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善和[著名湘籍将领]

 Loading69 2022-05-26 发布于四川
谭善和
著名湘籍将领
谭善和,湖南茶陵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著名湘籍将领,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工兵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
谭善和同志因病于1991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基本信息
别名
毅峰
出生日期
1915年3月1日
国籍
中国
人物生平
长征路上
谭善和与战友
湖南省茶陵县人,1915年3月1日出生于茶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在家乡参加童子团。1929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0月编入湘东独立师。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六军团保卫局科长、师特派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团宣传员,师宣传干事,团、师特派员等职。1935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组织股股长、野战政治部保卫部科长,冀鲁豫军区保卫部部长、后勤部政委。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抗日烽火
1936年10月入红军大学(后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8月到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工作,随八路军总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一科科长。在左权副参谋长的领导下,负责保卫总部机关的安全。1941年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1945年任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委。部长因病离职,他负责后勤部的全盘领导工作。
清匪反霸
1946年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械处处长。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他兼任大别山区商城县委书记,出色地完成了清匪反霸、争取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和创建巩固的根据地的任务。1947年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军械处处长、中共鄂豫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政委。参加了进军大别山、渡江、西南等战役。1948年任鄂豫军区独立旅政委。参与指挥了在河南商城、湖北交界处阻击国民党第七军的战斗。不久,调任中共鄂豫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领导攻占黄安县城,开辟了100多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并控制了通向武汉的交通要道,将城市工作和对敌工作推进到了武汉城内。
渡江战役
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政委。参加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后,兼任渡江指挥部司令、支援上海长江运输指挥部副司令员。他领导特种纵队工兵,冒着敌机的轰炸排除地雷,修复车站、码头,保证了长江轮渡、津浦铁路的正常运行。
1950年,他与孔从洲率特种兵纵队挺进西南。同年3月,特种兵纵队改编为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和工兵司令部,他任工兵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西南工兵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率领部队艰苦转战,克服了地形复杂、空气稀薄、器材简陋等困难,修通了长达700多公里的康藏公路雅安一甘孜一海子山段,为取得昌都战役的胜利,进而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11月,又率4个工兵团和2个工兵学校大队参加了成渝铁路的建设,仅用一年多时间超额14%完成任务,筑成路基355公里,占成渝铁路总长的70%以上。
