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衣文人,子学专家,清代学者汪中

 泊木沐 2022-05-27 发布于辽宁

汪中是清代著名学者,出生于1744年,病逝于1794年。他主要研究史学、文学和古代学制。史学、文学,大家都明白,学制是教育制度,比如各种教育制度的兴废,历朝历代的教育内容,私塾与官学的差异等。此外,他还是研究先秦诸子学说的权威。先秦诸子学说的学术思想,简称“子学”。故此,汪中还是一位子学专家。

汪中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生活贫苦。他十几岁的时候,为了生活,给书商打工,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汪中很聪明,熟读古诗之后,竟然学会了写诗;看了前辈写的文章,也学会写文章。汪中从20多岁开始,靠给官员当幕僚为生,足迹遍布江南各地。根据史书记载,他曾经打算参加科举,一飞冲天。不过他患有心脏病,无法适应在号棚中考试,只能放弃入仕。布衣书生,受制于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他的成名之作是勘校《荀子》,这本书中提到了“人之性恶”,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受文人重视。荀子的本意是要确认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人的自然本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荀子强调,通晓礼仪,明白规范制度,可以减少本性的恶。

从宋代开始,儒家学者都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荀子的学说,受到打压。直到汪中勘校《荀子》之后,他用严密的逻辑,精准的文字,考辨荀子学说的真实含义。这时,江南一带的读书人都对他的学术成果刮目相看。

此后,汪中一发而不可收拾,研究《诗经》、《春秋》、《左传》、《墨子》等先秦著作。久而久之,他成了这一领域的权威。乾隆年间,皇帝召集天下文人编纂《四库全书》。由于汪中在先秦子学领域的成就,入选到编纂团队之中。

汪中身体一直不好,幼年失怙,童年不幸,少年贫寒,他无法适应劳动强度很大的编纂工作。不久之后,汪中心脏病发作,过世的时候才50岁。汪中死后,江南文人给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祭奠活动。江南名士阮元称赞他“述德诵芳”,这是夸赞他德才兼备的意思。

由于汪中的研究范围相对小众,他病逝之后,人们逐渐忽视了他的研究成果。不过,每次有人拿起《荀子》进行研究的时候,还会寻找他校勘的版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