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 草书:杜牧《江南春》

 qtxxml16 2022-05-27 发布于福建
唐诗书法作品
董其昌 草书:杜牧《江南春》



【释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款识】董其昌。

【简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着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着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另欣赏:周慧珺 高式熊 费新我 林散之 欧阳中石 钱君匋

张之万 武中奇


 




张瑞图 草书王维《终南山》
张瑞图 草书王维《山中》
张瑞图 草书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启功 草书贺知章《咏柳》
于右任 草书王维《观猎》
溥儒 行书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杨再春 行书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于右任 行书刘眘虚《阙题》
费新我 行书贾岛《寻隐者不遇》
沈曾植 章草王维《终南别业》
杨守敬 行书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孙晓云 草书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
张海 行书王维《酬张少府》
沈鹏 草书贺之章《回乡偶书》(其一)
沈鹏 草书王维《山居秋暝》
董其昌 草书杜牧《山行》
刘炳森 隶书李白《望庐山瀑布》
赵朴初 行书王翰《凉州词》
赵朴初 行书王维《竹里馆》
沙孟海 行书王昌龄《采莲曲》(其二)
张海 隶书杜甫《望岳》
韩天衡 篆书李白《早发白帝城》
谢稚柳 行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周慧珺 行书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周慧珺 行草刘禹锡《望洞庭》
李鸿章 行草王湾《次北固山下》
沈鹏 草书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周慧珺 草书杜牧《念昔游三首》(其三)
沈鹏 草书王维《相思》
董其昌 草书杜牧《江南春》
刘炳森 隶书王维《渭城曲》
周慧珺 行书柳宗元《早梅》
周慧珺 行书司空曙《江村即事》
孙晓云 草书韩翃《寒食》
孙晓云 行草王建《十五夜望月》
汪士鋐 行草杜牧《长安秋望》
孙晓云 草书杜甫《绝句》(其三)
孙晓云 行书孟浩然《题义公禅房》
姚鼐 行书张祜《题金陵渡》
萧劳 行草刘方平《春雪》畅当《登鹳雀楼》
孙晓云 行书虞世南《蝉》
董其昌 草书王昌龄《答五陵太守》
董其昌 行书王维《田园乐》(其六)
雍正 行书太上隐者《答人》
董其昌 草书杨炯《夜送赵纵》
陈鸿寿 行书杨巨源《城东早春》
刘春霖 楷书杜牧《遣怀》
刘春霖 楷书杜牧《秋夕》
刘春霖 草书张继《枫桥夜泊》
文震孟 隶书李白《峨眉山月歌》
郑燮 行书李白《山中问答》
郑燮 行书韦应物《滁州西涧》
郑燮 行书张籍《夜到渔家》
王寿彭 楷书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鸿章 行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鸿章 行书贾至《春思》(其一)
阮元 篆书曹唐《刘阮洞中遇仙子》
杨守敬 行书王维《鹿柴》
杨守敬 行书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郭尚先 行书祖咏《终南望余雪》
顿立夫 篆书杜甫《春宿左省》
熊伯齐 篆书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顿立夫 篆书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顿立夫 篆书韩愈《晚春》
顿立夫 篆书贾岛《渡桑乾》
顿立夫 篆书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董寿平 草书李白《赠汪伦》
陆俨少 行草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
韩天衡 篆书李白《独坐敬亭山》
刘小晴 楷书杜牧《泊秦淮》
宋旭安 楷书林升《题临安邸》
马一浮 篆书刘长卿《送上人》
陈淳 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叶凤毛 行书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丁元公 草书卢纶《塞下曲》(其三)
张继 行书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梁启超 行书杜甫《倦夜》
宝熙 行书严武《军城早秋》
宝熙 行书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
宝熙 行书温庭筠《瑶瑟怨》
张謇 行书崔护《题都城南庄》
林散之 草书韦庄《金陵图》
林散之 草书王之涣《凉州词》
钱君匋 隶书孟浩然《春晓》
林散之 草书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刘炳森 草书李白《客中行》
傅乐善 楷书王昌龄《出塞》(其一)
武中奇 行书韩愈《初春小雨》
徐邦达 行书柳宗元《江雪》
启功 行书王之涣《登鹳雀楼》
启功 行书李绅《悯农》(其二)
范曾 行书白居易《问刘十九》
邹鲁 行书卢纶《塞下曲》(其二)
启功 行书李峤《风》
欧阳中石 行草王维《送别》
欧阳中石 草书孟浩然《宿建德江》
欧阳中石 行书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一)
范曾 草书杜甫《春夜喜雨》
欧阳中石 行书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王震 行书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归庄 行草骆宾王《在军登城楼》
查士标 行书裴度《溪居》
于右任 草书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八)
戴衢亨 行书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张海 隶书李白《渡荆门送别》
谭延闓 行书韩翃《宿石邑山中》
胡问遂 行草刘禹锡《秋词》
吴熙载 隶书李白《送友人》
任政 隶书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左孝同 楷书包佶《再过金陵》
白崇禧 楷书刘方平《月夜》
丰坊 草书李白《东鲁门泛舟》(其一)
丰坊 草书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萧蜕 篆书王维《过香积寺》
沈尹默 行书张九龄《感遇》
沈尹默 行楷李洞《山居喜友人见访》《绣岭宫词》
启功 行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钱君匋 隶书刘长卿《弹琴》
沈尹默 行书李白《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姚元之 隶书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范曾 行书李商隐《隋宫》《登乐游原》
范曾 行书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张道藩 行书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
许世英 楷书《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张海 隶书杜甫《旅夜书怀》
段成桂 草书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段成桂 行书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陆俨少 行书李白《望天门山》
庄延伟 草书孟郊《游子吟》
李铎 行书张谓《早梅》
费新我 行书孟浩然《过故人庄》
费新我 行书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费新我 行书杜牧《清明》
费新我 草书柳宗元《渔翁》
苏适 行书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
苏适 行书王绩《醉后》
苏适 行书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苏适 行书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
苏适 行书杜甫《客至》
