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博藏品,大開眼!

 昵称40044036 2022-05-2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中国书法是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变化万千的图像艺术,是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疏散与紧密的形态美学,是沈尹默先生口中的“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的最高艺术。

从甲骨文的出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文字经过历朝历代的流变,随人世推移,绳绳弗替。时代与书体环环相扣,引导着历史的发展,并实现自我的延伸。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实用的,是书写者可以通过汉字表达情感意向的艺术。

书法艺术吸引了历代人倾心书学。帝王将相、士大夫、山水仙隐、士农工商等,皆视书法为艺术中至高无上之境,专诚勤勉,一生壮志,尽付于此。

图片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鉴赏
《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
图片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鉴赏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
图片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鉴赏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
图片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鉴赏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
图片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鉴赏
《元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卷》
传统的书画历经传承流传至今,珍贵资料如今触手可得者实属不易。古有云:“不见真迹,不知妙境。”本次辽宁美术出版社与辽宁省博物馆合作,精选镇馆之宝中的五本书画卷超高清完整出版,和大家共同领略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与神采。

超高清完整出版,全貌与放大细节双展示

中国古代书画名品鉴赏五卷本均来自辽博真迹扫描,高色彩还原度真实地还原了古迹,正面超高清印刷细节除真迹正文外,引首、题跋也原貌呈现。背面印有局部放大细节,牵丝映带,墨色变化清晰可见。

《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
图片
书心纸本  纵 27.2 厘米、横 146.7 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末至刘宋初期文学巨匠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言辞朴素畅达,情感真挚自然,意境深远悠长,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自面世后便传诵不衰,可谓家喻户晓。后世许多墨客文人尤为推崇此赋,以手中之笔书文、画意,留下了丰富的书画墨迹,此卷《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即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件。

图片
图片

从书风来看,此卷笔力深厚自如,笔法娴熟精巧,全卷 650 余字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几无懈笔,有“落笔如风雨”之感,可见赵孟頫书写时自若从容的心境。笔锋藏露交错,运笔迟速有度,收笔锐钝自然,字形架构和笔势虽取法王羲之,却己意充沛,呈现出赵氏之遒劲姿媚、清新妙丽的典型书风。传世有数本《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或行或楷,各尽其妙,此卷虽无年款,但从成熟高妙的笔法看,应为其五十岁以后所作。

图片
《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卷首绢本绘陶渊明像并1页绫本赵孟頫行书题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超高清印刷细节
《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
鉴赏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末至刘宋初期文学巨匠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言辞朴素畅达,情感真挚自然,意境深远悠长,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自面世后便传诵不衰,可谓家喻户晓。后世许多墨客文人尤为推崇此赋,以手中之笔书文、画意,留下了丰富的书画墨迹,此卷《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即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件。

赵孟頫( 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入元后受四朝恩宠,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去世后被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敏”。赵孟頫可谓通才,能诗善文,工书精画,亦通经学、金石、律吕,其中尤以绘画和书法成就最高。其画兼擅山水、人物、竹石、花鸟,开创元代文人画新风;其书篆、隶、行、草、楷诸体皆佳,楷书更是有“赵体”之誉,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合称“楷书四大家”。

《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织锦包首,清内府制白玉别子,卷首绢本绘陶渊明像并 1 页绫本赵孟龥(字子俊,孟頫之弟)行书题识(钤“赵氏子俊”)。书心纸本,纵 27.2 厘米,横 146.7 厘米,乌丝栏内行书《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长篇全文,落款“子昂”,钤“赵氏子昂”“天水郡图书印”。书心前后钤清弘历“乾隆御览之宝” “石渠宝笈” “御书房鉴藏宝” “神品” “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乾隆鉴赏”;清颙琰“嘉庆御览之宝”;清溥仪“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从书风来看,此卷笔力深厚自如,笔法娴熟精巧,全卷 650 余字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几无懈笔,有“落笔如风雨”之感,可见赵孟頫书写时自若从容的心境。笔锋藏露交错,运笔迟速有度,收笔锐钝自然,字形架构和笔势虽取法王羲之,却己意充沛,呈现出赵氏之遒劲姿媚、清新妙丽的典型书风。传世有数本《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或行或楷,各尽其妙,此卷虽无年款,但从成熟高妙的笔法看,应为其五十岁以后所作。卷首赵孟龥至正元年题识内容与其兄所书之文不相关联,质地又与陶渊明像不同,推测为后人装裱时从别处补配。