抗美援朝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兼东北军区工兵司令员。他指挥工兵部队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完成了繁重的交通工程和战斗工程保障任务,并和数万工兵指战员一道,修路筑桥,构筑工事,建成了横贯“三八线”和东、西海岸的永久性防御阵地。还在志愿军全军推广了坑道工事,为粉碎美国侵略军破坏志愿军交通线的“绞杀战”,取得上甘岭战役、夏季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8月,他率志愿军工兵部队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平壤完成了修复和新建大同江公路铁桥、内阁联合办公大厦、平壤市综合医院等30多项重点工程,受到朝鲜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他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
建设新疆
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工兵学校校长。后任中央军委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73年重新工作后,历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工程兵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政委。他两度在新疆工作,为新疆各族人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1985年退居二线。参与了《红二方面军战史》编委会的领导工作。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共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和1987年连续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好学将军
解放战争初期,谭善和担任晋冀鲁豫军区驻山东办事处主任。一次,上海出版界的进步人士送给邓小平一包书籍,因为不知道邓小平的具体地址,这包书籍辗转捎到了晋冀鲁豫军区驻山东办事处。
过了几天,谭善和回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武安汇报工作,顺便将那包书也带了去。见到邓小平,谭善和汇报了办事处的工作,然后拿出那包书说:“邓政委,上海进步人士送给你一包书,其中有几本我很想看看,就自己做主留下了。”
邓小平接过书,爽快地说:“想看你就拿嘛,包里的书你想要哪本还可以拿走。以后需要什么书就讲,我这里有的都可以给你。不过,书拿去了就要读,可不能抛在一边。”
谭善和忙说:“事情再多,我也一定把那几本书都读完。”
邓小平笑着说:“对嘛,当个指挥员,负责干部,就是要多读书。不怕文化程度不高,就怕不肯学习。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打不好仗也做不好工作。”
邓小平这番话,谭善和牢记在了心里。
1950年春,谭善和率一万余名工兵部队指战员开赴海拔三四千米的康藏高原,在世界屋脊上修筑康藏公路。在道孚、甘孜等处筑路工地的帐篷里,谭善和克服高寒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一面指挥施工,一面钻研地质、筑路、架桥方面的资料,还阅读了《大众哲学》《甲申三百年祭》《新儿女英雄传》等哲学、史学、文学书籍。
朝鲜战争爆发后,谭善和调任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他请志愿军工兵机关的两位干部做教员,从初中语文和数学开始教起。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必上一个小时的课。到1954年谭善和奉命从朝鲜归国时,已学完了初中课程,开始学习高中的课程了。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谭善和历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工程兵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政委。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没有间断读书和钻研。
在军事学术领域,谭善和的研究成果颇丰,30年间撰写过数十篇军事学术文章,在军事学术界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91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主要成就
历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参谋长、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工程兵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政委。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后世纪念
千古忠魂一颗红心——缅怀谭善和老将军
当历史前进的宏钟敲响的时刻,我们怎能忘怀,那些足蹬草鞋,满身汗渍,食不饱腹,却在为人类创造一个新纪元,置生死于度外的历史上的忠魂们。谭善和老将军,是历史上无数忠魂中杰出的一位。忆当年,不论是刘邓首长,还是贺龙同志,每当他们的案头摆着一件困难事时,总是说:“交谭善和去办。”这是何等信赖的话语。
