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事的方法

 a_123 2022-12-12 发布于河北

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女同学,一直都很努力,每次下课都会找老师请教,其他休息时间也一直在做题,但是成绩始终就是提升不上去。为什么会这样呢?之前一直以为是她笨,其实不然,在了解了NLP逻辑模型之后,我发现并不是她笨,而是方法不对。

NLP逻辑思维层次

NLP逻辑思维层次包括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每一个层次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天差地别。

文章图片1

NLP逻辑思维层次

  • 最一层是环境。这类人最多的就是抱怨环境,什么都是环境的问题,其他人的问题;

  • 第二层次是行为。这类人不再抱怨环境,而是选择努力去适应环境,做什么都很努力,但是这类人缺少主观意识,缺少正确的判断,只是简单的努力而已;

  • 第三层是能力。处在这层的人开始动脑琢磨自身的能力了。他们能努力跳出这个舒适区,积极寻找方法,因为有了科学的方法,就是事半功倍。但是这一步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因为在知道方法的那一瞬间,一些人会产生“一切事情都可以搞定”的感觉,于是不再愿意花更多力气去踏实努力,他们沉迷方法论,收集方法论,最终成了“道理都懂,就是不做”的那伙人;

  • 第四层是信念和价值观。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再好的方法也代替不了努力;也一定有人会明白,比方法更重要的是选择。因为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相关信念,他们能够分析出哪些事是正确的,并且知道如何做才能把事情做好,他们也会付出对应的努力来把事情做好;

  • 第五层是自我意识,就是从自己的身份定位开始思考问题,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在这个视角之下,所有的选择、方法、努力都会主动围绕自我身份的建设而自动转换为合适的状态。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觉醒者了。

  • 第六层是使命。在身份追求之上,便是人类最高级别的生命追求。如果一个人开始考虑自己的使命,那他必然会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为众人服务的层面上。也就是说,人活着的最高意义就是创造、利他、积极地影响他人。能影响的人越多,意义就越大。追求使命的人不一定都是伟人,也可能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只要我们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即可。有了使命追求,我们就能催生出真正的人生目标,就能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现在我们简单总结下NLP逻辑层次在成长上的呈现:

环境:都是你们的错。

努力:我还不够努力。

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

选择:什么是最重要的?

身份: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意义: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他!

在了解了NLP思维层次模型之后,我恍然大悟我那位同学成绩不好的原因了,看似很努力了,其实她一直在第二层次思考问题,一直努力学,但是没有使用更好的方法,没有确定什么是最重要的,选择没有做对,这就导致努力一直没有起到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那么多,其中有些是我们掌握了的,有些是没掌握的,所以我们重点将未掌握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刻意针对其进行训练,直到彻底掌握为止。

如何做成一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能坚持做一件事几天,几周,再之后就不了了之。那么是什么没有让我们坚持下去呢?你会说,不就是没坚持呗。你有没有想过这里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盘它。

01

认知驱动

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看清机制

当我们通过原理机制彻底看清做一件事的好处时,便会觉得不做这件事是一种损失。比如运动不仅是健身更是健脑,你就会觉得不运动的话是一种损失;

寻找意义

主动去寻找目标与自身的关联,换句话说就是调整看待事物的角度,看到这件事的长远意义。如果没有意义的加持,那么就算我们知道做这件事很有好处,内心也不会真的接受。 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在他的眼界之内,一个人在现实世界能走多远,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标记好了。寻找意义就是在训练我们的潜意识,让它领先于我们的能力,牵引我们前进,而不是躲在舒适区拖后腿。所以,要想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就要刻意,主动地多花时间,建设内在的自我,而不是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

感受好处

如何在重复中感受乐趣和动力呢?如果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感觉自己是在坚持,其实就有牺牲了。你会觉得早起是在牺牲温暖的被窝,阅读是在牺牲手机娱乐的轻松,锻炼是在牺牲舒适慵懒的时间等等。

然而这种视角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学会转换视角,把注意力主动放在收获上:每次早起一次,都是在享受一次宁静的世界;每次阅读,又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密度增加一点;每次锻炼,可以使身体里的各种激素水平达到平衡,充满活力。

这些好处不是假象出来的,而是确实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自觉地忽略了。

所以无论是开始,还是在过程中,我们都要多花时间在这3件事上: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有了这样的指导,我们就会持续学习,持续思考,持续行动,持续感知,同时也必然把自己的目标导向那些少量的,有真正价值的长远目标,并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02

写下来

不要低估写下来的力量

情绪调节

当我们情绪波动,不受自己管控的时候,提笔将自己当前的情绪想法通通记录下来,是什么让我如此的不耐烦,生气等等,对方的观点是合理的吗?我是因为这个原因生气吗?这件事值得我生气吗?在写的过程中,我们潜意识会对整个事件做相关复盘,找到症结所在,进而提升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专注聚焦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杂念丛生,心中翻腾着各种欲望、担忧、顾虑或焦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天然地陷入分心走神状态,很难进入心流状态。那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专注呢? 写下来。无论在什么场景中,如果你无法静下心来做事情,那就坐下来把心中念头写下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连续写上5分钟,你就能集中注意力了。

行动指导

就算心中毫无挂念,就一定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吗?未必! 因为真正的行动力不是意志力,而是清晰力。也就是说,即便我们清空了工作记忆,如果不清楚下一步具体应该做什么,同样会行动模糊。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觉得做这个也行,做那个也行,最后往往会在强大天性的支配下选择做那些最简单、舒适的活动---娱乐。要想在顺境中主动掌控命运,就要防止自己陷入“选择模糊”的状态。而消除“选择模糊”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下一步的行动或计划写下来。

