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宝记 | 布谷声声

 大河文学 2022-05-27 发布于河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早上出去散步时,忽然听到响亮的“割麦种谷,割麦种谷”声音传来。布谷声声,仿佛是在提醒我:小麦就要成熟了,麦收的季节来到了。
小时候不知道布谷鸟的名字,我们直接把它唤作“割麦种谷”。随着“割麦种谷”的叫声,大人们开始为夏收做准备了,首先要腾出一片地作打麦场。他们会把那里并没成熟的小麦割了,拉到家里用木头搓衣板搓成麦籽,再拿簸萁簸去麦芒麦皮儿,然后炒熟了在石磨上碾两三遍,就成了本地人喜欢的美食——碾转。好吃的碾转不仅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朋好友送点尝尝鲜。孩子们的操作可没那么复杂,直接把麦穗在火上燎一燎,用手搓去麦皮儿,就可以作为零食了,哪怕是弄黑了手弄花了脸也毫不在乎。
布谷声声中,人们开始忙碌了:找出割麦打场的用具,维修保养;去赶会买来新的镰刀、木锨、竹扫帚等。以前学校会放麦假的,农村的师生们都要参与三夏大忙。天刚蒙蒙亮,我们就会被家长唤起,到地里帮忙干活儿去。大人唤我们起床的理由,竟然是“割麦种谷”已经叫半天了。侧耳听听,响亮的“割麦种谷,割麦种谷”果然在屋顶鸣叫。然而干活儿真的很累,即使是拾麦穗,也是腰酸背痛,更别说跟着大人割麦子了。后来的一个晚上在打麦场乘凉,半夜听到分外响亮的布谷鸟叫,我顿时有了被欺骗的感觉,更对这鸟多了一些怨恨。
上中学时,我知道了布谷鸟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杜鹃,也在杂志上了解到它的另一恶行——巢寄生:杜鹃自己不作巢,却把卵偷偷产在别的鸟巢里。人家辛辛苦苦帮它孵化,天生就恩将仇报的小杜鹃一出壳,就会把人家的孩子全都推到巢外摔死,只留下它自个儿吃独食。尽管杜鹃是捕食害虫的益鸟,尽管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但由于“鸟品”不好,我对它很是憎恶。
喜欢诗词的我往往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苏轼的“暮雨潇潇子规啼”时,总是沉浸于所描述的意境中。至于子规是什么,只停留在知道那是一种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诗词赏析的视频,才知道这文雅的“子规”竟然就是布谷鸟。原来“割麦种谷”的叫声,在那些伟大诗人的笔下,竟成了吟诵至今的“子规啼”。
回想起文人墨客写的杜鹃啼血和“望帝春心托杜鹃”,我对布谷鸟有了一些好奇。于是,就上网作进一步了解,发现自己又错了:李白和苏轼听到的“子规啼”,还真不一定是“割麦种谷”,因为杜鹃也分多种,比如我们称为“割麦种谷”的只是其中一种,属于四声杜鹃。此外,还有三声杜鹃、大杜鹃等。
现在,又听到熟悉的“割麦种谷”叫声,我却没有了厌恶之情。因为从手工收割播种到机械化作业再到土地流转,三夏大忙也不那么忙了,许多仍具有农民身份的人也只是在网上关注一下。我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还有闲情从布谷鸟的叫声中联想到了诗句。布谷声声,莫非是告诉我:即使不再参与传统夏收夏种,但还需要收获记忆,播种梦想。
“割麦种谷,割麦种谷”,听着久违的布谷声声,我又想起提着小篮在田里拾麦穗,想起在打麦场上乘凉听故事,想起早已经逝去的童年。


作者简介

孟宝记,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现工作于济源富士康。喜欢读书,爱好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