1934年,由肖克和王震两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处在国民党各路重兵压境之下。中央指示,要求红六军团与贺龙同志率的红三军合拢在一起。当时,贺龙部无电台,无法联系,只知其大致的方位,可谓难觅至极。尽管如此,还是在酷暑与绵绵细雨交织在一起的这年8月7日,红六军团从湘赣的横石与新江口出发,作战略性的大转移,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而又漫长的五千里西征。一路上,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在羊肠小道上日夜兼程;饥一顿,饱一顿,甚至在断炊的情况下仍奋勇前进;带着疲劳,忍着饥饿,还要与强敌厮杀战斗。国民党西路围剿总司令何键,领着十余万重兵,以敌七军为前锋,由镇远石阡沿途尾随我红六军,不停顿地阻截、激战,直到甘溪镇,双方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此刻,军团参谋长李达同志决定,由战斗后剩下来的两个团约400余人,临时组成一个营,由51团的樊营长为该营营长,十七师49团的特派员谭善和同志为该营的政治委员,率领这支新组建的部队,专门负责寻找贺龙同志的部队。军团参谋长李达同志说,这支部队就名为先遣特务营吧,并再三嘱咐谭善和同志和樊营长,任务重,事关全军的命运,一定要多动脑筋,才能完成任务。谭善和同志对李达参谋长说:“有我谭善和在,有一个红军战士在,就一定完成任务。”
受特殊使命的谭善和同志,在李达参谋长指挥下,沉着冷静,精心组织作战,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与伏击,到了甘溪镇以西的杜脑山。一日,在这里的一个乡间邮站,发觉了几份国民党报纸,报上说在梵净山地区,有贺龙匪部云云。谭善和同志根据这一线索,一面和国民党部队周旋作战,一面向梵净山进发寻觅。由于受国民党的宣传,以及遭到国民党的残酷镇压,许多当地山民总是一问三不知。激烈的战斗随时发生,长途的跋涉与饥饿,部队天天都在减员。作为指挥员的谭善和同志,不仅沉着机智,指挥果断,而且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志,使全体官兵信心十足,充满必胜的信念。在谭善和同志身上,背的比其他同志多,搞到一点食物,总是先伤病员和其他同志,轮到最后才是他。10月15日,部队行进至沿河县水田镇,巧遇一小股贺龙同志的部队,经李达参谋长写字条联络,他们很快地抵达了贺龙同志的驻地。谭善和同志是第一次见到贺龙同志,心情分外激动,拉着贺龙同志的手,几乎要掉泪。日后,谭善和同志每每谈起此事,仍然激动不已。李达参谋长向贺龙同志详细地汇报了沿途的战况和中央的指示,贺龙同志非常高兴,一面告诉司务人员要好好招待李达和谭善和同志带领的部队,一面告诉大家,他要亲自带领部队去接肖克和王震同志。10月24日,红二、六两军团,终于在沿江县境内胜利会师。从此,组成了以贺龙同志为总指挥,任弼时同志为政治委员的红二方面军。由于敌情的变化,贺老总指挥红二方面军,又大踏步地向四川酉阳县南腰界进发。
二、六军团历史性的会师,在军战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记得,不论是硝烟弥漫的岁月,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曾多次向谭老将军提起这段历史,然而,谭老将军总是把手一挥:“过去的就该过去,重要的是现在。做一个人,应该尽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如此,不是一事无成,就是身败名裂,别无他择。”老将军的肺腑之言,他的音容笑貌,我们始终铭记不忘。
在谭善和同志一生中的无数英雄业绩中,使我们久久萦绕于脑际中的,是在进军西藏和修筑成渝铁路中,是在朝鲜战场上的不眠的日日夜夜。
1950年2月,刚刚获得解放的川黔滇大地,仍是春寒料峭。此刻,谭善和同志是第二野战军工兵司令员。尚待解放的西藏,是第二野战军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在刘邓贺首长的案头摆着一个难题:谁作进军西藏的先导?这艰巨的任务,又一次落在谭善和同志肩上。
极其特殊的大自然环境,是我军进军西藏所带来的困难,是我军历史上任何一次进军所没有碰到过的事。面前,有险恶而著名的、流速每秒七米的大渡河,以及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冰河;也有终年积雪高达3000多米的二郎山,4000多米的折多山,以及数不清的山山坳坳;还有烂池子般的沼泽,无法拔足前进的草地;空气稀薄,气温变化无常的一座又一座大雪山……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开出一条860多公里的进军之路,把大宗粮食、弹药、军需物资,甚至书报、茶叶、辣椒等等,用车辆和牲口运上去,谈何容易啊!
谭善和将军率领工兵部队,每个战士负荷40多公斤,将军也和普通士兵一样,在早春的二月,作为进军西藏的先锋出发了。
