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李东垣的阴火学说

 小柴胡汤 2022-05-26 发布于浙江

2022.05.23跟肖师学中医第30期

林佳明:

《复习·运用仿三甲散案例》

提要:学习此案例之目的,一是学如何准确辨证,二是学如何运用仿三甲散。

1,【病例】某男,62岁,慢性附睾炎半年余,左侧睾丸下坠肿大,刻诊: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厚腻罩黄,舌下静脉紫暗、粗大、分枝,脉濡滑有力,左关为甚。

2,【分析】

(1)因为左关脉主肝,所以患者脉濡滑有力,左关为甚,说明肝病变了。病人既存在肝病变,又存在睾丸肿大,由于肝经绕阴器(生殖器官),所以睾丸肿大的病位在肝无疑。

(2)苔厚腻罩黄主痰热。舌下静脉紫暗、粗大、分枝,主气滞血瘀。

病机应该是痰热陷入肝的血脉中,壅塞脉络导致气滞血瘀。

因此病性为痰热与血液胶固,即主客浑受。

3,【诊断】痰热入肝的血脉,主客浑受。

4,【治法】用仿三甲散将痰热从肝的血脉中提出来,再用温胆汤降胆胃,将痰热排出去。

5,【治疗】炙鳖甲20克,柴胡10克,穿山甲3克(呑服),僵蚕10克,土鳖虫10,桃仁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法半夏15,茯苓15,木香10,蜈蚣2条。

6,【效果】服药三剂,胀痛大减,肿胀也消除很多。去掉木香,蜈蚣,再服三剂病愈。

7,【按语】虽然睾丸为肾所主,但是由于肝经绕阴器(生殖器官),睾丸与肝有联系。当肝气郁结时,可导致睾丸肿大,用木香蜈蚣散治之,木香蜈蚣散组成:广木香10克,蜈蚣3条。

主治: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而痛。用法:共研细末,分3次服,大人白酒冲服,小儿煮甜酒服。

谢谢肖老师的倾情分享,静脉曲张导致的瘀积性皮炎,奇痒难忍,常因搔抓感染,久之红肿、糜烂、渗出,严重的久不收口,基层皮肤科常见。

感谢肖老师,给解决疑难杂症打开了一条思路~~

肖老师将脏腑辨证、六经辩证、圆运动等中医体糸融合一体,对指导临床实践十分有价值,对培养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及辨病辨证指明了非常重要的路径,对提高疑难病的辨治能力非常有意义。感谢各位老师毫无保留的传授和分享

感谢肖老师,给我们解决疑难杂症打开了许多思路。

李东垣是一位杰出的临床家,人品坦诚,大实话公开写在书上,他说我治病辨证正确,加减得当,可是治疗不彻底,或者过后复发。

他找到原因了,是“不依《素问》法度尔”,就是没按《素问》中的“藏气法时论”用药。

即同一个病,春夏秋冬用药不同。

在这方面,当今临床几乎是零。

新安派,在四时用药方面到位。

他们有一方,分为四季加减。

新安派这方本来就效果好,传到一人有手里,我没记住是谁,传到他手里时,他改了,加入了四季用药,这一改,可不得了呀,效果是一剂知,两剂已啦。

我们可以发挥运用“藏气法时论”,我们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早晨病情重点,视为春季病。

西医专家治病有好方法、好技术就不断开会推广和分享,所以西医发展快是有原因的。不少中医大师、名家保守、秘诀不外传,也是导致年青中医临床进步慢的原因之一。

李可老中医的格局、胸怀、分享、不保守令我十分敬佩,现代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中医专家中,肖师、曾师、林师、阮师等一批专家是我内心十分尊敬的老师,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新生力量

这也是中医为什么没落下去的一个原因,过于保守,得点东西就藏着,现代社会不是以前一村一村,而是一个地球村了。

目前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大家开始弘扬传播了

多谢肖老师,周三给一患者开具黄芪人参汤加减后,病人今晨说双下肢无力,木乱大轻。患者久站的工作,中年女性,瘦高个,因1月前搬家劳累出现双下肢无力、木乱,久站后症状明显,院外治疗半月无效,后我又针灸治疗1周,效果也一般;用黄芪人参汤大轻,肖老师真是大医。

多谢肖老师,大中医师不敢当,小大夫而已。患者平常下午无力感最重,甚至行走困难,近两日未出现这种情况,精神状态都明显改善。

方中用蝉蜕、僵蚕,取升降散之意,也是肖老师之功,多谢,病人一句好多了,胜黄金万两。

东垣师的脾胃论,徐大中医师在临床上已经践行,收效迅捷!