此卷元明时期流传情况不详,清乾隆年间入藏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清逊帝溥仪退位后,按照清室优待条件依然居住在清宫,在此期间以赏赐其弟溥杰之名,将此卷秘运至天津。1924 年,溥仪被逐出宫后,携运此卷至长春伪满皇宫,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人民解放军缴获,转交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后归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元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
图片
释文
余少年爱弄笔墨,时亦染翰游戏,今两目眵昏,不复能尔,回首畴昔,政堪一笑。至治元年十二月廿六日子俊题。

归去来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之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迫,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季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何疑!
子昂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
图片
绢本设色 纵51厘米、横138.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皇家设置画院,画院制度逐渐完善,艺术活动步入高峰,形成由皇家和士大夫阶层所主导的艺术风尚。在中国历代皇帝当中,书画造诣最高的非宋徽宗赵佶莫属。书画艺术在宋徽宗时代更是达到鼎盛,赵佶作为皇帝不但自己痴迷于书画艺术而且引领宋代书画艺术走向高峰,《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就是其中代表作品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独创“瘦金书”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中题记、诗文是赵佶独创的“瘦金书”。“瘦金书”以筋骨瘦硬、挺劲俊逸为特点,其书法中横画、竖画收笔顿挫有回锋,撇画如兰梢,捺画若竹叶,结体内紧外松,笔画开张,充分体现了赵佶楷书的风格特征。书法的艺术表现力是书法家艺术意志的延伸,也是书法家人格性情的流露。

“瘦金书”中夸张而外露的每一笔画都透露了笔锋与纸绢接触的状貌,有书法经验的人甚至可以随着视线中的笔画势态还原宋徽宗书写时提按勾挑、轻重疾徐的动作。所以说画卷中的这段题记、诗文不只是对“祥云拂郁、仙禽告瑞”这一事件的文字阐述,也是宋徽宗“瘦金书”成熟时期的经典书法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超高清细节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
鉴赏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皇家设置画院,画院制度逐渐完善,艺术活动步入高峰,形成由皇家和士大夫阶层所主导的艺术风尚。在中国历代皇帝当中,书画造诣最高的也非宋徽宗赵佶莫属。书画艺术在宋徽宗时代更是达到鼎盛,赵佶作为皇帝不但自己痴迷于书画艺术而且引领宋代书画艺术走向高峰,《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就是其中代表作品之一。

北宋“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即 1112 年(政和二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梁的皇城端门之上云气浮动,群鹤盘旋飞鸣,姿态各异。还有两只白鹤分别站立于屋脊两端的鸱尾之上,意态优雅闲适。都城中的百姓目睹此奇景惊叹不已。群鹤盘桓经时不散,最后飞向西北而去。宋徽宗认为这样的祥云仙禽出现在皇城是国运兴盛的瑞兆,欣然命笔将此瑞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记、赋诗,落款为“御制御画并书”及“天下一人”花押,并钤印“御书”朱文方玺。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中题记、诗文是赵佶独创的“瘦金书”。“瘦金书”以筋骨瘦硬、挺劲俊逸为特点,其书法中横画、竖画收笔顿挫有回锋,撇画如兰梢,捺画若竹叶,结体内紧外松,笔画开张,充分体现了赵佶楷书的风格特征。书法的艺术表现是书法家艺术意志的延伸,也是书法家人格性情的流露。“瘦金书”中夸张而外露的每一笔画都透露了笔锋与纸绢接触的状貌,有书法经验的人甚至可以随着视线中的笔画势态还原宋徽宗书写时提按勾挑、轻重疾徐的动作。所以说画卷中的这段题记、诗文不只是对“祥云拂郁、仙禽告瑞”这一事件的文字阐述,也是宋徽宗“瘦金书”成熟时期的经典书法作品。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的绘画更是匠心独具,技巧高妙。画面中以界画的方式将体量庞大的殿宇屋脊精准地描绘在画面中间的位置,云气缭绕中两边还画出毗邻殿宇的屋角,营造出更加宏阔的场面。殿宇屋脊的线条工细不苟,榫卯结构严谨翔实。画面将这种重复而规整的线条与漫漶变化的云气形成了巧妙的对比,避免了建筑中过多平行线条重复产生的呆板,使端凝恢宏的建筑与灵动缥缈的云气组合出和谐的画面。