进军西藏之前,邓小平政委再三强调,进军西藏是一项政治任务,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作战。作为进军西藏先导开路的司令官谭善和将军,深深知道,沿途必须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好藏民,并求得他们的帮助。每到一地,谭司令亲自部署,一面派出精干的民族政策宣传人员,一面又组织医务人员,为藏民送医送药,并不厌其烦地告诫广大官兵,要模范地遵守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都不准进驻寺庙和藏民的房屋,一律露宿野外的帐篷中。藏民们,包括寺庙的一些活佛上层人士,深感我军纪律严明,是自古未有的真正服务于人民的军队。因此,藏民们主动牵出自己的牦牛,为我军驮运物资。我军严格遵守纪律,付给他们每头牦牛每日驮运50公斤物资一圆银元的运费,打破了在农奴制度下无偿“乌拉”(差役)惯例,深得广大藏胞的爱戴。当年由牦牛运至金沙江的物资共十万零二千驮之多,有力地支援了进军西藏的先头部队,谱写了我党我军与少数民族一曲响彻云霄的团结胜利凯歌。
50年代初,曾有一首风靡全国的战歌《歌唱二郎山》,还荣获了全国一等奖。这首战歌,是魏风同志率领的一支15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到谭司令员进军西藏工兵部队慰问演出时,由朱一明(笔名洛水)同志和时乐同志创作的。这支小分队的许多同志,后来成为各方面的骨干和领导人。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长的徐怀中同志,就是当年小分队的一员,他后来以写出《地上的长虹》小说而闻名于世。至今,他们不忘进军西藏的艰苦岁月,更不忘谭善和司令员对他们的关心和谆谆教诲。
诚然,我们不会忘记康藏路上座座冰山和桥梁曾留下将军的足迹和淌下的汗水,但我们更不能忘记他关心战士敢于直言的精神。当年修筑进藏公路的战士,大自然的特殊环境所带来的困难,劳动的艰苦,非寸管所能叙其万一。可是,当时远在重庆大城市的军区后勤同志,却知之甚少,物资供应赶不上进军筑路的急需,许多事情不能据实情及时解决,如炎热的夏天,战士们却在冰天雪地上作业,仍要穿上棉衣,军区后勤却不了解。为此,谭善和同志卷起一大包袱战士们的破成麻花的衣服,以及一瓶大大小小致人害的虫子,乘机飞到西南军区,向刘邓贺李首长面陈实情。在刘邓贺李首长的关心下,筑路物资和部队装备及生活用品才很快地一一解决。谭善和同志敢于直言不讳的精神,到今天,仍在许多同志中广泛传为佳话。
谭善和同志指挥工兵部队,经过约半年的艰苦奋战,1950年的10月,800多公里长的康藏公路,已修建到海子山。这样,由张国华谭冠三同志指挥的18军,顺利地在十月发起了昌都战役。此刻,谭善和同志又奉刘邓贺李首长之命,率领大部分工兵部队,东返四川,指挥成渝铁路的修筑。记得谭善和同志作为工兵纵队特邀代表参加了成渝铁路举行的开工典礼,会上,邓小平政委在讲话中说:“我们进军西南的途中就下定决心,一定把祖国的大西南建设好。现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修筑成渝铁路,这正是我们建设大西南的开端,四川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邓政委这番话,曾使谭善和同志激动不已,一夜都没睡好觉。
说来也真神,从小当红军,仅仅读过几天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谭善和同志,来到成渝路之后,在短时间内靠自学,居然会应用当年较先进的计算尺。由于谭善和同志与广大筑路官兵同住、同吃、同劳动,了解实情,很快变成内行,又很好团结工程技术人员,使筑路进度在半年内,完成路基335公里,占成渝路总长504公里的66%,超额14%的工程量,受到刘邓贺李首长的高度赞扬。
50年代初,朝鲜前线战斗激烈。1951年6月始,美八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对我志愿军进行绞杀战,从鸭绿江边到三八线约700余公里的东、西、中三条战线上实施日夜狂轰滥炸,企图破坏我交通运输线,使我军既无弹药,又无粮吃,被逼就范。谭善和同志受命于此刻,任志愿军工兵司令员。当时,志愿军首长对谭善和同志说:“交通运输是战争的生命线,事关重大,就看工兵的了,一定要做好工作。”谭善和同志保证,一定要使道路畅通无阻,成为钢铁般的运输线。
1952年春始,谭善和同志首先向志愿军司令部提出工兵上前线作战,与步炮坦协同。这样,在临津江的守备战与铁三角的对峙战中,工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漫长的400多公里运输线上,由于谭善和同志精心组织指挥,使清川江大同江、大宁江、礼成江、伊川江等等主要河流,始终保持畅通无阻。为此,谭善和同志时而到铁三角前线指挥作战,时而又到各主要干线指挥,与各级指挥员和技术人员研究,使重要河流有三座桥梁,后来还创造出一种敌人无法发觉又炸不垮的水下桥。这一点,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惊呼中国人民志愿军运输线上的奇迹。1953年7月停战之后,志愿军参谋长李达同志亲自交待,谭善和同志又率领部分工兵,参加平壤的复建工作,迅速完成了共和国综合办公大楼和大同江大桥的巨大工程,受到金日成主席的高度赞扬,并授予谭善和同志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谭老将军一生中,战斗工作,勇往直前,敢挑重担,好学上进,实事求是,不惧艰苦,不怕牺牲;品德高洁,不徇私情,团结同志,认真负责,事有原则;生活俭朴,实属难得;对殃民生与败国是者,敢陈直言,毫无所惧,难哉伟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