徐大中医师治的这个病例,是东垣师说的“痿厥病”。

我们可以发挥,辨证而用黄芪人参汤,治中风后遗症,照样收效迅捷!

得益于各位老师,特别肖师孜孜不倦、倾囊相授,感谢!

徐大中医悟性高!东垣师他就是要升阳气,徐大中医用僵蚕,蝉退正对,此二药就是升阳的。

最近我给一个妹子调理身体(美颜),还是以温胆汤为主方,虽然脸上痘子还比之前稍增多,但是其他症状都缓解了,舌脉均改善。

升降大法效果不错

刚治疗一个急性面瘫的也是用升降大法

【枳桔二陈汤】诊治中风后遗症痰多两剂知

@上海—肖春宏 多谢肖老师跟各位大师的不吝赐教,青年中医在医院发展好难,身边很多有年资的前辈,不熟悉或者第一次来的病人一看你年轻就不信任,这个病人已经在医院别的前辈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不理想,经熟人介绍才找到我这里,治了一周效果也不明显,每次病人说:大夫,不轻,我这心里焦急万分。

这次病人症状减轻,心里也放下一块石头,科里同事也说,我为年青中医争了口气。多谢各位老师了。

干的好!为年轻人争气,为中医争气!自古英出少年!@济宁-针灸-徐珂 

一定要掀起年轻的中医风暴!为你点赞!!加油!!@济宁-针灸-徐珂 

薛生白的“仿三甲散”,吴鞠通的“三甲复脉汤”,都要用吴又可的“三甲散”思路来理解,这是原创思维,脱离了原创思维,就用不神“仿三甲散”与“三甲复脉汤”

肖老师三甲散是不是还可以治疗肝囊肿子宫囊肿这些。

对证可以,否则不行的。

阴火与心火是同时产生的。由于阳气根于血,所以脾胃虚则阳气不升,陷入阴血中产生阴火。

同时火生土的平衡关系被破坏,心火相对亢盛而旺。若无阴火而仅有心火,不会生大热的。

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从肖老师讲解的

脏腑别通,到心肾相交,

辨湿热病机,到左升右降。

林师为我们讲授的

解表分

三个层次(肺脾肝)

到经方的温潜法,阳平阴秘,固护正气。

曾师给我们讲解的

畅三焦气机,祛湿郁火邪,则气血通。

中医路上,我们学习并勤于临证,依理祥判,左右逢源。

感恩不尽

再以升降浮沉解析升降散如下:

僵蚕,是风药,作用是祛风止痉,主升。蝉蜕,是解表药,作用是疏散风热药,主浮。姜黄,是血分药,通肝脾二经,活血通络,主沉。大黄,是泻下药,作用是泻火通便,主降。

四味药,升降浮沉涵盖全了!

升降散多厉害,既调升降气机,又从表与下双解。

此外,还有甘温升阳,苦寒泻火。

升降散,仅四味药,但是可以写出长篇大论,晋升博士学位。

治闭经,

病人肝脾郁-致肾水不足之时,也多。

我多习用傅青主益经汤;

脾肾不足是加用助仙丹。

今看刘佃青老师,在病人出现胃火阴伤-血枯时,多用瓜石汤。

再结合学习思考肖老师教我们的《诊治闭经干货》,心气之所以不得下通,

主因是胃降-则'心肺不滞″。

忽然,都想通了,并理解了制方之机:

原来大师们都在围绕一个'血'字做文章呀

想来,更得感谢@上海—肖春宏 我们敬爱的肖老师:

授之以渔

居功至伟

李东垣医术的核心方是补中益气汤,方中的人参,黄芪,炙甘草,叫保元汤。

朱丹溪医术的核心方是知柏四物汤。后世人合称其为朱李学派,说明两者不矛盾,可无缝对接,我视黄茋人参汤为朱李学派的核心方,此方好用,并且用途广。

阴火常与相火同见,这既要用参芪,也要用黄柏。阴火令血沸腾,并耗血,这要用生地,熟地。有相火,它阴亏,用生地,熟地,正对。

许久前,我看一个老中医开的方,一半李东垣,一半朱丹溪。看不太懂,心里说“二串子”。

几年后,明白了,认为他厉害!

