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丨马龙·幽谿佳趣

 私享艺术 2022-05-27 发布于河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唐·王维《终南别业》

自然山川,云烟生灭,变相也;水情墨韵,丹青流彩,亦变相也。在变化中求其永恒不变者,这或许便是中国山水画艺术造境之美的关键。谢赫倡“六法”,气韵生动居其首。这仿佛庄子名言:“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一息相吹也。”北宋鉴赏家董广川亦曾言品鉴之妙:“且观天地生万物,特一气运化尔。”于是知图写云山,最难得便在笔墨氤氲变化间。

古人常以“云烟”代言山水,亦称好山水者有“烟霞痼疾”。会心于此者,往往是深契云烟变幻之美者。《林泉高致》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山水画以山形云影彰显造化真气,无论精丽古雅还是逸笔草草,有万象在旁,天地生机自然奔来腕底。

马龙《幽居图》纸本设色 65×35厘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摩诘的诗境,同时也是他的心境。坐观云起,是以静态体察自然流变之动态的方便说,其实山何言哉,水亦何言哉,语默动静,更无任何差别。满目青山,皎皎自在,祖师大德们对悟境的描述亦是山水画家笔墨心事的生动表达。

水穷之处,有云生起。于是有问,水穷处是境,还是云起时是境?水穷处是此前种种的灭,云起时是眼下种种的生。水穷、云起、境生,境生则有新变,更有后来诸多未知的可能。在这生生灭灭,周流运化的天地之间,生命之意亦随云之生起而缱绻生发。云烟奇幻,自是一种性情流露,也自有一种潇洒风流。

坐看云起时,看到的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坐看云起时,体会的是“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马龙

相见亦无事,

不来忽忆君。

马龙《云山高晤》纸本设色 65×35厘米

崇山过新雨,苍翠浓欲滴。

林深不通人,溪回有吟客。

日落古道空,天青暮云碧。

何处一声蝉,幽栖仍自得。

马龙《幽谿佳趣》纸本设色 65×35厘米

见说幽居绕万松,

栽梅能白杏能红。

人行剡曲溪山里,

家住辋川图尽中。

马龙《云山如意》纸本设色 65×35厘米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马龙《东坡诗意》纸本设色 65×35厘米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马龙《碧山高居》纸本设色 65×35厘米

艺丨术丨家

马龙

河南洛阳人,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专栏撰稿人,主要涉及书画、篆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曾任多家艺术类刊物主编、执行主编。现任《非常艺术》杂志执行主编,“金石契”公司联合创始人及微信公众平台执行主编。有十余万字美术理论及美术评论散见干各专业类刊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