衣纹深秀洗练、线条飘逸流畅和精雕细刻、工巧逼真的艺术风格,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

何朝宗,又名何来,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驰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早期善于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他为德化宫庙泥塑的有: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深刻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个性,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有的保留到清末和民国时代。他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既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称其为善塑瓷像,为僧伽、大士,天下共宝之

 清末民初 达摩悟禅 高15厘米,长24.5厘米

何朝宗的瓷雕作品,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的传神写意的雕塑手法,刻划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着意人物外表衣纹的刻划修饰,线条深秀洗练,柔媚流畅,圆劲有力,形神兼备,独具风格神韵;他所塑造的人物,既是神,又是人们理想中善与美的化身,达到了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整体塑造与细部刻画的完美结合。同时,何朝宗所塑的瓷雕,摒弃了繁琐庸俗的彩绘,而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不仅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同时更注重刻划人物性格的完备,使人物显得格外慈祥、温柔、娴淑、善良和圣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明代  文昌帝君  高31厘米

他塑造的瓷佛像流传国内外见于文献记载:有释迦牟尼、观音大上、弥勒、达摩、罗汉、吕洞宾……而尤以观音最负盛名。当时民间称赞他所塑造的观音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被称为何来观音。他所塑的观音,体态丰盈,面庞俊美,超凡出俗,神态慈祥静穆,衣纹深柔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济,形神兼备,加上注意原材料的精选,他所用的瓷土、釉药都比当时德化一般白瓷有独优之处,配上象牙白瓷土,使瓷佛显得质地滋润莹厚,胎骨均匀坚硬,美如脂玉,令人爱不释手。他所塑造的其他古佛、神仙,在造型方面都能别有立意,独具风格神韵,从整个形象看来,修短合度,立体感强,衣褶线条,飘逸生动,栩栩如生,不仪塑出了各种人物的特定仪态,且能表现出特有的思想性格。

明代  文昌帝君  高43.7厘米,底宽1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何朝宗作品达摩塑像,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该塑像高43厘米,达摩秃顶长耳,眉毛卷曲,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庄重,留有胡须,双手拢袖放在胸前,衣纹飘逸流畅,随风飘荡,双足跣露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此造型取材于达摩一苇渡江故事,表现了瓷塑大师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

泉州市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何朝宗的另一杰作渡海观音,这尊雕像高46厘米、底座宽14厘米,被列入最高级的国家艺术珍品。观音头额正中饰白毫,发结髻,上有如意,顶披巾;衣褶深秀,带作结状,露胸、系璎珞,双手藏袖作左拱势,露一足踏莲花,另一足水花掩盖,作踏浪凌波渡海之势。造型仪态宛然,面目娴雅秀丽,表情平静安详,双目低垂凝思。整尊塑像端庄慈祥,精巧细致,神态如生,令人百看不厌。

何朝宗除擅长观音佛像瓷塑外,亦兼制精巧雅致的香壶、小瓶和供玩赏的陈设器皿。

何朝宗的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据说,每件瓷雕作品创作出来,先摆放在窗口,让路人观赏品评,稍不称意就推倒重塑。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是得意之作,则在背部钤盖印章。所以,他流传十世间的瓷雕作品都是极少雷同的上乘之品。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他的作品被誉为东方艺术世上独一无二珍品”“可与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何朝宗以超群的技艺把瓷塑造型艺术推到了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跻身于世界伟大艺术家之列,他那些冠绝一时的作品,被称为世界上最精良的瓷器,有着天下共宝之的美誉。

明代  坐岩观音  高24厘米,底座宽10.5厘米

何朝宗高超的塑造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垂范后世,为后人所敬仰与学习。日前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福建省博物馆、泉州市海交馆,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等博物馆珍藏有他的瓷雕作品外,如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波特博物馆、牛津阿斯摩林博物馆、伦敦珀两瓦尔·戴维斯基金会,丹麦国家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埃克兰德科姆美术馆,法国巴黎博物馆,美国俄勒凶·波特兰·克卢美术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费城、芝加哥博物馆等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以及P·J·唐纳利、罗伯特等私人收藏家都收藏有何朝宗名款的瓷塑作品。