通过写下具体的日程,把自己约束在特定时间内的特定事件上,我们就不需要在过程中再花脑力做选择了。而且写下明确的日程相当于和未来的自己达成了一种协议,这种协议就是一种承诺。人一旦许下承诺,潜意识就会倾向于保持前后一致,所以这种写下来的习惯会让行动力大大提升

明确目标

我们要将自己的目标写下来,有时候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是跟别人具体说的时候又支支吾吾的,讲不清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对该目标还未有明确的认识,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难以讲清楚。所以我们将目标写下来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目标重新审视,把目标具体化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当前实在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那就先假设一个离自己最近的目标,把它描述清楚并写下来。

思考挖掘

写下来的方式实际就是提升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深度思考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输出的能力。 “想,说,写”之所以代表不同程度的思考能力,是因为这三种活动关联知识的数量和密度是不同的。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一件事情脑子里想的很明白,但是你说的时候会磕磕巴巴;如果再让你写下来,就会无所适从,感觉逻辑非常不清晰,所以书写是锻炼深度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无论是把心中的困惑写下来(表达清楚问题),还是把脑中的想法写下来(表达清楚思考),都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脑中的知识储备,产生更多的关联,让我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脑力局限,让那些模模糊糊的,呼之欲出的,似是而非的、捅破窗户纸就可以洞察的时刻。

最后,不要低估写下来的力量,更不要低估写作的力量。只要你写下了第一笔,就有机会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

03

假设

让自己快速进步的能力

一个人想要变好,不仅要有强烈的愿望,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光有愿望没有方法,人们的欲望就会变成焦虑;而知道方法但是欲望不强,人们的行动也会变得机械,陷入为做而做的境地。所以只有愿望和方法同时具备,一个人才能快速进步。

大胆假设

在这里我们需要具备2种能力:敢假设看现实结果。这里我们举一个常见的修复bug的例子: 代码里有个条件可能不满足导致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实践调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这个假设若验证不生效,则马上找下一个假设点来验证, 反复验证试错直到最后找到问题所在。高手和菜鸟的区别往往就在于此:前者大胆假设验证了10次,可能菜鸟还一次都未验证过。

只要我们能够依据当前所有知识和可用信息,先做出一个假设,我们就不会卡在原地,就能够继续向前迈进。更多新信息必然会在后续的行动中慢慢浮现,如此,我们就有了快速进步的可能。

现实结果是最好的评判师

很多人对读完书之后记不住内容感到很痛苦,他们经常发现,有时候读到最后,自己能想起来的只有一两个点。这与他们期待的“全盘记住,全盘吸收”落差巨大,导致他们对阅读这件事的体验极差。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学会看“现实结果”,就会发现“记不住或者忘记太多”本就是现实常态,这就是我们的真实能力。所以这时候我们需要主动降低心理期待:只要书中有一个点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真实的改变,这次阅读就是有效的,这本书就是超值的。

再比如有的人日程计划排的满满当当的,连休息时间都没有,结果大多数任务都是完不成了,这必然让人沮丧,甚至直接放弃计划去娱乐了。但即便如此,下次做计划的时候仍然坚持之前的模式,结果再次事与愿违。

事实上,只要我们多看几眼现实结果就知道自己每天能做多少事情。此时我们应该主动接纳现实,降低心理预期,只做两三件最重要的事,并给生活留出足够的闲余。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从容,高效,平衡和愉悦。

04

降低期待

我们长大后的多数烦恼都来自对自己和他人的过高期待。

急于求成是人的天性,这里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每次微信读书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专注于读一本书,效果也不错,但是随着其推荐的书越来越多,不断的添加到书架,想着同时看很多本书,实际结果是一本书都没看完,其他新加入的书因为太多,也不知道看哪一本了,最后就没法坚持下去。如果这里我能主动降低预期,每次只看一本书,看完了再看其他的书,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只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降低预期,允许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允许自己在开始的时候进步缓慢,甚至反复失败,允许自己花更长时间去练习,就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05

深度练习

学习即练习

把知识当作技能去练习,只关注自己能真正掌握的那些点滴细节,最终成就自己。高手们对这种学习方式往往极力推崇。比如曾国藩在家读书时,他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本书。

速度,也是一种能力。

有的同学考试时题目也能做出来,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但是往往优秀的人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做出来。前者往往忽略了速度,殊不知,对知识运用的频率,速度及熟练度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

归结起来,我们在心态上要“慢”,允许自己学的少、学的慢;在动作上要“快”,要求自己熟练,迅速。

开启深度练习

1.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2. 深度连接新知识;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知识写出来。

3. 输出成果去教授;让自己的实际生活发生改变。

穿越而非跨越

至此,你肯定已经能看清楚普通和卓越之间的分水岭长什么样子了。这道分水岭需要我们穿越过去,而非跨越过去。好比登山,卓越是贯穿一条隧道,需要一点点积累最后贯穿,一旦成功,那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比起那些每天都要费力爬山的人,那个坐拥私人隧道的人可不就拥有了巨大的人生优势嘛!有了这种人生优势,他怎能不幸福呢

总结

今天我们从《认知驱动》一书中了解到了NLP逻辑模型,大家看看自己当前属于哪一层呢?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做成一件事情的方法论:

1. 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2. 使用写下来的力量;

3. 假如和现实结果验证法;

4. 降低期待;避免急功近利;

5. 深度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