人家是朱李学派的高手!

病人来了,您一看脾虚,温补脾肾不行,因为肾阴虚。而滋阴泻火也不行,因为脾虚。

用哪个门派也看不清楚此病。用朱李学派看,哎呦,太好治了。

前几个月,我看某人开方治中风,附子用3,生地用45,钩藤15,天麻15等,我问他:你心里是不是纠结?他答:是的,你怎么知道?我答:看你用附子3克而知。把附子去掉,加党参,黄茋各18。

徐大中医说的非常对,这类人心思重,说不上什么时候就相火大旺,生风了。

脚热,睡觉脚伸出被子外面。还腿无力。

肖老师,想请教您两个问题,我治疗过一个失眠患者,首诊开的血府逐瘀汤加减,患者五天后来复诊告知睡眠改善,二诊我加了生龙骨、牡蛎各30g,看病人舌尖红又加了代赭石15g,告知患者上午不喝药,下午3点、睡前2小时喝药,病人回去喝完反而出现精神头大振,一夜未眠,第二天给我打电话,我让患者继续再喝一天看看,结果晚上还是精神十足;第三天患者未喝药反而可以入睡。这种加了重镇安神药,患者反而效果不好的情况,您碰到过吗?

还一个问题,我曾经看一个前辈开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失眠,我想不通这个方子治失眠的道理。请教那个前辈,前辈不答,肖老师能指点下吗?@上海—肖春宏 

而且这个前辈治病,十有八九不离麻附辛,病人很多。我也抄袭过他的思路,效果有好有坏。感觉还是缺少自己的东西,碰到别人的成功经验,总想抄袭

肖老师讲夹阴伤寒时提到麻附辛,不知道存不存在这一层关系

龙骨,牡蛎用于虚火,而实火用龙骨,牡蛎则关门留寇,舌尖红主心火,为实火。@济宁-针灸-徐珂 

@广州—李杰斌 应该是的。

正气虚弱,寒伏于里?

表的底气是肾阳,当肾阳虚时,患表证是表阴证。用麻黄解表,用附子补底气,细辛搜伏于肾的寒邪。如此则寒邪一鼓而出。

可以理解为肾阳虚,邪气由虚寒而化吗?肖老师

不是这样。同气相求,所以肾阳虚则寒,易受寒邪。肾阴则热,易受温邪。

表是太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相表里,故表的底气是肾阳。

林佳明:

麻附辛汤,是夹阴伤寒的第一个证。夹阴伤寒之意是外感风寒,但是夹阴,即夹肾阳虚。不是普通的外感伤寒病,而是特殊的,特殊在夹肾阳虚。

我明白了,肖老师。那个用麻附辛治疗失眠,患者的脉象一定是脉沉。

麻附汤证失治,变成桂枝加桂汤证,桂枝加桂汤证失治,变成二加龙骨牡蛎汤证。二加龙骨牡蛎汤证失治,变成亡阳证。

我同学干过一回误治,本来是二加龙骨牡蛎汤证,他见苔厚,一诊按湿热治,药后患者大汗淋漓,他跑来问我,我赶紧开二加龙骨牡蛎汤,两剂病愈。

二加龙骨牡蛎汤是不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去桂枝加白薇与附子,肖老师?

这是表向里吧?阳虚的越来越厉害了

我同学见识了二加龙骨牡蛎汤厉害了,两剂则舌苔退,汗也止了,所要治的病也好了!

瓜石汤,用经文理解:“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这样即抓住病机了。

诗曰:“不被迷雾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掌握经旨,即身在最高处。闭经,始发于风温。

陈平伯说风温以肺胃为病变中心。言外之意是风温伤肺胃,伤肺胃什么呢?