明代瓷塑大师见于史著还有张寿山、林朝景、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人,他们的作品都在背部盖上印记,其瓷塑的技术亦达到了极为高超的成就。可以说,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黄金时代。

张寿山,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作品在17世纪销往欧洲,以其精湛的制作艺术而备受青眯。英斟伦敦斯瓦·戴维斯基会会收藏有观音、达摩、罗汉各一尊;牛津阿斯摩林博物馆收藏有提篮观音一尊;大英博物馆收藏有渡海观音一尊;另有一尊和合二仙为Dr·Willian·Conhia私人收藏。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负书罗汉立像一尊。

清中期  魁星扶文官  高28厘米,底宽8厘米

林朝景,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作品曾在17世纪畅销欧美,至今尚有部分作品为博物馆和收藏家所珍藏。英国伦敦斯瓦·戴维斯基金会收藏有高168厘米的观音坐像一尊;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有篆书阳刻林朝景印的达摩一尊。

陈伟,明代瓷塑艺术大师,擅长人物瓷塑,其瓷塑作品线条圆润柔和,清秀洒脱。有观音坐像、负书罗汉等作品为大英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所珍藏。陈伟还善于制作盒、碗等日用器皿,工艺精致,造型简朴。常见有山人陈伟陈伟之印等篆文款识。

林孝宗,林希宗,明代瓷塑艺术大师,均擅艮人物瓷塑。其作品曾在17世纪畅销国外。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格鲁伯基金会等均收藏有他们的作品。

明代  坐岩观音  高21厘米

林子信,明代陶瓷艺术大师,善于制作炉、碟、盘等器皿,工艺精巧,造型简朴雅致,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常见有林氏子信子信等篆文款识。其作品在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等多有收藏。

文荣,明代陶瓷艺术大师,善于制作炉、杯等器皿,工艺精巧别敛。常见有文荣文荣雅制等篆文款识。其作品远销海内外,并为国内外所珍藏。

何朝春,明末清初瓷塑艺术大师,善塑佛像及其他艺术瓷器皿,工艺精细,造型别致,所塑作品线条优美,形态逼真,大量销往欧洲,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评价曰:颇有法国巴黎石膏模像的特色。常见有何朝春何朝春作等葫芦形或方形篆文款识。

明代  坐莲观音  高39.5厘米

林捷陛,清代陶瓷工艺大师,尤善制作香炉、花瓶等各种陈设供器。其作品制作精良,造型独特,常见有林捷陛制方形楷书款识。

苏学金(1869-1919),名光铨,号蕴玉。清末民初瓷塑艺术大师,蕴玉瓷庄创始人。苏学金博取各家之长,一生以陶瓷创作为业。其瓷塑作品工艺精湛,线条流畅,疏密得宜,神形兼备,惟妙惟肖,颇有何派艺术风格;其陈设供器精巧别致,雕镂工细入微,尤以首创捏塑瓷梅花极具特色,栩栩如生。得意之作常见有苏蕴玉蕴玉博及渔人等印记。

许友义(1887—1940),讳进勇,号云麟。清末民国瓷塑艺术大师,师从雕塑名家苏学金,融泥塑、木雕、瓷塑技法于一炉,创造出活动瓷链、捏塑珠串等新技法,并形成造型匀称、装饰华丽、雕工精细、形象生动的艺术风格。民国期间于程田寺格建立店铺,商号裕源。得意之作常见有葫芦形德化与方形许云麟制或花瓶形许云麟或方形许裕源制篆文印记。

陈设供器此类作品的造型主要是仿制商周青铜器和当时所流行的式样,形制大小不一,大者质朴厚重,可作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雅致,可供案头赏玩。其特点是造型规整,结构合理,装饰不多,以胎釉的质感取胜。工匠善于利用器形的轮廓线,以及堆贴上去的兽头、铺首、蟠螭、夔龙等凸出部分,烘托出浑然一体的古色古香气氛。此类典型供器有印花饕餮纹双耳四足方鼎式炉、印花双螭耳三兽足炉、竹节筒形三足炉、印花同纹双螭耳宣德炉等。

