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连载】同病不同医,生死两别离

 桂林吴氏老中医 2022-05-27 发布于河北

无意中从微博搜到了网名叫“草民插头”的中医,本人才疏学浅,也不懂这个网名是啥意思,但是看了他的微博之后,觉得此中医说的非常好,而且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很有一套。

很多人觉得,中医只要学到顶尖,就可以无所不治;其实,这是个误区。原因很简单:中医如果无所不治,那么古代的那些往圣前贤,就应该世世代代都是高寿;至少自己一家老少都是顶尖的高寿人群吧?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很多东西,其实一路追溯到接近本源,就会发现,天底下所有东西都是相通的;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中医把疾病,按难度划分,排列如下: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情志病、生活起居致病、天行外感…天行外感是最容易的,比如发烧、腹泻,哪怕已经确诊是肺炎了,绝大多数中医都可以做到一剂知,很快见效。

但是到生活起居,草民以前讲过那个做冷库生意的老板,类风湿的案例——别人都康复了,他却一直反反复复;因为每个月必须有几次需要进入冷库去盘库、跟客户对账。还有几个做IT的,明显的五劳七伤,但是正在事业上升期,只能用药吊着,一直不好不坏。

情志病以前也讲过一个乳腺疾病的案例,那位女患者不单乳腺出问题、甲状腺、子宫,都出问题了。离婚之前,好几年她的病情都是反反复复;离婚之后,就开始快速好转;再婚之后,身上那些问题几乎是一夜之间,不治而愈了。

再到先天性疾病——生下来器官就有问题、四肢就畸形…遇到任何一位中医,也仅仅是帮患者用仅有的材料,搭建一个牢固一点的鸡窝而已;别人先天带来的材料,有可能足够盖一座高楼,而这位患者带来的材料:大夫耗尽心思、绞尽脑汁可能也只够帮他搭一个鸡窝。

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应对遗传、先天性疾病和情志病呢?

其实,有一位老神仙曾经口苦婆心讲了坚持捡垃圾、上街送水、日捐;这是神仙道。可以预防、治疗一切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情志病,效果真实不虚。

这世上没有什么神医,真正的神医是自己。

从这位中医的言谈举止,我们深深的感知他的豁达、善良和精湛的医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而且也是与我们中医世家紧密相连的。

人和社会,即人体和精神的统一关系,中医学从《内经》开始,历来都哟关于精神因素引发疾病的实例记录,肿瘤的发生也是这样,七情病因占据了主要位置,如《景岳全书》说,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

李三员在照顾老岳父的时候,自觉进食有点困难,背着家人在医院做了个检查,结果显示食道上段鳞癌,一边照顾老岳父,一边忍者巨大压力瞒着家人。老岳父也是患的食道癌,虽说年纪大了,很多人不建议手术,但他的儿女们都认为,只要手术就有一线希望,不手术就是等死。

说真的,我们当时都是坚持这个理念。岳父做完手术后,感觉还可以,就按照医生的制定方案进行医治。岳父出院以后,我才把我的病情告诉了爱人,当时爱人也是一阵抽泣:父亲的病不知道结果咋样,你又生病,这日子真的是太难了。我就劝慰爱人: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啊,有病咱就看,这么简单,怕啥?大不了就去见马克思,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爱人陪同我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又分别去几家医院确诊,结果都是食道癌。因为我有糖尿病,不适合手术,爱人顿时觉得天塌下来了。正在我们手足无措的时候,我妹妹听说了,也赶过来安慰我们,说桂林吴氏医家治疗癌症上万例,有一定的治疗癌症经验,我们可以去试试。

当时会说真的,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去了桂林。

到了桂林,吴医按照当时约定好的程序接诊。患者初诊时,口干唇燥,胸背灼痛,声音嘶哑,但精神状态还可以,午后有低热的现象。根据患者病症,吴医诊断为患者热度伤阴,治疗以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方剂】生地黄,玄参,麦冬,天花粉,知母,玉竹,石斛,山豆根,白花蛇舌草,漏芦等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咽痛减轻,胸背不怎么痛,低热的现象没有了,但偶尔有盗汗,大便干结。随后根据患者病症,吴医加减方剂辩证开方。

患者服药二个疗程后,不适症状都消除,已经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食欲也增加,人也长胖了3斤。随后希望吴医继续开第三个疗程的中药。

因为患者身体比之前大好,人也精神百倍,因此又特意跑来桂林,顺便带了他老岳父的病例,也希望吴氏医家给他老岳父看看。

吴医生,这次来让你给老岳父看看,因为近几个月,他去复查,发现了有转移的迹象,但因为年龄大,不可能再有什么手术之类的治疗。我就把我从你们这里的治疗和他说了,可他去说我们是为了怕花钱,不让他住医院,说什么我们都不孝顺......

吴医生,我们都是尽心尽力的照顾父亲,虽然他这么骂我们,但我们都听着,可能因为老人岁数大了,脑子有点糊涂吧。我们想,老人来不了,他也不来,你们看看他的检查报告,我们可以跟你们说一下老人现在的病症,能不能给开个方剂,要么我们都一样的病,是不是能同用一个方子?

接过患者带来的报告,又根据患者提供的照片和资料,可以判断出老人病属气血两虚,治疗以补益气血,扶正散结。按照提供的情况,老人应该是呕血黑便,舌质淡,苔薄腻,有梗阻。

【方剂】党参,生黄芪,炒白术,当归,赤芍,白芍,熟地黄,广木香,广郁金,夏枯草,土茯苓等中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随后给患者也开了第三疗程的中药,一并带回去。

患者说:我还以为病症一样,可以吃同样的中药呢?

《素问.异法方宜论》: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从这段经文我们可以看出,早在《黄帝内经》时代的古人,就和我们有同样的疑惑,那就是为什么中医会有“同病不同方”的做法,而岐伯给出的答案是:地理环境等外部因素决定的。

当然,岐伯所说的“地势使然”也并不仅限于地理环境,更应该包括“天时、地点、人物”这三个因素,这就是中医的“三因制宜”的根本所在。

所谓“因时”,就是顺应四季的变化,以及“运气”流转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年份会有各自不同的气候特点。

“因地”则是根据地理、自然、社会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差异,由此来提前了解它们对当地的人造成的影响。

“因人”则是指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比如有富贵贫贱之分,也有老少男女强弱之别,而这些体质的差异,又和与季节和地理密切相关。

正是有这三个“因”,所以,同样的病症,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阴阳变化。而中医治病,其根本就是在调理阴阳,所以其处方(诊治)也就不会完全一致。

二个月之后,患者李三员说他的身体越来越好,已经准备上班了。随后又说件伤心事,给老岳父的方剂拿回去,老岳父死活不肯吃,每天还骂骂咧咧。哎,没办法,老人估计是糊涂了,可再糊涂也不肯喝中药,他们做儿女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结果老人一个月之后去世了。

其实,我们吴氏医家说,这个药方,也不一定就能使老人家康复,要看老人家的身体素质和是否配合治疗,即便是不能康复,至少也能延长生命,减轻疾病的折磨....

半年后患者李三员发来复查报告,报告显示病灶癌基本消失,而且给他做检查的医生都问他:你的食道肿瘤在哪一段?怎么都看不见!

李三员说:当然我知道是吴氏医家救了我,幸运的让我得到了康复,只可惜老岳父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