伤阴呗,热邪特点是伤阴液,这都是课本讲的基本知识。

伤肺胃了是什么结果?大便干燥,心气不得下通(肺失去敛降心气下降作用)。若是女子,则闭经了。

胃热,久了则耗肾阴,用玉女煎。若失治,肝也血亏了。用四二五合方。

都是天下失中医之道,才出的“祸”,若始发风温之时,看中医,还哪来的闭经等一系列病呢!西医该大面积失业了。

我从前见肾虚即认为是色鬼,后来发现人品非常好的人,肾亏比较重,不知怎么弄出来的?学习后知道了,风温,风寒,传变于下焦所致。

各位看我发的“诊治闭经干货”附的病例,用桑叶与薄荷了,这疏风散热药,祛肺所受之风温,这是治风温“病”,其余是治肺胃燥热“证”。

病与证同治,方能一剂知,两剂己,此为仲景师旷世绝技!

麻黄,细辛是治风寒“病”,附子是治肾阳虚“证”,病与证同治也。

如此理解麻附辛汤,则运用广泛了。不会被所谓的方证之条条框框束缚,用神此方。

徐大中医说,有个老中医十有八九用麻附辛汤,就对了!

这是因为“病”都是风寒后遗症也!

治风温“病”,常用桑叶。治风寒“病”,常用麻黄。

区分温病与伤寒,跟吴又可学。区分温与疫跟杨栗山学。区分内与外跟李东垣学。都胸有成竹了,您早已经成为名振中医界大师们的中医巨子!

五味子,兔丝子,车前子,复盆子,枸杞子。

对于阴火是什么?中医界有争议。

首先,阴火是文学之词,李东垣是儒子,精通文学,不可能不知其意。

他将阴火用于中医,其含义离文学之含义不会太远的,我们应从当时文学含义的角度去探讨阴火是指什么?

例如:诗曰“阴火煮玉泉,喷薄涨岩幽”,其中阴火,是伏于地下之火。

那么在中医里,阴火应该是伏于血中之火,此火从何而来?

阳气陷入血中而来,因为“诸阳气根于血”。

阴火一词,不是李东垣创造的,而是他运用,运用就不能背离原义,背离了原义,一是没意义了,二是人们皆看不懂了。是吧?

我们再结合《脾胃论》阐述的内容,可知阴火是指血中之火,是脾胃内伤产生的血中之火。

李东垣,他没想到我们文学知识贫乏,竞然不知阴火是何意?从而争论不休。

功在剑之外,我们天天只练剑,是不行的。

海里的,地下的,发出的火,都叫阴火。那么在人体,则应该是阴血的火,叫阴火。

海中的生物,有的发光,叫阴火。地里的磷物质发光,也叫阴火。

《学习李东垣的阴火学说》

提要:李东垣最早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出“阴火”概念,阴火在李东垣的阴火学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阴火到底是指什么?李东垣没有讲,故中医界争论不休,向来众说纷纭。

一,【称阴火之由】

火属阳,称为阴火是何故呢?其理由如下:

1,因为外感为阳,内伤为阴,所以内伤产生的火称为阴火。

2,因为实证为阳,虚证为阴,所以脾虚产生的火称为阴火。

3,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所以脾虚产生的火邪称为阴火。

4,因为祛邪为阳,补虚为阴,所以需要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的火称为阴火。

未完待续………

杜甫,都明白阴火,其诗曰:“阴火煮玉泉,喷薄涨岩幽”,可是咱们中医人就不明白。

二,【阴火的含义】

阴火,首先是文学之词,不是李东垣创造之词,而是他运用之词,运用此词就不能背离此词的含义,否则就是用词错误。李东垣是儒子,精通文学,他知道阴火的含义。

李东垣将阴火用于描述中医之火,其中医之含义与文学之含义不会是两样的,我们应从文学含义的角度来研究阴火是指什么?

在文学中,例如:杜甫诗曰:“阴火煮玉泉,喷薄涨岩幽”,其中阴火,是指伏于地下之火。那么在中医里,阴火应该是伏于阴血之火。

三,【阴火与元气】

李东垣说“火与元气不两立”,其中的“火”是指阴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的基本含义是脾胃健旺则元气充盛,元气充盛则阴火不生;

脾胃气衰则元气不足,元气不足则阴火炽盛。炽盛的阴火又克伐人体元气,故说:阴火为元气之贼。

即:元气充足,阴火不生;阴火炽盛,消耗元气。这叫做“火与元气不两立”。

@上海—肖春宏 肖老师,上次和您说的这个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您的指导下,现在症状缓解了大半

哇!东海大中医您太厉害了!请您将思路与方药发上来,让大家都有学习的机会,谢谢!@河北東海中醫   李东海 

效果确实好,不仅舌苔消退明显,而且舌由无神(没生机)变有神了(有生机),东海大中医师,非常优秀!

