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根稻草的革命

 义的寻味 2022-05-26 发布于吉林

转眼又要到新的一年的立春,开启新一季的播种,过去几个月有些小忙,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整理2021年益生菌大米种植手记。

2021年是我们实践日本自然农法的第二年,感谢日本自然农法大师福冈正信的著作《一根稻草的革命》,我时常反复研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不用除草剂、不用化肥、不用剧毒农药,是我给自己定下的三个基本原则。产量不是我关心的内容,品质才是我最关心的核心要素。很开心的事情,2021年我们终于种出品质比较好的益生菌大米,虽然已经获得很多好评,但对于我们而言,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过去的两个月,很多好友品尝到用波卡西自然农法和益生菌技术种植的大米后,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米饭,从来没觉得吃米饭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更有年轻的妈妈给我发来诚挚的感谢,让不愿意吃米饭的宝宝,重新爱上吃米饭,胃口大开,从此告别吃饭困难户。

趁着春节假期,把2021年的自然农法生态农业实践整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2020年,我们尝试用自然农法和益生菌技术种植水稻,对于从来没有种植过水稻的我们而言,其挑战和困难不言而喻。我们小心翼翼的种植25亩水稻,喜获丰收的同时,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收获的水稻里,有一部分水稻镉轻微超标,经过两个多月的细致排查,确认是25亩稻田里,有几亩田地在2019年之前种植过柑橘,使用过无机矿物复合肥,就是那几亩田地的土壤镉超标,我们毫不犹豫的把10多吨稻谷当作垃圾处理掉了,当时心里颇为难受,终于可以理解当年张瑞敏轮锤子砸质量不合格冰箱的感受。

为此,我们更加小心的挑选种植水稻的田地,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取了接近400份土壤样品,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花了不菲的检测费,最终筛选出700亩土地的镉含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再花了不少心思,才把这700亩土地流转承包下来。

让我们比较开心的事情,这700亩土地大部分都是种水稻的稻田,并且田里都留有稻草,为我们后续改良土壤,打下很好基础。

在2021年春节前,把筛选出来的土地都办理好流转手续,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立春后,动用无人机,在地块上喷洒我们培养好的波卡西菌种,让菌种定殖到稻草上,为后续土壤改良做准备。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立春后淅淅沥沥的春雨,滋养着大地,同时也让喷洒在田间的波卡西菌种和土壤中的有益土著微生物繁殖起来,根据我们在2020年用16S rRNA基因测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壤中的放线菌和以乳酸菌为主的酸杆菌门类细菌丰度和数量都会急剧增长,成为土壤环境的主导微生物。

专门向广西金穗农业集团订购了生物活菌有机肥,在旋耕土壤的同时,把有机肥和波卡西菌种,一起和土壤混合均匀,同时在稻田里注入从龙胜高山流下来的无污染山泉水,营造厌氧环境,让土壤充分实现厌氧发酵。

土壤的充分厌氧发酵很重要,土壤中有很多杂草种子、休眠的植物根系,没有腐化的有机质、冬眠的昆虫以及各种虫卵,还有各种真菌和植物病毒等,这些都需要在30天的厌氧发酵过程中,被有益菌种所降解,该发热的发热,该腐烂的腐烂。

波卡西菌种对有机质的厌氧发酵腐殖效果相当明显,如果没有波卡西菌种加持,稻草等秸秆类植物纤维,埋在土壤里,两年都未必能腐烂,添加波卡西菌种后,土壤里的天然土著微生物数量会急剧增加,在厌氧条件下,只需要30天左右,就能实现有效腐殖,这是我们的种植方法和传统种植方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往往这个细节都会被忽略掉,从而造成后续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才保证种植效果。

经历第一轮土壤发酵后,再取土壤样品,检测营养元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确保养分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果养分不够,再补充有机肥和有机质,进行插秧前的最后一轮旋耕,确保厌氧发酵后的有机质,通过旋耕,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再进行15天厌氧发酵。

厌氧发酵结束的土壤,用手去触摸,很松软,非常的丝滑和细腻,没有沙粒感,周边没有添加波卡西菌种进行厌氧发酵的稻田里的土壤,板结很明显,土壤感觉硬硬的,很粗糙的手感,摸上去都是沙粒感,一点都不丝滑和细腻。

很多商业化稻谷种子,为了防止老鼠或鸟偷吃,都会进行包衣处理,在谷壳外包上剧毒物质,为此,我们在选择稻种的时候,格外小心,选择没有经过包衣处理的稻种。

经过多方对比和筛选,特别感谢广西农科院水稻所罗老师,分享了他精心培育的“桂育12号”优质稻品种,并为我们提供优质稻种。“桂育12号”优质稻在2019年和2020年广西农业农村厅举办的优质稻评比中,连续两年得分都是第一名。

为了促进稻种发芽和根系发达,用波卡西菌种1000倍稀释液浸泡稻种1小时,再放到竹筐里催芽48小时,待谷种开始冒芽的时候,再撒到事先平整好的秧田里,铺在秧盘上,盖上保温薄膜。