清中期  花花卉纹盘  口径27厘米

香炉用以烧香、熏衣、香被或摆设之用,宋、元时代至明代中叶,德化窑所制的宽厚口沿三足香炉,自成特色。正德年间,德化窑大量烧制仿白玉宫廷祭祀用器。而后,德化所制香炉极力模仿名重一时的宣德铜炉。宣炉要者有鼎炉、彝炉、乳炉、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等其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德化炉刻意制作宣炉要式,耳作坚方、象鼻、螭龙、狮首、绳索、如意诸形,足呈方戟、铺首、乳突、马蹄、磬式、玉环等状,有的底部还钤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宣德年制等印章款(多为寄托款),虽无铜炉善变之纹理铜色,但其胎如凝脂冻玉,尤其是在光线照耀下,内外玉色辉映,形质兼似。典型的代表作品有叫足长方形鼎式炉、双耳鼎式炉、圈寿竹节炉、铺首簋式炉、博山熏炉、三兽足鼓腹炉、深腹筒式炉、浮雕八卦狮子熏炉等等,口径大至30多厘米,小至8厘米,形式多样,古朴实用。炉身大多装饰有模印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兽纹等纹饰,或刻铭有香霭净玉堂等诗赋文句,有的器底还刻铭子孙永宝周伯香彝林氏子信文荣雅制等,备臻精妙。如八卦狮耳双环熏香炉最见特色,炉体浮雕仿古图案,中蹲一开口狮子,雕刻精细,彤象生动,炉中焚香时,烟从狮口和八卦镂孔口源源而出,升腾缭绕。

明中晚期  簋式炉  高11厘米,口径14.7厘米

亦仿青铜器造型,呈大撇口、长颈,腹中部鼓凸,底足外撇,器身挺拔。腹中部常装饰有模印饕餮纹、夔龙纹、兽纹等纹饰。

烛台大多为寺庙宫观的宗教用具和用蜡烛照明的家庭用品。明代,有盘口束颈钟形烛台、莲花高足烛台,造型简朴大方,具有垫高承烛泪和稳重安全的作用。也有带把的烛台,提取方便。

明末  粉彩人物烛台(对)(陈朝东藏)  高14.5厘米

花瓶花盆宋代,德化窑的荷口花瓶、长颈花瓶、造型优美,已成为当叫出口的外销品。其后,梅瓶、天球瓶、葫芦、宝月、蒜头、悬胆、油锤、柳叶、长颈、阔口、莲口、六棱、玉壶春、溜肩、宽肩、觚形花瓶各式各样。传统的双耳花瓶,多数是以口含环狮首(或象头)配饰,宋代装饰为篾划卷草纹,明清以降,多采用浮雕,独具一格,成为德化白瓷中佼佼者。明代荷叶型水仙花盆、浮雕八角八仙水仙花盆,精美独特。

清中期 堆贴牡丹纹筒瓶  高34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1.5厘米

明器瓷又称冥器,泛指墓葬用品。唐代以后德化沿袭制作采用。品种有墓志铭、侍俑人、香炉、烛台、油灯、狮子、花瓶、酒盏、小罐、棺垫等十多种。墓志铭多为长方形,上角略削去平角,下配两个足垫座,便于立放,规格不一,志文有阴刻素底、阴划填色料、黑料手书、青花料手书等几种。侍俑人物宽袍长袖,头戴上巾帽,无须,五官清楚,表情恭顺,双手合拱胸前,足穿长靴,作恭候状,前面雕功精细,背面未加任何雕刻,为平板形,系单面制作而成。狮子则作为驱邪的镇墓兽,有的座边加一圆形短管,可兼插烛之用,狮子雕刻精细,神态威猛,采用前后对半印制合成。香炉造型多样,规格不一,明代有竹节炉、双龙耳炉、鼎式炉、三足炉等造型,清代则多为釉下青花小香炉。花瓶、烛台、油灯、瓷罐造型多种多样,没有一定格式限制。棺垫皆为圆形,胎体极厚,状如无足覆碗,有光体和配雕鼓钉装饰两种,作垫高棺木,使底部不触上之用。这类瓷制明器,造型小巧独特。德化陶瓷博物馆收藏有明代正德白瓷,嘉靖和隆武年间的象牙白和奶油白墓志铭各一方,以及棺垫等墓葬出土器物。