@上海—肖春宏 肖老师,不好意思,上午一直有事,刚忙清

4月24日开始,用的是柴芍温胆合平胃散(有纳差、食后易呕恶) ,加龟甲鳖甲牡蛎滋阴

用仿三甲散滋阴通络透邪,用柴芍温胆汤加当归养肝血去痰浊 ,用茯苓、薏苡、白术、甘草升脾,顾护后天之本,桑叶清金保肺。用药十天,舌像明显的有所改善。

感谢老师您的指导、教授@上海—肖春宏 

您随证进退,显示出您基本功扎实!@河北東海中醫   李东海 

舌尖缺损,主心虚,复诊时注意审心之证,加一两味药养心安神即可。@河北東海中醫   李东海 

@保定杨春成 杨老师鳖甲龟甲我是先煎50分钟,其他的群药煎40分钟。

有胆有识,林师之范!@河北東海中醫   李东海 

@上海—肖春宏 老师您过誉了,有佳明恩师与肖老师无私的指导、教授,我们都在慢慢的提升。

如果打个比喻,东海大中医所治的案例,相当于解放战争的三大战疫之一。大家看方药,立足中焦,同调肺脾肝肾,外加通络,大规模之战,有将帅风度!治大病,重病,疑难病都这样干!

这是啥中医派呢?立足中焦五脏同调派!

每天捡肖师的贝壳,终于串成了漂亮的珍珠@河北東海中醫   李东海 

还有“气贯长虹,曾师之范”呢!

哈哈,只要勤奋有加,紧跟肖师、林师的脚步,后生必可畏!!

四,【阴火的产生】

脾胃运化水谷生成精微充养元气。若脾胃虚则元气衰,元气衰则阳气下陷,由于“诸阳气根于阴血中”,所以阳气下陷的时候,阳气陷入阴血中,变成伏于阴血中之火,伏于阴血中之火即是阴火。

阴火在脾胃内伤热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脾胃内伤所导致的热病,其“热”生于内,这个内生的“热”,就是阴火所生的。

阴火的生成是脾胃内伤热病的标志,也是脾胃内伤热病的病机关键之所在。

阴火是伏于血中之火,只清热凉血不行,因为阳气还往血中陷入,清热凉血犹如扬汤止沸一样,唯有升阳气是治本之法。

我逐渐把阴火学说聊完,之后咱们用阴火学说干“大事”!

阴火学说是病理学说,了解病理后,辨证才能抓住主症!

五,【阴火与心火】

心与脾是火生土的关系,正常时心与脾保持平衡,若脾虚则心与脾失去平衡,心火相对亢盛。

阴火的生成,是在脾虚,心火随之亢盛的时候,同步发生的。

脾虚则生成的血少,阴血本来就不足,受到下陷阴血中的阳气的侵扰,又受到心火的煎熬,而造成了“阴火”内生的病理状态。

故阴火不是心火,但是与心火密切相联。

理解了阴火与心火的关系,也就理解了阴火与肝火的关系,是一样的。故治顽固性痔疮,用补中益气丸泻阴火,用龙胆泻肝丸泻肝火。上去咔嚓就拿下,此为我的绝活!

说五行生克不好使的人,应该读两年《脾胃论》,看看东垣师如何用的?

【归脾汤】教材言治心脾两虚,可治阴火吗

不行,治不了。心脾两虚,也没有阴火,与脾虚心亢不同。@广州—李杰斌 

阴火是内伤发热的标志。心火是阴火生成的标志。

昨晚讲过,阴火与心火是同步产生的,一个病机生两个火。

东垣师,用的是五行生克辨证体系,但是五行生克有个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到四季的问题,东垣师在五行生克中加入了四季因素。

病机就是这样的,不用五行生克则解不开扣。只推崇一种辨证方法,而排斥其它辨证方法,没有人阻拦你,你尽管自行其事,但是临床阻挡你,四处碰壁,大医之名与你无缘!