苏适 行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适 行书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苏适 行书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陈希祖 行书张旭《山中留客》《桃花溪》
朱之瑜 行书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刘炳森 隶书刘长卿《送灵澈》
周慧珺 行书李白《将进酒》
刘炳森 隶书刘禹锡《秋风引》
刘炳森 隶书李商隐《夜雨寄北》
王遐举 隶书储光羲《江南曲四首》(其一)
王遐举 隶书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王遐举 隶书刘禹锡《玄都观桃花》
傅山 草书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舒同 行书节录李白《关山月》
顾廷龙 篆书李白《自遣》
戈壁 行草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徐邦达 行书白居易《暮江吟》
黄君实 草书李华《春行即兴》
溥仪 楷书王维《汉江临眺》
徐邦达 行书刘禹锡《金陵五题·江令宅》
徐邦达 行书温庭筠《过分水岭》
刘炳森 隶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高式熊 行书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高式熊 行书王驾《社日》
高式熊 行书杜牧《七夕》
高式熊 行书王维《鸟鸣涧》
高式熊 行书戎昱《霁雪》
黄苗子 行书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岑学恭 行书李商隐《无题》
岑学恭 篆书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
顾皋 草书李商隐《无题四首》(其一)
林散之 草书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
刘重庆 草书王昌龄《西宫春怨》
黄汝亨 草书贺知章《题袁氏别业》
翁绍裘 行书崔颢《黄鹤楼》
崇祯皇帝 行书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李果 行书元稹《菊花》
溥儒 行书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黄明 行书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白崇禧 楷书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果亲王 行书杜甫《绝句六首》(其六)
周煌 行书祖咏《苏氏别业》
果亲王 行书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李晏清 草书王勃《山中》
董其昌 草书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
祝允明 草书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张元济 行书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王震 行书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九庵 草书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
吴昌硕 篆书李白《越中览古》
沈炼 行书白居易《池上闲咏》
黄君实 草书李商隐《锦瑟》
笪重光 行书刘禹锡《秋词》(其二)
邓散木 草书许浑《故洛城》
于右任 草书韩偓《三月》
华世奎 行楷韦应物《游溪》
陈希祖 行书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徐渭 草书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周天球 草书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方孝孺 楷书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费新我 行书寒山《城中蛾眉女》
费新我 行书李白《苏台览古》
费新我 行书王维《杂诗三首》(其三)
来楚生 行书李绅《悯农》(其一)
陆俨少 行书李白《静夜思》
白蕉 行书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高邕 行书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高邕 行书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徐邦达 行书李商隐《凉思》
徐邦达 行书钱起《归雁》
徐邦达 行书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徐邦达 行书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谢无量 行书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二)
陈鸿寿 隶书刘禹锡《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
王震 行书李白《长门怨二首》(其二)
王震 行书杜甫《春日忆李白》
王震 行书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
俞樾 隶书李商隐《无题二首》
徐渭 行书岑参《逢入京使》
周慧珺 行书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周慧珺 楷书杜甫《饮中八仙歌》
周慧珺 行书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周慧珺 草书陈子昂《度荆门望楚》
任政 行书许浑《咸阳城东楼》
熊伯齐 隶书李商隐《嫦娥》
熊伯齐 行书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熊伯齐 行书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张海 行书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其二)
张海 行书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张海 行书贾岛《题李凝幽居》
欧阳中石 行草杜甫《赠花卿》
孙其峰 隶书杜甫《八阵图》
孙其峰 隶书陈陶《陇西行》
沙曼翁 隶书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沙曼翁 行书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沙曼翁 篆书刘禹锡《金陵五题·江令宅》
聂成文 草书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陆维钊 行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陆维钊 篆书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
刘江 篆书李白《清溪行》
沈曾植 行书孟浩然《夜渡湘水》
刘艺 行草李世民《赋萧瑀》
刘艺 草书卢纶《塞下曲》(其四)
刘艺 草书李白《怨情》
刘艺 草书崔颢《长干行》(其二)
萧娴 隶书许浑《谢亭送别》
萧娴 隶书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萧娴 隶书张敬忠《边词》
萧娴 隶书戴叔伦《兰溪棹歌》
萧娴 隶书李白《玉阶怨》
周而复 行书杜甫《漫兴九首》(其五)
萧劳 行书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权希军 行书罗隐《黄河》
邹德忠 隶书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邹德忠 行书皮日休《牡丹》
权希军 行书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台静农 行书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赵冷月 行书宋之问《渡汉江》
赵冷月 行书王建《雨过山村》
赵冷月 行书韩愈《送桂州严大夫》
赵冷月 行书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
张宗祥 行书李商隐《瑶池》
郑诵先 章草杜甫《漫兴九首》(其三)
洪丕谟 行草王驾《春晴》
冯康侯 篆书杜甫《江汉》
苏局仙 行书刘方平《春怨》
吴建贤 行书杜甫《堂成》
高振霄 行书郑遨《富贵曲》
萧蜕 行书李商隐《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