明中期  三足鼎炉  高11厘米,口径8.6厘米

日用器皿又可分为日用饮食器和文房雅玩。这一类型产量不大,但也很讲究艺术效果。如盘洗器,往往模拟荷叶的叶子形状,制作时将不规则的弧形叶边缘自然卷起,叶脉由中心向边缘延伸,形成瓜棱状的底足,有时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或从叶面盘起或从底部外伸,形体上追求自然简朴的曲线美,加上原材料的单纯质地感,愈发显示出别致的风韵。

民国九年(1920年)  五彩“双喜图”茶壶  高14.5厘米,口径14.5厘

日用饮食器宋代德化窑就以龙窑火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罐、壶等等。明代,德化大量生产以浮雕八仙人物、梅花为装饰,仿古的爵形杯、犀角杯、牡丹杯等等,这些日用饮食器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备受青睐。

执壶类形式多样,有葫芦瓜、筒形、玉壶春形、方形、罐形等形制,一侧开流,另一侧肩颈、腹部之间安装执柄,有螭龙形、环形、方形等;也有的在上方安装提粱,形式庄重大与,装饰富丽。

清早期  五彩山水人物纹倒流壶(许回成藏)  高32厘米,底径14厘米

杯盏类作为酒、茶兼用的杯盏类器物,多与唐宋以来的同类金银器造型相似,口沿及器身呈花瓣形、多菱形、椭圆形,有单耳或双耳,表面堆贴人物、吉祥动物、花卉等,有的刻划松鹤、云龙、花鸟、兰花、竹石等图案,有的题铭三杯通大道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待吹气泽歌舌,入杯沁醉牙等反映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诗赋文句,颇具特色。尤以仿照青铜并加以改造而成的爵形杯更是其中佼佼者,其器身往往堆贴梅花、松鹤、云龙、老虎、斑鹿等,大口深腹、小底,底部用梅枝等围成脚架,向上缠绕杯身,枝条苍劲挺拔,显得格外生机盎然,因而又称梅花杯、龙虎杯。

明中晚期  龙虎杯(象牙白) 高6.5厘米,口径10.5厘米

龟棵印又称饼模、糕印,取龟长寿之意,大多用于祭祖、拜神,或结婚、谢神等。其形制多样,纹饰丰富,绚丽多彩,富有立体感。龟印大多如龟形,呈椭圆形,多雕有寿龟、吉祥文字等纹饰;而粿印有方彤圆印、圆形圆印、两面印等,多雕有牡丹、缠枝花卉等纹饰,寓意吉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房雅玩瓷制文具是德化瓷器的传统产品,主要有砚台、笔筒、笔架、笔洗、水注、镇纸、印章、印盒等。德化窑的文房雅玩取材十分广泛,既有狮、象、鹿、猴子、兔、牛、马、羊等走兽,鸡、鸭等禽类,以及鲤鱼、龟,传说中的龙、麒麟等等;还有桃、花生、佛手瓜等果蔬,琳琅满目,造型多写意概括,形简而富于雅趣,令人爱不释于。如明代的象牙白通花笔筒、浮雕笔筒,清代的博山砚台,别致美观,高雅独特,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

清  五彩山水人物纹笔筒(陈明良藏)  高9.5厘米,口径6.5厘米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德化的瓷印章,德化瓷印章千姿百态,多以模刑制造,其形态丰要有方形人物印章、圆形狮子印章、方形狮了印章、九虬龙盘绕图章、莹白双獾方印、蟠虎钮印章和坐猴、玉兔钮印章等。而铭文内容多为文人墨客所用,如私章和闲章,还有一部分和通信有关,像护封水封堇封之类,以及有关信件或包裹的印章。据加拿大斯科特·福斯特研究,英国达勒姆东方博物馆、爱丁堡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伦敦珀西瓦尔·戴维基金会、伦敦大英博物馆,爱尔兰都柏林国家博物馆、贝尔法斯特北爱尔兰博物馆以及阿尼克城堡等都藏有德化瓷印章。

德化白瓷器型除了上述几大类之外,还有一部分特艺瓷,十分引人注目,当时即有不少史册予以记载。

清中期  盘龙蒜头瓶  高23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厘米

瓷箫笛箫笛,原为竹制品,分别是南音中的直吹、横吹乐器。以瓷仿竹制作瓷箫瓷笛,是德化瓷上的一项特艺作品。明代,德化的瓷箫、瓷笛已著名于世,其造型美观,式样优雅,犹如白玉雕制,声调亦胜过竹制箫笛,而且不因气候干湿变化产牛音调变化。北京博物院和日本的箱根神社珍藏有德化明代的瓷箫、瓷笛。清初陆廷灿《南村随笔》云:德化瓷箫,色莹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无一二合调者,合则声凄朗,远出竹上,不意云梦柯亭之外,有此异种。