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刻画出天空中白鹤极富动感的各种姿态,空中盘旋的众多白鹤与下面的殿顶也在画面中形成了点与面的对比组合,使群鹤在庄严的殿宇对比之下产生韵律节奏般的动感,更显灵动飘逸。画面天空中十八只仙鹤都双翅伸展地盘旋于端门之上,飞行方向不同,但疏密有度、仪态万方,体现出画家的精心构思及巧妙布局。

另外就是画面中天空的颜色格外迷人,这种美妙的天空颜色不只有画家在绘制时对颜料与晕染技巧运用的独具匠心, 也加之千年的历史沧桑, 积淀而成现在这样迷人的颜色。 这种历久弥新的空青色映衬着云蒸霞蔚中端凝的殿脊, 加之翩跹翱翔的白鹤,使整个画面在尽显皇家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营造出一派祥瑞气象。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中成熟飘逸的瘦金书题记诗文与雅致精细的绘画风格相得益彰,诗书画印圆融相合,是宋徽宗赵佶艺术造诣的综合体现,也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上的经典名作。
《北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卷》
图片
释文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映端门,众皆仰而视之。倏有群鹤飞鸣于空中,仍有二鹤对止于鸱尾之端,颇甚闲适。余皆翱翔,如应奏节。往来都民无不稽首瞻望,叹异久之,经时不散,迤逦归飞西北隅散。感兹祥瑞,故作诗以纪其实。清晓觚稜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画并书 花押(天下一人)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
图片
书心绢本,纵 27.3 厘米、横 277.8 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卷末有“德寿殿”款,并钤“德寿殿御书宝”,可知是赵构退位以后,隐居德寿宫时所书。退处德寿宫后的赵构“北宫燕闲,以书法为事”,对王羲之书札、智永《真草千字文》等晋唐法帖的研习极为用心,书风表现为行草书在二王体系下的个人化,大字、行草书始得自成一家。此卷笔意、字势均源自智永禅师,是其个人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超高清细节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
鉴赏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是辽宁省博物馆藏珍贵的宋代帝王书法作品,书心绢本,纵 27.3 厘米、横 277.8 厘米,草书《洛神赋》全文,卷末署“德寿殿”款,钤“德寿殿御书宝”朱文方印。

宋高宗赵构( 1107—1187 ),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宣和三年( 1121 )封康王,靖康二年( 1127 )即皇帝位,建都临安,绍兴三十二年( 1162)让位于孝宗赵昚。在位三十五年,政治昏庸,却留心书画,对于书法用功甚勤。自云:“余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故晚年得趣,横斜平直,随意所适。”书法初学黄庭坚,后学米元章,进而于唐虞世南、褚遂良、李邕以至魏晋诸家无不临摹。著有《翰墨志》传世。