大约两周后,秧苗长得郁郁葱葱,长得非常整齐和健壮,随着气温升高,天气好的时候,掀开保温薄膜,让秧苗接受光照,会长得更好。用波卡西菌种处理过的秧苗,根系特别发达,特别是主根系,比传统方式培育的秧苗,要长20-30%。

用插秧机把秧苗插到稻田里,秧苗大约有2周的恢复期,表面上看起来秧苗没有长高,甚至部分叶片出现枯黄现象,这些都是正常情况,秧苗的根系长得很快,估计和土壤特别松软细腻丝滑有关,根系明显是往下生长。

到了芒种,秧苗分孽的情况变得很喜人,附近普通稻田的秧苗分孽基本上是12-15株,自然农法秧苗分孽基本上是15-18株,看得很明显。

用不锈钢探针探测土壤松软层,附近普通稻田的松软层大约只有20-30厘米,经过波卡西菌种厌氧发酵了3个月后,稻田土壤松软层达到50-60厘米,局部甚至到了70厘米,对比很明显。

到了夏至,禾苗已经长满稻田,除了每15天用无人机喷洒一次波卡西菌种稀释液,几乎不用对稻田进行特别管护。

不经意间,禾苗开始抽穗,自然农法种植的禾苗抽穗都比预期要稍晚一周,估计是和根系发达,营养充足,秸秆的纤维化比较明显,秸秆纤维结构过于致密,稻穗不容易冲破秸秆外壁,需要蓄积更饱满的稻穗才能冲开。每根稻穗上的稻粒数明显高于普通种植方式,穗粒更饱满,百粒穗重明显高5%以上。

到了大暑节气,禾苗已经不用操心,稻穗进入灌浆阶段,自然农法种植的水稻根系特别发达,扎得很深,禾苗根本就拔不起来,普通稻田里的禾苗,根系比较浅,很轻松就能拔起来。

普通稻田为了追求产量,会在水稻灌浆阶段追施尿素和钾肥,通常都是撒在稻田表面,禾苗为了更好吸收化肥养分,根系都往浅表土壤生长,甚至冒出土壤表面。

一个小小插曲,罗老师非常关心自然农法种植的水稻生长,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到田间地头查看,在禾苗抽穗灌浆阶段,罗老师担心养分不够,最后产量太低,强烈建议我们每亩赶快施用几十公斤尿素和钾肥。当时这个建议被我婉拒了,我们的初衷和出发点,就是种高品质的大米,如果我们为了追求产量,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和原则,做这件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最后的产量统计证明,禾苗并不是需要那么多化肥才会有产量,土壤里的有益微生物一样会创造奇迹。

到了立秋,稻穗很明显的垂了下来,看起来沉甸甸的,穗粒均匀饱满,秸秆摸起来很硬,纤维化明显,有效防止稻秆倒伏。

按传统水稻种植观点,水稻长得太茂密,稻田密不透风,很容易发生稻瘟,这是由于稻田中的真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

尽管周围不少有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农民都善意提醒:益生菌水稻长得实在太茂盛,要特别注意防止稻瘟,他们甚至建议我们拔掉一部分禾苗,让稻田通风。

连续两年水稻种植观察下来,并没有出现稻瘟,水稻生长很正常,我们自己的体会,应该是和土壤里有益微生物占据主导有很大关系。

稻穗日渐变黄,立秋之后开始有昼夜温差,穗粒再做最后的养分累积,独特的事情:自然农法稻田并不招昆虫,鸟儿和老鼠也没有过多偷食,我们都没为这些事情操心。

生态农业小伙伴们聚集在田间,共同迎接第一拨收获的水稻,留下这张珍贵的合影,面对金灿灿的稻田,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正是因为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才让我们鼓起勇气去耕耘和实践,伴随着秋天的阳光,收获第一把稻谷。

面对金灿灿的稻田,想起和生态农业团队的小伙伴们曾经挥洒的汗水,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指点稻田,激扬内心的梦想,从2020年的25亩稻2021年的700亩,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帮助我们收割水稻的大姐,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开始她是无比担心我们会颗粒无收,看到沉甸甸的稻穗,大姐感叹一定要相信科学,在丰收的喜悦面前,大家都感受到科学创造的美好。

正是这一根看似普通的稻草,蕴藏着巨大的生物力量,让我们有了丰盛的收获,所以,我们在收割水稻的过程中,尽可能把稻草保留在田间,让稻草开始酝酿和培育下一轮丰收,一切的美好,都是源自一根稻草的革命。

写在最后: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完这份种植手记,应该说,在刚过去的2021年,自然农法团队小伙伴们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就是为了种出高品质的水稻,小结写在手记里的,限于篇幅和时间,只记录了很少的一部分。

我们相信自然界微生物的强大力量,土壤经过年复一年的微生物改良,相信种出的水稻品质也会越来越好。

我们会把自然农法和益生菌技术作为余生的追求,期待到80岁的时候,还能精神满满的给大家种水稻,每年都有一点点进步。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