清中期  五彩山水渔乐纹茶碗  高9厘米,口径6厘米

公道杯德化白瓷中的特制品,杯内底直立一人物立像,略高出口沿,须髯飘曳,双目微瞌,敞袍袒腹,神情闲逸,有陆羽、李白、弥勒数种塑像。将酒注入杯中,至立像胸前时,酒不再上漫,而从杯底一小圆孔汩汩流出,故亦称平心杯。造成平心现象的关键在于杯中立像,身中空有一道与胸部等高的间隔,足边和杯底各有一个小孔,利用虹吸原理制作而成。注入茶酒时,不能超过七分,多则全部从底部漏出。明清时代饮宴酒令盛行,为避免杯中酒多或少之嫌,平心杯应运而生。寂园叟《陶雅》中载:建瓷于碗内于人立形,其陆鸿渐耶,下有小孔,酒满则漏去,曰平心碗。

省油灯德化瓷质省油灯,灯盏作钵盂形,鼓腹束足,下没底座,口沿内敛,圆形,盂中有13条上小下大的空心瓷管供作灯芯管柱,每次能装一至三条灯芯,可依照明亮度需要增减,灯芯管柱下部与盂底连接处有一进油孔,灯芯点燃后,油料由进油孔慢慢吸入,直到点滴无余,芯管高出油料水平面,不因油料近火引起燃烧,安全可靠。

瓷梅花自宋以来,德化瓷塑盆花光彩照人,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期,瓷雕名师苏学金制作的盆梅,盆长方形,外塑浮雕仿古花卉勾草图案,造型古朴,稳重大方。盆中塑一整株梅树,老干虬根,枝条横斜,剪裁工巧,疏密有致,繁花满树,苞蕊盈枝,仰覆呼应,瓣薄如纸,形态逼真,瓷质雪白,釉色明润。民国4(1915)选赴美国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德化县令吴承铣特送极深研究大匾以奖励。后,雕塑名师许友义继续研制有20厘米、26厘米、39厘米、43厘米多种规格的瓷梅花,有整株带盆和整株不带盆,产品销往海内外。

清晚期  堆贴八仙花觚  高24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9厘米

能动瓷指在外力震动下,作品某部件能活动的瓷雕。民国期间,瓷雕艺术师许发义创作《木兰从军》时,以小瓷环逐环连接制成链条作为马缰绳,环环相扣,随震动而动,设计精巧,制作精细,在参加英国伦敦国际博览会时获金奖。许友义创作的瓷雕龙舟,以龙为舟身,浮游于浪花飞溅的急流上,舟上设廓楼,桅上飘旗子,楼内人物临窗远眺,舟身上的龙鳞,桅上的链条,廓楼的门窗均能在移动中活动。

薄胎瓷南宋时期,已出现一种胎体很薄的产品,而且不变形,如16厘米的粉盒,白而薄。明、清叫代,浮雕龙虎杯、牡丹杯等产品,造刑别致,雕饰的龙鳞、鹤羽丝毛毕现。清代制作的薄胎产品茶杯,杯内可见杯外绘画的清晰纹饰。

清中期  青花花卉纹盘

3、装饰艺术精湛多样

德化陶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它在继承发扬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的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其装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题材,如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刻划

系用竹签或篦笔等在器物湿坯上直接刻划出各种纹饰。纹样主要有松鹤、云龙、花鸟、兰花、竹石、牡丹等图案。上釉烧成后,形成釉下暗花,常见于盘、碟的内底或杯、炉、尊等的外壁。其花纹纤细,构图疏朗,手法轻快简练,自由豪放。