赵构是南宋前期乃至整个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在南宋的一百五十余年中,他是堪称传统技法全面的实力派代表人物,有着开启南宋书坛风气之功,他把书法艺术纳入“文物之治”的赵宋政权的国策高度,极力倡导钟、王法书,并身体力行,在书法创作、理论两方面对南宋一代以及后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洛神赋》是曹植的名篇,历代以此为题材的书画有不少佳作,仅就书法而言,就有王献之楷书《洛神赋十三行》、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祝允明草书洛神赋卷等。赵构此卷通篇格调古朴,运笔沉稳圆厚,草法谨严又富于韵致。字间不互相连接各自成形,但笔意贯通,仍有浑然一气之感。在书写时省略了原文一些六字句后的“兮”字,这样的省略在书法作品中很少见,或与赵构参照的《洛神赋》文本有关。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卷未有“德寿殿”款,并钤“德寿殿御书宝”,可知是赵构退位以后,隐居德寿宫时所书。退处德寿宫后的赵构“北宫燕闲,以书法为事”,对王羲之书札、智永《真草千字文》等晋唐法帖的研习极为用心,书风表现为行草书在二王体系下的个人化,大字、行草书始得自成一家。此卷笔意、字势均源自智永禅师,是其个人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元代曾经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收藏,明代进入内府收藏,经詹景凤《东图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珂玉《珊瑚网》著录,清初为梁清标收藏,后进入清内府,经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及《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1924 年溥仪离开清宫前,以赏溥杰为名,连同其他一些书画经天津运往长春伪满皇宫,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人民解放军缴获,交东北人民银行转交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
图片
释文
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

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尔迺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耀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明,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绢之轻裾。微幽兰之芳霭,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釆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采湍濑之元芝。

余情悦其淑美,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托微波以通词。愿情素之先达,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瑶以和余,指潜川以为期。执眷眷之款情,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怅犹豫以狐疑。收和颜而静志,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扬轻桂之绮靡,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词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岗,纡素领,迴清阳。动丹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泪流衿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心留。遗情想象,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而抗策,怅盘礴而不能去。
德寿殿书。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
图片
书心纸本 纵 30.5 厘米、横 66.2 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欧阳修书《欧阳氏谱图序》稿、《夜宿中书东阁诗》和北宋中书所录旨挥三部分内容构成,这三段内容左侧各有一段南宋周必大的题识。

全卷书法墨迹受颜真卿的影响最为明显,通篇随意轻松,流畅自由,毫无故作之意。笔势爽畅,丰筋健骨,布局分行,疏朗匀称。落笔提按,节奏分明,刚柔相济,笔笔不苟。

图片
图片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后印有元明13人题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超高清细节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
鉴赏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是辽宁省博物馆宋代书法藏品中极为珍贵的一件,书心纸本,纵 30.5 厘米,横 66.2 厘米。由欧阳修书《欧阳氏谱图序》稿、《夜宿中书东阁诗》和北宋中书所录旨挥三部分内容构成,这三段内容左侧各有一段南宋周必大的题识。书心后接拖尾,纸本,纵 30.4 厘米,横 308.1 厘米,有元明 13 人题跋。

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主编《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行世。

欧阳修喜欢书法,称之为“人生一乐”,常常“挥翰若飞”,他从虞世南、欧阳询入手学书,主张“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因此现存的欧阳修墨迹既是书法作品,又是文学作品。

欧阳修认为作书应顺乎自然,反对怪诞。苏轼称他“用尖笔干墨作方阔字,神采秀发,膏润无穷”,又说:“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欧阳修的书法主张影响了包括苏轼、黄庭坚在内的北宋后期书法大家,对北宋中期书坛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欧阳氏谱图序》纵 30 厘米,横 18 厘米,上书墨迹 9 行 215 字,首行距纸面右边仅 0.5 厘米,末行距纸面左边 1.5 厘米,纸面上边紧贴文字,下边多处破损造成文字缺失。此墨迹无欧阳修款印,右侧接缝钤“石渠宝笈”“宝笈三编”朱文方印,左侧接缝处钤南宋“中书省印”朱文方印,书心有一朱文方印不识。全文经过多次修改,增加文字 5 处 21 字,其中 4 字增加后又删去,改写文字 6 处,删去文字 12 字。

