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了《认知觉醒》,你的认知是否获得了巨大的改变? 从此每天变得动力满满,从早起、读书、跑步到各种课程的学习。 这样就可以彻底改变自己吗? 可为什么,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呢? 因为,光觉醒了还不够,你还要正确地驱动起来。 所以,《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又写了第二本书—《认知驱动》。 可以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让一个努力的人,能真正从头到尾,有效地改变自己,迎来更好的人生。 这本书,会教你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 带着你找到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帮你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成就一个优秀的自己! ![]() 01. 为什么很努力,却还是没有变得厉害? 大多数人追求的成长,都容易掉进一个陷阱,就是过度专注于内向成长,而忽略了外向成长。 内向成长,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也就是注重于对内输入和习惯培养。 外向成长,是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作、出书、讲课等。也就是对外输出和打造技能。 我们每天早起、跑步、读书、学习,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忙碌到感动自己。 然而这些活动都是内部循环,不能直接对外产出。 所以坚持这些习惯,只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会让我们成为很厉害的人。 因此,有了输入,一定要有输出;有了习惯,一定要让技能有所提升。 如果你能更多地投入向外成长,去培养技能、产出作品,就能参与到社会价值体系的循环中。 由此,你会得到各种正反馈,感觉到被认可、被鼓励、被需要,甚至会变现、会有好的工作或合作机会主动来找你。 只有在向外成长中,你才会感受到努力的希望,并愿意乐此不疲地进行下去。 ![]() 02. 思维篇——成事心法 第一个心法:改变自己的关键是创造价值 如果你只是在自嗨式成长,没有为别人提供任何价值,别人凭什么关注你、支持你、给你反馈? 你又如何检验自己是否有真正的成长? 当你提供的价值,是别人需要的,别人就会支持你,为你调动资源,甚至为你付费。 交换才是硬道理,宇宙能量是守恒的。 只有当你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才会被别人强烈需要,才有可能得到等价回报。 如果你始终在思考,做什么事能够给别人带去长久价值,一方面,你会不断把自己打磨得更有价值,一方面,能自然而然得到你想要的。 你发现没,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所以,一旦打开了认知的任督二脉,你会觉得时间如此宝贵,人生不该虚度,更应该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价值上。 第二个心法:凡事要有利他之心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2019年1月接受采访时所说: “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是为了财务报表,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类理想而努力奋斗。”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正在践行的利他思想,所以华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利他的本质是爱,它的力量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爱得有多深、爱得有多广。 无论是“为母则刚”,还是“无欲则刚”,实际上都是因为情怀和胸襟超越了个人、小团队,是一种面向大集体的爱。 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利他才能利己。 ![]() 第三个心法:拥抱多元世界,不再二元对立 什么是二元对立? 不喜欢,就厌形于色;找方法,却只取单一;要结果,总是急不可耐。 而拥抱多元的世界,其本质就是,存在即合理。 比起单纯地对这个世界进行批判,我们更需要包容万事万物。 毕竟,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都可以包容。 包容多元并不是消除自我,而是懂得,在建立自我的基础上,了解更多人的观点。 这个对于个人成长来说,也是一种补充。 一个人的成熟,必然要从“二元世界”走向“多元世界”,我们的思维也必然要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互存”。 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复杂世界中来回穿梭,日益成熟。 ![]() 03. 策略篇——成事技法 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你真正做成一件事呢? 第一个技法:看清机制,寻找意义。 看清机制,就是通过原理机制,彻底看清做一件事的好处和方法目标。 当你觉得不做这件事是一种损失,把这件事作为目标,你一定会更有动力去做。 寻找意义,就是在训练我们的潜意识,让它领先于我们的能力,牵引我们前进,而不是躲在舒适区拖后腿。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盲目努力,为自己的行动注入长久动力,并体验当下的愉悦。 有了这样的指导,我们就会持续学习、持续思考、持续行动、持续感知。 同时,也会把自己的目标导向那些,少量的、有真正价值的长远目标,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真正的目标和动力,来自我们对一件事情,清晰而长远的认知,而非某个特殊的时间点。 这样可以避免我们成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现在,反思一下你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是不是只看到了目标本身呢? 如果是,那就去寻找意义,而寻找意义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写下来。 因为书写,是锻炼深度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二个技法:敢假设,看现实结果 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先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或解决方案,有时候,答案就会在自己思考的时候“蹦”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因为困难就卡在原地,从假设的结果来倒推过程,反而能够继续向前迈进。 往往很多新信息,会在后续的行动中慢慢浮现,这样一来,我们才有了快速进步的可能。 那怎么判断我们做出的假设是正确的呢?直接看现实结果。 看清现实的结果,并接纳这个现实,能够降低心理期待。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加聚焦地去做两三件最重要的事,反而能加速成长步伐。 同时,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减少内耗。 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现实结果是最好的评判师。 ![]() 第三个技法:深度学习,刻意练习 不得不说,现代的人,都太缺乏深度学习和刻意练习的本领了。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都被碎片化的信息吸引和充斥着,很少能沉得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 不要说一本书,就连一篇文章,都是太长不看。 两小时的电影,也没有耐心看完,喜欢看被剪辑后的小视频。 就连一首5分钟的歌曲,都没有耐心听完,只喜欢听某音的热榜高潮片段。 这些也是人类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的天性使然。 所以,总是不看现实结果,一味追求轻松、简单、新鲜、快速,以致迷失在没有实效的自我欺骗中而不自知。 最后收获的只是平庸和普通。 如果你能学会深度学习,那一定能赶超80%的人。 为什么要刻意练习? 真正的对手不怕你会一万招,就怕你把一招练一万次。 一万小时定律早就告诉了我们,只要你坚持把一件事练习一万小时,迟早能成为专家。 所有深度学习和刻意练习的结果,都是通过主动做成一件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最终来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提升。 ![]() 写在最后 如果说,《认知觉醒》这本书,是打开了你的认知思维。适合每天浑浑噩噩度日的人看。 那么,《认知驱动》这本书,则是通过“做成一件事情”的心法和技法,教会你,如何通过创造个人价值,获得人生的成就、幸福和意义。 适合每天非常勤奋努力,却看不到希望和改变的人看。 就像作者所说的: “学会用认知来驱动自己,我们就能更好的达到成长彼岸——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情,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认知来驱动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