明中晚期  龙虎杯  高8.5厘米,口径14厘米

除一般花卉图案外,德化窑还常用铁刀或竹签在蘸好釉的器物上,刻上草书、行书或篆书的美好诗句来作装饰,诗赋文句的内容人多与器物用途相结合,如灯盏铭刻舒眉六冬春,香炉刻铭一柱清香风香流万里烟飞古篆浮,香霭净玉堂,杯刻两人对酌山花开寒夜客来茶当酒醉倒南山人,执壶刻铭清泉吸满涧江上引清风,山间吸明月,瓶上刻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等等。充分利用德化瓷胎釉本身洁白如玉的质地美,将书法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素净高雅,颇具特色。

(2)印花

即刻有花样图案的模具与坯体一次性印压而成,脱模后,稍加修整粘合即成器物。花样、规格一致,简便快捷,能够大批量生产。印花纹饰有阳印和阴印两类,以阳印纹饰为主,纹样丰富多彩。宋代的印花装饰纹样有充满生机的各种花卉以及活灵活现的飞禽、游鱼等类。元代的印花装饰纹样,除继承前朝的各种纹饰之外,以莲花纹饰居多,并新增了寿福山寿海金玉等吉祥文字。明代印花在继承宋元时期印花技艺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纹饰大多仿古铜器的饕餮、夔龙、风鸟、蟠虺、八卦等等。

此种技法,多流行于仿青铜器造型的炉、簋、觚等器物卜。

清晚期  堆贴文字胆瓶  高23.5厘米,口径4厘米

(3)堆贴

堆贴,是德化白瓷普遍的一种传统装饰手法,也是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堆花是用毛笔蘸泥浆,在器坯外表面按照一定的轮廓或脉络堆画成图案;而贴花足先用模具或捏塑,制成所需的花卉、铺首等部件,经修整以后,用泥浆粘贴丁已修好的器物胎体上。由于贴花纹饰较为清晰,堆花纹饰较模糊.因而在装饰时往往堆贴并用,先堆后贴或以贴补堆,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强。其流行纹饰有:梅花、玉兰、荷花、竹松、水仙、牡丹、铺首、八仙、龙鹤、小鹿等等。

德化白瓷纹饰装饰,大多采用堆贴技法,尤以炉、杯、洗、人物、罐、瓶等居多,堆贴花装饰与器物造型的巧妙配合,显示出德化窑装饰技艺的高超。如堆贴狮首、象头等双耳香炉、花瓶以及梅花罐,梅花椭形杯等。尤其是堆贴梅花椭形杯,其口沿外侈,外壁的一边贴有数朵盛开的梅花,枝叶挺拔,富有生机;一边贴梅枝及花萼,衬托着几片叶子;杯底有一梅花枝杆成架形附着,既起装饰作用,义当杯的足架;足架与杯底虽略有空隙,但却融为一体,显得朴实庄重。贴螭壶,壶体直筒状,小平口,子母盖,盖面贴拱身昂首螭为钮,壶腹中部饰结带两道,一只四爪螭贴壶壁,转首向外仰望,张口吐舌作流;另一螭头下俯,翘尾作鋬,姿态牛动,造型奇妙。双螭耳三兽足炉,炉肩部贴饰12个变形夔纹,近底周壁模印瓣形回纹,炉底承三兽面蹄足,通体施白釉,极为莹润,做工精细,造型既新颖又古朴典雅。螭龙烛台,烛台上端盘状,犹如一片盛开的荷叶,盘下圆柱连着分立的三兽面足,绕柱间堆贴蟠龙,通体施乳白釉,莹润细腻,造型奇特,为同时代窑口中所仅见。这一时期的堆贴装饰纹样与晶莹润泽的釉色,十分协调和谐,各种花卉塑造得生机勃勃,秀丽多姿。

明代  透雕花瓶

(4)透雕

又称镂空,足将某一器物绘好图案后,再用利刀雕透成花纹的装饰手法之一。德化早在明代的博山熏炉、仿铜香炉、笔筒、花瓶等产品上就已采用。香炉主要用于盖上的花纹图案部分,所饰花草仪留线条,中间刻成空洞。博山香炉亦刻玲珑剔透的奇石,炉内烧香时,缕缕烟气从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四溢。笔筒整体以交叉花卉组成,除花、枝、叶外,全部镂空,成为明代象牙白瓷中的一种特色产品。清代以来,博山香炉、八卦香炉、狮子香炉等的装饰仍用透雕于法制作。

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    黄春淮郑金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