《欧阳氏谱图序》稿是欧阳修为其私修家谱所作序文,著录于《居士外集》。家谱,亦称谱牒、族谱、宗谱、家乘等,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起源于周代,魏晋隋唐时盛行官修家谱,用于取士和婚配,经唐末五代战乱废绝。至北宋,为稳定社会、尊祖收族,政府倡导士大夫私修族谱。

皇祐五年( 1053 )八月,欧阳修自颍州护母丧归吉州,开始着手重建欧阳氏家谱,以旧家谱访求族人,“各得其所藏诸本,以考正其同异,列其世次”,最终以列表形式建立了欧阳氏谱图。为叙述欧阳氏的姓氏由来,氏族的发迹、传承,并阐述作谱宗旨和方法,欧阳修作文《欧阳氏谱图序》稿,此卷欧阳修行书《欧阳氏谱图序》稿就是其序文的草稿墨迹,约作于至和二年( 1055 )至嘉祐四年( 1059 )之间。

《夜宿中书东阁》著录于欧阳修自定《居士集 · 卷十三》,是欧阳修作于嘉祐八年( 1063 )十二月的一首七言律诗。此墨迹是欧阳修作此诗的手稿,纵 28 厘米,横 17 厘米,上书墨迹 6 行 67 字,其中 2 字经过删改,第 1 行至第 4 行是诗文正文,第 5 行为诗题“夜宿中书东阁”,第 6 行“攻字同韵否”是欧阳修不能确定诗中所用“攻”字韵脚的一条记录。

首行墨迹距纸面右边 0.5 厘米,末行距纸面左边 2 厘米。书心左上角钤“宣统御览之宝”朱文圆印,左侧接缝钤南宋“中书省印”朱文方印。全诗“翁”“功”“攻”“中”押“一东”韵,对仗工整,格律清晰,抒发诗人对于自己年老衰病的惆怅,对于新帝英宗即位之后政事的担忧,以及对先帝仁宗的怀念,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感怀诗。

此墨迹书心后附原在其纸背的中书门下所录旨挥:“子顼出 ,奉 □ 入内内侍省取旨施行。”“顼”是英宗子赵顼,查宋史可知十二月“乙亥,淮阳郡王顼出阁”,可以佐证欧阳修作诗时间。

全卷书法墨迹受颜真卿的影响最为明显,通篇随意轻松,流畅自由,毫无故作之意。笔势爽畅,丰筋健骨,布局分行,疏朗匀称。落笔提按,节奏分明,刚柔相济,笔笔不苟。此卷北宋时应收藏于欧阳修家族中。南宋时为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名臣周必大( 1126—1204)收藏,淳熙乙巳年( 1185 )他将《欧阳氏谱图序》稿与《夜宿中书东阁》诗、中书录旨挥合装为一卷,并于其间题字,于骑缝钤三方南宋“中书省印”。

至元代由欧阳修六世孙欧阳耐轩从庐陵一好事者家中获得,后传给欧阳修八世孙欧阳彦珍收藏,欧阳彦珍请张雨、泰不华、欧阳玄等 12 人题跋。至明代只有宋濂一跋,不知由何人收藏。清嘉庆时进入清宫收藏,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1924 年溥仪离开清宫前,以赏溥杰为名,连同其他一些书画经天津运往长春伪满皇宫,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人民解放军缴获,交东北人民银行转交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释文
注:
原文删去字:而
旁注增加字:往
无法释读的字:□
可以释读的原文缺字:史

自唐末之乱,士族亡其家谱,而今士大夫虽显族中名家,多失其世次,谱学由是废绝。而唐之旧世遗族,时时往往有藏其旧谱者,时得见之。而谱皆无图,岂其亡之,抑前求备前世简而未备欤?因采太史公年史记表,郑玄诗谱,略依其上下、旁行之,作为谱图。上自高祖,下止玄孙,而别自为世。