补中益气丸合龙胆泻肝丸之证,用六经辨证看,都辨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方向不错。但是对病重的程度估计不足。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是脾阳虚,脾阳虚进一步发展是阳气下陷,现在是阳气下陷了,治脾阳虚,不行是吧。肝火比少阳火大多了,治少阳火,不行是吧。

更没有看见阴火一层,治不好正常的!

用六经辨证,不能局限于用经方。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少阳是龙胆泻肝丸,太阴是补中益气丸。

没有规定六经辨证只能用经方,是吧。

也没有规定脏腑辨证只能用时方,是吧。

用六经辨证不是经方派的标志,用脏腑辨证也不是时方派的标志。

经方派,时方派,都说的是“方”。与用什么辨证方法没关系。

@上海—肖春宏 老师说的好,多种辨证方法综合应用,才能不使自己临床受限,深受体会。

看看肖师所说的柴胡达原饮一剂搞掂反复发烧一周的中医学生。谁敢说中医不伟大!

曾师让我们见证了中医的博大精深,现在医疗机构太多的中医生最缺自信、自强精神

剂量比我用量还小,而效果宏大,曾大教授不得了啊,哈哈哈……,曾师坚信“湿去热孤,热自退”之理,若换个人治,半途而废啦!@肇庆曾艺文 

中医艰难的路子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虽然国家最高层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支持中医,百年来的打压和屈辱不是几年能完全解决的,但是我坚信,当科学家找到了观测人体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手段及方法时,中医药背后的规律和机制将可以完全解释清楚,一个以中医理论和体系为核心的人类新医学时代将会出现。

赞同梁师之见!@广东肇庆  梁元 

@上海—肖春宏  肖老师

有一个反复发热一年医案,请老师指点接下来如何善后。

吴某,男,5岁

反复发热一年,发热则容易抽搐。多次住院,门诊补液治疗。

近一年频繁就诊记录为开始为2021年5月开始就诊,每月发热,常发热则门诊连续补液三四天,隔几天又再发热。

初诊:

2022.4.13  发热来诊,舌质红,苔根白厚,脉滑数有力。

处方

1.柴芩温胆汤合加藿香 蚕砂山楂 麦芽 

2.小柴胡汤加藿香 茯苓 竹茹 山楂 麦芽

诊治过程:

2022.4.13发热来诊,建议患者家属让小孩服用中药,患者家属同意,每次开两剂,先予1方两剂,随后三次复诊均隔日一剂1方,第四 五诊隔日一剂 1方2方交替服,第六诊,小柴胡汤两剂隔周一次,每次复诊脉象舌象均反应邪气较上次退减,七诊患者有吃零食,舌苔又开始稍白腻,继续1方2方交替服,服中药以来随后一个月均未再发热抽搐等情况。

阳气宜流通,发热都是阳郁。阳随气行,解除阻气机之病因。

湿热病,开始舌尖红,舌根白,为湿热并重,用方不妥。

都是舌上,没有舌下,缺了一半。此外,上中下三焦资料几乎没有。治湿热病,以三焦辩证法为主。

抽搐,病位在肝。一是湿阻肝经而筋失养,二是伤肝阴血。

脾胃之症是正局,厥阴肝之症,是变局。

眼睛干吗?鼻孔干吗?胸闷吗?胃脘胀吗?手足冷热?

平时头如裹吗?腰重吗?四肢沉吗?

病人不太明白,需咱们问,首先区分发热是外感还是内伤?

这个孩子每次发热门诊医生都是补液 抗生素激素 清热药为主。是不是这样导致了脾失健运,湿浊内生。

这,可以考虑。但是不能凭此判定。需用四诊实据判定,例如确定无外感,又有脾胃之一大堆症状,应是内伤发热。不能漏了湿热,要想到。

苔白,发热,四肢见症,湿热面比较大。

肖老师,这样分析又让想起一下中医基础理论。

湿性重浊,病程缠绵。热易伤津,生风动血。

 临证首辨外感(伤寒)与内伤(病位)。

 淫客邪,荣卫失和-外感祛邪为主;

饮食劳倦,五脏不平,六腑闭塞-内伤复正为主。

讲述丨肖春宏恩师,曾艺文恩师

来源:全国经方实战医生群,各位恩师,师兄,师姐分享及聊天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