凡自使别为世者,上承其祖考为玄孙,下系其孙为高祖。凡世再别,而九族之亲备,推而上下之,则知源流之所自,旁而行□ 之□ 而列之,则见子孙之多少。夫惟多与久,其势必分。此物之常理也。故凡玄孙别而自为世者,各系其子孙,则上同其出祖,而下别其亲疏。如此,则子孙虽多而其亲疏不乱,世次传虽远而其传无穷。此谱图之法也。

翰林平日接群公,文酒相欢慰病翁。白首归田宁负空有约,黄扉论道愧无功。攀髯路断三山远,忧国心危百箭攻。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夜宿中书东阁。攻字同韵否?

《元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卷》
图片
图片
书心纸本 行书 纵 34.8 厘米、横 182.2 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卷》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欧阳修《秋声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 1059 )秋,欧阳修时年 53 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浮沉,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元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卷》超高清细节
《元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卷》
鉴赏
赵孟頫( 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十世孙,历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学士,封荣禄大夫,卒后受追封魏国公,谥文敏。善画,山水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墨竹花鸟皆笔墨圆润苍秀,创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变南宋院体。工书,小楷学钟繇,行草以二王为主,篆书取法李阳冰。赵氏书法称雄一世,于当时、后代影响巨大。

《元赵孟頫行书欧阳修秋声赋卷》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书心纸本,行书,纵 34.8 厘米,横 182.2 厘米。卷末有“子昂”署款,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是幅共两接纸, 骑缝钤有 “张氏” 朱文长方印、“点易台” 朱文长方印、“墨林” 朱文连珠方印、 “若水轩” 朱文方印、 “德机” 朱文长方印。 

历代鉴藏印有明代吴午峰 “云麒吴子弄笔山房清玩” 朱文长方印、 “吴氏”白文半印、“苕南吴氏午峰鉴赏”朱文长方印,文徵明“文徵明印”白文方印、“徵仲”朱文方印,文彭“文彭之印”朱文方印、“文寿承氏”朱文方印,文嘉“文嘉休承”朱文方印;项笃寿“兰石主人”白文方印,项子京“退密”朱文葫芦印、“天籁阁”朱文长方印、“墨林”朱文连珠方印、“若水轩”朱文方印(重一)、“檇李项氏士家宝玩”朱文长方印、“子京父印”朱文方印、“墨林子”白文长方印、“墨林秘玩”朱文方印、“子孙永宝”白文方印,项德棻“宛委堂印”朱文方印,项德机“项德机印”白文方印(重一)、“德机”朱文长方印,“张曰”朱文长方印、“张氏”朱文长方印、“张”字白文半印、“蝶庵书画”朱文方印、“点易台”朱文长方印;

清弘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御书房鉴藏宝”朱文椭圆印、“乾隆鉴赏”白文圆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颙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溥仪“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宣统鉴赏”朱文方印;“东北博物馆珍藏之宝”朱文方印;又二印残缺不识;另有一印仅存“图”字,还有一印被挖。

从历代的鉴藏印, 我们可知本卷在明中期时曾于文徵明家中宝藏, 明后期入项元汴处。 入清后, 进内府收藏。 溥仪在逊位前, 以赏溥杰为名, 连同其他一些书画经天津运往长春伪满皇宫。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溥仪携逃至吉林省临江市为人民解放军截获,交东北人民银行转交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

其后,归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欧阳修《秋声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 1059 )秋,欧阳修时年 53 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浮沉,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赵孟頫录此赋,或与欧阳修有同样之感慨。此卷书法深得二王笔意,运笔流畅洒落,行间茂密,气韵相通,丰容缛婉,为其行书之代表作。

虽卷中无明确书写年款,但与赵氏在大德六年( 1302)所作《吴兴赋》及此后所书《十札》相比较,在运笔、结体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故本卷应是赵氏五十岁以后的作品。
《元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卷》
图片
释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历(沥)以萧飒,忽奔腾以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为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子昂。


图片

关于瘦金体学习,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和沟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